秋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秋季是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三季。

北半球的秋季一般在公曆9月至12月,南半球則為3月至6月,但在大中華地區的傳統上,秋季開始於立秋,結束於立冬。

秋季 ... 秋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秋」重定向至此。

关于其他用法,请见「秋(消歧义)」。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請協助補充內容以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秋季 自然系列的一部分天氣 溫帶季節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熱帶季節 旱季 雨季 寒帶季節 極晝 極夜 风暴 云 积雨云 弧狀雲 下擊暴流 微下擊暴流 熱暴流 沙尘暴 萨姆风 哈寶風 季风 烈風 西洛可风 火災暴風 闪电 雷暴 劇烈雷雨 雷打雪 风暴潮 超级单体 龍捲風 陸龍捲 塵捲風 火龍捲 海龍捲風 气旋 中氣旋(英语:Mesocyclone) 反气旋 熱帶氣旋(颶風) 溫帶氣旋 歐洲風暴(英语:Europeanwindstorm) 大西洋颶風(英语:AtlanticHurricane) 颱風 德雷喬(英语:Derecho) 冬季風暴(英语:Winterstorm) 冰暴(英语:Icestorm) 雪暴 地面暴風雪(英语:Groundblizzard) 雪飑 降水 毛毛雨(冻毛毛雨(英语:Freezingdrizzle)) 霰 冰雹 冰珠(钻石尘) 雨(冻雨) 暴雨 雪 雨夾雪 雪谷(英语:Snowgrains) 雪輥(英语:Snowroller) 半融冰(英语:Slush) 主題(英语:Indexofmeteorologyarticles) 大氣河流 大氣對流 空氣污染 氣候 云 霧 寒潮 热浪 高速氣流 气象学 惡劣天氣(英语:Severeweather) 天气预报 氣象主题查论编 秋季是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三季。

北半球的秋季一般在公曆9月至12月,南半球則為3月至6月,但在大中華地區的傳統上,秋季開始於立秋,結束於立冬。

目录 1概述 1.1秋的定义 2自然与生物 2.1行事 2.2天文・自然 3文化 3.1節日 3.2与秋有关的词语 3.3詩詞 3.4關於秋季的颱風 4秋天圖片集 5參考文獻 6延伸阅读 概述[编辑] 秋季是四季中的一季,在夏季与冬季之间的位置。

在中纬度的温带地方,阔叶树的叶子掉落,草开始枯萎,因为是稻谷与果实的成熟时期,秋季也意味著成熟。

北半球的秋季在1年的后半,南半球在1年的前半。

在这个時期,实施夏令时的国家,夏令时结束,时钟的指针向后倒转一个小时。

在中国秋季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

秋的定义[编辑] 二十四节气中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的前一日结束 农历(太阴历)中的七月・八月・九月 公历(太阳历)的9月・10月・11月(北半球);3月・4月・5月(南半球) 天文学上是从秋分开始到冬至结束 自然与生物[编辑] 在一年一次收穫的地區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

在北半球的溫帶和亚热带地区,每天的日照不變,秋季的氣溫也由夏季的高溫漸漸下降。

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

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死去。

許多生物的繁殖季在秋季結束。

候鳥通常在秋季遷移到過冬處。

行事[编辑] 运动会在中国大陆,多数的企业与学校会举行秋季运动会。

日本亦有“运动之秋”的说法。

[來源請求] 萬聖夜 文化祭 赏红叶(紅葉狩り) 秋收 盂蘭盆節 中秋节 重阳节 尝新 更衣 天文・自然[编辑] 节气 立秋: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7-9日交节 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气象 秋季的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一般较冬季缓慢。

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会出现阴冷多雨,或干燥凉爽的气象状况。

在较冷的深秋,由于昼夜温差大,白天蒸腾的水汽会在夜间凝结,或为露,或为霜。

天文 秋季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逐渐南移,秋分之后越过赤道,太阳直射南半球。

从北半球看来,太阳的角度渐渐变低,昼夜长短差距变小。

在秋分时,昼、夜等长。

在秋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由远渐近。

从黄道平面看来,太阳位于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文化[编辑] 節日[编辑] 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盂蘭盆節)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照例放假一天) 農曆九月九日:重阳节 与秋有关的词语[编辑]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 ↓ → ↑ 秋高气爽 風和日麗 秋意漸涼 金風玉露 西風落葉 金風颯颯 漫山紅葉 林寒澗肅 秋高馬肥 秋風吹 一日三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日千秋 一刻千秋 千秋晩成 春秋之争 秋風秋雨愁煞人 一叶落知天下秋 女心秋空(女人的心思如秋空无常态) 秋阳如吊桶,转眼没西天 秋風起三蛇肥 秋風掃落葉 馬耳秋風[1] 秋风萧瑟 詩詞[编辑] 唐代詩人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暝》、《九日九月憶山東兄弟》 宋代詞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關於秋季的颱風[编辑] 1:秋季的颱風通常都較一年中的颱風強 2:秋季的颱風強度都較大風暴範圍較廣 3:颱風中心風速可超過53m/s秒 秋天圖片集[编辑] 秋季的景色 南京的秋季 日本南禪寺方丈庭園紅葉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在綠山國家森林紅葉輝煌 參考文獻[编辑] ^113則相關成語.[2022-07-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编辑]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秋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秋季(分類) 查论编季节温带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热带季节 雨季 旱季 其他 雾季 飓风季 季风季 梅雨季 规范控制 AAT:300133093 BNE:XX526011 BNF:cb121435445(data) GND:4024461-1 LCCN:sh85010475 NARA:10676486 NKC:ph41284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秋季&oldid=73103285” 分类:​秋季節隐藏分类:​部分地区的观点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包含AA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语录 其他语言 АԥсшәаАдыгабзэ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ܐܪܡܝܐالدارجةঅসমীয়াAsturianuAtikamekw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کوردی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डोटेली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GalegoGaelg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ГӀалгӀай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ПеремкомиRipoarischKurdîКоми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ЛаккуЛезгиLigureLadinLombard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Мокшень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Mirandés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NāhuatlNapulitanoNedersaksies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uormandOccitanLivvinkarjala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PicardNorfuk/Pitkern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Sakizaya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WalonWinaray吴语ХальмгIsiXhosa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