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格寫作術》文章如何寫得又快又好?|心得筆記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九宮格寫作術》文章如何寫得又快又好? ... 日本知名文案大師山口拓朗以「九宮格」為基礎,利用人類「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在一張表格內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德瑞克的敏捷咖啡《九宮格寫作術》文章如何寫得又快又好?|心得筆記原文書名:「9マス」で悩まず書ける文章術中文書名: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九宮格寫作術推薦指數:★★★★這本書在說什麼?日本知名文案大師山口拓朗以「九宮格」為基礎,利用人類「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在一張表格內完成「資訊收集→訊息整理→文章寫作」的流程,幫助讀者鎖定主題、蒐集並整理各項資訊。

再加上能大幅提升書寫速度的「萬用四模版」,以及能讓思考更靈活的「書寫腦練習」,讓你不論社群貼文、書評影評、遊記食記,還是商務郵件、企畫書、業務報告,都能信手拈來,下筆如有神助!九宮格自問自答法九宮格自問自答法範例:午餐所吃的豚骨拉麵這個方法使用九個格子來進行自我訪談,並由自己提出答案。

它的優點是幫助我們「資訊視覺化」,並且提升大腦的靈活度。

當我們預留空白格子以後,利用人類「想填滿」的傾向,帶動「想書寫」的心情。

上圖是這本書中的第一個例子,主題是「午餐所吃的豚骨拉麵」,在九個格子裡填入「自我提問」的問題,然後「自我回答」,回答的內容盡可能具體,提供讀者必要的基本資訊,並且加入個人的觀點,讓讀者感受到文字的溫度。

九宮格形成的順序,建議是這樣子的:提問1→回答1、提問2→回答2、提問3→回答3,依此類推。

這是由於剛剛回答完的問題,下一個提問也會產生變化的緣故,如此,可以幫助大腦的思緒持續發展延伸出去。

精準提問的力量7W3H提問方法使用「九宮格自問自答法」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提問?提問大致上可以分成兩類:「基礎問題」和「鏟子問題」。

基礎問題可用來搜集與文章主題相關的基本素材(資訊),所問的是「事實」;鏟子問題則可用來搜集更具體的訊息,依據根據回答者的觀點和感受而不同。

基礎問題包括以下幾項:「旅行地點是哪裡?」「今天中午吃了什麼?」「和誰一起吃?」鏟子問題包括以下幾項:「拉麵的外觀看起來如何?」「湯頭的口味或口感如何?」「滿足的程度大概多高?」如果只回答了基礎問題,等於只寫出了單純的資訊,如果搭配上鏟子問題,就像鏟子向下挖,能使底下的東西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體,文章就比較容易產生廣度與深度。

因此,提問的水準會影響答案的品質。

對於「不擅長提問」的人來說,可以利用「7W3H提問方法」,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套工具來涵蓋。

其中又以Why和How兩者最為重要。

「Why(為什麼)」是用來問出理由、根據與動機的工具,文章想要吸引人,不可以沒有Why;「How(如何)」是用來問出方法與手段的工具,有了How,讀者才會開心叫好。

從「九宮格」轉換成「文章」PhotobyGreenChameleononUnsplash當「九宮格」的空格填滿後,文章幾乎已成形,依造邏輯的順序,將空格的內容做重新排列。

撰寫文章的過程拆解成兩個步驟:「以熱情書寫」和「用冷靜修改」。

「以熱情書寫」是盡量將所有資訊無遺漏地寫出來,並且一口氣寫完,在這個階段不需要苛求極高的完成度。

「用冷靜修改」是指文章寫完後,務必要從頭到尾再讀幾次,進行「推敲→修正」的編輯作業,刪去那就就算沒有,文章仍能很通順的資訊,打造順暢的文字流。

從「九宮格」轉換成「文章」的過程,做個小總結:自問自答使用「九宮格」蒐集到的資訊,以「以熱情書寫」文章為了琢磨文章,「用冷靜修改」文章在《自由書寫術》中也有提到類似的想法,藉由不停地快寫,你壓抑了大腦裡的那個編輯狂,讓負責創意的部分不斷產出東西來。

重點在於快速和不停地書寫。

你寫出來的字愈多,就算是無意義的字,也會讓你擁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找到可用的點子。

自由書寫的方式提醒我們一次只要做一件事情。

先想點子和寫東西,隨意發想一堆東西,用字不須講求正確。

寫完之後,再來決定哪些東西要留,哪些東西要丟,以及如何讓作品讀起來更通順。

這剛好呼應「九宮格寫作法」的精神。

可以參考我對於《自由書寫術》的心得:《自由書寫術》行銷、企畫、簡報、文案滿分的28個技巧medium.com萬用四模板四種萬用模板作者在書中推薦四種萬用型的「文章模板」,也就是文章的形式規格,只要依造事先決定好的結構來書寫,就能無痛完成一篇文章。

模板裡的每個部分,都是代替書寫者做提問:「結論是什麼?」「它的理由和根據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樣具體的範例?」「這篇文章的總結是什麼?」書寫者只要回答模板丟給自己的問題就可以了。

「結論優先型」模板很常出現在商業文章中,一開始就用結論引起讀者的興趣與關注,在他們往下閱讀的同時,理解和接受度也跟著逐漸提升。

「列舉型」模板的重點在於,文章主題和列舉資訊的數量都會在一開始就告訴讀者。

舉例來說「有三個重點」「有五個注意事項」。

列舉的數量不宜過多,資訊過多讀者無法完全吸收,推薦列舉三到五項即可。

「故事型」模板用來獲得讀者共鳴的方法,文章一開始的開端會出現負面的處境,用來吸引讀者的眼球,接著遇到轉機、產生變化與成長,當開始與未來的落差愈大,越能提高故事的感動程度;「事件X情感型」模板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寫出單純事實的文章,具有魅力的文章,必然會寫出書寫的感覺與發現,除非看見書寫者的思考和個性,否則讀者不會對文章產生興趣和關注。

「九宮格」的胡思亂想「九宮格寫作術」的立論基礎在於「人類有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可惜的是,這本書沒有提出心理實驗或數據引用,來支持這個論點。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心智圖」,它是由英國的東尼.博贊(TonyBuzan)於1970年代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通過在平面上的一個主題出發畫出相關聯的對象。

進行水平思考時,從一個關鍵字聯想到其他的關鍵字,並且用「關聯條」連接起來。

有時候,我們一時無法想出關聯的關鍵字,通常會試著先畫出「關連線」。

因為人類有習慣「填空」的傾象,藉由圖像輔助的方式,激發我們的想像力。

藉由這個簡單的技巧,幫助我們更容易的進行聯想,最後,再把關鍵字填寫在關連線的上方。

心智圖範例另外,我還發現一個類似九宮格的工具,叫做「曼陀羅計畫表」,總共由八十一個方格組成。

將想要達成的目標填入正中央,並在周圍的八個方格內寫下達成目標的必要項目。

然後將這八個項目移動到圍繞在外的其他八個大方格的中心。

接著將達成中心項目的具體行動填入方格。

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怪物投手「大谷翔平」,他不但能投出球速一百六十公里的球,打擊能力也很優秀,曾擊出多次全壘打,可說是完美的選手。

他運用了「曼陀羅計劃表」,藉由建立具體且縝密的計劃,一步步地靠近自己要達成的目標,並將目標變為現實。

大谷翔平的曼陀羅計劃表後記:分享我的閱讀與寫作方法PhotobySabriTuzcuonUnsplash自從開始持續輸出讀書心得以來,我的「閱讀」與「寫作」方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成長。

主要是採用刻意練習的方式,從專家的經驗中學習,不斷嘗試去突破自己的極限,朝著設定的目標邁進。

以下,我會根據「閱讀」與「寫作」的學習歷程做分享。

首先,分享「閱讀」的學習過程。

當我養成讀書習慣一陣子以後,我發現書讀得很快,但是記下來的內容很少。

因此,我開始尋求專家的幫忙,找出閱讀上的盲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

這是一本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讀懂一本書》將「讀書」提升層次到「講書」,將「被動閱讀」化為「主動閱讀」,閱讀過程中不斷對自己提問,在書的字裡行間尋找脈絡和意義,然後梳理出來。

從這兩本書中,我學習到如何正確看待「閱讀」這件事情,我們必須抱著「讀爛、吃透」的心情,嘗試去解構一本書。

在閱讀過程中,我會搭配使用「心智圖」的方式做筆記。

接著,分享「寫作」的學習歷程。

印象中,我在寫第一篇讀書心得時,大約花了五個晚上。

對於多年沒有寫作的我,真得是一個很艱難的挑戰。

後來我接觸到《自由寫作術》這本書,嘗試導入這個工具,的確可以讓我的思緒奔放。

它的主要概念是持續書寫以後,我們可以從100個點子找出一些有趣的點子。

但是我發現,我常常會越寫越偏離主題,很多的文字與創作,最後都會被丟進垃圾桶。

《九宮格寫作術》提供另一個可能性,這篇心得筆記我開始使用這個方法,初步感覺還不錯,的確幫助我更容易的組織一篇兼具資訊與感受的文章。

之後,我會多試試看這個工具,再跟大家做分享。

「閱讀」與「寫作」對於我來說,是密不可分的。

想要寫出優質的讀書心得,前提是讀懂這本書,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幫助我做深入的閱讀。

身為一個愛書人與讀書人,我會在這條路上持續努力。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Morefrom德瑞克的敏捷咖啡一起喝杯敏捷咖啡吧!Readmorefrom德瑞克的敏捷咖啡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德瑞克Derek960Followers敏捷的熱愛者與傳教士,致力於推廣敏捷實踐,多次分享敏捷心得。

目前在通訊軟體公司擔任ScrumMaster,協助團隊進行敏捷轉型,在導入Scrum、大規模Scrum、看板方法上有豐富的經驗。

同時也是閱讀的愛好者與分享人,持續進行一年讀五十本書計畫,目前進入第四年。

Follow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