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觀察不怕沒人鑑定iNaturalist 中文化自然觀察更容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iNaturalist簡稱iNat。
當用戶上傳一張植動物照片時,就有許多自然科學家和博物學家進行鑑識,這是iNat的回饋機制。
林政 ...
移至主內容
首頁»內容
野外觀察不怕沒人鑑定iNaturalist中文化自然觀察更容易
串聯在地和國際全球基礎生態資訊公民科學家貢獻有方
2018年06月26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在野外拍下沒見過的動植物,除了讚嘆好運道,如果有人能鑑定解答物種名稱該多好?社群網站雖然提供強大後盾,除了要選對社團,還必須經過上傳的步驟,而且不一定能得到即時解答。
這十年來隨著手機普及,相關的app也逐漸開發。
要找到一個能連結到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又能成為公民科學家,為自然科學、生態保育貢獻心力的軟體,iNaturalist.org成為國際上最受矚目的軟體。
只是,英文介面好難懂。
這種心情對於喜愛自然觀察的讀者並不陌生,有人選擇克服語言障礙,但是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林政道則不然。
為了讓學生有個學習工具,他利用十幾天課餘時間,將iNaturalist中文化,並逐步輸入台灣生命大百科物種名錄,讓學生田野調查多一個幫手,以及環境教育及公民科學家輔助利器。
iNaturalist中文版畫面。
串聯香港社群 動手iNat中文化
iNaturalist簡稱iNat。
當用戶上傳一張植動物照片時,就有許多自然科學家和博物學家進行鑑識,這是iNat的回饋機制。
林政道說,iNat易上手,拍照上傳、填寫相關欄位後,讓專家協助鑑定。
鑑定成功的關鍵,在於有否拍到特徵;或者,也可能因拍到的物種太小,尚未發展足以辨識的特徵。
這套軟體來自2008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碩士班的期末計畫,創始者NathanAgrin、JessicaKline和Ken-ichiUeda基於對自然觀察的熱情,開發軟體與網站,受歡迎後再持續發展手機軟體。
最為人知的使命,是將專業研究者與業餘的公民科學家連接起來,讓業餘觀察者隨手記錄的資料,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來源。
林政道2017年10月有一門環境教育課程,他讓學生觀察生活周邊的外來入侵物種。
雖然他知道iNat連結資料庫的強大的功用,但英文介面對中文使用者始終是個門檻。
他在查找資料的過程,得知香港大潭篤生態教育中心(TaiTamTukEcoEducationCentre)已完成網站介面中文化。
原來大潭篤從2014年即開始推動使用iNat做為自然觀察的工具,只是無論是Android或iOS,幾乎沒有任何中文化。
為此,他決定著手翻譯。
香港朋友得知他的行動後,提及過去他們翻譯了約20%的資料;這訊息令林政道他士氣大振,卯足全力投入,香港方面也跟著一起做。
大約十幾天後,他完成了手機版繁(正)體中文化,10月20日學生進行野外觀察前,他也帶給學生一個中文版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禮物。
以手機拍照上傳iNaturalistapp,就有機會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資料!圖為玉山櫻草。
廖靜蕙攝
輸入台灣俗名 使用者有感
這個軟體十分重視在地化,隨著使用者所在位置顯示內建的物種學名與俗名。
由於香港使用者以為當地物種的中文俗名在台灣用法一樣,便早一步將這些名稱的適用範圍涵蓋了台灣,但事實上香港和台灣的詞彙相距甚遠,常常同種卻使用不同的俗名,而讓早期的台灣使用者一頭霧水。
為此林政道寫信給加州科學院,取得網站策展人(sitecurators)的權限,並以台灣生命大百科所整理紀錄的俗名,加入資料庫,讓台灣觀察者很快透過俗名查詢資料,即使由其他鑑定者輸入學名,也會附帶台灣中文俗名。
俗名是某個地區對於物種習稱,往往標記在地文化對該物種的生態智慧及獨特情感,是生態保育的關鍵;林政道深知語言在地化是一個大工程,而且不以完成中文化為足。
「希望以後還有阿美族語、達悟族語等,各族族語的iNat!」林政道說。
他翻譯時也加入一些年輕世代的趣味,例如有時出現「我了解你的明白」,便是譯自「Iunderstand」。
俗名往往標記著在地生態智慧。
圖為月桃,在台灣不同族群都是重要的民族植物。
攝影:廖靜蕙
用iNat隨手紀錄打好環境基礎
「我個人認為,台灣的環境問題是出於對環境的漠不關心。
連結人與自然生態最好的辦法就是認識它!」他舉藻礁為例,全世界沒有像台灣這麼連續、大面積的藻礁,是一個全球難得一見的特殊地景,在面對開發議題時,卻因資料不足而流於政治決定。
「我們在環境議題上感到無力的是,明明當地資源豐富,為何生態顧問公司調查不到?」透過iNat,即可讓社區居民隨手紀錄,就算不認識的物種,只要拍照採樣上傳,讓社群協助鑑定把關,並持續觀察,根據不同的季節找出不同生物活動周期,這些公開資料就足以說明一切。
業餘觀察者從自己社區周邊做起,能量十分可觀,例如特生中心結合公民科學的網路社團「路殺社TaiwanRoadkillObservationNetwork」、「eBirdTaiwan」,都印證了這個道理。
「達爾文核心集」 通譯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
iNatAPP畫面
大眾透過軟體下載、手機拍照或上傳照片,就有匿名的鑑定者協助物種的鑑定,這過程有一些設定,讓操作者輕鬆上手,然而簡單的背後卻有一套龐大的運算支撐。
林政道解釋,將生物多樣性資料以非專屬的開放格式,經網路存入資料庫公開分享,這種歷經數十年努力而得到的成就,其實一開始就面臨資料該採用哪一種標準的困境。
他舉例,採集的物種除了名稱之外,還有動物界不同物種的計數、植物界林木、草本植物等不同類群的計算等等標準的設定,當不同研究者帶著各自使用的詞彙匯聚一起時,就需要一套統一的語言。
其中以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lob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GBIF)推動的資料整合最具有代表性,到目前為止已累積全球4.3億資料,在其資料整合平台中,所採用的資料欄位標準為「達爾文核心集」(Darwincore,DwC),以此定義每個欄位字彙,2009年成為國際分享生物多樣性資訊的一個穩定參考標準。
有了這套標準之後,得以讓世界各地生物多樣性研究人員,依照格式提供資料,在跨國研究上也很適合呢!iNat也在這個基礎下累積資料庫,當上傳的資料經過專家鑑定後成為研究等級,代表這筆資料已進入GBIF資料庫。
推動iNat普及 縫補台灣基礎生態資訊闕漏
林政道英文流利,卻是在台灣養成的博士。
他從台大森林系畢業,學生時代就嚮往Opendata的理想,長久來也都跟自由軟體界有接觸。
他笑著形容,自由軟體有如共產制度,期待每個人將資料公開分享。
現在他持續翻譯iNat相關文件,也成立臉書社團,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希望集合眾人之力推動這套軟體。
雖說是推動iNat,其實是將台灣生物多樣性基礎資料長久以來的缺漏縫補起來。
提到未來怎麼推?他說,已結合研究單位以小型工作坊進行,例如林務局未來將與特生中心合作的中區台灣里山倡議夥伴網絡,即於工作坊交流之便,使用iNat內建的功能成立專案,作為監測農田生態系的工具。
林政道將iNat中文化,更提供野外調查的便利性。
圖片來源:林政道提供。
iNaturalist後來由加州科學館收購成為其品牌。
這是一所科學研究型博物館,同時也推動環境教育、自然教育。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
相關文章
兩天死一棵議員憂東區湧泉公園成樹木墳場
2020/03/04
空污一夜惡化開學日呼吸不健康中部空品區紅色警示
2020/02/25
新疆孔雀河中下游首次冬季輸水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2020/02/24
砍樹鋪太陽能板銅鑼國小遭嗆
2020/02/19
北港滯洪池開挖砂石車橫行惹民怨
2020/02/19
監測高山杜鵑相機遭拔走雪霸管理處報警
2020/02/17
環境監測生態保育環境政策生物多樣性台灣新聞公民科學家GBIF自然觀察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
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
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搜尋
搜尋
訂閱電子報
Email信箱*
姓*
名*
看熱門討論/留下您的意見
目前累計總共有個綠行動
dpm('alpha');?>
延伸文章資訊
- 1iNaturalist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現在使用的中文變體可能會影響一些詞語繁簡轉換的效果。 ... iNaturalist 簡稱iNat,是一個藉由社交網路實現的公眾科學項目,在線運營同名生物數據庫網站和移動應用 ...
- 2註冊
若您要上傳觀察記錄、鑑定以及使用iNaturalist 的各項功能,您必須要註冊 ... 儲存完之後會重新導入繁體中文的語系,並且會依據您剛剛設定的地點顯示 ...
- 3一起來當公民科學家-iNaturalist應用教學 - 荒野保護協會
林政道老師與香港的研究團隊一同合作於2017年完成iNaturalist此套軟體的中文化,目前你我都可以上網下載並使用中文版的iNaturalist. 學術專長:
- 4iNaturalist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Naturalist 简称iNat,是一个藉由社交網路实现的公众科学项目,在线运营同名生物数据库网站和移动应用软件,旨在让全球各地的人们发现、记录并分享身边的物种信息, ...
- 5App Store 上的《iNaturalist》
下載「iNaturalist」,即可在iPhone、iPad 及iPod touch 使用。 ... 烏克蘭文, 瑞典文, 立陶宛文, 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 羅馬尼亞文, 芬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