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叫讀書人去種田,叫種田人去寫詩〉. 《明報月刊》 (香港). 1966年2月, 1 (2): 57. 1953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千紀: 2千紀 世紀: 19世紀|20世紀|21世紀 年代: 1920年代|1930年代|194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 年份: 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紀年: 癸巳年(蛇年);民國四十二年;日本昭和二十八年 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953年日曆表 1953年1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953年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953年3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953年4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53年5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953年6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53年7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953年8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953年9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53年10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953年11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953年12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目次 1大事記 1.11-3月 1.24-6月 1.37-9月 1.410-12月 2出生 3逝世 4諾貝爾獎 5奧斯卡金像獎 6參考文獻 大事記[編輯] 1-3月[編輯] 1月20日——德懷特·D·艾森豪就任美國第34任總統 1月26日——美國喬納斯·索爾克博士製成小兒麻痹症免疫新疫苗。

1月26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明令公布「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

2月——美國艾森豪總統咨詢美國國會,決定解除台灣海峽中立化,下令第七艦隊廢除台灣海峽從事「中立巡邏」[1]:72。

蔣介石發表聲明,確認艾森豪此舉乃為合理而光明之舉措[1]:72。

2月2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拒絕承認蒙古國獨立。

3月——緬甸向聯合國控告台灣支持滇緬邊境反共游擊隊[1]:73。

3月5日——蘇聯官方宣佈,史達林因心臟病突發死亡,馬林可夫繼任總理[1]:73。

3月28日——蘇聯頒布大赦令。

4-6月[編輯] 4月13日——英國伊恩·弗萊明在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詹姆士·龐德小說《皇家賭場》。

4月17日——米奇·曼托在華盛頓特區【格里菲斯球場】揮出565呎(172公尺)遠的全壘打,被認為是棒球史上最遠的全壘打。

4月25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弗朗西斯·克里克與詹姆斯·沃森共同發現脫氧核糖核酸(DNA)是雙螺旋結構,二人因此與莫里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了1962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5月2日——約旦第三任國王海珊登基。

5月4日——《老人與海》獲普立茲獎。

5月9日——法國同意施亞努領導的高棉獨立。

5月18日——傑奎琳·考克倫成為第一位駕駛飛機速度超過音障的婦女。

5月24日——立體電影首次在好萊塢出現。

5月29日——英國人艾德蒙·希拉蕊爵士和夏爾巴人嚮導丹增·諾蓋成為最早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

6月——美援第一批噴射機抵達台灣。

[1]:74 6月2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加冕。

伊莉莎白女王登基 6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成立。

6月18日——蘇聯出兵進犯東德,鎮壓東德的反共運動。

6月18日——埃及放棄君主制,成為共和國。

6月19日——羅森堡夫婦因共謀從事間諜活動在紐約的辛辛監獄被處決。

冷戰期間的美國,因從事間諜活動而處以死刑的公民,只有這一件。

6月26日——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內務部長貝利亞因「反黨和反國家」罪行被蘇共中央清除出黨並解除政府職務。

7-9月[編輯] 7月——習仲勳調到中共中央工作,任中央宣傳部長(至1954年10月)[2]。

7月13日——韓戰:金城戰役。

7月23日——鄧鏡波學校創立。

7月26日——菲德爾·卡斯楚率領起義者武裝襲擊了聖地牙哥東北蒙卡達兵營,古巴革命爆發。

7月27日——韓戰停戰協定在板門店正式簽署。

8月8日——蘇聯宣布擁有氫彈,這是世界上第一顆武器化氫彈。

8月13日-8月25日——法國有400萬工人舉行罷工,抗議緊縮措施。

8月20日——美國返還西德382艘在二戰期間佔領的船隻。

9月——習仲勳任政務院秘書長[2]。

9月5日——聯合國否決蘇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會員國的提案: 9月7日——赫魯雪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9月12日——美國參議員約翰·甘迺迪在羅德島州紐波特的聖瑪麗亞教堂與賈桂琳結婚。

9月25日——第一批德國戰俘從蘇聯返回西德。

10-12月[編輯] 10月——UNIVAC1103是第一台使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的商業電腦。

10月10日——蒙蒂·伯頓(MontyBurton)以不到23小時,從倫敦飛抵紐西蘭的基督城。

10月10日——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在華府簽訂。

10月22日——寮國脫離法國獨立。

10月30日——美國總統艾森豪正式批准國家安全委員會編號162/2的最高機密文件,該文件言明:美國的核子武器庫必須維持和擴大,以應對共產集團的威脅。

11月9日——柬埔寨脫離法國獨立。

11月14日——中國國民黨七屆三中全會,總裁蔣中正發表歷史重要文獻「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完成三民主義體系。

民生主義中提到的人民的六大基本需求「食、衣、住、行、育、樂」。

12月——休·海夫納的成人雜誌《花花公子》Playboy創刊號的封面及中間拉頁女郎為瑪麗蓮·夢露-照片原本是為月曆拍攝,休·海夫納購得使用權刊登。

12月3日——美國愛荷華大學科學家邦吉和史耳門博士,首度以冷凍精子完成人工受孕。

12月24日——石硤尾大火:香港九龍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5萬人無家可歸。

此事件促成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發展。

12月25日——美軍佔領8年的奄美群島歸還日本。

12月30日——拉蒙·麥格塞塞成為菲律賓第七任總統。

出生[編輯] 1月20日——程振隆,台灣教育人物,任職立法委員期間對教育問題頗多著墨。

1月21日——保羅·艾倫,美國企業家,微軟公司創辦人之一。

(2018年逝世) 1月29日——鄧麗君,華語地區著名歌手。

(1995年逝世) 2月4日——喜多郎,日本著名新世紀音樂作曲家。

2月11日——傑布·布希,美國政治人物,小布希之弟。

2月14日——蔡念祖,台灣財經要人。

2月20日——甄妮,香港、台灣歌手。

2月23日——鍾鎮濤,香港演員。

2月28日——村下孝藏,日本歌手。

(1999年逝世) 3月16日——李應元,台灣政治人物。

3月26日——趙小蘭,美國政治人物,美國史上首位華裔內閣成員。

3月27日——何晶,新加坡第3任總理李顯龍的第二任妻子。

4月14日——曾志偉,香港演員。

5月5日——王俠軍,台灣藝術家。

5月6日——托尼·布萊爾,英國首相。

5月16日——皮爾斯·布魯斯南,英國演員。

6月7日——馬可·穆勒,義大利電影製片人、電影史家、影評人。

6月15日——習近平,中國國家領導人,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6月30日——林鳳嬌,台灣演員。

7月21日——張艾嘉,台灣演員、歌手、導演。

7月23日——納吉·阿都拉薩,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

7月31日——古谷徹,日本男性配音員。

8月4日——魏翰楷,德國外交官、前駐華公使。

8月20日——鳳飛飛,帽子歌后、演員、主持人。

(2012年逝世) 8月31日——小林善紀,日本漫畫家。

10月6日——高啟全,晶芯半導體董事長。

10月8日——麥潤壽,香港電台第二台DJ 11月14日——多明尼克·德維勒班,法國總理。

11月30日——程小東,香港著名導演及武術指導。

12月18日——尤雅,台灣歌手。

逝世[編輯] 1月11日——璧約翰,英國外交官(生於1883年) 3月5日——約瑟夫·史達林,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領導人(生於1878年) 5月10日——黃金榮,上海大亨,病死(生於1868年) 9月26日——徐悲鴻,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生於1895年) 9月28日——愛德溫·哈勃,美國天文學家(生於1889年) 10月30日——吳敬恆(稚暉),(中央研究院院士)。

(生於1865年)中央研究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諾貝爾獎[編輯] 物理:弗里茨·塞爾尼克 化學:赫爾曼·施陶丁格 生理和醫學:漢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弗里茨·阿爾貝特·李普曼 文學:溫斯頓·邱吉爾 和平: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GeorgeCatlettMarshall) 奧斯卡金像獎[編輯] (第26屆,1954年頒發)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亂世忠魂》(FromHeretoEternity)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弗雷德·齊納曼(FredZinnemann)《亂世忠魂》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威廉·霍爾登(WilliamHolden)《十七號囚房》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奧黛麗·赫本(AudreyHepburn)《羅馬假日》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弗蘭克·西納特拉(FrankSinatra)《亂世忠魂》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唐娜·里德(DonnaReed)《亂世忠魂》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1.31.4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2.02.1江曉白.〈叫讀書人去種田,叫種田人去寫詩〉.《明報月刊》(香港).1966年2月,1(2):5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53年&oldid=68796197」 分類:1953年1950年代20世紀各年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Аҧсшәа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Авар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Boarisch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anjarবাংলাবিষ্ণুপ্রিয়ামণিপুরীBrezhonegBosanski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کوردیQırımtatarcaČeštinaKaszëbsczi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ZazakiDolnoserbski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Gagauz贛語GàidhligGalegoAvañe'ẽGaelg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lokanoГӀалгӀай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Къарачай-малкъарRipoarisch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ЛезгиLimburgsLigureLadinLombard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BasaBanyumasan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Кырыкмары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DorerinNaoeroNāhuatlNapulitano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NouormandSesothosaLeboaOccitanLivvinkarjala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Papiamentuपालि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СахатылаSarduSicilianuScotsسنڌي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ၽႃႇသႃႇတႆး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Anarâškielâ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Tetun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okPisin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ReotahitiУдмурт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alonWinaray吴语Хальмг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