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1-3 (3冊合售) |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資本論》是馬克思畢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偉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鉅著。
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人文史哲
當代思潮
資本論1-3(3冊合售)
DasKapital
作者
卡爾.馬克思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資本論1-3(3冊合售):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於一身的馬克思與《資本論》,人類文明最重要遺產,屹立150年的重磅經典!震撼與改變世界的思想鉅著!150年後,讓我們再從《資本論》中反思資本主義的弊病與公平社會的解答。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萬毓澤專文導讀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1867年9月14日,一本用德文寫作的巨大政治經濟學著作在德國漢堡出版。
沒有隆重的發表會、沒有作者的現場簽名,實際上,並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
然而,這本書卻點燃了思想的火花,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改變了近代的世界歷史。
這本書就是馬克思最重要的思想成果,《資本論》。
1849年馬克思被巴黎市政當局驅逐出境後,攜帶妻小搬到倫敦定居下來,直至1883年去世。
由於摯友恩格斯的經濟資助,使得馬克思得以專心寫作。
在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裡寫下大量筆記。
經過將近二十年對資本與資本主義運作的苦思冥想和觀察剖析,馬克思終於在1867年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
《資本論》是馬克思畢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偉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鉅著。
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和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規律;根據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論證了資本主義被共產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這部著作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實現了革命變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資本論》內容極其豐富,除經濟學內容外,還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以及有關政治、法律、歷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精闢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資本論》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主要研究資本直接生產過程中包含的各方面的關係。
第一版於1867年在漢堡出版,分為六章。
第一版出版後,馬克思對內容和篇章結構做了修訂,1872至1873年以分冊形式出版了第二版,分為七篇二十五章。
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匯總他留下的草稿和大量筆記、論文,整理編撰出《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在1885年仍以馬克思的名義出版。
《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共三篇二十一章,主要研究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餘價值的實現。
在資本的整個運動過程中,資本的生產過程和資本的流通過程是統一的,資本的生產過程必須由資本的流通過程來補充。
因此,第二卷是第一卷理論邏輯的繼續,用恩格斯的話來說,也是第三卷的內容的引言。
1894年,恩格斯根據馬克思的手稿、筆記編纂出版了《資本論》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
三卷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資本論》。
《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是《資本論》理論部分的終結卷,共七篇五十二章,主要揭示和闡明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各種具體形式。
在這裡,資本由前兩卷分析中呈現的一般形式,轉化為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和借貸資本;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平均利潤,並進一步轉化為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利息和地租。
《資本論》的第一個外文版是俄文版,1872年由俄國發行。
1887年《資本論》英文版問世,此後它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50多種語言出版。
其影響力遠遠超過它的銷售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卡爾‧馬克思(KarlMarx,1818.5.5-1883.3.14)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一生中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備超強影響力的兩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
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自身的滅亡,並且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自由人聯合體所管理、形成無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被人們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國際領域,極其強烈地影響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許許多多的不同派別、學術體系。
■譯者簡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成立於1953年,主要工作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重大現實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普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導讀《資本論》的版本、系譜、爭議與當代價值:紀念《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週年╱萬毓澤第一卷說明卡爾‧馬克思第一版序言卡爾‧馬克思第二版跋卡爾‧馬克思法文版序言和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第三版序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英文版序言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第四版序言第一篇商品和貨幣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換過程第三章貨幣或商品流通第二篇貨幣轉化為資本第四章貨幣轉化為資本第三篇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第五章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第六章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第七章剩餘價值率第八章工作日第九章剩餘價值率和剩餘價值量第四篇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第十章相對剩餘價值的概念第十一章協作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廠手工業第十三章機器和大工業第五篇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第十四章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第十五章勞動力價格和剩餘價值的量的變化第十六章剩餘價值率的各種公式第六篇工資第十七章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轉化為工資第十八章計時工資第十九章計件工資第二十章工資的國民差異第七篇資本的積累過程第二十一章簡單再生產第二十二章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第二十三章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第二十四章所謂原始積累第二十五章現代殖民理論注釋人名索引文學作品和神話中的人物索引文獻索引報刊索引名目索引計量單位和貨幣名稱表第二卷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二卷說明恩格斯序言恩格斯第二版序言第一篇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第一章貨幣資本的循環第二章生產資本的循環第三章商品資本的循環第四章循環過程的三個公式第五章流通時間第六章流通費用第二篇資本周轉第七章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第八章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第九章預付資本的總周轉:周轉的週期第十章關於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理論。
第十一章關於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理論。
第十二章勞動期間第十三章生產時間第十四章流通時間第十五章周轉時間對預付資本量的影響第十六章可變資本的周轉第十七章剩餘價值的流通第三篇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第十八章導言第十九章前人對這個問題的闡述第二十章簡單再生產第二十一章積累和擴大再生產注釋人名索引文獻索引報刊索引名目索引計量單位和貨幣名稱表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第三卷說明恩格斯序言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上)第一篇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剩餘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第一章成本價格和利潤第二章利潤率第三章利潤率和剩餘價值率的關係第四章周轉對利潤率的影響第五章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第六章價格變動的影響第七章補充說明第二篇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第八章不同生產部門的資本的不同構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潤率的差別第九章一般利潤率(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和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第十章一般利潤率通過競爭而平均化、市場價格和市場價值、超額利潤第十一章工資的一般變動對生產價格的影響第十二章補充說明第三篇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第十三章規律本身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種原因第十五章規律的內部矛盾的展開第四篇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轉化為商品經營資本和貨幣經營資本(商人資本)第十六章商品經營資本第十七章商業利潤第十八章商人資本的周轉:價格第十九章貨幣經營資本第二十章關於商人資本的歷史考察第五篇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生息資本第二十一章生息資本第二十二章利潤的分割:利息率、「自然」利息率第二十三章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第二十四章資本關係在生息資本形式上的外表化第二十五章信用和虛擬資本第二十六章貨幣資本的積累,它對利息率的影響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的作用第二十八章流通手段和資本:圖克和富拉頓的見解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下)第五篇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生息資本(續)第二十九章銀行資本的組成部分第三十章貨幣資本和現實資本I第三十一章貨幣資本和現實資本II(續)第三十二章貨幣資本和現實資本III(續完)第三十三章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第三十四章通貨原理和1844年英國的銀行立法第三十五章貴金屬和匯兌率第三十六章資本主義以前的狀態第六篇超額利潤轉化為地租第三十七章導論第三十八章級差地租:概論第三十九章級差地租的第一形式(級差地租I)第四十章級差地租的第二形式(級差地租II)第四十一章級差地租II──第一種情況:生產價格不變第四十二章級差地租II──第二種情況:生產價格下降第四十三章級差地租II──第三種情況:生產價格上漲。
結論第四十四章最壞耕地也有級差地租第四十五章絕對地租第四十六章建築地段的地租、礦山地租、土地價格第四十七章資本主義地租的起源第七篇各種收入及其源泉第四十八章三位一體的公式第四十九章關於生產過程的分析第五十章競爭的假象第五十一章分配關係和生產關係第五十二章階級恩格斯《資本論》第三冊增補注釋人名索引文學作品和神話中的人物索引文獻索引報刊索引名目索引計量單位和貨幣名稱表
商品規格
書名/
資本論1-3(3冊合售)
作者/
卡爾.馬克思
簡介/
資本論1-3(3冊合售):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570849936
ISBN10/
9570849932
EAN/
9789570849936
誠品26碼/
2681501233005
語言/
中文繁體
裝訂/
精裝
頁數/
2744
級別/
無
開數/
18K
試閱文字
產品試閱:內文選摘(節錄)
第十四章 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
勞動過程最初是抽象地,撇開它的各種歷史形式,作為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來考察的。
在那裡曾指出:「如果整個勞動過程從其結果的角度加以考察,那麼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二者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
」在注(7)中還補充說:「這個從簡單勞動過程的觀點得出的生產勞動的定義,對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絕對不夠的。
」在這裡要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
就勞動過程是純粹個人的勞動過程來說,同一勞動者是把後來彼此分離開來的一切職能結合在一起的。
當他為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對自然物實行個人占有時,他是自己支配自己的。
後來他成為被支配者。
單個人如果不在自己的頭腦的支配下使自己的肌肉活動起來,就不能對自然發生作用。
正如在自然機體中頭和手組成一體一樣,勞動過程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在一起了。
後來它們分離開來,直到處於敵對的對立狀態。
產品從個體生產者的直接產品轉化為社會產品,轉化為總體工人即結合勞動人員的共同產品。
總體工人的各個成員較直接地或者較間接地作用於勞動對象。
因此,隨著勞動過程的協作性質本身的發展,生產勞動和它的承擔者即生產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擴大。
為了從事生產勞動,現在不一定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工人的一個器官,完成他所屬的某一種職能就夠了。
上面從物質生產性質本身中得出的關於生產勞動的最初的定義,對於作為整體來看的總體工人始終是正確的。
但是,對於總體工人的每一單個成員來說,它就不再適用了。
但是,另一方面,生產勞動的概念縮小了。
資本主義生產不僅是商品的生產,它實質上是剩餘價值的生產。
工人不是為自己生產,而是為資本生產。
因此,工人單是進行生產已經不夠了。
他必須生產剩餘價值。
只有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或者為資本的自行增殖服務的工人,才是生產工人。
如果可以在物質生產領域以外舉一個例子,那麼,一個教員只有當他不僅訓練孩子的頭腦,而且還為校董的發財致富勞碌時,他才是生產工人。
校董不把他的資本投入香腸工廠,而投入教育工廠,這並不使事情有任何改變。
因此,生產工人的概念絕不只包含活動和效果之間的關係,工人和勞動產品之間的關係,而且還包含一種特殊社會的、歷史地產生的生產關係。
這種生產關係把工人變成資本增殖的直接手段。
所以,成為生產工人不是一種幸福,而是一種不幸。
在闡述理論史的本書第四冊將更詳細地談到,古典政治經濟學一直把剩餘價值的生產看做生產工人的決定性的特徵。
因此,古典政治經濟學對生產工人所下的定義,隨著它對剩餘價值性質的看法的改變而改變。
例如,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勞動才是生產勞動,因為只有農業勞動才提供剩餘價值。
在重農學派看來,剩餘價值只存在於地租形式中。
把工作日延長,使之超出工人只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等價物的那個點,並由資本占有這部分剩餘勞動,這就是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構成資本主義制度的一般基礎,並且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起點。
就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來說,工作日一開始就分成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這兩個部分。
為了延長剩餘勞動,就要通過以較少的時間生產出工資的等價物的各種方法來縮短必要勞動。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只同工作日的長度有關;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使勞動的技術過程和社會組織發生徹底的革命。
因此,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以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為前提;這種生產方式連同它的方法、手段和條件本身,最初是在勞動在形式上從屬資本的基礎上自發地產生和發展的。
勞動對資本的這種形式上的從屬,又讓位於勞動對資本的實際上的從屬。
至於各種中間形式,在這裡只要提一下就夠了。
在這些中間形式中,剩餘勞動不是用直接強制的辦法從生產者那裡榨取的,生產者也沒有在形式上從屬資本。
資本在這裡還沒有直接支配勞動過程。
在那些用古老傳統的生產方式從事手工業或農業的獨立生產者的身旁,有高利貸者或商人,有高利貸資本或商業資本,他們像寄生蟲似地吮吸著這些獨立生產者。
這種剝削形式在一個社會內占統治地位,就排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不過另一方面,這種剝削形式又可以成為通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例如中世紀末期的情況就是這樣。
最後,正如現代家庭勞動的例子所表明的B,某些中間形式還會在大工業的基礎上在某些地方再現出來,雖然它的樣子完全改變了。
對於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來說,只要勞動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就夠了,例如,只要從前為自己勞動或者作為行會師傅的幫工的手工業者變成受資本家直接支配的雇傭工人就夠了;另一方面卻可以看到,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的方法同時也是生產絕對剩餘價值的方法。
無限度地延長工作日C正是表現為大工業的特有的產物。
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一旦掌握整整一個生產部門,它就不再是單純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的手段,而一旦掌握所有決定性的生產部門,那就更是如此。
這時它成了生產過程的普遍的、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形式。
現在它作為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的特殊方法,只在下面兩種情況下還起作用:第一,以前只在形式上從屬資本的那些產業為它所占領,也就是說,它擴大作用範圍;第二,已經受它支配的產業由於生產方法的改變不斷發生革命。
從一定觀點看來,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之間的區別似乎完全是幻想的。
相對剩餘價值是絕對的,因為它以工作日超過工人本身生存所必要的勞動時間的絕對延長為前提。
絕對剩餘價值是相對的,因為它以勞動生產率發展到能夠把必要勞動時間限制為工作日的一個部分為前提。
但是,如果注意一下剩餘價值的運動,這種表面上的同一性就消失了。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一旦確立並成為普遍的生產方式的情況下,只要涉及剩餘價值率的提高,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之間的差別就可以感覺到了。
假定勞動力按其價值支付,那麼,我們就會面臨這樣的抉擇:如果勞動生產力和勞動的正常強度已定,剩餘價值率就只有通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工作日的界限已定,剩餘價值率就只有通過工作日兩個組成部分即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相對量的變化才能提高,而這種變化在工資不降低到勞動力價值以下的情況下,又以勞動生產率或勞動強度的變化為前提。
如果工人需要用他的全部時間來生產維持他自己和他的家庭所必要的生活資料,那麼他就沒有時間來無償地為第三者勞動。
沒有一定程度的勞動生產率,工人就沒有這種可供支配的時間,而沒有這種剩餘時間,就不可能有剩餘勞動,從而不可能有資本家,而且也不可能有奴隸主,不可能有封建貴族,一句話,不可能有大占有者階級。
因此,可以說剩餘價值有一個自然基礎,但這只是從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即沒有絕對的自然障礙會妨礙一個人把維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勞動從自身解脫下來並轉嫁給別人,比如,同樣沒有絕對的自然障礙會妨礙一個人去把別人的肉當做食物。
絕不應該像有時發生的情況那樣,把各種神祕的觀念同這種自然發生的勞動生產率聯繫起來。
只有當人類通過勞動擺脫了最初的動物狀態,從而他們的勞動本身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社會化的時候,一個人的剩餘勞動成為另一個人的生存條件的關係才會出現。
在文化初期,已經取得的勞動生產力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滿足需要的手段一同發展的,並且是依靠這些手段發展的。
其次,在這個文化初期,社會上依靠他人勞動來生活的那部分人的數量,同直接生產者的數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隨著社會勞動生產力的增進,這部分人也就絕對地和相對地增大起來。
此外,資本關係就是在作為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的經濟土壤之上產生的。
作為資本關係的基礎和起點的現有的勞動生產率,不是自然的恩惠,而是幾十萬年歷史的恩惠。
撇開社會生產的形態的發展程度不說,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繫的。
這些自然條件都可以歸結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種等等)和人的周圍的自然。
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魚產豐富的水域等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
在文化初期,第一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例如,可以用英國同印度比較,或者在古代世界,用雅典、科林斯同黑海沿岸各國比較。
絕對必需滿足的自然需要的數量越少,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氣候越好,維持和再生產生產者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就越少。
因而,生產者在為自己從事的勞動之外來為別人提供的剩餘勞動就可以越多。
狄奧多魯斯談到古代埃及人時就這樣說過:
他們撫養子女所花的力氣和費用少得簡直令人難以相信。
他們給孩子隨便煮一點最簡單的食物;甚至紙草的下端,只要能用火烤一烤,也拿來給孩子們吃。
此外也給孩子們吃沼澤植物的根和莖,有的生吃,有的煮一煮或燒一燒再吃。
因為氣候非常溫暖,大多數孩子不穿鞋和衣服。
因此父母養大一個子女的費用總共不超過20德拉馬。
埃及有那麼多的人口並有可能興建那麼多宏偉的建築,主要可由此得到說明。
但是古代埃及能興建這些宏偉建築,與其說是由於埃及人口眾多,還不如說是由於有很大一部分人口可供支配。
單個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越少,他能提供的剩餘勞動就越多;同樣,工人人口中為生產必要生活資料所需要的部分越小,可以用於其他事情的部分就越大。
資本主義生產一旦成為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和工作日保持一定長度的情況下,剩餘勞動量隨勞動的自然條件,特別是隨土壤的肥力而變化。
但絕不能反過來說,最肥沃的土壤最適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生長。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
過於富饒的自然「使人離不開自然的手,就像小孩子離不開引帶一樣」。
它不能使人自身的發展成為一種自然必然性。
資本的祖國不是草木繁茂的熱帶,而是溫帶。
不是土壤的絕對肥力,而是它的差異性和它的自然產品的多樣性,形成社會分工的自然基礎,並且通過人所處的自然環境的變化,促使他們自己的需要、能力、勞動資料和勞動方式趨於多樣化。
社會地控制自然力,從而節約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興建大規模的工程占有或馴服自然力─這種必要性在產業史上起著最有決定性的作用。
如埃及、倫巴第、荷蘭等地的治水工程就是例子。
或者如印度、波斯等地,在那裡人們利用人工渠道進行灌溉,不僅使土地獲得必不可少的水,而且使礦物質肥料同淤泥一起從山上流下來。
興修水利是阿拉伯人統治下的西班牙和西西里島產業繁榮的祕密。
良好的自然條件始終只提供剩餘勞動的可能性,從而只提供剩餘價值或剩餘產品的可能性,而絕不能提供它的現實性。
勞動的不同的自然條件使同一勞動量在不同的國家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量,因而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使得必要勞動時間各不相同。
這些自然條件只作為自然界限對剩餘勞動發生影響,就是說,它們只確定開始為別人勞動的起點。
產業越進步,這一自然界限就越退縮。
在西歐社會中,工人只有靠剩餘勞動才能買到為維持自己生存而勞動的許可,因此容易產生一種錯覺,似乎提供剩餘產品是人類勞動的一種天生的性質。
但是,我們可以舉出亞洲群島的東部一些島嶼上的居民的例子。
那裡的森林中長著野生的西米樹。
居民在西米樹上鑽個孔,確定樹髓已經成熟時,就把樹放倒,分成幾段,取出樹髓,再摻水和過濾,就得到完全可以食用的西米粉。
從一棵西米樹上通常可以採得西米粉300磅,有時可採得500磅至600磅。
那裡的居民到森林去採伐麵包,就像我們到森林去砍柴一樣。
假定東亞的一個這樣的麵包採伐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全部需要,每週需要勞動12小時。
自然的恩惠直接給予他的,是許多閒暇時間。
要他把這些閒暇時間用於為自己生產,需要一系列的歷史條件;要他把這些時間用於為別人從事剩餘勞動,需要外部的強制。
如果那裡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這個誠實的人為了占有一個工作日的產品,也許每週就得勞動6天。
自然的恩惠說明不了,為什麼他現在每週要勞動6天,或者為什麼他要提供5天的剩餘勞動。
它只是說明,為什麼他的必要勞動時間限於每週一天。
但是,他的剩餘產品無論如何不是來自人類勞動的某種天生的神祕性質。
同歷史地發展起來的社會勞動生產力一樣,受自然制約的勞動生產力也表現為合併勞動的資本的生產力。
李嘉圖從來沒有考慮到剩餘價值的起源。
他把剩餘價值看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固有的東西,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他看來是社會生產的自然形式。
他在談到勞動生產率的時候,不是在其中尋找剩餘價值存在的原因,而只是尋找決定剩餘價值量的原因。
相反,他的學派公開宣稱,勞動生產力是利潤(應讀做剩餘價值)產生的原因。
這無論如何總比重商主義者前進了一步,因為重商主義者認為,產品的價格超過產品生產費用而形成的餘額是從交換中,從產品高於其價值的出售中產生的。
不過對這個問題,李嘉圖學派也只是迴避,而沒有解決。
這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實際上具有正確的本能,懂得過於深入地研究剩餘價值的起源這個爆炸性問題是非常危險的。
可是在李嘉圖以後半個世紀,約翰‧史都華‧彌爾先生還在拙劣地重複那些最先把李嘉圖學說庸俗化的人的陳腐遁詞,鄭重其事地宣稱他比重商主義者高明,對此我們該說些什麼呢?
活動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聯經閱讀書展】全書系雙書75折起~
延伸文章資訊
- 1特寫:重溫《資本論》 再識馬克思- BBC News 中文
這本書,就是普魯士(今日德國)出生的哲學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卡爾·馬克思最重要的思想和學術成果--《資本論》。 《資本論》是馬克思對資本和資本主義 ...
- 2資本論1-3 (3冊合售) | 誠品線上
《資本論》是馬克思畢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偉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鉅著。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 ...
- 3博客來-資本論(全3卷,改變人類歷史、震撼世界之思想鉅著
《資本論》是馬克思畢生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偉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鉅著。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 ...
-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1867)
资本论.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献给 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威廉·沃尔弗 1809年6月21日生于塔尔瑙 1864年5月9日死于曼彻斯特流亡 ...
- 5《資本論》 - MBA智库百科
《資本論》:馬克思一生最偉大的主要理論著作*作者:卡爾·亨利希·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1883年):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首次出版:1867年9月14日《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