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 好問答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代的計時單位為時辰,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 ...
古代的時間單位和現代時間的換算,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2021-05-2221:11:52字數5220閱讀3342
1樓:百度網友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九十六刻。
一刻約15分鐘,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
古代的更是按時間算的。
19:00-21:
00為一更,21:00-23:00為二更,23:
00-01:00為三更,01:00-03:
00為四更,03:00-05:00為五更。
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分別讀作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2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一個時辰分八刻,即現在的15分鐘為一刻,那樣的話午時三刻-----即11:45。
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
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
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
“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
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
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
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
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
9時至11時為“巳時”,
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
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
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
9時至11時為“亥時”。
每個時辰各佔兩個鐘頭。
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只佔24分鐘。
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
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
(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我國古代計時的四個單位
古代計時單位是:時,更,點,刻。
時也稱時辰,用12地支表示,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
古時與現代時對照:
子:從半夜11點到凌晨1點
醜:從凌晨1點到3點
寅:從凌晨3點到5點
卯:5-7
辰:7-9
己: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戍:19-21
亥:21-23點
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
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一更:19-21點
二更:21-23點
三更:23-次日凌晨1點
四更:1-3點
五更:3-5點
又將更分為五點,古時一點合現在24分鐘,例如古代人說三更兩點就是指夜間11點48分
古人還將一晝夜分為100刻,一刻合現在14分24秒。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一時辰等於2小時~
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4樓:藍藍藍
古代的計時單位為時辰,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
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
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
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
可能起源於商代。
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覆,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一天時辰如下: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09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
(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
(21時至23時)。
5樓:huajian丶
一、圭表
圭表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計時器,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
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
二、日晷
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
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執行,晷針的投影像鐘錶的指標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三、漏刻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於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鍾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
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
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
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
四、機械計時器
單純利用水的流動來計時有許多不便,人們逐漸發明了利用水做動力,以驅動機械結構來計時。
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大型天文計時儀器——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當地時間半夜零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當地時間凌晨二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當地時間凌晨四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當地時間早晨六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當地時間上晝八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當地時間上晝十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當地時間中午十二時。
中午一詞,為十時辰制、十二時辰制的時間節點連用。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當地時間下晝二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當地時間下晝四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當地時間傍晚六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
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當地時間晚上八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
當地時間晚上十時。
6樓:匿名使用者
有兩種計時方式,一是更漏,類似與現在的鐘表,一是計時香,類似與現在的秒錶。
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分別為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
相關推薦
古代的時間單位和現代時間的換算,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代的時間單位是什麼,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急求!試描述李白《贈汪倫》與劉禹錫《竹枝詞》等唐代詩歌中所反映的古代踏歌民俗文化
在古代,沒有時鐘沒有表,他們是怎麼知道時辰的?有對照表嗎
老師拿720元買桌和椅,桌子比椅子貴30元,6張桌和9把椅一樣。
這些錢買桌買多少張?買椅呢
相關推薦
古代的時間單位和現代時間的換算,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代的時間單位是什麼,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急求!試描述李白《贈汪倫》與劉禹錫《竹枝詞》等唐代詩歌中所反映的古代踏歌民俗文化
在古代,沒有時鐘沒有表,他們是怎麼知道時辰的?有對照表嗎
老師拿720元買桌和椅,桌子比椅子貴30元,6張桌和9把椅一樣。
這些錢買桌買多少張?買椅呢
相關閱讀
古代的時間單位和現代時間的換算,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代的時間單位是什麼,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急求!試描述李白《贈汪倫》與劉禹錫《竹枝詞》等唐代詩歌中所反映的古代踏歌民俗文化
在古代,沒有時鐘沒有表,他們是怎麼知道時辰的?有對照表嗎
老師拿720元買桌和椅,桌子比椅子貴30元,6張桌和9把椅一樣。
這些錢買桌買多少張?買椅呢
topic
社會
教育
文化
娛樂
健康
心理
科技
時尚
家居
旅遊
育兒
財經
遊戲
美食
汽車
收藏
科學
數碼
寵物
三農
職場
歷史
體育
動漫
國際
軍事
知識
電影
其它
延伸文章資訊
- 1時辰_百度百科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 ... 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設備讀數 ...
- 2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
中國古代的時間單位: 是以「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將一天分為12個時間區段。以「子」時為一天的開頭, 而且一個時辰換算成現代的時制, ...
- 3古代時間單位有哪些? - 雅瑪知識
- 4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5古代的時間單位和計時方法是什麼? - 好問答網
古代的計時單位為時辰,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