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伯特-马绍尔群岛战役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该战役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于1942年8月实施突袭马金岛展开序幕。

马绍尔群岛战役的目标则是夺取瓜加林环礁和埃内韦塔克环礁上的日军基地。

吉尔伯特-马绍尔群岛战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吉尔伯特及马绍尔群岛战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在塔拉瓦战役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进攻日军一个坚强据点日期1943年11月-1944年2月地点太平洋吉尔伯特及马绍尔群岛结果 美军胜利参战方  美国  大日本帝国指挥官与领导者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霍兰·史密斯里奇蒙·特纳(英语:RichmondK.Turner)拉尔夫·史密斯(英语:RalphC.Smith)马克·米切尔哈利·希尔(英语:HarryW.Hill)托马斯·华特生(英语:ThomasE.Watson(USMC)) 阿部孝壮金光久三郎柴崎恵次 †石川加藤秋山门造 †原忠一西田庆美 †伤亡与损失 1,800人阵亡或失踪4,830人受伤 17,000人阵亡141人被俘 查论编吉尔伯特-马绍尔群岛战役 马绍尔及吉尔伯特群岛突袭 第1次马金群岛(英语:RaidonMakinIsland) 塔拉瓦 第2次马金群岛(英语:BattleofMakin) 瓜加林(英语:BattleofKwajalein) 空袭丘克群岛 埃内韦塔克(英语:BattleofEniwetok) 空袭帕劳(英语:OperationDesecrateOne) 查论编太平洋战争中太平洋战区 夏威夷 威克岛 马绍尔及吉尔伯特群岛 K作战(英语:OperationK) 杜立特空袭 中途岛 RY作战 吉尔伯特及马绍尔群岛 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 火山及琉球群岛 囚徒行动(英语:OperationInmate) 印度洋战区(英语:IndianOceaninWorldWarII) 日本入侵印度洋(英语:JapaneseraidersintheIndianOcean) 安达曼群岛(英语:JapaneseoccupationoftheAndamanIslands) 圣诞岛 第1次印度洋 孟加拉湾(英语:OperationStab) 第2次印度洋(英语:IndianOceanraid(1944)) 东南亚战区 印度支那(1940年) 泰法战争 入侵泰国 马来亚 香港 新加坡 印度支那(1945年) 马六甲海峡 法学家行动(英语:OperationJurist) 急潮行动(英语:OperationTiderace) 拉链行动(英语:OperationZipper) 东南亚轰炸(1944年-45年)(英语:BombingofSouth-EastAsia(1944–45)) 缅甸战区 缅甸(1941年-42年)(英语:JapaneseinvasionofBurma) 缅甸(1942年-43年)(英语:BurmaCampaign1942–43) 缅甸(1944年)(英语:BurmaCampaign1944) 缅甸(1944年-45年)(英语:BurmaCampaign1944–45) 西南太平洋战区 荷属东印度(1941年-42年) 菲律宾(1941年-42年) 所罗门群岛 珊瑚海 葡属帝汶战役 新几内亚战役 菲律宾(1944年-45年) 婆罗洲(1945年) 澳大利亚 北美战区 埃尔伍德(英语:BombardmentofEllwood) 阿留申群岛 伊斯特万角灯塔(英语:AmericanTheater(WorldWarII)#BombardmentofEstevanPointLighthouse) 史蒂文斯堡(英语:BombardmentofFortStevens) 瞭望空袭(英语:LookoutAirRaids) 气球炸弹 呼啦圈计划(英语:ProjectHula) PX行动(英语:OperationPX) 日本本土战区 空袭 东京 横须贺 吴港 马里亚纳群岛(英语:JapaneseairattacksontheMarianaIslands) 饥饿行动 海军炮击 相模湾 库页岛 千岛群岛 原子弹轰炸 广岛 长崎 没落行动 日本投降 满洲及朝鲜战区 关东军 苏联入侵满洲 牡丹江(英语:BattleofMutanchiang) 清津行动(英语:SeishinOperation) 中国战区:抗日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从1943年11月至1944年2月的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战事,是中太平洋战区的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关键的战略性行动。

该战役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于1942年8月实施突袭马金岛展开序幕。

马绍尔群岛战役的目标则是夺取瓜加林环礁和埃内韦塔克环礁上的日军基地。

日军在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的基地是大日本帝国东部防线的外围防卫圈,在马里亚纳战事则在次年夏季展开。

目录 1背景 2结果 3参考 4附加参考 背景[编辑] 日本军队是在攻击夏威夷珍珠港5个月后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

作为对防卫塔拉瓦的一个象征,他们在马金建立了水上飞机基地和沿环礁海岸线分驻部队以监测盟军在南太平洋的行动。

[1]只是在卡尔森的突击队在1942年8月袭击马金后,日本才开始巩固和加强吉尔伯特的防守。

[2]吉尔伯特群岛最大和最重要的战略性据点的是塔拉瓦。

从1943年3月开始防御工事被日本人很快的建立起来,近5,000名官兵驻扎在这里。

另外3,000名海军特别登陆部队和基地部队和第940海军建设单位得到1,247名劳动者的补充。

相比之下,马金岛只有798名作战部队,其中包括大约100名孤立的日本航空人员。

[3]霍兰·史密斯将军,第5两栖军的总指挥,指责卡尔森的行动令日本迅速集结部队和即使在退休后不久仍然坚决认为,塔拉瓦应该被绕开,从而避免在攻占期间招致重大伤亡。

[1][4]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恩斯特·金恩及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鲁恩斯相信收复吉尔伯特是必需的,对向马绍尔群岛的进攻行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的行动代号是迦伐尼,[3][4]其中要求攻占塔拉瓦,马金和阿贝马马。

盟军策划者深知要击败日本就必须穿越这一群岛。

虽然美国陆军司令麦克阿瑟希望从新几内亚向菲律宾推进,但是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却偏向于横越太平洋中部,循着一条从吉尔伯特群岛到马绍尔群岛,再到加罗林群岛,最后到马利亚纳群岛的路线推进。

如此,日本便会落入美国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中。

尼米兹的计划除了能迫使日军双线作战(尼米兹从东方进攻,麦克阿瑟从南方进攻),还能粉碎日军的外围防线,以便美国建设陆海空军的基地,为日后进攻其他日占岛屿提供跳板。

这些外围群岛包括了塔拉瓦环礁,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夸贾林环礁,和埃内韦塔克环礁。

结果[编辑] 美军在吉尔伯特群岛上获胜了,但他们被打得措手不及,付出了阵亡2,459人,伤2,286人的代价。

日军阵亡5,085人,被俘247人。

有鉴于作战环境恶劣而交战双方均伤亡惨重,第5两栖军司令霍兰·史密斯将军确信美军当初应该绕过塔拉瓦环礁。

然而美国海军的将领们却不同意这观点。

马绍尔群岛上的登陆战反而轻松得多。

美军吸取了在塔拉瓦环礁得到的教训,集结了超过守军6倍的优势兵力并给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包括穿甲炮弹),还对群岛展开了长达一个月的海空轰炸。

美军在马绍尔群岛上阵亡了611人,伤2,341人,失踪260人,反而日军损失了超过11,000人,只有358人被俘。

美军夺取吉尔伯特与马绍尔群岛之后在群岛上建筑了海军基地,防御工事和机场,准备接下来进攻马利亚纳群岛。

日军的失败迫使日本策划者将部队撤回一条新的环形防御圈内。

这一道防线包括了马利亚纳群岛和帕劳。

日军在防线内的岛屿上严密布防,以防美军攻下这下岛屿后派出重型轰炸机攻击东京。

参考[编辑] ^1.01.1SamuelEliotMorison,HistoryofUnitedStatesNavalOperationsinWorldWarII,Vol.7;Aleutians,GilbertsandMarshalls:June1942-April1944,(Edison,NJ:CastleBooks,2001). ^BruceF.Meyers,Swift,Silent,andDeadly:MarineAmphibiousReconnaissanceinthePacific,1942-1945,(Annapolis,MD:NavalInstitutePress,2004). ^3.03.1BenisM.FrankandHenryI.Shaw,Jr.,HistoryofU.S.MarineCorpsOperationsinWorldWarII,Vol.5;VictoryandOccupation,(NewYork,NY:PenguinBooks,1990). ^4.04.1Gen.HollandM.SmithandPerryFinch,CoralandBrass,(NewYork:Viking,1974,1976). 附加参考[编辑] Drea,EdwardJ.AnAlliedInterpretationofthePacificWar.IntheServiceoftheEmperor:EssaysontheImperialJapaneseArmy.Nebraska:UniversityofNebraskaPress.1998.ISBN 0-8032-1708-0.  Dyer,GeorgeCarroll.TheAmphibiansCametoConquer:TheStoryofAdmiralRichmondKellyTurner(mdy).UnitedState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October20,200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1).  Hoyt,EdwinP.StormOvertheGilberts:WarintheCentralPacific1943.Mason/Charter.1978.ASINB001RSIDF8.  查论编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因 伤亡 战役 会议 指挥官 参战国同盟国(领袖) 埃塞俄比亚 澳大利亚(英语:MilitaryhistoryofAustraliaduringWorldWarII) 巴西(英语:MilitaryhistoryofBrazil#WorldWarII) 比利时 波兰(英语:HistoryofPoland(1939–1945)) 丹麦 法国(英语:MilitaryhistoryofFranceduringWorldWarII) 菲律宾(自治领) 芬兰(1944–45) 古巴(英语:CubaduringWorldWarII) 荷兰(英语:MilitaryhistoryoftheNetherlandsduringWorldWarII) 加拿大(英语:CanadainWorldWarII) 捷克斯洛伐克 卢森堡(英语:GermanoccupationofLuxembourgduringWorldWarII) 美国(英语:Mili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duringWorldWarII) 波多黎各(英语:PuertoRicansinWorldWarII) 墨西哥(英语:Military_history_of_Mexico#World_War_II) 南非(英语:MilitaryhistoryofSouthAfricaduringWorldWarII) 南斯拉夫 挪威 苏联 希腊 新西兰(英语:MilitaryhistoryofNewZealandduringWorldWarII) 意大利同盟军 战役 印度(英语:IndiainWorldWarII) 英国(英语:MilitaryhistoryoftheUnitedKingdomduringWorldWarII) 中国 轴心国及其盟友(领袖) 德国 意大利(至1943.9)(英语:MilitaryhistoryofItalyduringWorldWarII) 日本 匈牙利(至1944.10) 罗马尼亚(至1944.8)(英语:RomaniainWorldWarII) 保加利亚(至1944.9)(英语:BulgariaduringWorldWarII) 芬兰(至1944.9)(英语:FinlandinWorldWarII) 泰国 伊拉克(至1941.5) 斯洛伐克 克罗地亚 汪精卫国民政府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匈牙利 满洲国 维希法国 抵抗运动 阿尔巴尼亚(英语:WorldWarIIinAlbania) 奥地利 波罗的海国家 比利时(英语:BelgianResistance) 捷克(英语:ResistanceintheProtectorateofBohemiaandMoravia) 丹麦(英语:Danishresistancemovement) 爱沙尼亚 埃塞俄比亚(英语:GideonForce) 法国 德国 希腊 香港 印度 中国 意大利(英语:Italianresistancemovement) 犹太人(英语:JewishresistanceinGerman-occupiedEurope) 韩国 拉脱维亚(英语:Latviananti-Naziresistancemovement1941–1945) 卢森堡(英语:GermanoccupationofLuxembourgduringWorldWarII) 荷兰(英语:Dutchresistance) 挪威(英语:Norwegianresistancemovement) 菲律宾(英语:PhilippineresistanceagainstJapan) 波兰(英语:PolishresistancemovementinWorldWarII)(反共(英语:Anti-communistresistanceinPoland(1944–1953))) 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nanti-communistresistancemovement) 泰国 苏联(英语:Sovietpartisans) 斯洛伐克 西乌克兰 越南 南斯拉夫 主要战场及战役欧洲(西欧)(东欧) 波兰战役 假战 冬季战争 大西洋海战 威悉演习行动 荷兰战役 比利时战役 法国战役 不列颠战役 占领波罗的海国家 巴巴罗萨行动 继续战争 基辅战役 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 拉塞尼艾战役 列宁格勒围城战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 莫斯科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蓝色方案 斯大林格勒战役 迪耶普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 斯摩棱斯克战役 下第聂伯河攻势 纳尔瓦战役 科尔逊-契尔卡塞攻势 霸王行动 诺曼底战役 巴格拉基昂行动 坦能堡防线战役 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 华沙起义 龙骑兵行动 雅西-奇西瑙攻势 贝尔格莱德攻势 解放巴黎 齐格菲防线战役 市场花园行动 拉普兰战争 突出部之役 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 中欧会战 巴拉顿湖战役 柏林战役 布拉格攻势 布达佩斯围城战 德国投降 投降书 地中海中东非洲 西部沙漠战役 塔兰托战役 马塔潘角海战 希意战争 罗盘行动 南斯拉夫战役 南斯拉夫战线 希腊战役 克里特岛战役 英国伊拉克战争 英苏入侵伊朗 加查拉战役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火炬行动 突尼斯战役 西西里岛战役 入侵意大利 卡西诺战役 鹅卵石行动 哥德防线 意大利投降 东亚东南亚太平洋 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一次长沙战役 冬季攻势 第二次长沙战役 第二次泰法战争 珍珠港事件 马来亚战役 香港保卫战 第一次菲律宾战役 荷兰东印度群岛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 印度洋空袭 缅甸战役 帝汶战役 珊瑚海海战 科科达小径战役 中途岛海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英帕尔战役 轰炸拉包尔(1943年11月) 吉尔伯特及马绍尔群岛战事 常德会战 豫湘桂会战 菲律宾海海战 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 莱特湾海战 第二次菲律宾战役 硫磺岛战役 冲绳岛战役 鄂西会战 湘西会战 马尼拉战役 婆罗洲战役 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 广岛 长崎 苏日战争 千岛群岛登陆行动 日本投降 终战诏书 投降书 没落行动 相关主题宏观 空战 闪电战 各国军衔 外交史 密码学 大后方(英语:HomefrontduringWorldWarII) 租借法案 曼哈顿计划 军事勋章 武器装备 军工(英语:MilitaryproductionduringWorldWarII) 纳粹劫掠(英语:Naziplunder) 科技(英语:TechnologyduringWorldWarII) 总体战 战略轰炸 孟加拉饥荒 战后影响 全球:冷战 非殖民化 流行文化(英语:WorldWarIIinpopularculture) 欧洲:驱逐德意志人 摩根索计划 回纹针行动 严责行动(英语:OperationKeelhaul) 占领德国 占领奥地利 德国领土变更 希腊内战 马歇尔计划 莫内计划 英法联合 亚洲:占领日本 日本侨俘遣返 残留日本兵 国共内战 朝鲜半岛南北分治 印度独立运动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战争罪行 同盟国战争罪行 苏联 美国 英国(英语:British_war_crimes#World_War_II) 德国战争罪行 犹太人大屠杀 诉讼 意大利战争罪行 日本战争罪行 南京大屠杀 731部队 慰安妇 诉讼 克罗地亚独立国对塞尔维亚人的种族迫害 分类 主题 时间轴(en) 取自“https://wiki.kfd.me/w/index.php?title=吉爾伯特-馬紹爾群島战役&oldid=72154963” 分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战役美国战役日本战役马绍尔群岛历史1945年军事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隐藏分类:​使用过时图像语法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大陆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تۆرکجهБългарскиDansk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Nederlands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