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全詩賞析 - 中華古詩文古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漫捲(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 ...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唐代·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出自唐代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詩三百首,國小古詩,思歸,最美,國小生必背古詩80首譯文及注釋譯文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

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捲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注釋聞:聽說。

官軍:指唐朝軍隊。

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裡指四川。

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涕:眼淚。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漫捲(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捲起。

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

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放歌:放聲高歌。

須:應當。

縱酒:開懷痛飲。

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

作伴:與妻兒一同。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

襄陽:今屬湖北。

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創作背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時杜甫52歲。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

第二年,持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賞析杜甫在這首詩下自註:“余田園在東京。

”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

“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

詩人多年飄泊“劍外”,備嘗艱苦,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是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

如今“忽傳收薊北”,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鬱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心中濤翻浪涌。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

“薊北”已收,戰亂將息,乾坤瘡痍、黎民疾苦,都將得到療救,詩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

然而痛定思痛,詩人回想八年來熬過的重重苦難,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

可是,這一場浩劫,終於像噩夢一般過去了,詩人可以返回故鄉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於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

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複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頷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

“卻看妻子”、“漫捲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

“卻看”就是“回頭看”。

“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其實,無需說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

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詩人的喜,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

“白日”,指晴朗的日子,點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

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

詩人想到這裡,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尾聯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

詩人的驚喜達到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

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

“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

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複,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想像的飛馳。

“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像,又描繪實境。

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全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

後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浦起龍贊其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讀杜心解》)。

此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訊息之後的驚喜之情。

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瀉。

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註》中引王嗣奭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朴愈真,他人決不能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1539篇詩文猜您喜歡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訊息到今朝。

劉禹錫《楊柳枝/柳枝詞》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杜甫《不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邁陂塘》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其一》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過故人莊》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

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陸龜蒙《別離》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

周邦彥《綺寮怨·上馬人扶殘醉》離恨又迎春,相思難重陳。

和凝《菩薩蠻·越梅半拆輕寒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樂婉《卜運算元·答施》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

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三》類型:寫景詠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寫雨寫雪寫風寫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樹月亮山水寫山寫水長江黃河兒童寫鳥寫馬田園邊塞地名抒情愛國離別送別思鄉思念愛情勵志哲理閨怨悼亡寫人老師母親友情戰爭讀書惜時婉約豪放詩經民謠節日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憂國憂民詠史懷古宋詞精選詞牌大全古文觀止國小古詩國中古詩高中古詩國小文言文國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詩十九首唐詩三百首古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作者:李白杜甫蘇軾王維杜牧陸游元稹李煜岑參韓愈齊己賈島曹操柳永李賀張籍曹植皎然孟郊貫休許渾羅隱張祜王建韋莊王勃姚合晏殊盧綸岳飛屈原錢起韓偓朱熹高適方乾秦觀李嶠趙嘏鄭谷賀鑄張說張炎程垓白居易辛棄疾李清照劉禹錫李商隱陶淵明孟浩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韋應物劉長卿溫庭筠王昌齡陸龜蒙楊萬里諸葛亮范仲淹杜荀鶴周邦彥晏幾道皮日休吳文英馬致遠權德輿皇甫冉左丘明劉辰翁黃庭堅趙長卿張九齡戴叔倫卓文君周敦頤司馬遷納蘭性德朝代: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形式:詩詞曲文言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