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青衣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京劇中“青衣”這個角色屬於: 正旦京劇主要是有四個行當:生、旦、淨、醜。
生行流派:葉、姜、劉、徐。
旦行流派:梅、尚、程、荀、王、宋、毛、 ...
京劇青衣 京劇中“青衣”這個角色屬於:正旦京劇主要是有四個行當:生、旦、淨、醜。
生行流派:葉、姜、劉、徐。
旦行流派:梅、尚、程、荀、王、宋、毛、李、張、楊、陳、筱、小李、大李、龔。
淨行流派:郝、侯、袁、裘、金。
醜行流派:蕭、葉、劉、馬。
。
。
中國戲曲劇種。
青衣京劇中“青衣”這個角色屬於:正旦京劇主要是有四個行當:生、旦、淨、醜。
生行流派:葉、姜、劉、徐。
旦行流派:梅、尚、程、荀、王、宋、毛、李、張、楊、陳、筱、小李、大李、龔。
淨行流派:郝、侯、袁、裘、金。
醜行流派:蕭、葉、劉、馬。
。
。
中國戲曲劇種。
青衣形成清光緒年間形成於北京(一說形成於道光年間),是中國最大的劇種。
形成清初,京師梨園的崑腔與京腔(又稱高腔,源出弋陽腔)並盛。
乾隆四十四年(1779)秦腔演員魏長生自四川進京,以《滾樓》一劇名動京師,京腔大為減色,竟“使京腔舊本置之高閣”。
乾隆五十五年(1790)揚州的三慶徽班進京,逐漸吸收了京、秦二腔。
四大徽班遂獨擅梨園,因此京劇的前身即為徽劇,通稱皮簧戲。
原來的徽劇以唱二簧調為主,兼唱崑腔、吹腔、四平調、撥子等,待到道光年間漢調進京,於是形成徽、漢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調與安徽的二簧調融合,皮簧戲由此而得名。
皮簧戲的興起,為劇壇帶來了新氣象,首先是原來以旦腳為主的戲班,一變而為生腳掌班,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就是其中的代表。
其次是演出場所增多,宮廷、劇場演出頻繁,由於晚清慈禧太后的偏愛,宮中民籍教習近百人,幾乎網羅了北京所有的名角。
再次是專門培養演員的科班出現,造就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演員,譚鑫培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對皮簧戲進行了全面大膽的革新,使之面貌一新。
譚鑫培不僅豐富唱腔,而且改笛子為胡琴,統一伴奏樂器。
他能文能武,長於身段做工,把老生的“安工”、“靠背”、“衰派”三功備於一身,成為一個真正的“文武昆亂不擋”的演員。
譚鑫培的另一個突出貢獻就是統一了當時舞台上所使用的字音,把原來的皮簧戲中京音、吳音、徽音、湖廣音混雜局面,改革為以湖廣音夾京音讀中州韻的方法,成為後來京劇字音的標準。
從這個意義上說,譚鑫培正是京劇的創始者之一。
光緒、宣統年間,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與同出一源的安徽皮簧聲腔不同,更為悅耳動聽,為把兩者區別,遂稱京班為京調。
辛亥革命之後,上海梨園全部為京班所掌握,於是稱京皮簧為京戲(一度稱為平戲)。
“京戲”一名,實創自上海,而後流傳到北京。
行當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分、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
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七科為音樂、劇裝、容妝、盔箱、劇通、交通、經勵;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生行中有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紅生、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淨行中有正淨(重唱功,稱銅錘、黑頭)、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稱毛淨);醜行中有文丑(分方巾醜、袍帶醜、老醜、榮衣醜,併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
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京劇的行當齊全為全國各劇種之冠。
因此,在舞台上百花爭妍,五彩繽紛,這也是京劇藝術趨於成熟完備的重要標誌。
京劇音樂京劇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西皮、二簧為主要唱腔。
西皮的鏇律起伏較大,節奏緊湊,唱腔流暢明快,適合於表現歡快、堅毅的情緒;二簧的鏇律則較為平穩,節奏舒緩,唱腔凝重渾厚,更宜於抒發沉鬱、悲憤的情懷。
京劇的伴奏稱為場面,分為文場和武場。
文場以胡琴(又稱京胡)為主奏樂器,伴以彈撥弦樂、吹管樂器,拉、彈、吹兼有;武場以鼓板為主,小鑼、大鑼次之,合文場的胡琴、月琴、三弦,向稱“六場通透”。
近年來各演出團體,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又增添了琵琶、中阮、揚琴及西方樂器中名目繁多的管弦樂器,使場面更加宏偉,對於渲染舞台氣氛,加強戲劇節奏和烘托表演、美化演唱,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劇目京劇繼承了皮簧戲的豐富劇目,不僅有屬於二簧系統的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調、撥子等劇目,而且還包括崑腔、高腔、秦腔、羅羅腔、柳枝腔等聲腔劇目。
這類傳統劇目,據粗略統計,不下200餘種,豐富多彩,琳琅滿目。
其題材和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文戲、武戲、唱功戲、做功戲、對兒戲、折子戲、群戲、本戲等。
如《宇宙鋒》、《玉堂春》、《群英會》、《挑滑車》、《拾玉鐲》、《四進士》、《八大錘》、《空城計》、《霸王別姬》等,數百年來,盛演不絕。
在整理傳統劇目的同時,又新編、改編、移植了一大批劇目,如《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又創作了一批現代戲,如《紅燈記》、《蘆盪火種》、《智取威虎山》、《杜鵑山》、《黛諾》等,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成就京劇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經過幾輩優秀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執著探索、大膽革新創造,構成了一整套相互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創造舞台藝術形象既豐富多采,又用法謹嚴,使之成為代表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京劇作為表演藝術的最大特色,在於虛實結合,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表演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則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不以勇猛火爆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所有這些成就,在世界表演藝術大花園裡,不愧是一朵獨放異彩的奇葩。
隨著京劇藝術的日臻完美,一大批京劇藝術家脫穎而出,除譚鑫培、王瑤卿二位為京劇誕生作出了貢獻的代表人物外,老生行的余叔岩、言菊朋、馬連良、譚富英、周信芳、高慶奎、李少春等;旦行的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張君秋、言慧珠、關肅霜等;淨行的金少山、郝壽臣、侯喜瑞、裘盛戎、方榮翔、袁世海等;小生行的程繼先、俞振飛、葉盛蘭等;武生行的楊小樓、尚和玉、蓋叫天等;醜行的王長林、蕭長華、葉盛章等;老旦行的龔雲甫、李多奎等,都能獨樹一幟,對京劇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
並以他們的藝術才華,使京劇舞台熠熠生輝。
在各種藝術中形成不同的學派是很自然的。
諸如表現派、體驗派、抽象派、印象派、意識流等。
而京劇中的學派都是以演員的名字命名的,所謂梅派,程派等等。
這是因為京劇是以主演為中心的演員藝術,都是通過演員本人廣泛學習與繼承前輩的表演技藝,結合本身的性格愛好、生理特徵和藝術修養在藝術上所形成的不同的藝術見解,並據此所創造的獨具特色的表演劇目、方式和手段,經過頻繁的演出實踐,得到觀眾的承認和歡迎,從而在京劇舞台上形成以主要演員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創造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潮流和學派。
京劇流派京劇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一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長補短,兼容並蓄,融合一身,而不是簡單地繼承某一流派創始人或傳人的藝術衣缽。
二是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獨特的,系統的,符合觀眾欣賞要求的理論根據和藝術創造,並在頻繁的實踐中得到觀眾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過評選、大賽和某位專家的批准。
三是必須建立以主演為中心的創作和表演團體,從編劇、演員、作曲、樂隊、服裝上形成統一的藝術風格。
例如四大鬚生的余、言、高、馬,都是在繼承譚、孫、汪等前輩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在長期的演出中逐漸成了簡約明快的余派,委婉俏麗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瀟灑飄逸的馬派。
四大名旦的梅、尚、程、荀則是在繼承陳德霖、孫怡雲、王瑤卿等前輩藝術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本身條件發展成莊重深邃的梅派,矯健流暢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質樸的荀派。
三大名淨的金、郝、侯則是在學習何桂山、黃潤甫、金秀山等前輩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展成以重唱工的金派銅錘、以"架子花臉銅錘唱"為特點的郝派架子花臉和以表現人物精氣神為特徵的侯派架子花臉。
熱門詞條CASUALdelicateE3elfpositionZacharyQuinto九龍酒店六脈神劍天使之音星塵龍木棉殷墟博物苑法律常識海倫清桃火之女神井兒猴子射氣球真田廣之竊聽風雲精神疾病羅尼·奧沙利文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裸女開飯鮪魚沙拉Flash小遊戲Martensmorning三官大帝古墓麗影:崛起大豐旅行社平埔族彩葉芋春紀暖風機毛毯水電維修白蘭氏紅脣英雄聯盟職業聯賽蓋倫跑腿銅雀臺駭戰黑板漆侵入女人當官女總裁的頂級兵王恐怖高校楓葉殘廢草山行館費碧酒莊京劇青衣@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京剧青衣四大头牌美到惨绝人寰
京剧青衣四大头牌美到惨绝人寰 ... 不吹不黑,因为小时候跟外公老看京剧,李胜素老师还是认识的,很喜欢素团跟于院组合。迟团是在b站认识的,两次春晚锁麟囊真是美若 ...
- 2青衣_百度百科
青衣是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 ...
- 3戲劇角色
正旦: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 · 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潑或放蕩潑辣的青衣婦女, ...
- 4京劇青衣 - 中文百科知識
京劇中“青衣”這個角色屬於: 正旦京劇主要是有四個行當:生、旦、淨、醜。 生行流派:葉、姜、劉、徐。 旦行流派:梅、尚、程、荀、王、宋、毛、 ...
- 5京劇流派
開始時以演鬚生聞名,後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吸收青衣、小生及京韻大鼓等的唱念技巧,創造新腔,跌宕、細緻,富於表現力,注意由唱腔風格的變化來表現不同的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