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謙- 某種老朋友(鋼琴伴奏譜) - Benson's Music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次再寫林家謙的歌也是寫了伴奏譜,可能伴奏譜給人的感覺是很悶不好聽的,但其實伴奏也可以有豐富的旋律線,而且彈的時候需要同時聆聽歌手或想像 ... 琴譜下載 原key(G#minor)DownloadMusicSheet下載琴譜 女key1(Dminor,音域C3-D5)DownloadMusicSheet下載琴譜 女key2(Eminor,音域D3-E5)DownloadMusicSheet下載琴譜 影片(純鋼琴部分) 分析/註釋 這次再寫林家謙的歌也是寫了伴奏譜,可能伴奏譜給人的感覺是很悶不好聽的,但其實伴奏也可以有豐富的旋律線,而且彈的時候需要同時聆聽歌手或想像歌聲,可以提升音樂感和aural能力。

所以有機會的話盡量多與其他人一起玩音樂,相比起自己一個彈琴會得到更多樂趣而且會學到更多。

這次因為是伴奏譜所以沒有背譜彈奏(懶..而且真正為歌手做伴奏也不會背譜吧... 這次的伴奏譜寫上了chord,不過: chord只能反映音樂裡面的少部份內容。

Chord是垂直看,但音樂應該是橫向看voiceleading以及tension和resolution。

只看Chord就局限於最表面的和聲,尤其不是看V去I這類functionalharmony的progession的話。

而譜上寫著的chord都是較複雜,因為很多地方都充滿著non-chordtones,但是很多時候如果沒有了這些non-chordtones就會失去了歌曲很重要的色彩。

而且我為了保留正確的enharmonicspelling所以會寫E#Cdoublesharp等而不寫F或D。

整首樂曲的鋼琴部份都盡量依照原曲編寫,至於後面部份右手較高音的大部份都是歌曲裡的弦樂部份。

所以整首樂曲裡完全是原創的部份不算太多。

當然有不少位置都會因應鋼琴編曲而有所修改。

00:00Bar1-5:Bar1左手的tie只是tie了B,而C#並沒有tie。

除了使用(foot)pedal外,彈前奏的時候可以用多一點fingerpedal,令到整個效果更模糊,但不是令到和聲混濁,彈的時候可以多嘗試footpedal和fingerpedal的運用,聆聽一下兩者的組合在音樂上的效果。

Bar2後面兩拍是一個7-6suspension,如果單純從chord的角度看會覺得是Bsus2,但實際上C#是suspension,向下resolve去B,是一個用了suspension的Bmajor(tonic)chord(withoutpreparation)。

同樣道理Bar3的第一拍F#去E和Bar 4第3拍B去A#都是suspension,分別是9-8和4-3。

Suspension的數字代表與bass的interval。

00:23Bar6-13:與前奏一樣,這裡的伴奏都是跟著歌曲本身的鋼琴部份,和少量其他樂器聲音。

Bar10的右手第三拍的pattern不太常見,八度用1-5手指彈,然後手腕向外反用4手指彈高音E。

彈的時候應該不會有任何拉扯手指的感覺,因為B去E的音程是用手腕轉動去彈,不要有任何繃緊的感覺。

反而B同E之間因為手腕轉動所以不是連著(靠pedal連),更重要的是做出晶瑩的高音效果。

00:41Bar11右手第3拍開始直至bar12都是D,每一個D的作用都不同:第一個是給予前面短句的終結,是肯定的落鍵;第二個和第三個是帶去後面的重拍,所以第二個是最輕的,第三個要做到清晰的帶入效果,第四個是到達(暫時)終點的感覺,是一個長音而且D是chord裡面的7音,是給予這個和聲色彩的關鍵。

而且第三個D的chord是一個firstinversion用F#做bass,不是rootposition,所以使這個chord有更多anticipation的效果,而bass從F#降一度去E。

現在的流行歌相比起古典樂曲有太多rootposition的chord,所以不妨留意多一點流行曲裡有inversion的chords(當然是除了那幾個用到爛的progression裡面的inversion)。

00:47Bar13是一個diminished7thchord,bass寫了E#不是F是因為bass的voiceleading,由前面E然後E#再去F#,是stepwise的向上。

F#本身是scalenote所以很少會在ascendingchromaticscale裡把它flat了寫Fnatural。

第三拍有一個Gnatural是flat9th,可以留意下它的效果,與bassF#的撞音,這個flat9th在dominantchord也不算少見。

00:52Bar14開始的伴奏開始緊湊,有很多延續的16分音符橫跨著幾個八度。

因為很多時候都沒有其他東西要彈所以可以用右手幫助彈不少的音,亦在譜上把這些音寫在右手裡。

01:02Bar17右手彈高音A#都是用手腕轉動放鬆去彈,不用拉扯手指。

01:05Bar18開始右手在16分音符以外有較多的和聲support,雖然那些是和聲,但編譜的時候也特別留意橫向的smoothvoiceleading,這亦是即興演奏值得留意的地方,簡單來說就是減少奇怪的大跳,即使是和聲也要保持旋律性。

01:15Bar21是一個A#7chord,不寫Bb7是因為A#7的作用是II7然後V7再去i。

A#7就是G#minor的II7,也是secondarydominantV7/V。

而Bar20左手最尾都寫了E#不寫F是因為E#是A#7的dominant。

01:42Bar29開始的右手彈了原曲裡的弦樂,所以開始出現較豐富的旋律,不只是單純的chord。

Bar30右手第1拍的A#C#除了是垂直看成G#minorchord的9和11音以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一個suspension(tension)延伸至第三拍半才向下resolve去G#和B。

這種tension是使音樂有趣的很大原因。

01:55Bar33右手的E(4音)不是向下resolve去D#,而是向上resolve去F#。

02:08Bar37第2個16分音符(D#)可以選擇用左手彈也可以,就像我的彈法。

Bar38整個bar都要踩pedal,左手的B和C#是類似豎琴的聲音,所以要輕跳再加上pedal,這兩個音不是用作bassnote。

02:15Bar39-40的高音是弦樂,開頭的都是跳音不用連,所以可以用右手彈,除了最後一個是tenuto,所以用左手彈會更加可以做到tenuto的效果。

Bar41開始的右手的pattern很相似,雖然每一拍的第一個16分音符都是較高音,但是不用刻意突出這些beat,反而盡量使整段的右手smooth會較好。

02:38Bar46右手第一個chord用1手指同時彈G#和A# 02:41Bar47開始的第二次chorus的右手主要都是彈原曲中的弦樂旋律。

03:01Bar53的和弦與第一次chorusbar28大致一樣,不過右手(是原曲的弦樂)卻拉了一條很有趣的scale,彈的時候可以花一點時間先理解這條scale:sharp了的3音E#(harmony卻是沒有sharp的C#minor,所以在右手E#的位置左手刻意避開沒有使用E,否則會太不協和),wholetone的幾個白鍵,半度上A#(難得的chordtone),再B#最後半度leadtoC#,但還未到scale的真正終點,因為還有chromatic上Cdoublesharp和真正終點dominantD#,才以perfectcadence進入chorus第二部份。

03:27Bar60左手最後arpeggioG#向下C#G#到bar61的C#,手指位應是1235,彈的時候同樣避免手指的拉扯,而是用手腕轉動去帶動。

這個pattern像是ChopinEtudeOp10No1右手的彈法,當然這裡的技術要求相比起來是低很多。

03:34Bar63-64寫了鋼琴部份寫了collaparte,意思是跟隨著歌手,因為這裡會突然慢下來。

原曲這裡的鋼琴是比這個譜低一個八度,而我選擇了高一個八度是為了與前面做出明顯的對比。

因為原曲的前面是有著豐富弦樂,是很厚的編曲,只需要減去弦樂就能做到對比。

而純鋼琴版則不能用這個方法,於是為了做到突然靜下來的對比,我把它寫成高八度,尤其整首歌大部份時間都充滿著很厚的低音(16分音符)。

03:51Bar67原曲的和聲句子交給鋼琴彈出,而Bar68的主音ah我也沒有特別寫出轉音,因為唱live的話也不能完全複製mv的Ah(與之後"沒有傷春"重疊了)。

04:01Bar70右手第二拍的建議手指位是2131或2。

彈的時候可以想像是用指尖輕輕在琴鍵上走過。

04:10Bar72左手第二拍的D#F#可以當成是pp來彈,否則會很容易破壞右手scale結束的氣氛。

不肯定會不會也寫獨奏版,因為旋律太緊密會限制了音樂發揮的空間。

鋼琴獨奏譜(附詳細分析) 姜濤-鏡中鏡:鋼琴獨奏譜下載(附分析和彈奏影片) Benson'sMusic — 林家謙-某種老朋友(鋼琴伴奏譜) Sharethi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