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異化論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克思描述的異化(Entfremdung)是指原本自然互屬或和諧的兩物彼此分離、甚至互相對立。
... 随着流水线作业和分工的细化,劳动异化作为结果之一在现代社会体现得越来越 ...
馬克思的異化論
語言
監視
編輯
馬克思描述的異化(Entfremdung)是指原本自然互屬或和諧的兩物彼此分離、甚至互相對立。
異化一詞最重要的用法是表示人與其「類本質」(Gattungswesen)的異化。
馬克思主張異化是資本主義的結果,他的立論基於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1841年)中提出的理論,費爾巴哈在此書中力證「上帝」觀念是人類特徵的異化;麥克斯·施蒂納則進一步主張「人性」觀念是個人的異化;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年)中反駁了他的觀點。
目次
1異化的種類
1.1勞動異化
2異化論的地位
2.1黑格爾與費爾巴哈的異化觀念
2.2異化與馬克思的歷史理論
2.3異化與階級
3註記
4參見
5延伸閱讀
6外部連結
異化的種類編輯
勞動異化編輯
勞動異化(英文:Alienationoflabor),即馬克思理論中,工人感到自己失去對自己從事的勞動的控制的狀況[1]。
隨著流水線作業和分工的細化,勞動異化作為結果之一在現代社會體現得越來越明顯。
馬克思認為,被異化的勞動者與他自己的生產活動、勞動目標、生產過程分離。
使得工作成為非自發性的活動,因此勞動者無法對勞動產生認同或者領略到勞動的意義。
馬克思的異化論基於他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過程的觀察:工人不可避免地失去對自己工作的控制,從而失去對生活及自我的控制。
工人從來都不是自主、自我實現的人類存在,他只能以資產階級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異化,因為每個人藉著勞動為社會添磚加瓦,然而個體的這個社會面向是透過私有制表現的,其中個體只是工具,而非社會的存在:
“
這一切後果包含在這樣一個規定中: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的關係就是同一個異己的對象關係。
因為根據這個前提,很明顯,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
宗教方面的情況也是如此。
人奉獻給上帝的越多,他留給自己的就越少。
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對象:但現在這個生命已不再屬於他而屬於對象了。
因此,這個活動越多,工人就越喪失對象。
凡是成為他的勞動產品的東西,就不再是他本身的東西。
因此,這個產品越多,他本身的東西就越少。
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不依賴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做為敵對的和異己的東西同他相對立。
(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
”
馬克思將資本主義下勞動的異化劃為四類[2]:
工人與他的「類本質」的異化。
工人之間的異化,這是因為資本主義將勞動化約為市場上待價而沽的商品,而非社會關係。
工人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因為產品脫離工人自身的控制,反而成為異己的、敵對的關係。
工人與其勞動行為本身的異化,勞動成為無意義的活動,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
異化論的地位編輯
黑格爾與費爾巴哈的異化觀念編輯
在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中,精神處在一個擺脫無知,邁向自我了解的歷史進程中。
在青年馬克思的相應理論中,精神的無知成為異化,而歷史的超越終結成為人實現。
這種馬克思哲學的目的論解讀(亞歷山大·科耶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特別支持)被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在關於「隨機唯物主義」(法語:matérialismealéatoire)的論著中抨擊。
阿爾都塞認為這種解讀讓無產階級成為歷史的主體(一如盧卡奇在名著《歷史與階級意識》中闡述的),這是被黑格爾唯心主義所污染,此流「主體哲學」已經流行了五百年,阿爾都塞批評這是資產階級哲學意識形態。
異化與馬克思的歷史理論編輯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寫道「這樣一來,現在情況就變成了這樣:各個人必須佔有現有的生產力總和,這不僅是為了實現他們的自主活動,而且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
」[3]換言之,馬克思似乎認為儘管人類需要自我實現(異化的反面)[來源請求],這在歷史上還是次要的,因為他認為資本主義給工人如此迅速地堆積無產階級的苦難,以致於他們必須採取社會革命以求生存,而無暇顧及自我實現的問題。
拉亞·杜納耶夫斯卡婭(英語:RayaDunayevskaya)等人的馬克思人本主義在這點上著力較深。
異化與階級編輯
在《神聖家族》(1845年)第四章中,馬克思述及資本家與無產者同樣遭受異化,只是經驗方式不同。
資本家在異化中得到了輕鬆與力量,他們在這種異化中彷彿獲得了人類的存有感;無產階級在異化中感到無力及非人的存在。
馬克思以黑格爾辯證法中的正題、反題敘述兩者在歷史進程中的位置。
註記編輯
^Popenoe,David;李,強.词汇表.Sociology(社会学).2007-10-01:694–714.ISBN 978-7-300-08078-9.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幫助)引文格式1維護:日期與年(link)
^ADictionaryofSociology,Article:Alienation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2008-04-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9).
參見編輯
商品拜物教
喬治·盧卡奇的階級意識及物化理論。
延伸閱讀編輯
Althusser,Louis.1965.ForMarx.Verso.
Avineri,Shlomo.Hegel'sPhilosophyofRightandHegel'sTheoryoftheModernState.
Axelos,Kostas.AlienationandTechneintheThoughtofKarlMarx.
Blackledge,Paul.2008."MarxismandEthics."InternationalSocialism120.
Cohen,G.A.1977."AlienationandFetishism."Ch.5inKarlMarx'sTheoryofHistory:ADefence.
Dahms,Harry.2006."Does"Alienation"HaveaFuture?–RecapturingtheCoreofCriticalTheory."InTheEvolutionofAlienation.
Elster,Jon.1985.MakingSenseofMarx.
Geras,Norman.MarxandHumanNature:RefutationofaLegend.—discussesalienationandtherelatedconceptofhumannature.
Gouldner,AlvinW.1980."Alienation:FromHegeltoMarx."Pp.177–98inTheTwoMarxism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Langman,Lauren,andDevorahK.Fishman,eds.2006.TheEvolutionofAlienation:Trauma,Promise,andtheMillennium.Lanham.
Mandel,Ernest.1970."TheCausesofAlienation."InternationalSocialistReview31(3):19–23,49–50.
Mandel,Ernest,andGeorgeNovack.1973.TheMarxistTheoryofAlienation(2nded.).
Marcuse,Herbert.1941.ReasonandRevolution:HegelandtheRiseofSocialTheory.
Mészáros,István.1970.Marx'sTheoryofAlienation.
——Lukács'TheYoungHegelandOriginsoftheConceptofAlienation.
Ollman,Bertell.1976.Alienation:Marx'sConceptionofManinCapitalistSociety(2nde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Pappenheim,Fritz.1964."AlienationinAmericanSociety."MonthlyReview52(2).
Plamenatz,John.1975.KarlMarx'sPhilosophyofMan.
Schacht,Richard.1970.Alienation.
Wolff,Jonathan.WhyReadMarxToday?—anintroductiontotheconceptandtypesofEntfremdung.
Wood,AllenW."PartI:AlienationofKarlMarx."InTheArgumentsofthePhilosophers.
"Alienation,"GlossaryofTerms.EncyclopaediaofMarxism.
"LudwigFeuerbach."EncyclopaediaofMarxism.外部連結編輯
BertellOllmanonAlienation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馬克思的異化論&oldid=71186353」
延伸文章資訊
- 1豐子義:今天如何科學看待馬克思關於分工和私有制思想
... 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北京大,豐子義:今天如何科學看待馬克思關於分工和私有制思想--理論.
- 2马克思分工思想及其新时代意蕴 - 人民论坛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和需要,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方面,个体的劳动能力有限,无法适应社会生产扩大化的发展,而分工可以将社会生产切割 ...
- 3浅谈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知乎专栏
一、马克思前的分工理论社会分工是一种标志人类文明飞速进步的经济现象和生产方式。 在西方近代,最早系统性地提出较为完备详实的社会分工理论的是 ...
- 4楊理然/馬克思如何分析勞動? | 沃草烙哲學 - 鳴人堂
但十個受過訓練的工人在製鞋工廠的生產線上專業分工,一天或許能夠完成幾百雙鞋子。後者犧牲了理想勞動,用「勞動疏離化」換取了效率。 雖然效率提升了, ...
- 5三次社會大分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該事件發生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新石器時代的三次重大的社會變革。 目次. 1 第一次社會大分工; 2 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