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雙語之路香港不可學|鄭楚雄 - 灼見名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試想像,英國政府若一意孤行禁制中文,相信能否有效管治也很成問題。

由於殖民地因素,教學語言從來都是教育範圍中一項很具爭議的政策。

殖民地時代「英文 ... 政局 中國 香港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電影 財經 地產 投資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普 科研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NoResult ViewAllResult 政局 中國 香港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電影 財經 地產 投資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普 科研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NoResult ViewAllResult 首頁 教育 新加坡雙語之路香港不可學 新加坡雙語之路香港不可學 香港人有比新加坡人明確清晰的華人背景,有清楚的說粵語的族群,有和中國不可分割的政治、歷史、文化聯繫的因素,當然無法像新加坡般逐步把英文發展成為第一學習語言。

香港真正要學的,是把一種單一語言發展為法定語言,是不只學習,還包括生活上、工作上的語言,這樣才能發揮國民的特點,發展出不同範疇的能力。

作者: 鄭楚雄 2015-04-01 細說文教 新加坡雙語之路香港不可學新加坡雙語之路香港不可學 0 SHARES 4.2k VIEWS ShareonFacebookShareonTwitter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逝世,他對新加坡的貢獻自然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

李光耀其中一項政績,就是把新加坡帶上雙語之路。

  「雙語之路」的說法其實並不盡準確,實際應是英文為主、華語為輔的語文政策。

這個政策當然有它的發展過程。

英文為工作語文是1965年8月9日建國的第一項重要決定;而推出英文和華文均為第一語文水平的特選學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距離建國是14年之後的事。

直到1979年《吳慶瑞報告書》發表,才確立以英文為主、華語為輔的雙語比重。

1987年統一語文源流,全國學校(除特選學校)均以英文為第一語文,華文為第二語文。

  新加坡用英語有其政治背景   這是一個建立英語作為國家主要語文的摸索、發展過程。

要做這樣的決定,當然有其政治原因。

李光耀自己說,他的立國,必須為這國家200萬人民的安全和生計負責。

怎樣讓人民吃飽飯,過好日子,是他作為當家人最傷腦筋的事。

國家的語文政策,當然也必須配合解決吃飯問題來制定。

  如果說這項語文政策成功,它突顯了兩個方面:一、選擇了一種有利國家發展的語文,縱使這個國家存在於亞洲地區、國家的人民大多數具華人血統。

二、英語不只是一種教學語言,而是規定成為一種工作語言、生活語言,在公眾地方說其他方言是被禁止的。

  舉國說英語,和先進的英語世界接軌,是被視為新加坡經濟蓬勃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

  香港教育也長期受教學語言所困擾。

如果新加坡引進英文這種經驗有利一個地區或國家發展,那這個過程是否就可被香港引為借鑑?但這問題的答案應是否定的。

一個原因當然是:新加坡是一個獨立國家,香港不是。

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聯邦,建國路途蓽路藍縷,立國方式包括選擇國家語言有較大的寬容度,但香港即使曾被英國統治,但從來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香港發展背景不同新加坡   英國管治香港初期,英語地位相對於華語,也有一定的凌駕性。

自1841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一貫做法是:法律文件只有以英文書寫的方具法律效力;到郵局寄包裹往內地,要以英文填寫表格;到市政局預約足球場,英文申請會獲優先處理;醫院的資訊單張大多以英文為主,甚至市民投訴政府也要寫信到英文報章才獲受理。

  直至1966及67年接連發生暴動,對華人重視不足,是導致社會不安的原因之一,才逐漸被當權者醒覺。

  法定中文運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政治運動。

運動迫令政府在1970年成立委員會研究公事上使用中文的可能性。

直至1974年,政府立法通過中文與英文享有同等法律地位。

  這是一個撥亂反正的過程。

試想像,英國政府若一意孤行禁制中文,相信能否有效管治也很成問題。

  由於殖民地因素,教學語言從來都是教育範圍中一項很具爭議的政策。

殖民地時代「英文中學」的設立沒有受質疑,教學語言採用英文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自特區成立後,也曾嘗試去闖教學語言這個禁區。

董建華治下的第一屆特區政府,曾着力推行母語教學政策。

當時的教育署發表《中學教學語言強力指引》,希望學校逐漸轉為母語施教。

這個政策不受學界歡迎,因而被修正為容許114間中學採用英語施教,其他則要用母語。

到了2005年《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報告》提出中英文學校的「上落車機制」,仍無法說服學界執行。

最後是2008年的「微調中學教學語言」,表面上模糊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的界線,而以學生能否接受英語教學作為教學語言上的分流。

  英語無法成香港的生活語言   香港教學語言的爭議,和新加坡引進英文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兩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於教學語言和工作語言(生活語言)的分別之上。

香港的英文中學,即使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但卻無法令英文成為學校(不用說家庭了)的生活語言。

學生在不同科目用英文學習、閱覽的是英文教材、繳交的是英文書寫的功課、考試也以英文進行。

但脫離了這個操作,卻是另一回事。

同學之間到了小息午膳,即使討論學科的相關課題,卻會用回母語。

學校生活中除課堂以外,都以母語交談。

到小食部買一份早餐會用英語嗎?和學校的老師、工友交流會用英語嗎?不用說回到家中和家人談天,也都不會是學校某些科目之中所特定的教學語言。

  這種學和用的不同,造成了語言混雜的現象,不單對學習效益有影響,就是對學童思考的發展也帶來窒礙。

在香港,真正能處理好教學語言的單純性的只有國際學校,但學童如果生長在一個華語的家庭,也未能確保其生活語言會和學校的教學語言一致。

  如果新加坡的語言(也不單止是教學語言了)政策是成功了,對香港的主要啟示,並不是應該照搬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而是一定要把教學語言和生活語言(工作語言)結合,才能製造一個語言單純的環境,那這個地方才有發展的機會。

  學外語要結合生活才能成功   香港學生表面上是因應學校採用英文教學而有略懂英文的保證,但卻不能確保英文水平的超卓。

和新加坡國民比,香港學生在英語的讀寫能力上或許未必遜色,但講聽水平一定遠遠落後。

然而單純懂讀懂寫,很難應付工作的需求。

但採用語言混雜的教學模式,對學童整全的發展——包括抽象思維能力、推理、論辯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也一定有影響。

  香港人有比新加坡人明確清晰的華人背景,有清楚的說粵語的族群,有和中國不可分割的政治、歷史、文化聯繫的因素,當然無法像新加坡般逐步把英文發展成為第一學習語言。

所以新加坡雙語之路(其實是英語佔絕對比重),香港不可學。

但真正要學的,卻是把一種單一語言發展為法定語言,是不單學習,還包括生活上、工作上的語言,這樣才能發揮國民的特點,發展出不同範疇的能力。

在香港,這種語言不是沒有,但只有中文(說的是粵語,寫的是規範中文)有它的特有優勢。

英文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必須語言,也是作為金融中心主要的應用語言,那要有系統地培訓相當數量的英語人才,應付社會的需求,而不是胡亂地以英文在中學的教學中佔多少比重來作分界,也不應拿本身沒有英語學習潛質、學成以後也沒有應用英語的誘因的一大群人,來作為雙語學習重負的犧牲者。

  更多精采文章理性辯論佛利民時代的全球化效應郭正亮教授:國民黨政策與民意有落差選民由藍轉綠陳文鴻:中國古今的國際化步伐——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徐克風格:跨國的越南角度 0 鄭楚雄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從事多年文教工作,長期為報章撰寫政治、文化、教育等評論,亦從事書法創作。

八十至九十年代出版過多種教材。

作品有《困學集》、《過渡期香港政論文輯》、《在教改的前沿上》、《教場觀隅錄》、《那年那月,教育大事件》、《教學論爭,記錄在案》、《你不可不知的中國文化40問》、《你不可不知的文學的人生啟迪》等。

Viewallposts 編輯精選 大中華視野 中國如何從自身經驗出發,幫助非洲國家發展? 作者:盧兆興2021-12-06 今天與時光隧道 山西再現煤票不必搶購糧油 作者:丁望2021-12-03 字旅相逢 舞,是永不止息的──城市當代舞蹈團就是這樣的走過來 作者:馮珍今2021-12-01 灼見報道 荔枝窩村獲聯合國獎項陳智思讚鄉郊活化,歎花花雪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30 灼見活動 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舉行鍾偉強博士:創科要成為香港經濟增長新引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9 影片 黃冬柏校長X黃智華校長:小學升中學生怎樣物色心儀學校?家長如何與子女溝通了解其性向發展? 柳漢榮醫生:香港乳癌患者六成有遺傳基因不容忽視醫生對病人須有更多情緒支持 曾鈺成:實迷途其已遠覺今是而昨非香港如何扭轉長期對一國兩制的誤解? 雷鼎鳴:中國如何挑戰美元霸權?利用數碼貨幣反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曾鈺成:一國兩制下香港為何行差踏錯?中央對港一管就活此路不通?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面對孤狼式襲擊、本土恐怖主義、文化軟對抗風險23條須盡快立法 蔣匡文:進入九運北京為何會旺足20年?台灣經濟每況愈下總統府風水出了什麼問題? 柳漢榮醫生:良性乳房問題有哪些症狀?如何診斷治療?怎樣處理隆胸後遺症? 戴健文專訪林鄭月娥:香港找到病源回到一國兩制正確軌道政府施政將更稱心滿意社會依然百家爭鳴 林鄭月娥:香港在中美鬥爭風暴中須保持警覺性有志之士參選立法會要為市民辦實事 CurrentlyPlaying 熱門文章《射鵰英雄傳》兩大啞謎續析編輯精選賭廳生意非一般人可做湯文亮蔣匡文:進入九運北京為何會旺足20年?台灣經濟每況愈下總統府風水出了什麼問題?本社編輯部學佛和學攝影常霖法師舞,是永不止息的──城市當代舞蹈團就是這樣的走過來馮珍今不宜濫殺野豬不利香港蔣匡文北部都會區規劃及創科新布局論壇舉行鍾偉強博士:創科要成為香港經濟增長新引擎本社編輯部理解躺平主義的背後梁天卓也談李澤厚的中美觀張建雄現身說法,一路瞳行陳家偉澳門發展陳文鴻蘇聯解體30年後的戈爾巴喬夫自白張建雄山西再現煤票不必搶購糧油丁望與病毒共存的風險漸現施永青李美賢:日常用語尋根追溯文化源流本社編輯部遊走書法的世界楊興安特區政府通關努力貌似積極實為甩鍋阮紀宏美國全球基建計劃的夢幻張建雄對美國人來說這個聖誕不好過施永青共同富裕──人類崇高目標和偉大實驗羅祥國推薦作家 黃氏 莊太量 羅乃萱 李文基 朱鶴亭 布裕民 楊興安 許嫣 海星 黃珍妮 羅頌慧 譚寶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85228183011 傳真:+85228183022 業務電話:+85228183638 電郵: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您的郵箱地址* 姓名* ©MasterInsightMediaLimited2021Allrightsreserved. 私隱政策 NoResult ViewAllResult 政局 中國 香港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電影 財經 地產 投資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普 科研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MasterInsightMediaLimited2021Allrights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toyouraccountbelow ForgottenPassword? Filltheformsbellowtoregister Allfieldsarerequired. LogIn Retrieveyourpassword Pleaseenteryourusernameoremailaddresstoresetyourpassword. LogI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