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機,學會孤獨才能找回真我 - 遠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真的害怕寂寞,我們會找朋友、去參與聚會,讓自己融入一個大群體,但現在要避免孤獨,拿起手機就可以解決,心靈上的孤單其實是沒有的。

她強調,現代 ... ESG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產經消費服務放下手機,學會孤獨才能找回真我你是否被制約了呢?文/30雜誌   2017-03-14瀏覽數19,100+試著回想一下,在你搭捷運、公車、甚至走在路上的時候,大部份人們都會做些什麼行動?也許是聊天、也或許是補眠,但絕大多數人,肯定都是低頭滑著手機,和朋友聊天、看Facebook傳遞的各項訊息,深怕漏接了什麼資訊,擔憂與社會脫節。

智慧型手機帶給我們極大的方便,也讓生活變得更寫意自在,但它強烈的制約性已改變人們日常,我們活在手機桎梏的無形陰影下,在每一個裝忙的低頭中,無形間也失去真我。

在社群媒體日益發達的現代,通訊軟體似乎讓人們的距離更近了,我們能隨時聯繫到遠在各地的朋友,透過臉書點讚「表達關心」,但這份「無形」的距離卻讓人與人間的溫度變得更有「有形」,人們選擇在線上聚會、聊天,見面?早已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往事。

《QUZRTZ》報導,現代人更應該放下手機,享受自我的孤獨,獨處能幫助認識真我,刺激思考與想像力,還能強化同情心與同理心,無論是對工作、生活都有莫大幫助。

麻省理工教授雪莉特克(SherryTurkle)曾在書中《奪回對話》(ReclaimingConversation)中談到,人們退化的面對面溝通已經深深影響到許多層面,凡是都用文字、訊息,只是讓彼此更加疏離,雖然引發了不少爭論,但也產生許多省思。

從前,人們很容易擁有孤獨的時間,因為你無法隨時找到別人,也不會有另一個人時時刻刻在跟你聊天。

如果真的害怕寂寞,我們會找朋友、去參與聚會,讓自己融入一個大群體,但現在要避免孤獨,拿起手機就可以解決,心靈上的孤單其實是沒有的。

她強調,現代人因為隨時都可以避免孤獨,所以少了一些生活經驗與歷練,因為在孤獨時,我們發現自己的缺陷,並與自我對話,同時沉澱思緒,這是科技所無法辦到的,因為我們活在能輕易避免無聊的環境。

研究調查顯示,在美國,有8成的青少年一小時就會滑一次手機,72%的人認為應該要馬上回覆朋友所傳來的訊息,滑手機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反射動作,它是無意識、不經思考就會有的動作,就像是我們看手錶、使用訂書機那麼單純自然。

朋友愈多並不代表愈快樂,反而是,當朋友愈多,對社會的疏離感便愈大,即使擁有千百個朋友,看似交友廣泛、人脈很足,事實上內心卻是特別空虛與孤獨,研究發現,沉迷於Facebook的使用者,大部份都對生活不滿意,也比較不快樂。

密西根大學教授史考特(ScottCampbell)就說,現在智慧型手機已經像是人們的第二層皮膚,當一有通知,人們就會馬上回應,即使沒有訊息,習慣性的反射動作大概讓人三不五時都想要看手機──搭車要看、走路要看,就連跟朋友聚會、開會都在用手機。

他舉例,有一次,他和一群朋友去參觀靈長類動物庇護所,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將人關在小鐵籠中,而猩猩是可以在旁自由活動的。

接著,管理員發給每個參與者食物,邀請人們與靈長類互動,但大家首先不是拿起食物,而是瘋狂用手機拍照、自拍,根本完全失去互動的本意。

這是想都沒有想的過程,也不難想像:人們因為手機錯過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智慧型手機讓我們生活更方便,也不再寂寞,但卻導致許多負面影響。

最好的方法是,在生活的某些時刻,我們應該放下手機,真正感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刻,逃離朋友的嬉鬧、工作的紛擾,孤獨不是只有壞處,反而是人生成長的必備動力。

(圖片來源:onmogul、brunchnews、businessnewsdaily)你可能也喜歡誰才是對中國最強硬的領袖?「中國威脅論」也成西方選戰話題增16死相隔97天死亡數最低!本土逾2萬例、增270例境外移入「蜘蛛人」湯姆霍蘭德宣布退出社群媒體!遠離比較的人生,也許會更快樂新趨勢熱門文章1柬埔寨為何成為人口販運的地獄?一文破解常見詐騙套路、6大關鍵字2柬埔寨竟傳「人體器官價目表」,玉山銀黃男州也心驚!3少子化發威!淡江大學「缺額1037人」僅次文化,原來有3大致命傷?4圍台軍演下的台商/禁運制裁黑名單,開啟「潘朵拉盒子」只差一步5柬埔寨工資全球倒數第六,台灣年輕人為何相信可月入10至30萬?熱門快訊永續新食力!自煮即食新品吃不膩將自然化作璀璨卡地亞珠寶系列安心認證:美國黃豆永續生產標章桃好女力獎!一同發揮妳的影響力數位專輯當月期刊2022年8月號才救活慘賠百億的陽明海運,鐵血董座謝志堅卻在最好時刻、華麗轉身?海運會重現2009年崩跌?航商自保「關鍵40%」!保瑞從門外漢變身「製藥獲利王」全憑這秘訣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7月號電池「聖杯」在台灣?從躲棉被痛哭到跑贏全球?輝能CEO第一手告白串接6院聯防抗疫,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破除白色巨塔高牆小火慢燉,技嘉葉培城:先苦後甘更有成就感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6月號小齒輪大增速,鈞興EPS超8元,咬合E-bike兩輪商機達方綠能營收近百億,E-bike品牌和零件憑什麼出海皆有成?神防疫!小港醫院守護南國門,AI判讀確診僅1秒購買訂閱目錄最新出版抗通膨投資攻略一本通經濟寒冬、疫情打擊、通膨升息,全球資本市場迎來一波熊市…心慌慌的你該怎麼辦?遠見以「抗通膨投資攻略一本通」為題,邀請六位大神:市場先生、雷浩斯、財女Jenny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2年,對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無所適從的新起點。

首先,新制考招上路,考科項目、題目內容、採計科目均大換血。

國家新政策也連番上陣,「半導體學院」「國際金70位領袖預見永續新未來華人社會最高規格的年度盛會本專刊記錄了第19屆高峰會的論壇精華內容,是70位與會貴賓的思想結晶、參與盛會者的美好回憶,也是未能參與者的最佳跨年讀物。

在這202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隨SpaceX火箭升空,全球唯一商用球型馬達竟是MIT?海底撈預警恐大虧10億,為何股價不跌反漲?搶贏三大金控,中信銀「3連霸」台彩發行權憑什麼?產業空間活化大挑戰新北兩大策略翻轉老舊工業區古味新吃,客家好食安居樂業的新北市,才能哈這味增16死相隔97天死亡數最低!本土逾2萬例、增270例境外移入四川大限電/筆電受害、面板受惠?一文看懂對台灣電子業影響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