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愛情的盡頭』新聞資料 - 伍佰官方網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情的盡頭」是伍佰1996年的最新作品,在一片幡然成風的台語再興聲中,何以推出一張全部都是國語創作的專輯?面對長年居住台北都會造成環境語言的變更,無可避免地, ... 跳至內容 Pixnet facebook twitter 新浪微博 Youtube ▲返回頂部 愛情的盡頭 發行日期:1996.06 作品編號:MS-018 1996《愛情的盡頭》新聞資料 1995年5月19日,台北市東區的一家PUB擠滿了人,聽歌的人潮像水紋從地下室向馬路漫延,空氣裡盡是興奮鼓動的氣味。

他們徹夜狂歡,酒瓶敲出的安可聲直達天際,又啞又亮,悶雷地叫著一個名字。

對他們而言,這一天沒有上帝,只有音樂為王的國度。

音樂復活的紀念日被留了下來,就是:「伍佰的LIVE──枉費青春」。

「伍佰的LIVE」從’95年7月上市以來一路狂飆,由南到北攻城掠地的結果,締造了超過35萬張的輝煌成績,打破新的音樂形式難在台灣立足的偏見。

伍佰在舞台狂放嘶吼的率真模樣,和他音樂裡豐富、多樣、難以類歸的音符語彙,立刻成為知識份子與藍領階級一致叫好的新時代人物──無論是試圖從他的作品中尋找本土文化深意的思考,或是拆解伍佰的音樂大啖分析;即令只是為看他以啤酒刷和弦的神技,或是聽他那口出了名的「新台灣(國台語)唱腔」……這些跨音樂、文化、社會的廣泛討論,預示著台灣音樂的新方向,才是整個’95年最令人興奮的傳奇。

伍佰的魅力來自於舞台上無人能及的獨一性:率性狂放的演出、舞台上強烈的感染力,無論你是從本土文化來解讀,還是視他做普羅大眾的共鳴,甚至嗅聞出他身上那股其他男性歌手欠缺的陽剛氣味;跟去這些片斷,我們大概可以看見較為清楚的伍佰。

實際上伍佰對音樂的真實和熱情才是他最迷人的地方。

從「息壤」到「LIVEAGO-GO」,從「浪人情歌」到「伍佰的LIVE」,伍佰由小眾而至吸引激增的人潮,由知識份子的簇擁到街頭巷尾的口耳傳唱;他處理人性裡的浮動不安、題材由愛情而至生活尋常瑣事,言淺意深,無論是何種族群都可以從中自行汲取所需。

如果說伍佰的音樂征服了所有人,不如說他的音樂反映出時代需要的真實,如是而已。

全新國語創作專輯「愛情的盡頭」 近一年來,因為「伍佰的LIVE」專輯的成功,盛名壓力使伍佰重新思考音樂本質與創作的方向;對外界習慣以音樂分類來標誌他們的音樂(從藍調搖滾到新台語歌、老歌新編乃至台灣新音樂代表等的桂冠加身),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試圖尋找的不過是音樂的各種可能罷了。

「因為貪心,才要什麼都試。

」伍佰說。

創作時他是十分「自私」的,能先滿足感動自己的,才有打動他人的可能。

「愛情的盡頭」是伍佰1996年的最新作品,在一片幡然成風的台語再興聲中,何以推出一張全部都是國語創作的專輯?面對長年居住台北都會造成環境語言的變更,無可避免地,伍佰必須正視他每次創作階段的不同語言媒介,才能避開「泛文化」的陷阱,不讓語言限制住音樂的無邊國界。

這未嘗不是一種預告,藉以拋開LIVE專輯帶來的成功包袱,將一切歸零再重新出發。

新專輯以對愛情及自我的內在探討為主題──承襲伍佰一貫最擅長的情境抒寫;不管是恬靜自得的眼角、狂飆怒髮的背後,都有洞悉世態的精簡寓意。

出乎意料之外的開場曲「夏夜晚風」,以鋼琴、大提琴和鼻息哼唱出一幅靜謐有星子蛙唱的夜眠圖;「愛情的盡頭」則以狂幻的吉他效果器預言,開展在其後的是超越愛情或存在的荒野── 〝沒有你的影蹤 有我自己的影蹤 我哭也可以 笑也可以 天長或地久 是愛情的盡頭……〞 〝……讓我飛在夜空 夜空裡才會讓我的心和懦弱那頭離的比較遠 飛翔時傷悲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我怎麼突然有一種莫名的喜悅 當我穿梭在黑暗裡面〞 只有詩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喟然!藉愛情來做生命意義的放大鏡,只有伍佰。

另一首要介紹的歌曲是「挪威的森林」:這首和村上春樹(甚至BEATLES)同名書籍內容顯然相異甚大的作品,創作動機源於伍佰在閱讀村上的作品之後,突然燃昇對愛情的新領悟–面對大多數人生命經驗中最能交集的主題「愛情」,伍佰以大眾化、易記的旋律來轉化;台語式的顫音急收,哭腔的交錯出現…這片森林就在你我的心中,是種不願被破碎的沈默。

「親愛的,你喝醉了」、「變」是專輯中最賁張的搖滾快歌,前者直接處理人情對話,刀刀俐落;後者呈現外在與自我的衝突下,糾結掙扎的百變臉譜。

對照之下,「人生一場夢」與「隨風而去」的悠然豁達反映出進來伍佰心境上的轉變:沒有複雜結構、編曲與唱法,伍佰步步生清閒的神情躍然耳畔。

當你想進入這張全新的伍佰的世界時,記得別被伍佰豪放的歌聲或外表騙了:你若不能讀出浪人情歌中淡漠其實有最火熾的挽留,你就無法知道他遙指的愛情盡頭,不是荒原,是接近天際線的自由;如果說LIVE祭出一種駭人的群眾力量,那麼「愛情的盡頭」要處理的則是一棵靈魂內在真實的喟讚;倘若在浪人的情歌裡我們聽見對世界的憤怒與對抗,那麼在「愛情的盡頭」裡頭,我們看見了多一點的沈澱,看見一個明亮、有希望的寬闊世界。

ChinaBlue團員介紹: 吳俊霖(伍佰)–主唱,也是吉他手。

很多人知道伍佰,但不知道伍佰代表的其實是「一種氣味的綜合」-包含了四個人(小朱、大貓、DINO與吳俊霖)的氣味。

ChinaBlue對伍佰而言,絕非一般只在工作時見面練習的樂團;創作時伍佰一定是先考慮團員表現的空間,他的音樂是成立於所有團員之間的,這點自然使得ChinaBlue永遠比其他樂團多了份默契。

因為ChinaBlue的存在,伍佰的音樂得以輻射,擴張。

因為創作,伍佰隨時要負責挑起團員的情欲。

一種只屬於ChinaBlue「青春、天真、真實又不太在乎」的特別氣味。

朱劍輝(小朱)–貝斯手,ChinaBlue的團長。

原為緬甸華僑的小朱,是ChinaBlue裡頭玩band資歷最久的人。

音色沉穩而不花俏,能充分調節、潤飾其他團員音色的重要人物;對音樂的理解與伍佰最接近。

是ChinaBlue中最可依賴的團員,也是ChinaBlue音樂和生活上的守護神。

這麼厲害的角色,當然要給他當團長囉! DinoZavolta(大力打鼓)–鼓手。

沒來台灣之前的Dino是個披長髮、穿馬靴,典型重搖滾的打扮,最大改變是在周遊認識東方國家之後。

極其敏感脆弱的內心,即使在打了這麼多年的鼓之後,還是偶爾會因一片黑鴉鴉的人潮而改變體內酵素,連帶改變樂團節奏,成就ChinaBlue今日臨危不亂的機動應變能力。

因為Dino的大力打鼓,伍佰的音樂氣度才得以更大,更有爆發力。

這點不會有人反對。

余大豪(大貓)–鍵盤手,並擔任專輯裡所有的和聲。

比九條命更多點子的聰明腦袋。

樂器的音色有電子合成音樂早期的「老式」紮實味道;對音色的使用及彈法尤其令人激賞。

在「愛情的盡頭」歌曲中的弦樂編寫是這首歌最美的眼淚。

大貓柔軟的KEYBOARD軟化了伍佰狂飆的吉他。

娓婉的旋律使伍佰的音樂有婉轉的含蓄美。

能讓伍佰想到雲端中舒躺的被窩,很厲害的一隻貓。

尋找聲音無盡的可能–新專輯「愛情的盡頭」的美國混音(mixdown) 對於錄音,伍佰總是有一點遺憾;開發聲音創作的各種可能是他一直想嘗試的,同時也期望混音品質更加精進。

新專輯「愛情的盡頭」選擇到美國混音(mixdown)就是基於這樣的選擇。

錄音室位於洛杉磯,混音師是已得過數做葛萊美獎得BillSchnee(此兄混音過的作品有WhitneyHouston的"I’llalwaysloveyou"、NatalieCole&NatKingCole的"Unforgettable"、DIRESTRAIT等等)。

因為這間錄音室擁有真空管設備在處理音色上的暖和及有人性,最能呈現新專輯所要的「老」的音樂質地。

混音工作進行的第一天,由於雙方對音樂處理的方式差異,滿懷希望的伍佰不甚滿意,覺得音樂的處理太過基本簡單,便向混音師「嚴重」溝通,表示自己要求的不只有這些,這不是他「飛過半個地球來這裡」所要得到的結果。

空氣頓時凝結。

之後雙方一路工作下來,混音師愈發確信他面對的不只是一位要求完美的製作人,也知道這很不同於從前與流行巨星的合作;這是一位真實的搖滾歌手正在認真思考一張真正的搖滾專輯。

在專輯混音(mixdown)完成後,混音師Bill也表示,即使以工作近30年的他,也很少遇見真正有想法、能夠清楚溝通的製作人,而伍佰是他遇見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的人。

新專輯「愛情的盡頭」經過這次美國的混音製作之後,在專輯調性上音色的一致,曲子之間連接造成的空間感延續,都有很好的成績;在vocal的處理上突出了伍佰vocal嘶吼的特質,沒有從前修磨過多,多了一份真實的自然。

最簡單的說法是,聽了會想再聽,不斷倒帶,不斷replay。

至於伍佰,永遠一副可以更好的模樣。

一次異國錄音經驗使他更清楚下一次音樂的方向-台灣,夠好了! 回上一頁 回應已關閉。

©伍佰官方網站.AllRightsReserved.10699台北郵局第108-252號信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