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吃這12種海鮮!為何不要吃+ 吃什麼魚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挑魚時注意事項 · 不該吃的12種魚類和海鮮,以及替代選擇 · 最新文章 · 編輯推薦 · 大紀元頭條. 正 | 簡 × 搜尋 首頁>副刊>生活>健康1+1>飲食營養>正文 別吃這12種海鮮!為何不要吃+吃什麼魚好 文/陳霆 魚類營養,但有些種類含毒素較多。

哪些魚類健康,哪些魚類應儘量少吃?(Shutterstock) 魚與餘諧音,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喜歡在年夜飯時吃條魚,討個「年年有餘」的喜氣;在平日裡,魚也是餐桌上的佳餚。

然而,近年來因人類過度捕撈致使海洋生態失衡,加上污染日益嚴重,在買魚時該如何挑選,已變成重要的議題。

究竟哪些魚才能真正為營養加分、避免吃下太多污染物,並幫助海洋生生不息,使子孫們仍「年年有魚」呢? 挑魚時注意事項 根據聯合國農糧署的資料,1950年全球的海產供應量僅約2000萬公噸。

到了2016年,這個數字已增加到1億7100萬公噸,成長為8倍多,其中只有47%來自水產養殖。

在過度捕撈下,曾被認為取之不盡的漁業資源也漸漸匱乏。

再加上工業廢水、酸雨、霧霾等污染,讓某些魚類中含有過多污染物。

因此,許多國家皆推出《海鮮指南》,提醒民眾如何選購安全、對環境友善的食用魚。

1.購買常見種,少買稀有種:常見種數量多,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有較高的生態恢復力。

2.吃小不吃大,依循底食原則:許多污染物(如:甲基汞、多氯聯苯等),會隨著食物鏈累積,因此,食用海洋中的頂層掠食者,很容易吃進過多污染物。

建議選擇食物鏈中層與底層的魚種,對生態影響較小,也更安全。

3.選擇銀白魚,避免彩色魚:色彩斑斕的魚類,多定棲於岩礁或珊瑚礁,種類多而數量少,任意捕撈很容易破壞生態。

銀白色的魚多屬於洄游性魚類,種類少而數量多,繁殖力也較高。

此外,食用珊瑚礁區魚類,也容易中毒! 珊瑚礁區有一些含有「雪卡毒素(Ciguatoxins)」的藻類,毒素通過食物鏈累積於魚兒體內,人們誤食後會產生冷熱感覺顛倒的症狀,輕則造成腸胃不適,重則引發神經與心血管疾病,甚至會休克。

4.選擇對環境友善的漁法:即使是同樣的魚種,不同漁法對環境影響差異也很大,應選擇對生態影響較小的漁獲。

可選擇有永續漁產標章的海鮮,例如: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標章、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的ASC標章,或船釣捕獲的水產。

在捕撈作業中,時常會誤捕(bycatch)其它海洋生物,像是小魚、鯨豚、海龜、海鳥、企鵝等,漁民雖然會將牠們放回海裡,但是大多都已受傷或死亡,選擇適當的漁具、漁法或漁場,可有效減低誤捕的比例。

根據刊登在《海洋政策》(MarinePolicy)上的一項調查,在捕魚作業中,每年誤捕占全球海洋捕撈量的40.4%,對海洋資源是極大的浪費。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亦指出,每年誤捕估計造成30萬頭鯨豚、25萬隻海龜、30萬隻海鳥的死亡。

5.選擇植食性養殖魚類:在養殖魚類中,應選擇成長快,對動物性蛋白質需求低的品種。

因為肉食性的養殖魚類,飼料終究來自雜魚或魚粉,因為價格考量,有些地區甚至將原本就可食用的小型魚製成魚粉,來餵養價格高的養殖魚,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那麼,究竟什麼魚不能吃?有什麼更好的替代魚類呢?以下是來自專家們的建議。

不該吃的12種魚類和海鮮,以及替代選擇 1.鯊魚 鯊魚處於食物鏈上端,容易累積較多的汞污染。

(Shutterstock) 鯊魚處於食物鏈上端,容易累積較多的汞污染。

許多種鯊魚成長緩慢,繁殖量小,一經濫捕需要很長時間才可能恢復。

此外,一個地區如果缺乏頂級掠食者,次級掠食者會繁殖過量,吞噬其他魚貝類,造成生態系統崩潰。

循環農場聯盟(RecirculatingFarmsCoalition)的執行董事瑪麗安·科芬(MarianneCufone)提醒,有時鯊魚會被切碎,冒充為扇貝出售。

如果分切扇貝的大小和形狀相同,有可能是鯊魚肉。

另外,被稱作岩鮭魚(Rocksalmon)的炸魚條,實際上魚肉來源於數種鯊魚,如:白斑角鯊(spinydogfish)、斑點貓鯊(bullhuss)、寬鼻星鯊(starrysmooth-hound)等。

由於歐洲人喜歡吃「岩鮭魚」,因此白斑角鯊東北大西洋的種群已經頻臨滅絕。

替代選擇:可以改吃太平洋大比目魚、大西洋鯖魚等,並盡量購買沒有分切的扇貝。

2.進口鯰魚(Importedcatfish) 鯰魚因為價格實惠,蛋白質含量高,裹粉油炸可以當作主餐,也可以夾入漢堡,近幾年成為廣受美國人喜愛的魚類。

美國的進口鯰魚中,將近90%來自越南,其中可能使用了美國不許可的抗生素。

儘管去年起,FDA已開始加強對進口水產的管控,要求外國的供應鏈,必須符合美國規範,並接受稽核。

但是,這些水產還是較有安全上的疑慮。

替代選擇:可以多食用美國本土養殖的鯰魚,這些鯰魚生產過程往往更安全。

此外,也可以食用亞洲鯉魚(Asiancarp),這是一種外來的淡水魚,和鯰魚、羅非魚有相似的口感。

過去,美國人以為亞洲鯉魚不乾淨,事實上亞洲鯉魚富含蛋白質,並且汞含量低,是很好的食用魚。

3.中國養殖的羅非魚(Tilapia,非洲鯽、吳郭魚、金鳳魚) 中國出口的羅非魚,曾被驗出抗生素殘留、違禁藥品超標等。



(shutterstock) 羅非魚不是一個品種,是慈鯛科十幾種魚的統稱。

羅非魚是美國人最喜歡的水產之一,消費量僅次於蝦、鮪魚和鮭魚。

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因雜食易飼養,且生長快速,在狹小的水域就可生長,在135個國家都有養殖。

目前羅非魚的年產量約600公噸,中國約佔160~180公噸,在強大的市場需求下,養殖場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出現,部分養殖場缺乏適當管理,環境十分惡劣。

許多中國羅非魚養殖場,習慣使用腐敗食物、家畜糞便作為飼料。

中國出口的羅非魚,也曾被驗出抗生素殘留、違禁藥品超標等。

替代選擇:盡量選擇美國、厄瓜多爾、祕魯、哥倫比亞、墨西哥、台灣或印尼生產的羅非魚。

台灣自行育種的羅非魚稱為「台灣鯛」,其中頂級的「潮鯛」味道鮮美,已通過日本進口的120項藥物檢驗,成為高級料理店使用的生魚片。

4.大西洋鱈魚(AtlanticCod) 從殖民時代開始,捕捉鱈魚就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傳統產業,此地鱈魚產量之豐,讓早期的探險家命名為鱈魚角。

當地漁民曾開玩笑說:「我們可以踩著鱈魚橫渡大西洋。

」 然而,由於過度捕撈、氣候暖化,大西洋鱈魚的數量自1995左右開始急劇下降,目前在緬因灣、喬治海岸等處,都在執行為期10年的復育計畫,對捕撈量、漁具進行限制,也會在繁殖期季節性禁漁。

大西洋鱈也曾是英國名菜「炸魚薯條」中的魚肉來源,多年的過度捕撈,讓北海一帶的大西洋鱈數量大減。

事實上,鱈魚是底層水域的高級掠食者。

牠們的壽命超過20年,體長可達51英吋(約130公分),需要2~4歲才能開始繁衍後代。

近來瑞典、挪威的學者們更發現,雖然鱈魚的卵或幼體,會隨著海洋飄流,但成年後,鱈魚和鮭魚一樣,會遷徙到出生的種群中繁殖。

因此,如果一地的鱈魚數量遭受重創,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逐漸恢復。

替代選擇:可選擇阿拉斯加鱈(Alaskapollock)或太平洋鱈魚(Pacificcod)。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在2018年的調查,目前這兩者的數量都很充足。

5.大西洋大比目魚(AtlanticHalibut,又稱大西洋庸鰈) 大西洋大比目魚重達700磅,長度可達15英尺(4.57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目魚。

因為肉質鮮美細嫩,在中國與台灣,常被誤稱為「冰島鱈魚」或者「扁鱈」。

被大量漁獵後,大西洋大比目魚一度在野外瀕臨滅絕。

自1996年以來,大西洋大比目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

目前,市場上買到的大西洋大比目魚,都是在復育計畫下有限度的捕獲。

然而,大西洋大比目魚壽命可達50歲,成熟期慢,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可能恢復數量。

且經過生物累積,大比目魚體內汞含量可能較高,建議減少食用,每週最多不超過18盎司。

替代選擇:建議食用太平洋大比目魚(PacificHalibut)或擬庸鰈魚(FlatheadSole)這些數量充足的比目魚。

6.野生魚子醬(WildCaviar) 隨著數千年的漁獵,許多種為人們提供魚子的鱘魚,數量都岌岌可危。

(Shutterstock) 公元前4世紀,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就曾紀錄,鱘魚魚子醬深受古希臘人喜愛。

古羅馬人與古波斯人更認為,魚子醬有醫療功效。

隨著數千年的漁獵,許多種為人們提供魚子的鱘魚,數量都岌岌可危,尤其是最知名的歐鰉鱘(Beluga),在野外已瀕臨滅絕。

歐鰉鱘又稱黑海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是一種大型的晚熟魚類。

成熟後體長可達7公尺,重量約1500公斤,壽命可超過100年。

雄性在12~16歲時性成熟,而雌性在16~22歲時才能開始繁殖,且要4~7年才會產卵一次。

漫長的生命史,讓牠們的數量很難恢復,加上繁殖期雌魚會逆流而上,到上游產卵。

但許多河流都建起水壩,干擾了他們的產卵路線。

因此,任何野生的魚子醬都應避免食用。

替代選擇:可以選擇美國湖鱘(Lakesturgeon)的魚子醬,或是在美國養殖場繁殖的鱘魚魚子醬,利用循環水缸可以控制水質、減少病害,魚子醬也更為健康。

7.智利海鱸(ChileanSeabass,桂花魚) 智利海鱸其實既不是鱸魚,也不產自智利,正確的英文名應是巴塔哥尼亞齒魚(Patagoniatoothfish),居住於南極附近45~3850公尺的深海,體長最多可達230公分,超過100公斤。

一般被捕撈的個體,體重大約7~10公斤。

由於「toothfish」觀感不佳,一位名叫李·蘭茲(LeeLantz)的水產批發商,在註冊時改稱「智利海鱸ChileanSeabass」。

結果,這種魚遂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各地的餐桌上常見的食魚。

巴塔哥尼亞齒魚肉質鮮嫩,所以在亞洲也曾被稱為「圓鱈」或「南極鱈魚」。

在美國亞洲超市買到的「桂花魚」中,有些其實也是巴塔哥尼亞齒魚。

由於巴塔哥尼亞齒魚棲息於南極附近的深海,曾被認為肉質純淨無污染。

但近年來發現,這種魚的汞含量也越來越高,過度捕撈也破壞了極地海域的生態,建議避免食用。

替代選擇:可以改吃美國本地船釣(hook-and-line)捕獲的黑線鱈,這兩者的口感甚為相似。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在2017年的調查,鱈魚角一帶的黑線鱈數量充足,且黑線鱈生長快速,屬於食物鏈中層物種,累積的污染物較少。

再加上利用船釣,漁民可即時將誤捕的魚兒放回海裡,避免誤捕所造成的生態為害。

8.鮪魚(Tuna,又稱金槍魚、吞拿魚) 鮪魚可以被做成罐頭,也是生魚片、握壽司常用的食魚,長期都是人們最愛吃的魚肉之一。

然而,因為需求強勁,俗稱「黑鮪魚」的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南方藍鰭金槍魚價格高昂,在日本豐洲市場,一隻售價動輒高達5~10萬美金。

在高額利益下,長期被捕撈下數量都已相當稀少。

如果需求持續增長,黃鰭鮪、長鰭鮪、大目鮪等其它鮪魚,終究也會陷入過度捕撈的困境。

鮪魚是海洋中的大型掠食性魚類,容易累積甲基汞,多次被驗出汞含量超過法定限制。

因此,為了健康與生態,都應該減少食用鮪魚罐頭、鮪魚生魚片。

替代選擇:可以改吃鰹魚(SkipjackTuna),鰹魚與鮪魚同屬鯖科,口感相當類似。

但體型較小、生命史短,體內的汞污染較少,生態恢復力高。

製作沙拉時,沙丁魚罐頭也是很好的選擇。

你甚至可選擇罐頭雞胸肉,來代替食譜中的罐頭鮪魚肉。

9.鰻魚(Eel) 隨著蒲燒鰻的盛行,多年下來,不僅讓日本鰻瀕臨滅絕,連歐洲鰻、美洲鰻都十分稀少,急需保育。

(Pixabay) 日本人是最愛吃鰻魚的民族,全世界生產的鰻魚中,約有70%成了日本人的盤中飧。

從江戶時代開始,日本人就有在夏天吃鰻魚的習慣。

在江戶時代,民間流傳在七月的「土用丑日」,需要食用發音有「う」開頭的食材,才能強身健體,度過炎熱的夏天。

然而,這樣的食材很多,如:鰻魚(うなぎ)、梅乾(うめぼし)、瓜(うり)都是,為何獨獨鰻魚成為一種習俗呢? 相傳,當時有一個生意不佳的鰻魚店主,跟博物學者平賀源內請益,要怎麼樣才能改善銷量。

平賀源內提議,不妨在丑日這天,掛上「本日丑之日」的牌子招引客人。

結果生意大好,其它鰻魚店也跟著仿效,於是土用丑日吃鰻魚漸成一種習慣。

蒲燒鰻也成為了夏日必吃的美食。

隨著蒲燒鰻的盛行,日本鰻的產量也日漸稀少。

日本料理店便把眼光轉向歐洲鰻、美洲鰻與東南亞的太平洋雙色鰻,這些各式各樣的鰻魚,被做成一道道蒲燒鰻料理。

多年下來,不僅讓日本鰻瀕臨滅絕,連歐洲鰻、美洲鰻都十分稀少,急需保育。

鰻魚的生命史很特別,屬於降河洄游(catadromous)的生物。

成魚在海裡產卵,幼魚會在海中孵化,隨海流游回出海口,溯溪而上在淡水中生長,成熟後再出海產卵,產卵後就死亡,完成一整個循環。

由於生命循環中,有一大部分是在海中,因此沒有辦法人工繁殖,飼養場必須在出海口捕撈鰻苗,再進行人工飼養。

再加上許多河流都有修築人工堰與堤壩,也增加野生鰻魚遷徙的難度。

近年來,許多研究都發現,美洲鰻與歐洲鰻中,含有多氯聯苯(PCBs)等有機污染物,不只人們應減少食用,也影響了鰻魚的繁殖能力。

替代選擇:蒲燒鰻可用大西洋鯖魚,或是優良的養殖羅非魚、虱目魚(MilkFish)來替代,口感依樣非常鮮美。

10.進口帝王蟹(KingCrab) 許多人不知道,阿拉斯加帝王蟹與進口帝王蟹,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品種。

大部分進口帝王蟹都來自俄羅斯,當地的漁業缺乏適當管理,濫捕問題相當嚴重。

相反地,阿拉斯加帝王蟹是受保護的美國漁業,管理完善,種群健康。

替代選擇:在購買帝王蟹時,請認明來自阿拉斯加,避免購買進口帝王蟹。

11.劍魚(Swordfish,又稱旗魚) 劍魚以烏賊和魚類為食,游速可達每小時100公里,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魚類之一。

因為肉質柔軟脂肪多,不僅可做成魚排料理,也常當作生魚片的材料。

然而劍魚食量大,且是大型掠食魚類,體內汞含量容易超標,應盡量避免食用。

替代選擇:建議食用野生捕獲的阿拉斯加鮭魚(AlaskanSalmons)。

研究發現,野生鮭魚體內的有機污染物含量,明顯低於養殖鮭魚,可補充Omega-3脂肪酸。

12.深海橘鱸(OrangeRoughy) 人們曾認為,深海魚為了抗凍,體內有較多的油脂,可以讓人攝取更多健康魚油。

較高的水壓造就出細膩鮮美的肉質,是不可多得的佳餚。

符合以上兩點的深海橘鱸,在1970年代開始商業捕撈後,深獲市場歡迎,短短40年間,就面臨了過度捕撈的危機。

在剛開始捕撈時,人們認為深海橘鱸的壽命大約只有30年。

然而,隨著採集樣本不斷打破紀錄,如今科學家已發現,深海橘鱸是一種擁有超長壽命的魚類。

透過研究牠們的耳石(otolith,脊椎動物內耳內裡的碳酸鈣結晶),發現深海橘鱸的壽命可超過200歲,需要生長到20歲以上,才有繁殖能力,一旦過度捕撈數量極難恢復。

超長的壽命,容易讓牠們體內累積大量的汞,因此不適合經常食用。

替代選擇:建議可以改吃大西洋黑鱸魚(BlackSeaBass),在2017、2018年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的種群評估中,都顯示這種魚類數量穩定,可供食用,且肉質口感細膩。

◇ 瀏覽大紀元健康1+1頻道,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 新鮮魚怎麼挑?4技巧讓你成爲挑魚高手 · 蔬果肉類和海鮮 1篇看懂食材保存秘訣 · 高脂魚含大量好脂肪抗炎減重還能改善視力 責任編輯:李清風 相關文章 最應避免入口的十種食品成分圖 2016-06-01吃霸王餐不臉紅海豹上岸向海鮮店討食物  2017-01-20新鮮魚怎麼挑?4技巧讓你成爲挑魚高手  2017-01-23轉基因蘋果將在美國上市引發食品安全憂慮圖 2017-01-27深海魚小心吃這兩種鮪魚含汞超標圖 2017-03-17想不到魚油等8種保健食品吃太多反有害健康圖 2017-03-24早餐前1杯菠菜汁助整天減肥5種食物增飽足感圖 2022-04-1374%包裝食品都有糖減糖第一步要這樣做圖 2022-04-13蜂蜜加咖啡勝過類固醇?研究:改善咳嗽很有效圖 2022-04-1269歲的他血管才32歲香蕉1吃法抗氧化力翻倍圖 2022-04-10 最新文章 早餐前1杯菠菜汁助整天減肥5種食物增飽足感 天天用吹風機好嗎?4要訣吹頭髮不傷髮 74%包裝食品都有糖減糖第一步要這樣做 【健康1+1】8招抵抗BA2提升防疫力真正方法是? 醫師獨創伸展操2組動作改善腰痛、讓肌肉變柔軟 編輯推薦 BA.2是「隱形變種」自然感染、加強針保護力多高? 疫苗、口罩難結束疫情這一件事或成關鍵 家裡必備的3種食物能長久存放還增免疫力 外出不把病毒帶回家感染科醫師必做這些事 逛街、去餐廳、看球賽 醫師教你防疫技巧 大紀元頭條 【一線採訪】上海一家三口被送方艙經歷波折 神韻令人覺悟路德維希堡觀眾思考人生意義 美人權報告:中共犯下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 【直播】紐約地鐵站槍擊案10人中彈29傷 洛杉磯民眾中領館前聲援法輪功學員許那 上海書記李強視察小區遭居民當面嗆聲 美國3月通脹同比飆升8.5%達40年新高 中共堅持「清零」官員為保官帽數據造假 評論 「大紀元將選取精彩讀者評論在全球報紙版面上刊登,請您与我們一起記錄歷史」 「大紀元保留刪除髒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貼等惡意留言的權利」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

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

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我同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