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月2日 日本簽署「降伏文書」 - 風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隔一段時間,台灣的主權議題就會浮上檯面,紛紛擾擾70餘年。

這座太平洋島嶼的歷史命運,在過去400年來發生過多次轉折,其中一次就發生在1945年9月2日,這一天,日本 ... VVIP會員 會員專區 支持我們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支持我們 2022大趨勢 金融知識王 橘色幸福力 Search» 買房 投資 國民黨 理財 蔡英文 台灣歷史 房地產 台灣 歷史 股票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現正熱映中 熱門新聞 更多新聞 熱門分享 日本外相重光葵在降伏文書上簽名的歷史照片。

(翻攝Youtube) 每隔一段時間,台灣的主權議題就會浮上檯面,紛紛擾擾70餘年。

這座太平洋島嶼的歷史命運,在過去400年來發生過多次轉折,其中一次就發生在1945年9月2日,這一天,日本政府與軍方代表在美國海軍戰艦「密蘇里號」上簽署了「降伏文書」,無條件投降。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軍投下2枚原子彈,終結二戰血腥夢魘 宛如巨大蘑菇的蕈狀雲,在一陣閃光與熱氣波爆開後,緩緩升起在日本廣島上空。

3天後,另一顆原子彈也被投在長崎,這天是1945年8月9日。

核反應釋出的熱能,瞬間摧毀彈藥落點半徑1.6平方公里內房屋,兩場核彈攻擊累計至少15萬人喪生。

同日蘇聯依據《雅爾達密約》,單方廢止日蘇中立狀態,進軍日據關東洲與滿洲國。

蘇聯陣營倒戈擊碎日本當局最後一分信心,時年44歲的昭和天皇(御仁),連夜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是否終戰。

儘管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領頭的軍方仍主張展開決戰,但考量到敵我差距懸殊,天皇最終決議:透過中立國使館向同盟國傳達日本投降意願。

8月15日正午12時,正在收聽廣播的日本民眾在聽完整點報時後,突然聽見播報員要求聽眾起立,因為接下來要播放的是天皇陛下親自朗讀錄製的《終戰詔書》。

此時收音機旁的軍民紛紛起身、甚至有人雙膝跪地。

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的天皇廣播,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是第一次聽見天皇說話,但內容卻是他親自宣告終戰的消息,表示接受中美英蘇四國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

日軍宣告戰敗,移交殖民地 在美軍監督下,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BB-63)上,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

(ArmySignalCorps@wikipedia/公共領域)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次郎,登上美軍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軍艦,在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的監督下,代表日本天皇與日本政府簽署《降伏文書》,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由各國所簽署的兩份《降伏文書》,後來分別存放在美國國家檔案館與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

該降書以英文書寫,除宣示「日本大本營與所有日本軍隊及所有在日人管制下的軍隊,無論在任何地點,向盟邦無條件投降」外,也申明「天皇與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應聽命於盟邦統帥」。

受降儀式上,盟軍最高元帥麥克阿瑟代表同盟國發布《第一號命令》(GeneralOrderNo.1),內容中提及:中國(不含滿州)、台灣、法屬印度支那(中南半島)北緯16度以北境內部隊,應向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蔣中正宣告投降。

1945年日本在台北市公會會堂(今中山堂)舉行投降儀式。

(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中國再次爆發內戰國民政府委派陳儀接管台灣 該月9日,蔣中正在南京接受駐紮於中國近百萬名日軍部隊投降,象徵長達8年的中日抗戰正式勝利,然而中國這個戰勝國,卻和散落在亞洲各處、未即時得知停戰消息的部分日軍有相同命運:在往後的日子裡繼續深陷烽火中。

與此同時,中華民國政府委派陳儀前往台北,從時任台灣總督安藤立吉手中接管台灣。

從日軍簽下《降伏文書》那一刻起,這座島上人民的命運又被推往未知局面。

1 2 全文閱讀 相關報導 為何圓環都被拆光光?從日治時期回顧台北圓環歷史,終戰70年來多少優雅消逝 觀點投書:從外交部《開羅宣言》撤帖之爭議看「台灣主權未定」論 日本終戰紀念日》安倍重申「不會讓戰爭慘痛重演」未提加害責任 「終戰日」參拜靖國神社日本現任閣員全體缺席日媒:1985年以來頭一遭 頻被問台灣主權問題 柯文哲抱怨:台北市長的考試,卻被塞總統考卷 一場打了68年、尚未正式終結的戰爭》美國與北韓到底能不能簽署「韓戰終戰宣言」? 簽訂終戰宣言?達成棄核協議?新加坡世紀「川金會」觀戰重點解析 關鍵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華民國 國共內戰 波茨坦宣言 舊金山和約 台灣主權未定論 同盟國 日本戰敗 玉音放送 降伏文書 麥克阿瑟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日和約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選 極端宗教治國》神學士要求女記者戴頭巾播新聞、全面禁播女性主演戲劇 超級變種病毒來襲》Omicron變異株攻陷歐洲,英國要求所有入境旅客病毒檢測,非洲南部各國遭全面封鎖 人口是中國的1/500,經濟規模是中國的1/270,小國立陶宛為何能成為「歐洲抗中先鋒」? 美國推動「印太經濟架構」,日本全力配合,鞏固美日同盟基礎! 許劍虹觀點:從1億美元貸款談起─美日對中華民族主義的爭奪 俞劍鴻觀點:起義和投誠:民國38年12月的前後 海中雄觀點:佛影.佛踪——7世達賴喇嘛的頭髮 楊岡儒觀點:戳穿司改謊言─檢方白色巨塔篇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1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365 汪志雄觀點:民進黨養出了一群廉價無恥的網軍蟑螂 汪志雄 2021-11-1806:30 民進黨在2018年輸掉了地方選舉,快速改變戰略,大力扶持「黑韓產業」,養出了一批充滿仇恨值,沒有道德下線,智商歸零的網軍。

這些網軍如同蟑螂... 本週 8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465 一公斤寶特瓶賣4元能活嗎?直擊拾荒阿嬤日常日賺僅百元、卻撐起台灣最重要的事 謝孟穎 2021-11-2208:50 「她覺得自己活著也沒什麼事情做,但小孩會覺得做這很髒,叫媽媽不要做……她們會說不想跟小孩拿錢、想靠自己力量養活自己,... 本週 6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75 夏珍專欄:蔡英文組建的「造謠國家隊」 夏珍 2021-11-2606:20 說謊不是傳染病,但是謊言若是說到習慣成自然,頻率、次數、時間過長,對自己和他人(聽謊者)造成傷害,那就是「病理性謊言」,謂之「病態」。

... 本週 3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30 汪志雄觀點:相信科學不要相信政客 汪志雄 2021-11-1306:40 台灣目前最需要的是一個相信科學的理性政黨,而不是那些成天只想著選舉的投機亂黨。

面對地球極端氣候的危機,有那一個相信科學的人會反對核電呢?... 本週 3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240 夏珍專欄:羅智強有拚高嘉瑜,徐國勇完勝陳宗彥 夏珍 2021-11-1906:20 四大公投案即將在一個月後投票,根據網路聲量調查,與珍愛藻礁、核四商轉、反萊豬對比,「公投綁大選」是民眾最「無感」的議題,不過,... 觀看更多贊助文章排行榜 國際 極端宗教治國》神學士要求女記者戴頭巾播新聞、全面禁播女性主演戲劇 陳艾伶 2021-11-2811:00 自8月15日至今,神學士掌控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超過100天,許多人擔憂,向來以嚴格實行伊斯蘭教律法著稱的神學士,將使阿富汗女權倒退20年。

... 國際 超級變種病毒來襲》Omicron變異株攻陷歐洲,英國要求所有入境旅客病毒檢測,非洲南部各國遭全面封鎖 閻紀宇 2021-11-2810:42 今年冬天,人類恐將再度變臨一場艱難的抗疫戰爭。

新冠病毒最新變異株(變種病毒)「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進犯原本就疫... 國際 政治 中港澳 國內 德國之聲 人口是中國的1/500,經濟規模是中國的1/270,小國立陶宛為何能成為「歐洲抗中先鋒」? 德國之聲 2021-11-2810:00 立陶宛今年5月宣布退出17+1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之後又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在該國設立「代表處」。

... 國際 中港澳 財經 美國推動「印太經濟架構」,日本全力配合,鞏固美日同盟基礎! 美國之音 2021-11-2809:00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18日表示,美國計劃推動新的「印太經濟架構」,將邀請不同國家加入,預計明年初啟動程序。

... 評論 國際 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COP26與台灣的距離 陳韻如 2021-11-2805:40 COP26氣候大會達成了「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是國際第一個明確訂定減少煤炭用量的協議規範;雖與原先預期「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目標有落差,... 評論 國際 中港澳 投書 觀點投書:習拜視訊三主軸 宋磊 奔騰思潮 2021-11-2805:30 中美關係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大國關係之一,無論是兩國的合作、競爭對全球皆有重大影響。

在臺灣時間十六號早上,... 評論 國際 投書 觀點投書:「深度剖析」拜登政府利空鬧宮鬥,川普伺機東山再起 霧谷晶策的國際事務FBC2EInternationalAffairs 2021-11-2805:30 拜登民調跌落谷底、不見起色? 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民調支持率至今不只仍無起色,而且每況愈下。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國際 政治 中港澳 國內 美國眾議員:「剛剛在台灣共和國著陸」,北京戰狼:台灣挾洋自重死路一條 BBCNews中文 2021-11-2800:06 五名美國國會議員從11月25日開始組團訪問台灣之際,中國大陸解放軍再次在台灣海峽進行戰備警巡,中國外交部同時批評台灣政府企圖挾洋自重,「... 國際 政治 中港澳 國內 美國國會5位跨黨派議員拜會蔡英文總統,強調對台灣的支持「堅如磐石」 美國之音 2021-11-2721:10 五名美國國會議員星期五上午在一次出人意料的訪問中會見了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過這次訪問重申美國對台灣「堅如磐石」的支持。

... 國際 英吉利海峽偷渡案悲劇》27人活活溺斃之外,我們還知道些什麼? BBCNews中文 2021-11-2719:00 周三(11月23日)至少有27人在英吉利海峽遇難,這是有記錄的最嚴重的移民悲劇,法國官員正試圖確認這些人的身份。

... 國際 中港澳 財經 怎麼又「辱華」了?「我深深反思,為當時的稚拙無知而自責」,時尚攝影師陳漫被迫向中國道歉 美國之音 2021-11-2717:14 著名的中國時尚攝影師陳漫為她過去的作品道歉。

此前網上有批評稱,她的作品是「辱華」。

... 國際 中港澳 科技 彭帥遭性侵事件後續、立陶宛外交風波、迪奧「辱華」爭議和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BBCNews中文 2021-11-2717:10 過去一星期,中國網球名將彭帥指控75歲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三年前強迫與她發生性關係的事情繼續發酵。

國際方面... 國際 世界走走專訪|她是阿富汗首位女性副議長,在塔利班的死亡威脅中流亡 世界走走 2021-11-2715:00 文/蔡娪嫣 悲慘恐怖的記憶最令人無法忘懷。

現年46歲的法齊婭‧古菲(FawziaKoofi)... 國際 中港澳 軍事 新新聞 「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力已進入危險時期」USCC最新解放軍攻台評估,指出了哪些共軍優勢與國軍缺失? 李忠謙 2021-11-2714:07 隸屬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17日發表年度報告,介紹了創立百年的中共當前的雄心與挑戰、對美國國家安全帶來的風險、... 國際 中港澳 財經 美國等大國同步釋出戰略原油儲備,真的能夠平抑油價、穩定經濟嗎? BBCNews中文 2021-11-2713:00 美國、中國、日本、印度、英國等石油消費大國考慮協同釋放各自的部分石油戰略儲備,以期給油價降溫,穩定各自國內通脹趨勢。

美國表示,... 國際 閻紀宇看世界》關於超級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你我不可不知的7件事 閻紀宇 2021-11-2711:31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變種病毒)本月9日在非洲南部現蹤並快速傳播,26日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 國際 中港澳 德國之聲 後梅克爾時期》進步、自由、公正、永續發展,德國新政府目標遠大 德國之聲 2021-11-2711:10 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達成一份178頁聯合執政協議。

涉及外交、安全、移民、發展、氣候保護,此文件有何特殊看點?... 國際 閻紀宇看世界》超級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來襲,全球瀰漫恐慌情緒,各國祭出旅遊禁令,股市油價重挫 閻紀宇 2021-11-2709:18 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出現重大變數,一種新型新冠病毒變異株(變種病毒)「Omicron變異株」近來肆虐南非等國,科學家發現它的基因變異... 國際 政治 中港澳 國內 德國之聲 宏都拉斯總統大選過後,台灣邦交國會再丟掉一個嗎? 德國之聲 2021-11-2709:00 在宏都拉斯大選進入最後倒數之際,美國政府再次向兩組候選人表明,華府希望宏都拉斯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

... 國際 中港澳 財經 德國之聲 科技 美中科技戰》防資料外洩,中國強迫「滴滴出行」從紐約證交所下市 德國之聲 2021-11-2708:00 中國政府持續整頓國內互聯網巨頭,彭博社報道,中國監管機構已要求6月才在紐約上市的滴滴出行研擬下市計劃,來保護敏感數據不被外流... 更多文章 追蹤優質文章,給個讚! 不再顯示 您已經閒置超過20分鐘了,看看最新的新聞吧? 熱門新聞 觀點投書:蔡英文論文門最大膽的謊言 顏寬恒控民進黨照三餐潑糞 王世堅:追打顏家的是這群人 獨家》特勤副指揮官周廣齊12月接掌憲兵!2項罕見經歷曝光 「打顏寬恒根本不是為了幫林靜儀!」吳子嘉曝周玉蔻猛打顏家背後盤算 今日精選 極端宗教治國》神學士要求女記者戴頭巾播新聞、全面禁播女性主演戲劇 超級變種病毒來襲》Omicron變異株攻陷歐洲,英國要求所有入境旅客病毒檢測,非洲南部各國遭全面封鎖 人口是中國的1/500,經濟規模是中國的1/270,小國立陶宛為何能成為「歐洲抗中先鋒」? 美國推動「印太經濟架構」,日本全力配合,鞏固美日同盟基礎! 風傳媒 風生活 使用風傳媒APP 享有最佳的閱讀體驗 打開 理財 民進黨 中國 投資 蔡英文 台灣 國民黨 房地產 房貸 買房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支持我們 追蹤我們 關於 新聞頻道 新新聞 新聞 評論 財經 生活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訂閱 VIP訂閱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意見回饋 支持我們 我要投稿 作者專區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 社群平台 廣告服務 品牌聯名合作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合作夥伴 更多粉絲團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看世界 風傳媒觀點 新新聞周刊 學長姐說 更多社群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新新聞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社群平台 地址: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13巷37號4樓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Loading... 系統錯誤 第二行 確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