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顺序·各省前十姓氏排行_复姓 - 手机搜狐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百家姓,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家姓的排名早已经发生了改变。

复姓,又称复氏,指由两个及以上汉字 ... 202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顺序·各省前十姓氏排行 2021-03-2215:03 来源:中企先锋快讯 原标题:202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顺序·各省前十姓氏排行 提起百家姓,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家姓的排名早已经发生了改变。

下面就是小编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2021百家姓排名表,希望能帮助各位朋友了解。

2021年百家姓排名顺序 展开全文 各省前十姓氏排行 广东省: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海南省: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重庆市: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山东省: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福建省: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浙江省: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江西省: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内蒙古: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湖南省: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河南省: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北京市: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江苏省: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山西省: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湖北省: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天津市: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宁夏: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辽宁省: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上海市: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河北省: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安徽省: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黑龙江省: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四川省: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广西省: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 常见复姓 复姓,又称复氏,指由两个及以上汉字组成的姓氏,是中华姓氏中比较特别的一支。

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太史”从官名而来,“令狐”以封邑命名,“东郭”根据居住地设定,其他还有源于职业、先祖名、族系、少数民族改姓或自创等情形。

复姓虽然少见,但因其常被武侠小说或影视作品“偏爱”,大家并不陌生。

目前,“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

其他常见复姓人数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司徒”4.7万人、“司马”2.3万人、“申屠”1.9万人、“夏侯”1.1万人、“贺兰”1.0万人、“完颜”0.6万人、“慕容”0.5万人、“尉迟”0.4万人、“长孙”0.3万人。

2020年男性新生儿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奕辰”“宇轩”“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

与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围并登顶榜首,成为男性新生儿父母起名的首选,“亦辰”“宇辰”“亦宸”也进入前十。

(表6) 2020年女性新生儿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一诺”“依诺”“欣怡”“梓涵”“语桐”“欣妍”“可欣”“语汐”“雨桐”“梦瑶”。

与2019年相比,“一诺”“依诺”“欣怡”依旧位列三甲,“语桐”“可欣”“语汐”“梦瑶”进入前十。

(表7) 姓名小知识 我国姓名文化源远流长。

在古代,“姓”和“氏”一开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那时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因此“姓”是“女”和“生”组成,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都从女旁,说明最早的姓是随母姓。

而“氏”则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随着氏族规模日益庞大,为了便于管理便将一部分人口分出去,于是在“姓”的基础上产生了“支脉”,称其为“氏”。

直到汉代,姓与氏才合而为一,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

在古代,“名”和“字”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个人通常先有“名”,后有“字”,有的人还有号,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

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婴儿出生百日之后取定的。

“字”则是出于避讳、尊重长辈的伦理需要而产生。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许多古人还有号,广义的号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狭义的号则单指别号。

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给起的。

如苏轼号“东坡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清末以后,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古人复杂的姓名字号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但古人姓名中蕴含的许多文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知识,对现代人们取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着传播资讯、交流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中企先锋快讯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