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 - 中文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修辭手法集合含義,包含成分,比喻,誇張,排比,反覆,對偶,設問,反問,借代,反語,聯想, ... 反覆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複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 ...
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套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
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8小類。
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基本介紹
中文名:修辭手法外文名:RhetoricMethod 種類:63大類,78小類作用:提高表達效果常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等
集合含義,包含成分,比喻,誇張,排比,反覆,對偶,設問,反問,借代,反語,聯想,通感,雙關,頂真,互文,迴環,移情,拈連,比擬,並提,錯綜,移用,呼告,示現,復迭,跳脫,對比,映襯,層遞,
集合含義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比喻,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迴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
總計63種。
包含成分比喻1、定義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性詞語)。
3、分類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徵,可分為四種。
⑴明喻。
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仿佛……似的,恰似”等連線。
常見形式是“甲像乙”。
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線。
典型形式是:“甲變成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係。
例如: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係。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係,常用破折號連線例如:五點鐘,上工的汽笛響了。
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⑶借喻。
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⑷博喻。
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
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
例1: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天上的街市》)例2:那時候,礦洞裡發出可怕的響聲,象打雷一樣,不,比打雷還可怕。
(《煤的對話》)(這是一種迂迴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體"打雷"之後,再否定喻體,最後又提出喻體。
經過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強了比喻的鮮明性。
)例3:老師用溫柔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久久地沒有鬆開。
我知道老師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進步。
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場春雨灑得我昂起了頭。
(這樣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場肯定,迴環跌宕,使抒情淋漓盡致。
)4、作用(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5、構成條件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
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⑴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⑵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⑶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詞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樣、成了、是、變成7、舉例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胸有成竹 呆若木雞 風燭殘年 揮汗如雨 浩如煙海 門庭若市 虛懷若谷 輕如鴻毛 震耳欲聾 聲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膚之痛 親如手足 人面獸心 如虎添翼 如膠似漆 喪家之犬 對答如流 刀山火海a.明喻虛懷若谷 門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饑似渴 味同嚼蠟 壽比南山 歸心似箭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b.暗喻車水馬龍 有口皆碑 唇槍舌戰 草木皆兵 冰清玉潔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黃犬牙交錯 血海深仇 犬馬之勞c.借喻望穿秋水 破鏡重圓 風平浪靜 班門弄斧 銅牆鐵壁 豺狼當道 掌上明珠畫龍點睛 柳暗花明誇張1.定義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2.種類⑴擴大誇張。
故意把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誇張形式。
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⑵縮小誇張。
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誇張手法。
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誇張。
用一件事物將來的將來可能出現的結果來形容這種事物現在的狀態,或把一件事物將來的狀態提到現在的狀態之前的誇張手法。
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麵包子的香氣來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清曹雪芹《紅樓夢》)3.作用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
4.運用時注意問題⑴誇張不是浮誇,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
⑵誇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距離。
否則就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誇張。
⑶誇張要注意套用的場合。
嚴肅的匯告、報告,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等文體,不宜使用誇張
的修辭。
5、舉例日理萬機 日月如梭 三頭六臂 怒髮衝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發百中 膽大包天 寸步難行 一步登天 一毛不拔 一塵不染排比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增強語勢,突出某事物某特徵,表達作者某情感。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反覆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
反覆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複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於重複的詞語或句子上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覆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時,反覆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迴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⒈連續反覆(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⒉間隔反覆(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舉例登峰造極 星移斗轉 提綱挈領 審時度勢 情真意切 罪魁禍首 豐功偉績 心灰意冷 真憑實據 一心一意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1、正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
例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舉例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窮水盡 謙受益,滿招損 家喻戶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披星戴月 口誅筆伐 口蜜腹劍 山珍海味 山重水複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強烈情感。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使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加強語氣,突出了什麼,表達作者某情感。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反問又稱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加強語氣,突出了什麼,表達作者某情感。
我呢,難道沒有該責備的地方么?舉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體。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②特徵代本體。
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要是愛細腰粉腿,就有跳舞場。
(茅盾《現代化的話》)③具體代抽象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
——《梅嶺三章》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
——《榆錢飯》⑤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借喻與借代辨析第一看本體和客體之間是否有相似性,沒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中“旌旗”“烽煙”到底是借喻還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
旌旗:旗幟的通稱,這裡指部隊。
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台上點燃起來作報警用的火,後泛指戰火或戰爭。
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道,“旌旗”和“軍隊”,“烽煙”和“戰爭”之間沒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斷這兩詞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體和客體之間有相關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體相關的事物來代指這個本體。
古代軍隊在行軍和作戰時都舉著自己特有的旗幟,旗幟既用來區分敵我,又用來指明軍隊前進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來代指軍隊。
“旌旗十萬”即“十萬旌旗”。
“旌旗”不能發出“斬”的動作,能發出“斬”的動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萬旌旗”指“十萬軍隊”。
同理,古代一遇敵人侵犯,邊境就燃狼煙報警,所以“烽煙”“狼煙”儼然成了戰爭的代名詞。
“南國烽煙正十年”就是“南國戰爭正十年”。
第二看能否轉換成明喻,能轉換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轉換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旌旗十萬斬閻羅”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體,“軍隊”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軍隊像十萬旌旗一樣斬掉了閻羅”,顯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設“南國烽煙正十年”運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煙”是喻體,“戰爭”是本體,轉換成明喻就成了“南國的戰爭像烽煙一樣整整十年”,顯然不成句子。
因此可以斷定以上兩句不是借喻用法。
第三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
那么如何辨別呢?這時就要看與客體相應的詞語是否採取相應的比喻說法。
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與客體(喻體)相關的詞語必須採取相應的比喻說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與客體(借體)相應的詞語不必改成與之相應的說法。
請看下面兩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借喻)〔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
(借代)〔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
(借喻)〔B2〕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
(借代)上面兩組中A1、B1都是借喻。
A1中客體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吃盡”“血肉”。
由“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是通順的可知,“毒蛇猛獸”與“吃盡”“血肉”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係。
A2中客體也是“毒蛇猛獸”,與它相應的動賓詞是“榨盡”“血汗”。
由“毒蛇猛獸榨盡了我們的血汗”不通順可知,其“毒蛇猛獸”與“榨盡”“血汗”不是一個和諧的主謂賓關係。
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和諧表明不與本體相關,是比喻;客體所在的語境主謂賓不和諧表明與本體才能相關,是借代。
第二組更明確。
“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撲來”,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面詞語非常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是一個整體,而在主體做主語的句子中未必是一個整體。
“大白熊答應了我的價錢”,其中客體“大白熊”與後面詞語不和諧,表明在客體做主語的句子中不是一個整體;只有換上本體――那個稱為“大白熊”的人――與後面詞語才和諧,才能成為一個整體。
所以,前者是比喻,後者是借代。
“巾幗不讓鬚眉”,單單用客體“巾幗”“鬚眉”表達為“頭巾、髮飾不讓眉毛、鬍鬚”肯定不通;“她希望長大後當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單用客體表達為“她希望長大後當社會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
“買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記》”“紅領巾們越乾越歡”也是如此。
用這種方法來解釋“楊二嫂”“圓規”那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也是再清楚不過的。
“圓規又講話了”“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圓規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
”後一個“圓規”與“一面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極不和諧,分明是借代。
舉例目不識丁披堅執銳扭轉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大江東去燈紅酒綠咬文嚼字青黃不接手無寸鐵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來的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
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藤野先生》)聯想也同想像。
作用:使事物生動化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升華主題,點明中心例如:河中的水流動著,城中的愛也流動著通感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準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晨鐘雲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舉例風雨同舟 藕斷絲連 立地成佛 樂在其中1、意義雙關利用詞的同義,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叫做意義雙關。
【例】《紅樓夢》中“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內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諧音雙關利用詞的同音,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叫諧音雙關。
【例】“道是無晴卻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內含感情的“情”。
頂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繫。
例句:友情是花,引來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兩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恆地在燃燒。
夢想是翅,飛翔永恆藍天。
夢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夢想是海,還是小船悠悠。
夢想是船,海上乘風破浪。
愛心是風,捲來濃密的雲;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李白《白雲歌》舉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傳十,十傳百一而再,再而三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愚公移山》)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蘭詩》)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
例如:⑴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⑵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
(《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
⑶齊魏徭戍,荊韓召募。
(李華《弔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⑷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凶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里,到處叫嚷喧譁,到處騷擾百姓。
”這裡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⑸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淹《岳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好壞而歡欣悲傷。
”迴環簡單地說迴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
迴環就是把前後語句組織成穿梭一樣的循環往復的形式,以表達不同事物間的聯繫。
迴環可使語句整齊勻稱,能揭示事物的辯證關係,使語意精闢警策。
例如: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舉例人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移情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④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⑤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上面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的才格外明亮。
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為詩人杜甫親歷了安史之亂的大動盪,在國家前途、個人命運不斷遭到打擊的情況下,不得不於公元前759年秋天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客居。
在這淒冷荒漠的邊塞小城裡,詩人將思念故鄉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襯托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使事人一體,從而更好的表達了詩人思鄉的強烈感情。
例②中兩句詩的意思是:感嘆國家遭逢喪亂,花朵濺滴悲傷的淚;痛恨一家流離分散,鳥兒叫喚驚動憂愁的心。
花開鳥叫是自然界的現象,是沒有人的情感的,詩人運用移情修辭手法,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詩句。
例③說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時候才“獨向東”;例④說月亮發出的是一種叫人看了“傷心”的光,鈴子搖響的是一種叫人聽了“斷腸”的聲;例⑤說月亮常常在人離別時變圓;例⑥說紅豆不是紅豆,而是一顆顆“相思淚”。
以上各例都是運用移情修辭手法,將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這樣人情和事物融為一體,能夠更好的表達人的強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區別是:移情是將人的主觀的感情移到客觀的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觀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能夠更集中地表達強烈感情;移就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聯,就把原屬於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辭語移來屬於乙事物,是一種詞語活用的修辭手法。
簡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後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詞來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擬人的區別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後者是“將物當作人來寫."拈連拈連(niānlián),指甲乙兩個事物連在一起敘述時,把本來只適用於甲事物的詞語拈來用到乙事物上,這種修辭手法就叫拈連,又叫“順拈”。
運用拈連,可以使上下文聯繫緊密自然,表達生動深刻。
【例句】例子⑴: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
例子⑵: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李煜例子⑶:你別看我耳朵聾,我的心並不聾啊!......比擬1.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
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擬物)和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擬物)等幾種形式。
事實上,前一種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後兩種形式則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種類:判斷下列比擬句的種類:A.他驕傲自滿,取得一點成績,尾巴就翹得天樣高.(擬物)B.風雨能摧殘櫻花,但是頂風冒雪,櫻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臉么?(擬人)C、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擬人)D、指導員講得真來勁兒,嘎子豎起耳朵聽。
(擬物)E、老支書直截了當地下達了任務:“讓你帶一隊人馬把黑龍潭的水牽到山下的壩子裡來。
”(擬物)3、比擬與比喻的主要區別是:比擬意在“擬此為彼”,彼此交融,常常體現在動詞上,而擬體始終不出現;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常常體現在名詞和名詞短語上,喻體必不可少。
比擬是仿照“擬體”(被模擬的事物)的特徵模寫本體.重點在“擬”;比喻是用喻體比方本體,重點在“喻”。
4、比擬的作用①感情色彩鮮明;②描繪形象生動;③表意更加豐富。
並提並提是為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古人又常用並提法以行文。
所謂“並提”一般是把兩件相關的事並列在一個句子中來表達。
如“夫鐘、蠡無一罪,身死亡”。
(《史記.韓信廬綰列傳》)這句話的意思是:“夫鐘無一罪,身死;夫蠡無一罪,身亡。
(出走,逃亡)”。
如果我們把這裡的“死亡”當作一個詞來理解就錯了。
因為按之史實,自殺而死的是大夫鐘,亡命逃亡的是范蠡。
了解並提式的句子一般應著重從文意方面分析句子的搭配關係。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三峽》)“亭午”“夜分”是兩個不並存的時間,“曦”“月”是兩種不同的自然現象,合起來是講不通的.這裡用的是並提修辭法,應理解為:“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素湍”“綠潭“也是兩個不相同的地點,這裡用的是並提修辭法,應理解為:”素湍回清,綠潭倒影“。
《後漢書。
華佗傳》“耳目聰明”,它是由“耳聰”“目明”兩個主謂結構組成的。
“發皇耳目”(枚乘《七發》),是由兩個使動結構組成的句子,即“發耳”“皇目”,如果說“發目”還能說得通,而“皇耳”是無論如何說不通的,所以必須當作並提式看待,這個句子才能說得通。
“脭醲肥厚”(枚乘《七發》),“脭”指肥肉,“醲”指酒。
肉可以說“肥”,而不說“厚”(現代漢語可以說);酒可以說“厚”,而不說“肥”。
這個句子是並提式,應理解為“脭肥濃厚”。
錯綜大意有二:1.縱橫交叉;錯綜複雜2.交錯配合;綜合也可指一種使文句錯落有致的修辭手法。
1.交錯綜合。
《易·繫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孔穎達疏:“錯謂交錯,綜謂總聚,交錯總聚,其陰陽之數也。
”《三國志·魏志·傅嘏傳》:“然儒生學士,鹹欲錯綜以三代之禮。
禮弘致遠,不應時務。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下》:“至若錯綜乖所,分布失宜,則彩絢雖多,巧妙不足者矣!”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益知天下事經緯錯綜,決非印板所能印定。
”草明《乘風破浪》三:“他不能全面地掌握頭緒紛紜、關係錯綜的鋼鐵聯合企業的規律性。
”2.指故意顛倒詞序以避免形成對偶的一種修辭手法。
宋陳善《捫虱新話·楚詞春秋羅池碑錯綜成文》:“《楚詞》以‘日吉’對‘良辰’,以‘蕙餚蒸’對‘奠桂酒’。
沉存中云:此是古人慾錯綜其語,以為矯健故耳。
”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錯綜成文例》:“古人之文,有錯綜其辭以見文法之變者。
如《論語》‘迅雷風烈’,《楚辭》‘吉日兮辰良’,《夏小正》‘剝棗栗零’皆是也。
”[1]移用移用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聯,把用來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詞語移來修飾乙事物的修辭方式。
例方場中的建築,節奏其實是和諧不過的。
(用形容音樂的“和諧”來修飾“建築”)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
也就是對著本來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並且跟他(它)說話。
例啊!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我的長劍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
《屈原》示現示現指把實際不見不聞的事物,說得如見如聞,活靈活現。
例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復迭復迭即把同一字詞接二連三用在一起的修辭方式。
復迭分迭字和迭詞兩種形式。
例女人還呆呆地坐在院子裡等他,她說:“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
”《荷花澱》(呆呆、囑咐囑咐)跳脫語言因為特殊的情景,如心思的急轉,事情的突發等,有時半路斷了語路,叫跳脫。
例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狂人日記》對比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並舉出來,相對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
對比的作用在於同時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映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寫與之有關聯的事物,作為陪襯烘托的修辭方法。
這種修辭方法按照和襯託事物之間所呈現得出來的關係不同,分為正襯和反襯。
正襯:陪襯事物和主要事物朝著相同的方向變化。
用荒涼蕭條的環境和氣氛,襯托悲涼的心情。
反襯:陪襯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間朝著相反的方向變化。
用"……但我還以為船慢"反襯"我"的急切的心情層遞層遞是漢語傳統的修辭格之一;層遞又叫漸層,遞進。
根據事物的邏輯關係,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的短語、句子、段落表達在數量、程度、範圍等輕重高低大小本末先後的比例,依序層層遞增或遞減的一種修辭技巧。
層遞分為遞增(升)和遞減(降)兩類。
遞增(升)式:層遞的順序,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淺到深,由低到高,層層遞增。
遞減(降)式:層遞的順序,由大到小,由重到輕,由深到淺,由高到低,層層遞減。
引申含義:1、層層遞進。
嚴復《原強》:“夫中國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則經數千年之層遞積累,本之乎山川風土之攸殊,導之乎刑政教俗之屢變,陶鈞爐錘而成此最後之一境。
”2、逐級遞送。
《清史稿·刑法志三》:“凡訴訟在外由州縣層遞至於督撫,在內歸總於三法司。
”3、修辭格的一種。
用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來表達層層遞進的意思。
如:知止而後在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曾子《大學》
相關詞條
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套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
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8小類。
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反覆(修辭手法)反覆,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複出現的修辭方法,反覆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比喻修辭手法比喻修辭手法特點編輯比喻一般包括三個部分:本體(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體(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詞(標明比喻關係的詞)。
比喻按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來看,其...修辭修辭(figureofspeech;rhetoric),即文辭或修飾文辭。
"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擬人(修辭手法)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轉化(修辭手法)轉化,也稱為“比擬”,是在描寫內文時,“轉”變被描寫對象原來的性質,“化”成另一本質截然不同的物類,來加以形容敘述的修辭法。
...矛盾修辭法矛盾修辭法(Oxymoron)是一種修辭手段,它是用兩種不相調和,甚至截然相反的詞語來形容一件事物,起到一種強烈的修辭效果,使得所表達的語義更強烈。
由於這種修辭格往往...頂針(修辭手法)頂針[dǐngzhēn]:頂真續麻的省稱。
修辭方式,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做下文的起頭,順序而下,一般由三項或更多項組成。
如“門外有條街,街內有個巷,巷...借代修辭手法借代修辭手法編輯鎖定指的是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而是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這種辭格也叫做“換名”。
其中,用來代替的事物叫做借體,被代替的事物...通感(修辭手法)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頂真(修辭手法)頂真(頂針),亦稱聯珠、蟬聯,是一種修辭方法,是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修飾兩句子的聲韻的方法。
注意:使用這個方式時,毋須限制上下句的...誇張(修辭方法)誇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誇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誇張可分為"普通"類和"超前"類。
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寫作手法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象徵(藝術手法之一,修辭手法之一)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
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對偶(修辭方法)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對比手法對比的作用: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
對比手法,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是把對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作...升格(修辭手法)在語言學中,升格作為一種修辭,是利用語言形式,在心理上抬高、突出自己或自身群體。
通過言語形象的新穎化,言語活動的技巧化,表現為一定的技巧性和新穎性。
低級...反覆手法反覆手法是指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短時間內重複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或者是一種規律,如星體運行、生物繁衍等。
...
熱門詞條
刀劍Online
lmao
dhl國際快遞
瘋神無雙
董卓
破瓜之年
Trigon
李清照聲聲慢
蝴蝶機
知本森林遊樂區
征龍之路
觸摸遊戲
Minute
圖片
甜秘密
研華
樂福鞋
亞克力
影馳
HiBook
貴女反攻記
天馬旅行社
末日蟑螂
Ebates
脫拉庫
王宇佐
建國中學
堂本剛
修辭手法@中文百科全書
延伸文章資訊
- 1修辭手法有哪些?
修辭手法共有十二種: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反問、設問、對偶、 ... 以上結構相似的並列語句,巴相關的意思連續說出來的一種修辭手法,叫做排比。
- 2修辭手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 3修辭整理
2 詞義雙關:指一個詞語兼含有兩種意義或事物的一種修辭技巧。 例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李商隱無題) ...
- 4修辭句是什麼意思,修辭手法是什麼意思?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 ...
- 5修辭手法_百度百科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9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