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7「以太網」與「乙太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太網」或「乙太網」(英文「Ethernet」)是計算機網絡的概念,於20世紀70年代由鮑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提出,並在80年代成爲IEEE標準。

Ethernet ... BeyondtheVoid BYVoid 網誌 分類 標籤 系列 歸檔 關於 language 簡體版 ThememodifiedfromDiarybyRise PortedfromMakito'sJournal. GeneratedbyHugo © 2007-2022BYVoid (Diary) keyboard_arrow_up 網誌 分類 標籤 系列 歸檔 關於 language 簡體版 menu BeyondtheVoid BeyondtheVoid BYVoid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7「以太網」與「乙太網」 2012-02-0721:21 folder [語言文字]   language 簡體版 #17(左邊爲大陸用詞,右邊爲臺灣用詞) 以太網 乙太網 「以太網」或「乙太網」(英文「Ethernet」)是計算機網絡的概念,於20世紀70年代由鮑勃.梅特卡夫(BobMetcalfe)提出,並在80年代成爲IEEE標準。

Ethernet是計算機網絡物理層(實體層)的協議,而且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技術標準。

以太網的想法是受到無線電系統中多個節點發送信息的啟發產生的。

「以太」來自19世紀物理學家提出的「光以太(Luminiferousaether)」的概念,認爲「光以太」是光傳播的介質。

由於無線電是電磁波,與光的本質是相同的,而以太網節點之間必須有電纜或者信道的纔能傳送信息,所以將通信介質稱爲「以太」。

「以太說」認爲以太是看不見,但又無處不在的物質,真空中處處充滿了以太。

由於光可以在真空下傳播,因此認爲以太是光的介質,並據此提出了「以太參考系」。

但後來隨着理論的發展,愛因斯坦大膽抛棄了以太參考系,建立了以光速不變爲基礎的狹義相對論,使「以太說」成爲了歷史。

以太(aether)一詞源自希臘語αἰθήρ,是亞里士多德所設想的一種物質。

最早的古希臘「四元素說」是由柏拉圖提出的,認爲世間萬物都由水、火、土、氣這四種物質構成。

亞里士多德在其基礎上增加了「以太」,表示「沒有物體」或「虛空」,建立了「五元素說」。

因此「以太」成了表示虛空物質的抽象概念,後世被物理學家借用產生了「光以太」概念,又被通信工程師借用產生了「以太網」。

「以太網」或「乙太網」均爲英文「Ethernet」的音意混合翻譯,其中「以太」或「乙太」音譯「ether」,「網」意義「net」。

按照地域習慣,大陸和港澳常用「以太網」,臺灣常用「乙太網」,而「ether」卻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都被譯作「以太」。

「以太網」與「乙太網」兩種翻譯本身並無高下之分,但由於已經有了「以太」這個固定的翻譯,因此從辭源的一致性來說「以太網」是更好的翻譯,而從區別性和詞素提取的難易程度來說,「乙太網」翻譯則更加巧妙。

上次修改時間2017-02-03 相關日誌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6「端口」與「埠」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5「帶寬」與「頻寬」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4「數據」與「資料」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3「激光」與「雷射」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2「兆」與「百萬」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1「字節」與「位元組」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10「界面」、「接口」與「介面」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9「採樣」與「取樣」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8「芯片」與「晶片」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7「集成電路」與「積體電路」 下一篇OpenCC網頁版發佈 上一篇夏曆漫談 label 中文詞彙地區差異比較   以太網   以太   希臘語   乙太網   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   ThememodifiedfromDiarybyRise PortedfromMakito'sJournal. GeneratedbyHugo © 2007-2022BYVoid (Diar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