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姓氏祖先堂號總覽@ 洛溪花園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009052025101姓氏祖先堂號總覽 · 01.陳氏堂號:穎川、汝南、下邳、廣陵、河南〔郡號〕、德星、德聚、繩武等。
有因音誤而姓田。
02.林氏堂號:西河、南安﹝郡號﹞、問禮、 ...
洛溪花園愛竹不除當路笋惜花留得礙人枝雲鶴無糧天地寬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茶邀閒雲入窗牖道約清露滴梧桐...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009052025101姓氏祖先堂號總覽?洛溪解碼01.陳氏堂號:穎川、汝南、下邳、廣陵、河南〔郡號〕、德星、德聚、繩武等。
有因音誤而姓田。
02.林氏堂號:西河、南安﹝郡號﹞、問禮、忠孝、永澤、林本、善慶、崇本。
03.黃氏堂號:江夏、爍陽、安定、房陵、漢東、上谷、譙郡﹝郡號﹞、紫雲、種德、燕山。
04.張氏堂號: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陽、鍵為、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郡號﹞、百忍、金鑑。
張良本姓姬,因避秦改姓張。
元朝時,上杭簡德潤入聱南靖張進興寡媳,後代雖仍姓簡,但代代供奉張公夫婦,在大寮鄉的一房改姓張簡,故誤以為張簡同宗。
05.李氏堂號:隴西﹝郡號﹞、燕樓。
有一說謂﹕族人本姓理因避難以李子果腹倖免於難,仍更姓為李。
唐朝有安姓因不恥安祿山而改姓李,也有因賜姓而姓李。
明朝時,也有人不恥李自成而復姓理。
武則天時,有王子謀反被改姓虺。
06.王氏堂號:太原、琅邪、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郡號﹞、三槐。
唐節度使王潮之後人王念七、念八居詔安,念八辭世將王先益交游忠信撫養,王之子孫是為才游(中間的方改為才),堂號為﹝原平堂---太原十廣平﹞,但文革後又改為姓王。
07.吳氏堂號:延陵、渤海、濮陽﹝郡號﹞、讓德、種德。
延陵又衍出福建四溪-龍溪、梅溪、清溪、洛溪。
清溪衍岱陽。
08.劉氏堂號: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密、竟陵、長沙、河南﹝郡號﹞、黎照、德馨。
劉氏冬帝堯陶唐氏之後,受對於劉﹝地在今河北唐縣﹞,子孫劉累能擾龍﹝養獸專家﹞,在周封為杜伯,又稱唐杜氏(劉唐杜)。
杜伯之子濕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采邑於范(即今山東范縣),其他子孫居隨地,故又為范氏、隨氏。
漢朝劉邦曾賜姓劉,如匈奴王金日殫。
宋時,唐尚書劉文靜之後,劉恆因父遇禍,自幼就養於侯、林二家,後改姓侯氏,是為南安侯林鄉開基祖,此派劉、侯同宗。
嘉義市中正路七三0號有劉唐杜范金侯留錢姓宗親會(金、錢氏堂號為彭城)。
09.蔡氏堂號:濟陽﹝郡號)。
10.楊氏堂號:弘農、天水﹝郡號﹞、四知、棲霞。
11.許氏堂號:高陽、汝南﹝郡號﹞、長興。
12.鄭氏堂號:滎陽﹝郡號﹞。
13.謝氏堂號:陳留、會稽﹝郡號﹞、東山、寶樹。
14.郭氏堂號:太原、華陰、馮翊﹝郡號﹞、汾陽。
15.洪氏堂號:燉煌、豫章、宣城﹝郡號﹞、六桂。
16.丘氏堂號:河南。
吳興、扶風、﹝郡號﹞、敦睦。
雍正下令諱孔丘,故丘姓改邱。
17.曾氏堂號:魯國、廬陵、武城﹝郡號﹞、三省。
18.廖氏堂號:汝南、鉅鹿、武威﹝郡號﹞、清武、崇遠、垂裕、承祐。
張元子入贅廖三九而姓廖,堂號改為清武堂(清河十武戚)是為廖皮張骨,生為廖家人,死為張家鬼。
六世孫廖日享因啃雞頭弄汙所借衣服,遺命子孫不食雞頭。
19.賴氏堂號:穎川、松陽、西川、南康、河南﹝郡號﹞。
賴羅傳本都發源於中原,楚靈王滅賴國後,不少賴氏子孫逃亡湖北襄陽避難或投靠羅傅二姓,並改賴姓為羅姓或傅姓,以避楚靈王追殺,經過數代之後子孫眾多,誰是真羅或假羅,誰是真傅或假傅,已經混淆不清,故三姓相議,互不通婚,以示有血緣之親。
20.徐氏堂號:東海、高平、東莞、瑯琊。
滌陽﹝郡號﹞。
21.周氏堂號:汝南、廬江、尋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武功(元朝前姓蘇)﹝郡號﹞、篤祐、愛蓮。
22.葉氏堂號:南陽、下邳﹝郡號﹞23.蘇氏堂號:武功、扶風、藍田、洛陽﹝郡號﹞。
部份蘇姓人士在元代為避渦,有的改姓周,有的改姓連,但大多數的蘇姓並未改姓,改姓後的周與連,為表示不忘本,把蘇姓的武功郡號冠在姓氏上面,目的為清周(汝南周)或清連(上黨連)有所區別。
24.莊氏堂號:天水、會稽、東海﹝郡號﹞、錦繡。
25.江氏堂號:濟陽、淮陽﹝郡號﹞、六桂。
26.呂氏堂號:河東、東平﹝郡號﹞、東萊、著存。
27.何氏堂號:廬江、東海、陳郡﹝郡號﹞。
28.羅氏堂號:豫章、長沙〔郡號﹞。
29.高氏堂號: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郡號﹞、有繼。
30.蕭氏堂號:蘭陵、廣陵﹝郡號﹞、芳遠。
南齊武帝時,蕭子響謀反被改姓蛸。
漳州蕭昭元入贅葉家(但葉家先入贅鍾家),昭元育三子,一承鍾冢,一承葉冢,一回蕭冢。
31.潘氏堂號:榮陽、廣宗、河.河南﹝郡號﹞。
有潘氏因打賭見輸改姓鄭。
32.朱氏堂號:沛國、吳郡、河南(郡號)、鳳陽。
明太祖朱元璋曾賜姓。
邾為減筆而改姓朱。
33.簡氏堂號:范陽、涿郡(郡號)、追來、溯源、孝思。
34.鍾氏堂號:穎川(郡號)。
鍾離減字為鍾。
也有因筆誤而為鐘。
35.彭氏堂號:淮陽、隴西、宜春(郡號)。
36.游氏堂號:馮翊、廣平﹝郡號﹞、立雪、盛蘭、東興。
福建龍巖游姓子孫,有一次到祖居洪源謁祖,因祭祀的事與祖居族親起衝突,大家不歡而散,竟然就改姓尤。
另有游姓族人不滿祖產分配不公,將一子從母姓沈,一子改姓尤,但堂號仍為〔廣平﹞。
37.簷氏堂號:河間、渤海﹝郡號﹞、繼述。
38.胡氏堂號:安定、新蔡〔郡號﹞39.施氏堂號:吳興﹝郡號﹞、臨濮、錢江、潯海。
40.沈氏堂號:吳興﹝郡號﹞。
41.余氏堂號:下邳、吳興、高陽(郡號﹞、風采、武溪。
42.趙氏堂號:天水、南陽、金城、下邳、穎川﹝郡號﹞。
宋朝曾賜姓趙。
43.盧氏堂號:范陽﹝郡號﹞44.梁氏堂號:安定、天水、河一、河南﹝郡號﹞、梅鏡45.顏氏堂號:魯國、琅琊﹝郡號﹞。
46.柯氏堂號:濟陽、錢塘、齊郡﹝郡號﹞、瑞鵲。
47.孫氏堂號::樂安、東莞約、吳郡、太原﹝郡號﹞。
48.魏氏堂號:鉅鹿、任城(郡號)。
49.翁氏堂號:鹽官、錢塘(郡號﹞。
宋初,傳至翁乾度,長子處厚,分姓洪,次子處恭,分姓江:三子處易,仍姓翁,四子處朴,分姓方:五子處廉,分姓龔,;六子處休,分姓汪。
兄弟六人,先後進士及第,時有﹝六桂聯芳﹞之譽,甫田建有祖祠一座,稱﹝六桂堂﹞。
50.戴氏堂號:礁國、廣陵、濟會、清河〔郡號﹞、註禮。
51.范氏堂號:高平﹝郡號﹞。
范法澄遷廣東陸豐崙嶺鄉另立為一世祖。
清初,法澄之後范文質,因後父姓姜,臨終遺命他的子孫以范姜為姓。
52.宋氏堂號:京兆、西河、廣平、敦煌、河南、扶風﹝郡號﹞。
53.方氏堂號:河南﹝郡號﹞、六桂。
54.鄧氏堂號:南陽、安定﹝郡號﹞、高密。
55.杜氏堂號:京兆、漢陽、南陽﹝郡號﹞。
56.傅氏堂號:清河、北地﹝郡號﹞、雙鳳。
57.侯氏堂號:上谷﹝郡號﹞。
58.曹氏堂號:礁國、彭城、高平、鉅野﹝郡號﹞。
59.溫氏堂號:太原、汲郡、清河﹝郡號﹞。
60.薛氏堂號:河東、新蔡、沛國、高平﹝郡號﹞。
61.丁氏堂號:濟陽〔郡號丁﹞。
62.馬氏堂號:扶風﹝郡號﹞。
63.蔣氏堂號:樂安﹝郡號﹞。
64.唐氏堂號:晉陽、北海、魯國國﹝郡號﹞。
65.卓氏堂號:西河、南陽〔郡號﹞。
66.藍氏堂號:汝南、中山、東莞﹝郡號﹞。
有因筆誤改姓籃。
67.馮氏堂號:始平、杜陵、長樂、穎川、上黨、京兆、弘農、河間﹝郡號﹞。
68.姚氏堂號:吳興、南安(郡號﹞。
69.石氏堂號:武威、渤海﹝郡號﹞、三典。
70.董氏堂號:隴西、濟陰﹝郡號﹞。
71.紀氏堂號:平陽、高陽、天水﹝郡號﹞。
72.歐氏堂號:平陽﹝郡號﹞。
73.程氏堂號:安平、廣平﹝郡號﹞。
74.連氏堂號:上黨、武功(元朝前原姓蘇)﹝郡號﹞。
75.古氏堂號:新安﹝郡號﹞、國寶。
76.汪氏堂號:平陽﹝郡號﹞、六桂。
77.湯氏堂號:中山、范陽﹝郡號﹞。
78.姜氏堂號:天水〔郡號﹞、龍。
79.田氏堂號:北平、雁明、﹝郡號﹞、紫荊。
80.康氏堂號:京兆、東平、會稽﹝郡號﹞。
81.鄒氏堂號:范陽﹝郡號﹞。
82.白氏堂號:南陽﹝郡號﹞、香山。
83.涂氏堂號:豫章、南昌﹝郡號﹞、五桂。
屏東縣佳冬鄉六根村冬根路有戶人家堂號三五堂,三合院內住著姓曾和姓涂的人家。
他們來台的第四代祖先有兩姊妹感情很好,分別嫁給姓曾和姓涂的男子,曾姓的堂號是三省,涂姓五桂堂,兩家人住在一起,堂號就改為﹝三五堂﹞。
有因筆誤而改姓塗。
84.尤氏堂號:吳興〔郡號﹞。
尤氏姓源,系出沈氏:五代時,王審知據閩,閩人姓沈的,避審音,放水改為尤氏。
85.巫氏堂號:平陽﹝郡號﹞、忠孝。
86.韓氏堂號:穎川、南陽﹝郡號﹞。
87.龔氏堂號:武陵〔郡號﹞、六桂。
88.嚴氏堂號:天水、馮翊、華陰﹝郡號﹞。
89.袁氏堂號:汝南、陳留、彭城(郡號)。
90.鐘氏堂號:穎川(郡號)。
鍾離減字為鍾。
也有因筆誤而為鐘。
91.黎氏堂號:京兆、九真、宋城﹝郡號﹞。
92.金氏堂號:彭城、京兆〔郡號﹞。
93.阮氏堂號:陳留〔郡號﹞、常興。
94.陸氏堂號:河南、平原、河內、吳郡〔郡號﹞。
95.倪氏堂號:千乘﹝郡號﹞。
96.夏氏堂號:會稽〔郡號﹞。
97.童氏堂號:雁門、渤海﹝郡號﹞。
98.邵氏堂號:博陵﹝郡號﹞。
99.柳氏堂號:河東﹝郡號﹞、仰峰。
100.錢氏堂號:彭城、下邳、吳興﹝郡號﹞。
101.衛氏堂號:平陽堂、河東、陳留﹝郡號﹞。
出自姬姓,源於黃帝次子所傳第25世古公亶父之孫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後,以周國封地國名為氏。
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於衛(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國。
到春秋戰國時,衛國被秦國兼併。
衛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
據《辭源》記載:衛,古國名。
周武王弟康叔封地。
至懿公為狄所滅。
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
秦始皇既統一全國,獨置衛郡,為附庸。
至二世元年廢。
漢有丞相衛綰,見《無和姓篡》。
另一說出自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鮮卑族有衛姓:據《後燕錄》載:昌黎(今河南省昌黎縣)鮮卑為衛姓。
歷史上昌黎衛氏為鮮卑族的一支,入中後相傳為衛氏。
洛溪牧兒/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
雲鶴無糧天地寬,茶邀閒雲入窗牖,道約清露滴梧桐!
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wwc168168tw's新文章重要公告:Yahoo!奇摩部落格將於2013年12月26日終止服務2013年2月25日(農曆正月十六)暝元宵後一天的月亮尋根索榦,皇天不負苦心人,感恩~傳說失聯數代的旁系血親,已獲得證實!2012.08.18雲林縣水林鄉蘇秦村海豐社區辦理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講習會2012.02.14.懷念~鳳飛飛!歷經12年籌劃,全國首座國家級臺灣史主題博物館,即將於民國100年10月29日(星期六)要正式開館了!虎尾警方發起慈善團體慰問及關懷-支助現金慈濟《水懺大法會》期待已久的時刻即將到來了--100/8/6下午1:30在高雄小巨蛋開演-懺雲老和尚紀念影音集及教導拜佛行儀台灣吳岱祐宗親福建南安尋根人文真善美的足蹟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wwc168168tw'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90多個各姓氏家族的「堂號」,十分有趣,一起看看!
堂號產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牢記祖先的郡望,二是彰揚祖先的功業道德,三是訓誡子弟繼承發揚先祖之餘烈。堂號包括郡望總堂號和自立堂號,是表明一個家族 ...
- 2台灣的姓氏與堂號源流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二、堂號的分類:堂號是每一姓氏的淵源,也是每一姓氏的代稱。客家人的正廳都掛起祖先. 的堂號,視為光榮的標記,以明木本水源之所自,藉以緬懷先祖之創業垂統,以光前 ...
- 3牢記祖先,彰顯祖宗功德,433個姓氏堂號大全 - 壹讀
牢記祖先,彰顯祖宗功德,433個姓氏堂號大全 · 1、濟陽堂:丁、卞、江、柯、卻、陶、庾、蔡。 · 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 · 3、河南堂:於、山、方、 ...
- 4祖先牌位的外板要刻什麼,堂號、日期格式該怎麼寫?
祖先牌位外板跟牌位的內板一樣有四項元素,分別是祖源堂號、標題、安座年月及奉祀子孫。 【堂號】 要知道正確的堂號,可以去找老家的墓碑,墓碑上通常 ...
- 5姓氏堂號對照表
陳氏堂號:穎川、汝南、下邳、廣陵、河南〔郡號〕、德星、德聚、繩武等。 ... 他們來台的第四代祖先有兩姊妹感情很好,分別嫁給曾和姓塗的男子,曾姓的堂號是三省,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