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0年恐缺3500名醫生政府的準備卻是「坐等醫院開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解釋,如果從工作負擔來看,應該可說台灣醫師不夠,只是「以現在醫療資源的投資規模,增加醫師人數會有困難。

」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天下晨間新聞 科技股領軍,美股大反彈|油價摜破百元,怎麼了? 政治社會 政策 台灣10年恐缺3500名醫生 政府的準備卻是「坐等醫院開不了」? 醫師人力夠不夠,就像是魔術方塊,調動增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醫療品質、公平性,更和健保息息相關。

台灣再3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需求勢必愈來愈大,未來誰看不到醫生?是每個人都該面對的嚴肅課題。

12089瀏覽數 台灣醫生究竟過剩還是荒,瞎子摸象的論戰,真正關鍵在健保的制度。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鄭郁勳影像合成 分享 其他 文 彭子珊 林倖妃 研究 張毓思 天下雜誌745期 發布時間:2022-04-05 12089瀏覽數 【接續前文:後醫系引爆醫界反彈 查無緣由的「1300魔咒」如何綁住台灣24年?】 增加人力是唯一解? 需要更多醫師,但健保大餅有限 我們需要培養更多醫師嗎?曾在2013年任衛福部醫事司司長,負責醫事人力規劃的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觀察,十多年來一直沒有正確答案,「說不夠也對,說太多也對,很像瞎子摸象,」但他認為,主要仍是分布不均。

醫界的反對,不是沒有原因。

「醫師太少當然不好,可是當醫師數量過多,對社會會有衝擊,」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說,除非醫師放棄執業或離世,否則不會被淘汰減少,加上醫療太過專業,醫師可以創造需求,「建議你做某些檢查,多少人會主動說不要?一般民眾很難理解醫生的建議是否恰當。

」 另一方面,台灣醫療費用支出低,健保是其中關鍵。

「我們確實需要更多醫生,只是被健保勒住,」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直指核心。

張上淳直言,醫師人力與國家的醫療健保支出有關,健保單一給付制度,控制醫療費用成長,所以醫療健保支出佔GDP比例相對較低。

以每個國家花費在醫療保健費用佔GDP比例,台灣在2019年為6.1%,但韓國為8.2%、日本11%,美國更高達16.8%。

廣告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分析,台灣6%相對低,因為台灣薪資漲幅不大,健保費成長有限;韓國大舉投資長照保險、生技產業,差別就很明顯。

再以各國政府醫療保健預算佔所有預算比例而言,OECD國家平均15%,台灣僅11%,顯示公部門投資太低,壓縮了醫療產業生存空間。

大餅有限,醫師人力成為生與死的零和遊戲。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解釋,如果從工作負擔來看,應該可說台灣醫師不夠,只是「以現在醫療資源的投資規模,增加醫師人數會有困難。

」 精神科的困境,就是這個難題的縮影。

在台灣,長期失眠甚至自殺的比例都在逐漸上升,但要不要多培育精神科醫師來回應精神疾病、心理衛生的需求? 衛福部在2016到20年的精神專科醫師訓練容額,始終在51到56人徘徊。

原因是在健保總額的設計下,即便憂鬱症日漸普遍,但開業診所比例較高的精神科,要跟其他科別的西醫診所一起分同一個基層總額,「生態會連結,要增加精神科醫師,診所醫師一定會反對,」曾任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的李明濱說。

在健保論量計酬的思維底下,同樣的預算,醫師愈多、醫療服務量愈大,每人得到的點值就愈低。

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幾乎限縮所有改變的可能性。

鄭守夏指出,台灣民眾平均一年看診15次,高於日本、韓國,就是因為台灣醫師看診效率高、投入時間長。

「要是哪天我們的醫師人口比跟OECD會員國一樣,假設運作方式、總額不變,就有可能是醫師人力過多。

」 健保是台灣社會安定及民眾健康安全的重要支柱與保障,然而高效率的背後,卻是醫師、病患的血汗和眼淚一起換來。

廣告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程文俊(中)認為,智慧醫院可讓資訊整合、效率提升,但對醫師人力的改變目前沒數據可衡量。

(黃明堂攝) 模型算不出的血汗眼淚 人力如何評估,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國衛院的研究中,曾對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會員發出2萬份問卷,回收3500餘份,約有四分之一的醫師在未來3年有離職或退休的打算,以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的醫師最多;有離職意願的醫師中,23%有意轉往醫美診所執業、33%希望到國外執業。

台灣在未來10年,到底需要多少醫師人力,從假設前提、工時計算、人口結構變遷等,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細節。

然而,衛福部委託國衛院做的這兩次西醫師人力供需推估,也是負責評估醫師人力的醫事司,唯一的西醫師人力評估工具,但跟未來人力規劃、甚至1300的關係似乎非常有限,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廣告 即便國衛院在2019年的推估報告指出,當區域醫院逐步增加,醫師人力可能出現缺口,但負責醫院、病床、醫生數控管的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認為模型推估有其侷限性,報告唯一的功能是了解「最嚴重的情境」預作準備。

但衛福部的準備,並非滾動式檢討未來所需醫師人力,而是坐等醫院開不了,「因為沒有一家醫院成立是一次就到位,」劉越萍說。

對於各地廣設醫院,「老實說,(衛福)部裡面有在做政策檢討,」她說。

衛福部的打算是,希望大家回歸基層、社區醫療,既然只能阻擋部份醫院增設,總會有醫院因為經濟或市場規模等種種因素,無法按照計劃開出病床數。

時限一到,衛福部就可以此為由「趁機」收回沒有用到的病床額度,也就不容易有預估報告中的醫師人力缺口。

廣告 劉越萍說,醫事司每年都會請縣市衛生局盤查,還沒動工、尚未使用的床位多少,「3年內沒開就會吐回來。

」 其次是根據國發會推估,未來台灣總人口降幅可能多達44萬人,應藉由科技減輕醫師負擔。

劉越萍解釋,醫師人力夠,就是分布不均,「應該用資訊化、智慧醫院,回過頭來減輕工作負荷。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程文俊認為,智慧醫院分為很多層次,最重要的是提升病患安全,再來是提升效率,「對醫療品質一定有幫助,省下的時間可以讓醫病互動時間變多。

」 但用資訊、科技提升效率,究竟能為醫師分憂解勞到什麼程度?國衛院的模型推估,還無法解答。

更何況科技並非萬能,而當下的台灣還有無法解決的三個「不均」。

科別、區域、層級不均難解 比起需要多少醫師,更該問的問題 一是科別的不均。

邁向超高齡的台灣,最常面對慢性病診療的內科醫師,至今還是無法滿招。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張上淳說,現在內科專科醫師每年招收容額大約350人,但多年來幾乎都只能招到8成多,還是有缺、沒有人要做。

廣告 其次是城鄉的不均。

隨著城鄉差距愈來愈明顯,大型醫院愈來愈逐人口而居,醫師人力也會更集中都會區。

2020年,台灣仍有244個鄉鎮市區,每萬人的醫師數不到10人,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最低標準。

三是醫院和診所間的人力不均。

未來大型醫院一一完工落成,更可能會產生磁吸效應,吸納周邊小型醫院和診所的患者與醫師,讓醫療資源更難往偏鄉移動。

「後續的效應不會立即反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但後座力會非常深遠。

」 大型醫院接連開設,會不會對偏鄉醫療產生影響,未來也許就有答案。

(黃明堂攝) 醫師人力的調動增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醫療品質、公平性,也和健保給付的設計息息相關。

醫師既然因為職業特殊性,必須採取計劃性培養,國家在評估醫師人力時,就應該建立有效的科學評估工具。

「專業養成,當然要專業社群去設定合格的指標,」葉大華說,但平常還是要蒐集服務使用端的意見,才會知道專業人士的意見是否符合社會所需,也對社會需求面做出回應,畢竟醫療服務具有公共性。

邁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只剩下3年的時間做準備,未來誰看不到醫生?此時此刻,是所有人都必須戒慎恐懼去面對的嚴肅課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745期《誰以後看不到醫生?》,單本即享免運】 (責任編輯:黃韵庭) 相關熱門主題 《天下雜誌》745期:誰以後看不到醫生? 沉寂40年的後醫系熱潮再起。

3月中旬開始,清大、中興、中山後醫系接連開放報名, 元智、陽明交大、中央大學也都在等待申請成立後醫系。

他們究竟是建立醫學教育新典範,還是導致醫療崩壞的開始?台灣究竟需不需要更多醫師? 立即購買 延伸閱讀 後醫系熱潮再起 改革40年前「蒙眼」招生,三校如何培養未來醫師? 直擊台灣一醫難求怪象:最邊緣的大安區,剩一位70歲醫師駐守 台灣醫學生人數24年不變 為何國外卻翻倍成長? 後醫系是什麼?一張表看懂 台灣到底需要多少醫生? 英文版:HowcanTaiwanfixitsdoctorshortage? 訂閱天下電子報(每週五發送) 天下新聞室精選最具時效性、最重要的深度內容,每週五發送 訂閱天下電子報 精選當週熱文,週五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醫學系 #學士後醫學系 #後醫系 #偏鄉醫療 #醫師荒 #1300魔咒 #健保 你可能有興趣 桃園STAY YOUNG系列專題|機場經濟學.桃園航空城全面啟動開發!|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台灣10年恐缺3500名醫生 政府的準備卻是「坐等醫院開不了」?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