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囊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類囊體膜 類囊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3月27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葉綠體中的類囊體。

類囊體是葉綠體或藍綠藻中的一種單層膜囊狀結構,是光合作用中光反應進行的場所。

類囊體的存在增大了葉綠體的膜面積,從而增大了受光面積。

類囊體(Thylakoid)一詞源於希臘文「thylakos」,意為「囊」。

類囊體常堆疊起來形成基粒,而基粒由基質片層相互連接著。

根據類囊體膜之間是否垛疊可分為基粒類囊體與基質類囊體[1]。

目次 1結構 2基質 3類囊體膜 4參見 5參考資料 結構[編輯] 類囊體的結構。

透射電子顯微(TEM)下基粒的圖像 類囊體是嵌入葉綠體基質(英語:Stroma(fluid))中的膜結合結構。

它有一個硬幣形的結構,使得看在基粒中的一疊類囊體的時候,它的外觀非常類似於一堆硬幣。

類囊體膜上是光合作用與直接在膜嵌入的光合色素的光反應的部位。

它是深色和淺色條帶的交替格局,每個條帶是1奈米。

[2] 基質[編輯] 進行固碳反應的地方 類囊體膜[編輯] 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包含類胡蘿蔔素、葉綠素等。

參見[編輯] 化學滲透 光合作用 內共生學說 參考資料[編輯] ^Pribil,Mathias;Labs,Mathias;Leister,Dario.Structureanddynamicsofthylakoidsinlandplants.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2014-05,65(8):1955–1972.doi:10.1093/jxb/eru090.  ^"Photosynthesis"McGrawHillEncyclopediaofScienceandTechnology,10thed.2007.Vol.13p.46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類囊體&oldid=70766386」 分類:​膜生物學細胞器光合作用隱藏分類:​自2011年3月擴充中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Bosanski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МакедонскиNederlands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