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行政院會今(21)日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擬具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 ... 網頁 永續發展 低碳城市 前瞻建設 公共工程 議題報導 法令規章 規範手冊 資源資訊 專業顧問 2022年5月31日星期二 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政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名稱並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111-04-21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行政院會今(21)日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擬具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函請立法院審議。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本次修法不僅是完備氣候法制的第一步,也兼具指標性與實質性的意義,除將國家長期減碳目標修改為「2050年淨零排放」,也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氣候治理的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等,並規定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與整合,地方政府也要設立「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同時也納入實施碳定價,並加強氣候變遷人才培育與技術發展。

 蘇院長指出,明(22)天就是世界地球日,去(110)年的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即宣布政府要從「能源轉型」走向「淨零轉型」,他在當日的行政院會上亦宣示,在「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下,政府將進一步統籌評估可能的途徑,並加速、加大力道與世界同步;去年8月,他主持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時,更明確宣示加速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蘇院長表示,上(3)月底,國家發展委員會已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今天政府提出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不僅是完備氣候法制的第一步,也兼具指標性與實質性的意義。

 蘇院長談及,本次修法不僅將國家長期減碳目標修改為「2050年淨零排放」,也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氣候治理的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規定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與整合,地方政府也要設立「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此外,因應國際經貿情勢,本次修法也納入實施碳定價,同時加強氣候變遷人才培育與技術發展。

 蘇院長指出,因應氣候變遷的工作,非政府單方面所能完成,有賴全體國民、企業與團體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因此,本次修法也增訂強化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機制。

本法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後,請國家發展委員會、環保署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

 該草案修正要點如下: 一、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二、修正規定淨零排放為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增訂本法所定事項,涉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由其辦理。

(修正條文第2條及第4條) 三、為呼應巴黎協定,增訂政府須兼顧跨世代衡平及脆弱群體扶助;因應氣候變遷相關計畫或方案之基本原則,增訂納入中央地方協力及公私合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公正轉型、綠色金融、能力建構等。

(修正條文第5條及第6條) 四、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協調、分工及整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之跨部會相關事務。

(修正條文第8條) 五、強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因應氣候變遷事務之協調整合,規定其增設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並明定其應訂修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及公開成果報告。

(修正條文第14條及第15條) 六、增訂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建構推動事項,接軌氣候變遷科學及風險評估,中央主管機關整合易受氣候變遷衝擊領域之調適行動方案擬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並明定前開行動方案成果報告之公開。

(修正條文第17條至第19條) 七、增訂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產品、指定之車輛應符合效能標準、新建築之構造及設備應符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之規定,強化對各該排放行為之管理。

(修正條文第23條) 八、增訂徵收碳費作為經濟誘因工具,中央主管機關對國內排放源徵收碳費,及碳費優惠費率、減量額度扣除徵收碳費之排放量之規定;因應國際趨勢對進口產品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代金、碳費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得支用於補助、獎勵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投資、研究及開發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用途。

(修正條文第28條至第33條) 九、修正實施總量管制時機、調整排放額度之核配規定,並增訂排放額度用於碳市場穩定機制等,以與國際作法一致。

(修正條文第34條及第35條) 十、增訂中央主管機關得公告一定種類、規模之產品,其製造、輸入或販賣業者,應申請核定碳足跡及依核定內容標示之相關規定,以延伸生產者責任。

(修正條文第37條) 十一、增訂配合國際公約發展趨勢,中央主管機關得公告禁止或限制高溫暖化潛勢溫室氣體及利用該溫室氣體相關產品之製造、輸入、輸出、販賣、使用或排放。

(修正條文第38條) 十二、增訂事業捕捉二氧化碳後之利用、封存相關規定;配合新增相關管制措施,修正行政檢查之範疇;確保檢驗測定品質,增訂檢驗測定機構及檢驗測定方法相關規定。

(修正條文第39條至第41條)環保署新聞稿〔PDF〕環保署懶人包〔PDF〕法條〔PDF〕溫管法修正條文預告中歡迎向環保署提出建議意見110-11-01有民間團體於今(110)年11月1日赴行政院要求提出臺灣淨零轉型路徑訴求及溫管法修正內容建議,環保署說明如下:行政院相當重視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工作,蘇院長於今年8月30日永續會第33次委員會議中責成環保署加速辦理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之工作,除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外,同時就推動碳費、專款改善氣候變遷等議題積極溝通、謹慎評估,並做出減碳分配的整體規劃,讓台灣從供給面、製造面、使用面、環境面,共同建構一個永續的綠色家園。

溫管法修正草案已於10月21日預告,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淨零排放目標並強化相關減量對策工具。

淨零排放需要投入更多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才能達成,2021年國際能源總署(IEA)發表「2050年淨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Zeroby2050:ARoadmapfortheGlobalEnergySector)」提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需要更多乾淨能源技術創新及現階段尚未市場化技術大規模的應用。

在行政院統籌下,各部會已由「去碳能源」、「產業及能源效率」、「綠運輸及運具電氣化」、「負碳技術」及「治理」等五大工作圈進行淨零排放路徑評估及藍圖規劃,並針對農林碳匯、淨零建築、綠運輸、低碳產業及經濟工具等議題,邀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代表與會溝通討論,以期找出最符合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

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亦需搭配減量政策工具之規劃與執行,環保署本次提出溫管法修正草案,也提出徵收碳費規定,參考過去各種徵收經驗,對於碳費實施細節、配套方案等則需進一步與各界深入凝聚共識。

另外,本次修法亦同時納入對製造、運輸及建築等各部門排放行為之管制,且規定新設污染源應採最佳可行技術並進行增量抵換,亦強化對事業或各級政府執行自願減量計畫之誘因,也要求公告產品標示碳足跡,並將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事宜納入管制,多管齊下促進減量,以達成目標。

環保署表示,減碳工作需要各界共同努力、一起參與,才能達成目標。

溫管法預告作業將持續至今年12月20日,歡迎各界表示意見,以利修法內容更臻完備,作為未來推動減碳工作之依據。

環保署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110-10-21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在104年訂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是國際少數將國家長期減量目標入法的國家。

惟全球氣候變遷現象嚴峻,為加速我國減碳作為並強化氣候變遷調適,環保署提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且擬將法案名稱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預告期間60天,歡迎各界提供意見。

環保署表示,由於氣候變遷工作涉及層面廣泛,本次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工作,於提出草案前先全面與利害關係人同理溝通,提出強化行政管制、完備經濟誘因、確立部會權責及增列調適作為等4大修法方向,分別與鋼鐵、光電半導體、水泥、造紙及玻璃業、煉油、人纖、石化及基本化學、電力等各大產業、民間團體及各部會等研討座談計17場次,經彙整各界意見提出修正草案,同時強化溫室氣體減緩措施與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機制,法案名稱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正重點分別說明如下: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現行溫管法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139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94年溫室氣體排放量50%以下,此次將修正為139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以宣示我國減量決心;而為達成此目標,各級政府應與國民、事業、團體共同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發展負排放技術及促進國際合作。

提升層級強化氣候治理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變遷調適事項涉及跨部門權責,本次修法明定中央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協調、分工或整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方針、跨部會相關業務之相關決策。

此外,中央主管機關負責整合各部門行動方案擬訂國家減量計畫;地方政府增設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協調整合因應氣候變遷事務。

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調適專章從基礎能力建構、科研推估接軌、確定推動架構等3重點著手。

重點一為提升國家整體因應氣候變遷基礎能力,政府應推動調適能力建構事項,並融入國民、事業、團體應致力參與之責任;重點二就強化科研接軌,由中央科技主管機關綜整氣候變遷科學、情境及風險資訊,定期公開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各級政府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作為調適推動依據;重點三係確定氣候變遷調適推動架構,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權責領域調適行動方案」,中央主管機關整合擬訂「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地方政府訂定「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強化因地制宜之調適策略,透過每年編寫成果報告,踐行資訊公開及公眾參與程序。

強化排放管制及誘因機制促進減量提升能源效率是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本次修法納入對製造、運輸及建築等各部門排放行為之管制機制,以提升能源效率及降低排放強度,且規定新設污染源應採最佳可行技術並進行增量抵換,減少排放增量對環境衝擊;另外,亦強化對事業或各級政府提出自願減量計畫,據以執行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者核予減量額度之誘因機制,雙管齊下促進減量。

徵收碳費專款專用碳定價制度可透過經濟誘因促使排放減量,是國際公認重要的減碳策略之一,為健全我國碳定價制度,本次增訂對國內排放源徵收碳費,並將收入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工作、發展低碳與負排放技術及產業、補助及獎勵投資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以促進溫室氣體減量及低碳經濟發展。

另外,因應國際為避免碳洩漏而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之趨勢,增訂未來中央主管機關得對特定產品訂定碳含量計算及認定方式,並參考國際經貿情勢,對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以維持我國產業競爭力。

 除此之外,本次修法亦強化碳足跡管理機制及產品標示,藉由延長生產者責任及提供民眾低碳的消費選擇,促使廠商生產低碳產品;同時亦將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等納入規範,以利相關負碳技術發展。

另,本草案也強化資訊公開及公民參與機制,要求各級政府訂定各項溫室氣體減量及因應氣候變遷計畫、方案與執行成果公開。

本次預告詳細內容請參閱環保署新聞專區及氣候公民對話平台,或於預告日起3日後至本署主管法規查詢系統查詢參閱,歡迎各界於刊登公告次日起60日內提供意見或修正建議。

相關網址如下:http://enews.epa.gov.tw/enews/fact_index.asphttps://www.climatetalks.tw/https://oaout.epa.gov.tw/law/1101021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pdf 張貼者: RICE 於 晚上10:16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氣候變遷, 淨零碳排, 溫室氣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總網頁瀏覽量 粉絲專頁 熱門文章 ⊙【臺南市】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臺灣國家公園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永續家園 經濟部水利署因應氣候風險相關方案 經濟部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2050淨零排放〕 ⊙【臺中市】環境教育 EEWH-BC《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2019。

2022) ⊙【臺北市】環保生活 公共工程生態檢核 全國中小學裝冷氣 網誌存檔 ▼  2022 (183) ►  八月 (12) ►  七月 (22) ►  六月 (22) ▼  五月 (32) 【桃園市】龍潭大池水體環教園區 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環境關懷設計競賽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 淨零碳排專區|綠色貿易資訊網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

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 ⊙【苗栗縣】低碳永續家園 ⊙【苗栗縣】環境教育 ⊙【苗栗縣】環保生活 ⊙【苗栗縣】營造友善城鄉環境 臺北市公廁環境衛生管理自治條例 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遴選 【苗栗縣】銅鑼鄉竹森太陽光電廠開發計畫 ⊙高雄厝綠建築 【嘉義市】埤子頭植物園 雪霸國家公園 漁電共生專區 【臺東縣】紅葉谷綠能觀光園區 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OO案 臺灣國家公園 5月22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環保專責人員設置及管理辦法 【嘉義市】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 ⊙【新竹縣】環境教育 ⊙【新竹縣】低碳永續家園 【桃園市】SDGs永續發展 ⊙【新竹縣】環保生活 ⊙【新竹縣】營造友善城鄉環境 台灣健康建築材料標示(TaiwanHealthyBuildingMaterialLabel)... ⊙【綠色建築轉型】文獻圖書資源 紙餐具回收分類 國有非公用邊際土地提供認養促進環境保護案件處理原則 ►  四月 (36) ►  三月 (29) ►  二月 (8) ►  一月 (22) ►  2021 (82) ►  十二月 (12) ►  十一月 (8) ►  十月 (3) ►  九月 (3) ►  七月 (12) ►  六月 (5) ►  五月 (19) ►  四月 (7) ►  三月 (4) ►  二月 (5) ►  一月 (4) ►  2020 (37) ►  十二月 (4) ►  十一月 (2) ►  十月 (9) ►  八月 (4) ►  七月 (4) ►  六月 (4) ►  五月 (1) ►  四月 (1) ►  二月 (1) ►  一月 (7) ►  2019 (62) ►  十二月 (19) ►  十一月 (12) ►  十月 (2) ►  九月 (16) ►  七月 (3) ►  六月 (1) ►  五月 (1) ►  三月 (2) ►  二月 (5) ►  一月 (1) ►  2018 (34) ►  十二月 (14) ►  十月 (1) ►  九月 (3) ►  八月 (1) ►  七月 (2) ►  六月 (1) ►  五月 (2) ►  四月 (1) ►  三月 (1) ►  二月 (6) ►  一月 (2) ►  2017 (30) ►  十二月 (6) ►  十一月 (3) ►  十月 (4) ►  九月 (1) ►  八月 (1) ►  七月 (4) ►  六月 (3) ►  五月 (1) ►  四月 (5) ►  三月 (1) ►  二月 (1) ►  2016 (27) ►  十二月 (3) ►  十月 (3) ►  九月 (2) ►  八月 (1) ►  七月 (1) ►  六月 (11) ►  五月 (2) ►  三月 (1) ►  一月 (3) ►  2015 (4) ►  十一月 (1) ►  六月 (2) ►  五月 (1) ►  2013 (2) ►  十月 (1) ►  六月 (1) ►  2012 (1) ►  十二月 (1) ►  2011 (1) ►  八月 (1) ►  2010 (2) ►  十二月 (2) ►  2009 (2) ►  九月 (1) ►  一月 (1) 標籤 綠建築 (59) 低碳城市 (34) 環保署 (29) 環境教育 (28) 環保生活 (26) 經濟部 (24) 友善城鄉環境 (23) 臺南市 (23) 綠色能源 (22) 行政院 (19) 院會議案 (19) 臺中市 (18) 淨零碳排 (17) 臺北市 (17) 氣候變遷 (15) 太陽光電 (14) 新北市 (14) 高雄市 (14) 內政部 (13) 前瞻基礎建設 (13) 宜蘭縣 (12) 永續發展 (12) SDGs (11) 科學城 (11) 能源 (11) 資源回收 (11) 國家公園 (10) 綠建築專章 (10) 綠建築標章 (10) 網站 (10) 自治條例 (10) 桃園市 (9) 溫室氣體 (9) 苗栗縣 (9) 嘉義市 (8) 屏東縣 (8) 文獻 (8) 活動 (8) 臺東縣 (8) 金門縣 (8) 再生能源 (7) 樹木保護 (7) 澎湖縣 (7) 綠建材 (7) 綠美化 (7) 低碳島 (6) 室內空氣 (6) 新竹市 (6) 生態建築 (6) 監察院 (6) 能源效率 (6) 資源循環 (6) 部會報告 (6) 韌性城鄉 (6) 風力發電 (6) 嘉義縣 (5) 基隆市 (5) 廢棄物 (5) 建築節能 (5) 彰化縣 (5) 技術規範 (5) 教育部 (5) 新竹縣 (5) 海綿城市 (5) 綠牆 (5) 雨水貯留 (5) 雲林縣 (5) EEWH (4) 再生水 (4) 南投縣 (4) 工程圍籬 (4) 循環經濟 (4) 智慧社區 (4) 植物園 (4) 生物多樣性 (4) 空氣污染 (4) 節約能源 (4) 節能標章 (4) 綠屋頂 (4) 綠建築真章 (4) 綠能政策 (4) 花蓮縣 (4) 連江縣 (4) 人民團體 (3) 低碳建築 (3) 優質公廁 (3) 垃圾處理 (3) 基地綠化 (3) 技術規則 (3) 智慧建築 (3) 林務局 (3) 水環境 (3) 水資源 (3) 熱島效應 (3) 獎項 (3) 生態工法 (3) 碳足跡 (3) 示範屋 (3) 韌性國土 (3) 事業廢棄物 (2) 冷氣空調 (2) 國家綠道 (2) 國發會 (2) 大學 (2) 教育園區 (2) 景觀 (2) 森林遊樂區 (2) 永續建築 (2) 永續校園 (2) 海洋廢棄物 (2) 減碳 (2) 漁電共生 (2) 白皮書 (2) 空氣品質 (2) 立體綠化 (2) 綠建材標章 (2) 綠色貿易 (2) 透水保水 (2) 高雄厝 (2) WGBC (1) 一般廢棄物 (1) 世界土壤日 (1) 世界廁所日 (1) 世界水日 (1) 世界河川日 (1) 世界環境日 (1) 世界竹日 (1) 人行道 (1) 低碳社區 (1) 低衝擊開發 (1) 免洗餐具 (1) 公共工程 (1) 公路 (1) 再生家具 (1) 劉志鵬 (1) 原生植物 (1) 國土綠網 (1) 國有土地 (1) 國產署 (1) 國際認可 (1) 地球日 (1) 夏月電價 (1) 建築材料 (1) 戶外教育 (1) 智慧儲能 (1) 智慧城市 (1) 智慧建築標章 (1) 智慧維運 (1) 智慧能源 (1) 森林 (1) 森林日 (1) 樹木 (1) 氣候行動 (1) 水利署 (1) 水綠城市 (1) 污水處理 (1) 海洋教育 (1) 減法綠建築 (1) 濕地 (1) 焚化爐 (1) 營建工程 (1) 營建署 (1) 環境保護 (1) 環境共生 (1) 環境地圖 (1) 環境管理 (1) 環境荷爾蒙 (1) 環境資訊 (1) 環境部 (1) 環境關懷 (1) 生態教育館 (1) 生態旅遊 (1) 生態檢核 (1) 產業園區 (1) 石綿危害 (1) 碳中和 (1) 社區林業 (1) 科學園區 (1) 空污防制 (1) 節水教育 (1) 節能 (1) 綠能 (1) 綠能園區 (1) 綠色博覽會 (1) 綠色基盤 (1) 綠色會展 (1) 耗能 (1) 自然保留區 (1) 自然公園 (1) 自然地景 (1) 設計競賽 (1) 農業 (1) 近零能源建築 (1) 造林 (1) 電價知識 (1) 電子報 (1) 電能管理 (1) 風雨球場 (1) 攝取系列 台灣城鄉發展脈動 台灣建築焦點攝取 台灣都市城鎮形貌 台灣生態建築家園 台灣友善環境營造 台灣公共建築報導 台灣建築資源索引 台灣社會文化探索 建築系統。

生產。

標準化 地產。

營建。

房屋 建築電子報。

建築中心報 建築電子報【線上快訊】 建築攝取網 方便連結 生態建築專門網ECO-ArchiNet(2020) EEWHOnline綠建築標章線上申請 智慧綠建築資訊網 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 低碳建築聯盟 既有建築物智慧化改善工作計畫 建築節能與綠廳舍改善補助計畫 綠色便利商店認證網 生態建築定義及案例 搜尋此網誌 Wikipedia 搜尋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