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人學英文的一些大實話:承認吧!流利沒口音「聽起來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這些真的就是正確答案,或者說,「認真學英文」真的就能獲得這些嗎? 筆者自幼受台灣教育,經歷基測、指考、多益和托福等制式檢定,目前長居於美國。

但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CrossingCampus 學習 關於台灣人學英文的一些大實話:承認吧!流利沒口音「聽起來就是比較厲害」,但學校通常無法教你這些 Jemmy/讀者投書 2020/08/11 29433 PhotoCredit:Helena[email protected] 筆者非常誠實地說吧:如果不能做到「完全忽略外界的眼光」,那麼與其比較英文考試的分數高低;不如改成「追求虛榮」地練習讓自己真正能與當地人溝通無礙──至少在過程中,還能學習更具實用價值的語文知識。

許多台灣朋友們學英文的動機,往往不外乎為了「考試得高分進好學校」、「提升自我競爭力」、「和世界接軌」、「爭取更高的薪水或更好的出路」⋯⋯等等。

但這些真的就是正確答案,或者說,「認真學英文」真的就能獲得這些嗎? 筆者自幼受台灣教育,經歷基測、指考、多益和托福等制式檢定,目前長居於美國。

但自從來到美國後,從文化、生活層面到專業職場上所累積的種種經驗,都一再地說明:這些都不是最適合、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的英語學習心態與途徑。

圖/Justin[email protected] 筆者認為,學英文(或外語)的最大價值,在於它節省了不同族群間的「溝通成本」──至於這被省下的「成本」不只反應在有形的錢財,更能省下無形的寶貴時間、甚至促成生活品質的提升。

然而它也有一個必要前提:你必須用「正確健康」的方式與態度,學習外語。

本文是筆者根據親身經歷與實際體驗、與不同文化人士間的互動,總結出學英文的優勢和最有效率的學習捷徑,並希望戳破「考試導向」與「追求高分」的英文學習迷思。

英語母語人士「驚訝」地發現我沒有口音 筆者雖長居美國,但由於對當地人士熟悉的文化,像是球賽、名人八卦等其實了解不算深(也就是『哏』大都不懂),所以言談間難免會被發現自己的文化差異、也常被詢問自己來自哪裡。

在一次乘坐新認識的友人車上路途中,對方得知筆者不是當地人後,就順勢詢問在美國住了多久──在對方得到「只有短短1-2年」的答案之後,卻驚訝地表示難以置信,而且隨後更認真的專心聆聽筆者口語中的發音細節,最後主動給出「聽不到口音」的結論。

「講英文練到沒有口音是什麼感覺?」 其實有點累。

畢竟筆者的母語還是中文,要特別避開已經習慣的發音方式,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尤其,這種口音細節往往也是台灣的「英語標準教材」所無法傳授的:它就與一些台灣人在口語上使用「大家好」二字時往往省略成「搭~好」;提到「這樣子」時往往變成「醬~子」的概念相似。

這些細微的口音,還會隨著時代演進、不同地區的慣用方式,而有種種不同變化。

因此,必須先觀察到這些細節,進而模仿、最後內化成自己使用的語言,才有辦法真的講出「道地」的英文(美語);而這對非母語人士來說,確實頗為吃力。

「承認吧!流利的英文聽起來就是比較厲害」 以考高分的立場,練習口音這些東西是完全得不到好處的,它的進步也很難被任何指標量化。

但,如果可以自由選擇兩種流利的英語程度,一個是口音充滿「在地情調」、另一個則是當地母語人士都分不出來的「純正口音」,您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小孩是哪一種?(不同觀點延伸閱讀:「台灣腔這麼重,還敢講英文?」──誰的英文沒腔調?我以「台灣腔」為榮) 圖/Shutterstock 如此「政治不正確」的意見,當然免不了「語言歧視」的重大嫌疑。

但我們也可以藉此知道,流利但不一定標準的英語,在美國能夠得到「成熟理性具國際觀」族群的認可;而流利英語加上道地口音,則連美國「有歧視嫌疑」的族群都沒辦法找你麻煩。

因此,筆者非常誠實地說吧:如果不能做到「完全忽略外界的眼光」,那麼與其比較英文考試的分數高低;不如改成「追求虛榮」地練習讓自己真正能與當地人溝通無礙,至少在過程中,還能學習更具實用價值的語文知識。

至於,什麼是「更具實用價值」的語文知識?這就要從「我們為何要學英語」開始講起──這裡說的「我們」不只台灣,還包括英美以外,亞洲與世界各地許多紛紛倡導英語教育、甚至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與地方。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各國的非英文母語人士紛紛拼命「學英文」的最根本原因,就在於一個同樣很「政治不正確」,但十分現實的理由:英語因為英美強權先後主導世界秩序,成了「國際共同語言」;同時由於使用同一種語言,能幫助人們大幅度降低族群之間的「溝通成本」,因此它也就成為了近百年來的「國際慣例」。

圖/ YouXVentures@Unsplash 在這樣的種種國際現實條件下,英文能力好、溝通流利,自然能「有機會」帶來下述的種種現實好處,諸如: .學英文能幫自己「賺到更多錢」 國際語言降低的是溝通「成本」;而從商業財務基本原則我們可以知道:成本降低代表利潤增加。

因此員工精通英文的公司,通常在接觸海外客戶、擴大市場時的「成本」較低,自然也會有更多預算聘用英語專業人才;具備英語專業的人士,身價也就跟著提高。

.英文是頂尖知識與最新研究的載體 除了看似充滿銅臭味的職場加薪,當前許多主流學術領域的頂尖知識、最新研究報告,也都是以全英文發表。

在數位化的全球時代,只有圖書館內的典藏知識已經遠遠不足以和世界接軌。

如果只懂中文,更可能會錯過許多最新發表的科學研究、世界時事要聞等:在吸收新知時,若還每次都需要等待他人的翻譯,長期累積下來就像是「練功」要比別人多花上數月、甚至數年一樣。

更不用提在許多更為專精的領域,經常只有英文資料、而沒有外文翻譯。

.利用語言的資訊不對稱「搬磚」 筆者在行銷領域的實務經驗僅有數月不到,但初次投稿的文章卻直接被台灣媒體平台稱為SEO專家,其主要原因當然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因為筆者長期接觸英文資料,進而發現特定領域裡英文所承載的資訊、已超前中文相關資訊數年的時間──筆者做的,充其量只是吸收專業領域中的英文資料後,轉化為中文的「搬磚」而已。

在變化萬千的數位領域之中,能快速吸收第一手英文資料、取得時差優勢,無疑是幫助事業與提升競爭力的良好機會。

「不那麼勢利」的理由:多學會一種語言,能讓生活樂趣加倍 但上述這些,通常還跟個人所處的領域、其他先後天條件有關。

同時,英語能力也不會是決定你人生「成敗」的唯一關鍵——英文不好甚至完全不諳英語,事業人生卻十分有成者亦大有人在。

因此,我們來談一個更為實際,且沒有那麼「勢利」的好處: 華語音樂聽得夠多了,想嘗試不同曲風?那不如聽聽碧昂絲、賽琳娜,或是其他英語排行榜的新歌單。

看完了PTT、Dcard的最新文章,沒有地方滑了?試試「美國版的鄉民論壇」Reddit、4Chan。

不喜歡「台版美式脫口秀」?若懂英文,你還有包括JimmyKimmel、ConanO’brien等太多太多「正宗美式脫口秀」的選擇。

簡單來說,多懂一個外語,就像是能多開啟一個世界的「新地圖」,而且能親自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好處。

就算完全不在意他人的觀感或所謂的「競爭力」,多精通一種語言,也能在無形中提升你的生活品質、增加娛樂管道。

台灣教育體制下,錯誤的英文學習法:當高中老師說自己「不敢和外國人對話」 接下來,就要談談比較嚴肅的話題了。

猶記求學時期,我的英文老師總喜歡叫作業沒寫的同學起來罰站,而筆者往往就是「誠實罰站」的常客。

之所以說「誠實罰站」,是因為筆者作業偷懶沒寫完是事實;但當時一堆同學都是利用下課時間「借抄一下」,在毫無學習與吸收的情況下直接拿到分數。

因此在筆者當時「比爛」的心態下,自是「站得心安理得」。

直到有一天,老師在台上承認,自己遇到外國人時也會「緊張到不敢對話」。

筆者這才恍然大悟:「天阿這樣不行!若乖乖學習這一套,我絕對練不好英文!」當然也不免懷疑,負有教育重任的老師,自己卻缺乏實際英語對話的經驗與能力,這難道不是體制上顯然出了問題嗎? 圖/ JESHOOTS.COM@Unsplash 深植文化底層的「八股文」思想,是提升英語程度的最大阻力 「八股」是中國古代(清朝)科舉考試時的「作」文標準。

隨著時代演進,如今演變為「缺乏創意、純粹為考試或升官發財而寫的制式文體」之意。

現今「八股」也被用做僵化刻板、食古不化的代稱。

而台灣教育體制,長年以來都把無形的語言學習成效量化為分數,並以此作為評斷優劣的競爭指標,就會讓英語(或外語)學習成為一種新「八股」,也必然會造成考生重視高分大過於「真實」英文能力的現況。

延伸閱讀:台灣英文到底「菜」在哪裡? 台灣的排名在世界30後,僅能算中段班,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圖/英孚英語水平指數 當「全民英檢」變成人人鑽研考試技巧求速成,而不是真正享受學習新的語言;當求學階段的考生紛紛專注於「常用七千單字」背到哪裡,而不是自己「會不會常用」那七千個單字,就是本末倒置的現代八股。

此外,若使用「違背檢定精神的應試技巧」獲得「不符合真實語文程度」的分數,並在面對企業徵才或學校招生時,將這些「虛增」的分數展示在履歷上,雖然並未違反考場規則,但其本質和作弊又有什麼兩樣呢? 這樣的「學英文」方式,就算最後考試分數再高,甚至也因此拿到了令人稱羨的名校、高薪工作「門票」,長期來說,真的能對個人的生涯發展、甚至所謂國家的「國際競爭力」,產生什麼實質正面的幫助嗎? 所以,關於「學英文」,我們可以怎麼思考改進?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淺見: 最有效率的英文學習方法:享受英語、不要「背」英語 從小身處不同語言環境中的孩子,往往能說一口流利的母語和外語,甚至達到「雙母語、多母語」的程度──但他們卻不需要天天補習、上家教課。

這是為什麼?答案不是他們天賦異稟,而是「自然的學習環境」對增進語言能力至關重要。

因此,學習英文需要「長期穩定的接觸」:能建立越快樂越自然的「學習」環境,就越能讓自己在「最低壓力」的情境下接觸英文──相較於短期的高壓背誦和應試,這才是最能有效提升英文能力的關鍵。

.老師不會教的英語學習法:聽、讀 自己看了很有興趣、停不下來的英文媒介內容,才是你最佳的英語學習管道:例如追星歐美偶像最新訊息、讓你一聽再聽的英語流行歌、一開打後就欲罷不能的英文線上遊戲、看電影追劇嘗試不開字幕⋯⋯等等,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有效增進英語聽、讀能力,又不無聊的好方法。

.校園學不到的英語學習法:說、寫 除了一般常見的「和外語人士練習對話」、「交筆友書信往來」,也可以練習在網購出現問題或要聯絡買家時,自行撥打海外購物平台的客服專線;或在閒暇時試著用英語電話、撰寫電子郵件等,接洽你所使用產品(如手機、小家電或影音服務等)的總公司英語窗口,反饋你的「使用者意見」。

這些都是可以「免費」獲得第一線實戰經驗的英文學習方法。

圖/Shutterstock 當然,若這些「開心學英文」的策略在實際執行上,會造成你需要「犧牲考試分數」,也必然有其「代價」──但他們未必會是彼此衝突的「二選一」,而是可以雙軌並行。

畢竟面對現行無力改變的檢定考試制度,答題技巧與背誦成分仍不可或缺,就像再強的文人若堅持不寫「八股文」,也難以通過科舉考試晉升仕途。

但如果要認真「學好英文」,就必須在不得不為的「考試」之外,努力跳脫充滿誤導性的制式框架、放棄應試技巧大於英文程度的「彎路」,為自己營造出一個自然且無壓力的環境,真正邁向「享受英文、學好英文」的正道。

執行編輯:吳玲臻 核稿編輯:張翔一 英文 學習 語言 教育 關聯閱讀 習慣美式英文的我們,才沒有資格嘲笑「新式」英文 「台灣腔這麼重,還敢講英文?」──誰的英文沒腔調?我以「台灣腔」為榮 「英文不好,你還是別出國吧」──謝謝說這種話的「貴人」們,我的英文學習之路 作品推薦 參考資料 TOP Jemmy/讀者投書 Jemmy,現居美國,試圖在保有自身文化特質的前提下融入西方生活圈,並從中找到平衡。

現職客座專欄以及內容行銷作家,也利用業餘時間經營全英語的香水部落格。

筆者擅長撰寫主題包含美國購物、英文學習、數位行銷;代表作品有:代購英文是什麼、虛擬貨幣懶人包、關鍵字如何排名、關稅是什麼等等。

看更多 上一篇 關於「英語能力」,馬來西亞教我的事:你來這裡不是為了「展現高級」,而要學會融入適應 下一篇 「我們在這裏沒有大使館」:一位留學生在土耳其體會到的「國際現實」與反思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學習Learning 用對力,才不枉費我們這麼努力:馬來西亞人的英語能力強過台灣人的原因 教育Education 不斷被吐槽的雙語教育,到底有無必要?下定論前,聽聽過來人分享利與弊 學習Learning 【評論】「台灣特有,保證讓你學不會」的英語學習法?想成為雙語國家,先從觀念改變起 學習Learning 第一份工作就上手信邦跟你想的電子業不一樣 熱門文章 1 為什麼我們都不結婚?──身為男性,我所觀察到的「女性觀點」 2 3個字母的抗議:在美國,那些叫做「發怒」(FNU)的印度人 3 選錯科系就完了?──上大學之前,先思考這3件比「選對科系」更重要的事 4 親眼見證澳洲「週光族」,一發薪水就花完!──他們的字典裡沒有「儲蓄」 5 花了一小時打造妝容,卻被外國朋友說「沒化妝」──信奉「裸妝」的我,受到的震撼教育 6 5個理由,聊聊好市多(Costco)為何令美國人瘋狂──除了「俗擱大碗」還有⋯⋯烤雞?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