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遺珠】2018年第二季推薦書單 - 鏡週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日劇《東京白日夢女》同名原著作者東村明子,自傳漫畫《塗鴉日記》自述讀美術大學混到大四,才發現學藝術的全是有嚴重彼得潘情結的廢人,每天埋頭做自己想 ...
文化2018.07.0304:30臺北時間【好書遺珠】2018年第二季推薦書單文|盧郁佳、傅月庵、黃宗潔、陳栢青 繪圖|楊茜婷鏡週刊深獲好評的每週書評,持續以每週一書的深度書評,為讀者深讀、精讀當月的優質新書,然而書海浩瀚,一本本鋒芒嶄新、匠心獨運的新書,或巨構雄渾、或趣味簇新,總仍有來不及相遇或錯過的遺珠之憾。
鏡週刊書評委員特以3個月為一季,每季推出前3個月的「好書遺珠」,以短評形式提綱挈領,提供讀者值得一讀、不讀後悔的推薦書單。
每一周,您在鏡週刊書評的閱讀中,展開嶄新而迷人的閱讀探索;每三個月,鏡週刊「好書遺珠」推薦書單,提供您更多元、盛放的閱讀選擇。
一年共三季的「好書遺珠」推薦書籍,將與「每週書評」入選書籍,一併晉入年度好書的評選。
(參見連結:鏡週刊2017十大好書)盧郁佳推薦《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조남주)譯者:尹嘉玄出版社:漫遊者
《82年生的金智英》
金智英是南韓的菜市場名,像台灣的淑芬、秀娟、雅婷、瑋玲,小說講的是「每個女人的故事」。
少婦金智英包辦家務育兒,不給人添麻煩;緊要關頭卻吃了老實豆沙包,婆婆問她回婆家過年做一堆菜累不累,正等著她否認,她卻說:「親家母,其實我們家智英過完年一回去就渾身痠痛呢。
」大逆不道把公婆都驚呆了。
回溯智英為何會得了一種說實話的病,原來本書就是父權幹話全紀錄,從童年阿嬤重男輕女、媽媽輩輟學做女工供兄弟上學、學校管服裝儀容只管女生不管男生、老師愛說「臭男生欺負妳是因為喜歡妳」,到面試性騷擾、同工不同酬、開除孕婦規避育嬰假,還有老公認為他洗碗、掃地、帶小孩全都是在「幫」妳,種種血淚困境,台灣全中。
本書情真意切,栩栩如生,比ptt、Dcard兩性、婆媳抱怨文還要沒有門檻,每一頁都值得打電話跟姊妹淘交換經驗聊一整晚。
平實中暗藏殺氣,剽悍是為了憐憫,揭露舊日女性美德自我犧牲,實為歧視創傷,情節在麻木中激起反思,在迷失中重建認同,是性別平等的教科書,婚姻治療的先修班,也是女性尋回自己聲音的重大進展。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作者:二宮敦人譯者:陳妍雯出版社:悅知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
日劇《東京白日夢女》同名原著作者東村明子,自傳漫畫《塗鴉日記》自述讀美術大學混到大四,才發現學藝術的全是有嚴重彼得潘情結的廢人,每天埋頭做自己想做的事,從沒想過畢業後要靠什麼吃飯。
漫畫《蜂蜜幸運草》也刻劃美大很會得獎的畫展常勝軍、茫然尋找自我的努力派.超越常識的無賴鬼才。
本書訪談各系學生,將上述精彩經歷乘以十倍,廢人指數和原創性也乘以十倍,呈現一個不可思議的自由樂土。
娛樂性和知識性雙雙滿分。
如果讀村上隆《村上隆藝術戰鬥論》會覺得藝術產業就是行銷戰略,如果讀朴相姬《去倫敦上插畫課》會覺得藝術教育是職業教育。
本書補上大學架構的全視野,讓讀者看到,孕育蓬勃文化多樣性需要多麼豐厚有機的土壤。
同時學院也在思考時代需要,擴充架構納入新技術帶來的光雕等形式、宛如日本搞笑部落客ARuFa般難以歸類的企劃天才。
如果大學一貫削足適履,光讓學生來配合體制,那麼這些新要素都會被排除,市場也就停滯萎縮。
本書在藝術社會學上的亮點無數,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紐約客故事集III:兔子洞是更可信的解釋》作者:安‧比蒂譯者:周瑋出版社:印刻
《紐約客故事集III:兔子洞是更可信的解釋》
在這本短篇小說集中,我一方面覺得美國女作家安.比蒂刻劃的各種偏執狂病態得噁心,一方面忙不迭招認:那就是我,毫無疑問。
她就是有這種命中力,讀者沒得抵賴,只好埋單。
同名短篇描述失智寡母幻想自己是亡夫的第二任妻子,是丈夫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以合理化她在婚姻中遭受的忽略。
中年女兒為了照顧寡母犧牲婚姻,拒絕把母親送進養老院,假裝母親沒她會死。
兒子藉口工作忙碌,假裝母親沒他也不會死;後來終於試圖承擔照顧責任,卻遷怒姊姊誣指他失職。
都把自己壓抑的內疚,誤為對方隱瞞的感受。
母親忽然一夕清明,說出每個人都編織幻想,以緩衝現實打擊,也許醫生也是醫學院落榜者假扮來的。
山難般恐怖狼狽的故事,在此進入了獲救冷靜階段,就像打開旅館房門,向讀者展示明亮的熱水浴缸,溫暖的床鋪,可靠的電視聲。
精疲力竭得到了無形的照料,我們獲准倒下去睡一覺以後好好活下去。
這都是因為作者有辦法把讀者弄到山窮水盡,自知死到臨頭以後,才能得到的安慰。
我想在字典「尖銳」一詞的解釋放她的照片。
傅月庵推薦《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作者:陳昭如出版社:衛城
《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
食色,性也。
用現代的話說,吃飯、繁殖是人類求生存的本能。
延伸而為人權,遂有「免於匱乏(飢餓)的自由」,以及「性自主權」這樣的說法。
「免於飢餓」易於理解,也相對容易落實;「性自主」卻困難重重,第一難的當然就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性侵害」、「性騷擾」。
但除了暴力、強制之外,是否還有因為偏見、制度,讓個人遭受無形歧視,致使天生的性慾無法滿足呢?又或者說,「免於匱乏的自由」的指涉,除了食物,性該不該也算一種呢?對於這個問題,作家陳昭如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此或所以她要花那麼大的功夫,四處訪談家長、社工、教師、障礙團體,以及個案當事人,整輯排比各種資料文獻,而為台灣的障礙者發聲:「我們也是人,我們也需要性愛!」此書深入淺出,透過智障、身障、視障等人士的現身說法,讓人明白「有身體就有情慾」,絕不因某一部份發生障礙便消失於無形;性愛無法滿足時所遭受的煎熬,渴望的心理,與正常人絕無二致。
偏偏傳統觀念裡,對於障礙者的性事,多半視而不見,直接跳過。
甚至認為這是一件猥瑣不堪且不知足之事──「飫狗肖想豬肝骨」、「能活著就該高興了,還想風流快活!?」──要說這不是歧視,恐怕誰也不信服吧!陳昭如因此舉出歐美乃至日本的例子,說明這些國家對於這一社會問題的處理現況,從「性義工」到「性代理人」,進而探討「性交易合法化」、「性補助金」等制度問題,最後則是介紹台灣「手天使」組織所做的種種努力:「障礙者的性權即人權!」誠哉斯言,勉哉斯書。
《飛行家》作者:雙雪濤出版社:大塊
《飛行家》
雙雪濤與台灣有緣,他是第一位獲得「台北文學獎」的大陸作家。
2015年來台灣領獎,詩人楊澤「用咖啡館的餐巾紙給我畫了一幅命盤,告訴我是能寫下去的。
」這位來自瀋陽的銀行職員相信了,繼續寫寫寫,寫成了中國「最具潛力新人」,也填補了某種大陸文學版圖空缺──蕭軍、蕭紅之後,似乎很少讓人不假思索便叫得出名字的東北作家,如今真有希望了。
「小說」跟「說故事」有關,卻不僅止於說故事。
大體而言。
20世紀之前,小說跟說故事相親相愛,密不可分;20世紀現代主義興起,雙方漸行漸遠,小說拼命想脫離「說故事」的束縛,作鬼作怪,就是不肯好好說一個故事,老想讓讀者從小說看到比故事還要多的東西。
「小說是說故事,但不能僅止於說故事」,到了今天,大概少有人不同意這個定義。
以此進一步觀察,我們很容易便能發現,所謂「類型小說」,寫得好了,等於「說了一個精彩故事」,宛如通俗電影,讓人看得興會淋漓,出了戲院,一切到此為止;反之,真正好小說無法歸類,多半「用精彩方式說了一個故事」,故事也許很簡單,卻因為手法精彩而讓人咀嚼更有味。
──當然,最好的小說家能合二為一,「用精彩方式講一個精彩故事」。
這種小說家很少見,百不得一,彷彿能飛。
《飛行家》長長短短九個故事,有複雜有簡單,看來看去,雙雪濤似乎有雙翅膀,漸漸硬了,想飛,能飛。
黃宗潔推薦《圖外之地:39個從地圖上逃逸的地理異數,一場新烏托邦的世界探尋》作者: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Bonnett)譯者:呂奕欣出版社:臉譜「地理與魔法是孿生手足,是大地魔法與風水的孩子。
」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Bonnett)用來形容「街道陷阱」何以魅惑人心的這句話,或許亦可做為進入《圖外之地》這部「紙上版9又3/4月台」的金鑰。
原本用於保護版權,故意在地圖上錯置訊息的街道陷阱,卻成為地圖迷尋找魅影空間的線索,無疑是人與地方關係的一則隱喻。
《圖外之地:39個從地圖上逃逸的地理異數,一場新烏托邦的世界探尋》
延續著《地圖之外:47個被地圖遺忘的地方,真實世界的另一個面貌》當中種種宛如異度空間般不可思議的地理景觀,《圖外之地:39個從地圖上逃逸的地理異數,一場新烏托邦的世界探尋》再度讓讀者見識到「戀地情結」(topophilia)如何驅使人們尋找、打造、爭奪、並因此毀滅某些地方;以及那些超越人類理解與掌握的地理空間,又如何重寫我們有限的認知與認同模式,從而帶出人與環境關係複雜多樣的各種可能性:包括那些曾經存在卻已失落的、不斷挪移與改變地貌的、邊界被打破與重組的、因戰爭和欲望而被創生或死滅的、以及介於真實和虛構之間的……。
這些地方的故事往往隱身於地圖的摺痕之中,但若將地圖的經緯線改為時間、空間與人類心理交錯的多維度視角,就會發現它們無一不是「時間地景」,所有曾經的存在與作為都將留下印記。
猶如美國能源部為核廢料場設計的那段警示訊息:「……到了你的時代,危險依然和我們這時代一樣存在。
……這個地方必須封閉,不能居住。
」咒語般的核廢料警示,如同奇幻小說中來自古老大地的警告聲音,感覺是如此不祥,卻說明了那些看不見或不想看見的世界,同樣在過去或未來,與我們緊密相依。
如同邦尼特的提醒:「地方不僅僅與人有關」,如果我們無法試著去理解人以外的存在,某天想起要尋找失落的自然時,終將只能找到「自己的映影」。
《意外的守護者:公民科學的反思》作者:阿奇科・布希(AkikoBusch)譯者:王惟芬出版社:左岸文化乍看本書副標「公民科學的反思」,以及作者所參與的觀察/調查活動,或許會令部份讀者卻步,擔心是否為生硬或艱澀的專業書籍,但事實上,本書不僅是優美而充滿哲思的自然散文,亦可說是前述《圖外之地:39個從地圖上逃逸的地理異數,一場新烏托邦的世界探尋》「戀地情結」的具體展現。
《意外的守護者:公民科學的反思》
阿奇科.布希(AkikoBusch)以其生活的哈德遜河谷為觀察對象,透過其中動植物族群與棲地之變化,重新思考這宛如「位置錯亂的嘉年華」之生態環境,以及置身其中的人之間的關係。
地方感與歸屬感,並非僅僅建立在人與空洞的地方符號上,「自然界的來去生滅」,同樣會影響我們看待地方的態度,從而回頭影響我們對待環境的意識。
因此,她不僅追蹤後山刺槐樹中的蝙蝠數量、清理河中蔓生的菱角、調查看天池(vernalpools)的兩棲動物卵塊、測量苦草的生長狀態、觀察鯡魚和鰻魚的遷移,同時也在進行記錄的過程中,思考不同物種在某地消長背後的意義──而其中的意義,顯然並非將外來和原生物種加以二分,就可以清楚解釋或解決的。
進一步來說,本書最核心的議題之一,其實正在於複雜的生態系統中,「引進種」、「外來種」、「入侵種」或「非原生種」這些被刻意引進或不慎蔓延的非當地原生物種,與我們試圖管理、移除、或「脫離」(disengagement)這些生物的徒勞努力之間,看待與互動方式的多元觀點。
透過持續的觀察、行動與思辯,她讓讀者了解,就算僅將視野鎖定在一個河谷,人們看待其中生態環境的態度和反應也可能充滿矛盾,方法從來都不只一種,但也可能所有的路徑都通往鎖上的大門。
觀察與記錄無法阻擋一條河流、一座森林或一個物種的衰亡,但在過程中,我們或能重新建立對土地與環境的「關注之情」,學習將「陌生事物納入生活之中」,從而「榮耀那些我們還沒有察覺以及未知的事物,並尊重那些我們還沒愛上的事物。
」《少數意見》作者:孫亞瀾(손아람)譯者:陳聖薇出版社:暖暖書屋取材或改編自重大社會事件的小說向來不少,有時甚至可以成為讀者進入不同國家、歷史文化脈絡的起點,透過小說,我們看見那些陌生與未知的世界,並和作者一起試著更細緻地思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捲入事件中的眾人各自有著甚麼樣不同的視角?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有時將帶出一個不同於主流敘事聲音的「少數意見」,從而開展出看待歷史的多重角度。
孫亞瀾的《少數意見》便是如此。
《少數意見》
事實上,關於韓國的歷史和文學,台灣的讀者過去接觸的機會相較之下並不算太多。
不過近幾年,先是《我們最幸福》等描述「脫北者」生活的作品陸續被翻譯;又有取材自南韓光州特教學校性侵事件的《熔爐》、世越號沉船事件的《謊言》、以及重現光州事件的《少年來了》等等,這些作品慢慢打開了表面上豐衣足食或光鮮亮麗的國家發展背後,想被抹除或遺忘的陰暗世界。
而《少數意見》雖然刻意強調「並非根據事實改編」,但其實是以2009年的「龍山慘案」為藍本,當時首爾龍山區在抗議都更的佔領大樓行動中,因警方突襲發生激烈衝突,居民投擲燃燒彈回擊造成火災,最後5位租戶及社運工作者和一名警察死亡,20多人受傷。
龍山慘案在韓國引發重大爭議和後續衝突,儘管事件本身對台灣讀者來說也許相對陌生,但關於都市更新帶來的土地正義之思考,卻是跨越文化與地域的議題。
不過,有別於若干「議題先行」的作品,容易出現刻意置入太多歷史細節導致結構失衡,或是一不小心就淪為說教的狀況,孫亞瀾透過細緻完整的法庭攻防戰,將訴訟過程以充滿戲劇張力的節奏加以呈現,讓作品在沉重之餘仍無損於文學性。
我們透過法律想追求與彰顯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則是本作留待讀者掩卷後深思的探問。
畢竟,「在地球這片土地與海面之上,除了人之外,都不需要以法為名。
」 陳栢青推薦《黃色評論家》作者:走走出版社:聯經
《黃色評論家》
菲利浦‧羅斯的句子很適合引用,「骯髒的小祕密不是性事了,骯髒的小祕密是恨與瞋。
是人人走避的憤憤胡言」。
而序言裡走走想對台灣讀者說:「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
」像是隔海對話,也就是短篇小說集《黃色評論家》的全部。
小說家用評論寫小說。
玩弄文體,各種體例雜交錯接,拉出距離,多了空間,煞有其事,別有深意。
也在玩裡頭角色的身體,交鋒都是小說家、詩人、編輯、出版獵手、女文青……身體彼此靠近,情感相互遁離。
性的力量如此強大,無關是另一種有關,於是小說中一切我們以為熟知的事物排序被撥亂,真實與虛構、翻譯與原版、責任與權利、自由與侷限、欲與愛……走走不但能玩,還敢玩,無論政治的隱喻,中國文壇與知識分子怪現狀,一切皆影影綽綽,依然要說走走那句話說得多好,「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但很多人忽略下一句,「生活的一切都和政治有關,除了政治本身」,當性與政治並陳,所有一絲不掛,都千絲萬縷,那些被輕輕提起的,其實都重重放下。
《20世紀極簡歐洲史: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歷史在這裡加速,勾勒出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作者:派屈克‧奧雷尼克(PatrikOuredník)譯者:廖桓偉出版社:大是文化
《20世紀極簡歐洲史:這一百年為何如此重要?因為歷史在這裡加速,勾勒出現代的民主、信仰、醫療、流行與性自主》
就出版而言,本書需要一個定位(這是歷史?小說?「你來真的?」、「這是假的?」)。
但這本書好看的原因,正在於模糊了定位。
乍看是史(事實上在台灣出版時也被包裝成歷史類書籍),但細讀之,那是一種小說筆法,結合八卦、小道、軼事和旁枝末節。
你想要史景遷,他給你鏡週刊。
你以為是《萬曆十五年》,但其實是蘋果日報。
他用小說的方式講出個人的觀點。
誠如愛德華‧卡爾(Edward.H.Carr)在〈歷史學家與歷史學家的事實〉中所說:「歷史並不以,也不能以純粹的模樣存在……他們透過書寫者的心靈折射……歷史就意味詮釋」。
作者口氣一本正經,善舉例,很多數字,精於換算,超理性。
但你分明感受到一種疏離,一種諷,一點刺,乍信又疑。
說到感嘆興悟,那是歷史的功能,但似幻若真,作者所動用其實是文學的技術。
歷史與文學是好兄弟。
這本書的書寫方式就是擺一個天平,「任何事物都不是形而上,而是相對的」,他善羅列,能對比,舉最不相干的事情,人類的癲癇和兔子的癲癇有何不同?大屠殺與肥皂製造的關係為何?一本正經,又荒唐突梯,其實是在「排列之中產生秩序」、「對照之下產生意義」,一切可能都是無意義的,但一旦被這樣描述,就產生了意義,「事件」在他筆下不是陳述,不只是,他因此包含著經驗、教訓、告誡、懺情,債與償,歷史就變創造。
而所有的創造,是為了一種歷史……《每天都在膨脹》作者:鯨向海出版社:大塊文化
《每天都在膨脹》
大雄指尖翻出的花繩樣式比哆拉A夢百寶袋中一切道具更接近未來──此刻世界上的一切,從對某人的愛與恨(也許是宜靜或是技安)到夢想永遠不曾到來的完結篇之期許,一切都包含在其中,以線的縱橫和翻疊在指尖編碼。
如今,《大雄》在大雄的寶殿上,《A夢》在你昨夜微A的夢裡,鯨向海又編出了新的花繩,指間千絲萬縷,還牽絲/籤詩喔,想問一句,是不是每天都在膨脹啊?昨夜雪深幾許,鯨向海隱在時代的花間,身影微微,很閉俗,一聲不響,但詩走在別人前面,近悅遠來,不,是整個時代都在他的詩行裡。
新詩集《每天都在膨脹》十分接地,時不歪樓。
蓋布袋、按讚、來亂、有事、洗洗睡,依然口語,依然很可以。
當生命予你以懸崖,鯨向海的詩讓你滑翔。
《每天都在膨脹》在素材、雅俗、莊諧之間不住吹大自己,有漲縮,作反差,天作不合,其實裡硬外合,就是要錯落才多了點縫,不只讓人往外看,很多時候只是讓我們有一個洞鑽。
窺看有之,安慰有之。
得體有之。
dirty有之。
其詩自有正坐之姿,斜視之眼,弦外之音,此皆讓人視之癒合。
其所膨脹處,還要往下,再往下一點,我說的是丹田,越見凝鍊,看似斷了,其實一氣不亂,一念猶長,就是不知道他要收在哪,詩行最後帶我們往哪裡去,那個靈光電閃,十萬福特,餘韻猶長,回甘就像現泡。
《驟雨之島》作者:顧德莎出版社:有鹿
《驟雨之島》
在台灣文學裡,要時尚有時尚,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自成經典,米亞還在看秀,而新世紀MIT才是真時尚,我們還在文學裡找經典,楊青矗《工廠女兒圈》翻拍成劇集《奇蹟的女兒》,加工出口區女工紡出時代針線情。
如今我們又有了顧德莎《驟雨之島》。
此刻我們對產業結構的模型認識可能就是個B字型。
老闆是老闆,勞工是勞工,各自站在自己的階層裡,自成一個迴圈。
上面壓迫下面。
下層拱起上層。
但顧德莎小說集《驟雨之島》寫出了一個E,小說家在紡織廠幹會計出身,從離老闆很近的視角去看,都是數字,小說中以為他會從上層往下探,但實情是,在他筆下的這些老闆多是從工人打拼上來,有時轉過身跳下去又是員工,有一個階段台灣中小型產業結構是如此,很大一部分產業是在E的中線上,規模太小,一人多職,但卻是這些小單位,撐起上個世紀台灣經濟奇蹟。
《驟雨之島》體現中小型產業的模型,以筆作針紡出台灣紡織業興衰,看到樓起了,看他廠敗了,小說家眼光多貼近,真的是第一「線」遭遇戰,都是些好人,心那麼軟,但命運對他們很硬。
挺起來,到底穿不過針頭,不是他們淘汰別人,是國家產業政策把他們淘汰了,終究,袖子不成對,人已成單。
小說單篇看是小人物悲歌,合在一起看,就成一時代的臉。
能繡出表面經緯,更抓出陰影中諸般線頭。
書評委員簡介:盧郁佳: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
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帽田雪人》《愛比死更冷》等書。
傅月庵:資深編輯人。
台灣台北人。
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曾任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茉莉二手書店總監,《短篇小說》主編,現任職掃葉工房。
以「編輯」立身,「書人」立心,間亦寫作,筆鋒多情而不失其識見,文章散見兩岸三地網路、報章雜誌。
著有《生涯一蠹魚》《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天上大風》《書人行腳》《一心惟爾》等。
黃宗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學士、國文學系碩、博士。
長期關心動物議題,喜歡讀字甚過寫字的雜食性閱讀動物。
著有《生命倫理的建構》《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陳栢青:1983年台中生。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
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
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
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
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
另著有散文集《Mr.Adult大人先生》(寶瓶文化)。
更新時間|2019.03.2509:47
鏡週刊五歲了!我們正式宣告新的轉變,鏡週刊訂閱制10/5正式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下載電子雜誌立即下載
延伸文章資訊
- 1書單|推薦10本適合大學生讀的書 - 每日頭條
書單|推薦10本適合大學生讀的書 · 1 《百年孤獨》 · 2 《人間詞話》 · 3 《平凡的世界》 · 4 《曾國藩家書》 · 5 《圍城》.
- 2台灣大學---2018高中生閱讀推薦書單- 請到新網站 - 永仁高級中學
一、本校推薦「2018高中生閱讀推薦書單」(詳如附件),請多加參考利用。 二、最新出版品訊息請逕至本校出版中心網頁http://www.press.ntu.edu.tw/查詢參考。
- 3【販讀中】2018年8月下旬推薦書單
- 4[公告] 2018閱讀推薦書單 -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
這次比爾蓋茲推薦了5 本書,他提到今年書單囊括的範圍蠻廣的,有冥想教育書籍、深入探討自動化武器,還有一家紅極一時的公司的隕落故事。 美國大學面試官推薦2018 ...
- 517 本兩位最出名的哈佛輟學生推薦書單:比爾蓋茲與馬克都看 ...
這本書在2012 年出版,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戴倫.艾塞默魯和哈佛大學政治學家詹姆斯.羅賓遜(James Robinson)逾15年來的研究文獻。 作者認為,外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