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國傳奇—中國最後母系社會揭秘 - 美麗佳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西南方的喜瑪拉雅山腳下,摩梭族仍維持著全世界少數的母系社會傳統。
當慕名而來的遊客日益增加,帶來更多金錢收益與文化衝擊時,摩梭人又該如何 ...
#2022中秋節#PINKRUNLIFESTYLE深度聚焦女兒國傳奇—中國最後母系社會揭秘在中國西南方的喜瑪拉雅山腳下,摩梭族仍維持著全世界少數的母系社會傳統。
當慕名而來的遊客日益增加,帶來更多金錢收益與文化衝擊時,摩梭人又該如何在洪流中站穩腳跟呢?by 班維簫-2022/03/22更新編輯/顧軒撰文、攝影/JasonMotlagh翻譯/ChinoLee快到午餐時間了,29歲的SadamaRada正在幫母親、阿姨準備鹹豬肉、馬鈴薯、新鮮蔬菜,這些食材全都取自Shekua村的家族農地。
Rada的外婆KuMu坐在木雕床座和手繪佛像壁畫之間,身穿傳統羊毛外套和束腳褲,頭上包著深藍色頭巾。
她喝著杯子裡的私釀玉米酒,淡漠而不失威儀,房裡其他女人彼此細聲交談。
今年八十歲的KuMu身為家族領袖(又稱Dabu),以摩梭族的傳統來說,地位自然不在話下。
而摩梭族是中國最後一個,也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母系社會。
身為一族之長,KuMu擁有整個家族的財產、決定遺產權,家裡大小事務她說了算。
此時,飢腸轆轆的男性親屬魚貫穿門而入。
首先是叔叔,接著是表弟,最後是Rada的父親WangJiZengheng。
她父親平日在附近的湖泊當船夫,給觀光客導覽,今天偷空來串門子。
摩梭族遵行「走婚」的傳統,多數男人和妻小分開住,不必扛起教養小孩的重責大任,但仍要金援家人。
除了白天偶爾上門吃飯,夜晚上門求歡以外,平時多半自力更生。
至於兒子,要一直在家裡住到30歲,才能決定要搬出去自己住或是離家找工作。
走婚是一夫一妻制,多數女性只接受孩子的父親登門拜訪,但外遇也不是罕事,只是多數暗地進行。
在摩梭族的語言裡,並沒有「丈夫」或「吃醋」這樣的詞彙。
今天的午餐,大家配著四川花椒安靜扒飯。
52歲的Zengheng生性沉默,也沒對Rada的母親眉來眼去,算是謹守族規。
等到男人出門後,女人們恢復聊天,Dabu賊笑著對我說:「男人和我們講不一樣的話。
」她悄聲:「我們喜歡男人,也需要男人,但我們也珍惜自己的自由。
」高原上的女人王國瀘沽湖是摩梭族的寶地,位在四川與雲南交界。
中國家族一向重男輕女,導致全國男性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一。
但在這位於雲南與四川邊界、緊鄰喜瑪拉雅山腳、以瀘沽湖為中心的純樸高原村落Shekua,女孩比男孩受重視。
這個少數部落估計約四萬人口,他們相信世上一切重要的東西都孕育自女人,因此也被稱為「女兒國」。
摩梭傳統的核心價值,就是女人的智力與價值都凌駕男人之上,家庭生活以女性為骨幹,她們握有財產權和繼承決定權,家裡大小是她們說了算。
摩梭族也許是世界上少數最為人知的母系社會。
當父權主導已是各國常態時,這邊陲社會看起來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都知道,傳說中的亞馬遜族,個個驍勇美麗,男人只是她們繁殖的工具(男性子嗣不是被殺就是還給父親,女兒由母輩扶養成強健戰士)。
雖然許多史學家對這傳說抱懷疑態度,但早在古希臘以前,就有母系社會的「史前證據」,例如,我們可追溯到克里特島的銅器時代,邁諾安女性便主導了一切生活事務,包括宗教祭典。
性成為一種交往儀式,性暴力事件更是史上最低。
兩千年之後,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摩梭文化。
犯罪率極低,他們的字典裡沒有「謀殺」或「強姦」,不過因為摩梭族並沒有書寫文字,歷史透過世代口語相傳,留有不少新的詮釋空間。
有些人類學家相信摩挲傳統可以追溯到蒙古,也有人說他們是中國西南原住民,過去兩千年來都在此農耕畜牧。
但因為「摩梭」翻譯成中文可以有多種不同寫法,而中國政府又將他們誤歸為納西族之下,使他們留下來的只有傳說。
觀光帶來新威脅近年來,新的威脅崛起,那就是觀光客。
女兒國的傳說配上天然美景,每年吸引中國各地遊客前來。
光在2012年,瀘沽湖就湧進了一百五十萬人次的遊客,雖然為貧困的村落帶來經濟效益,有些人擔心外力入侵將會危害這碩果僅存的母系社會。
也有越來越多人懷疑,摩梭的另類傳統是否可以在父權至上的世道中,殺出一條血路。
這其中衝突最大的,莫過最繁華的落水區,河邊一排俗氣的旅館,男人身著傳統服飾向遊客發民俗歌舞秀傳單,到處都是卡拉OK、酒吧和賭場。
漁夫抱怨說,因為過多遊客湧入和政府疏於管理,使垃圾污染了瀘沽湖,造成漁獲銳減。
但在湖的對岸,生活仍然已自己的步調緩慢前進。
摩梭人午後在瀘沽湖畔打牌。
真實摩梭女性樣貌GeiKe不畏豬隻的惡臭與尖叫,將牠們全部裝上商人的卡車後座。
她與對方握手成交,換來一疊鈔票。
今年四十歲的Ke渾身散發冷靜高雅的氣質,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少個十歲。
她當年走婚,但先生二十年前因心臟病過世,兩個小孩都搬到都市去,女兒讀醫學、兒子讀工程。
她有一個穩定對象,卻不想和他共享家庭生活。
「我偶爾會和他碰面。
」她說。
我問她還有沒有其他人,她笑而不答。
29歲的SadamaRada身穿時髦服裝,卻奉行摩梭族的傳統,她扮演著新舊世代的橋樑。
在Rada身上,可以看到某種世代的拉扯。
快人快語的她,就算放到上海這樣的大都會也無違合感:她身穿破牛仔褲、皮包上有鉚釘,黑髮上有青色的挑染。
她的手機每幾分鐘響一次,都是朋友傳來的WeChat訊息。
她晚上多半待在瀘沽湖四川畔的公寓,但也保有Shekua村自家農場裡的「花房」(摩梭族留給女兒育嬰用的臥房),只要開上十五分鐘的車,她就可以和老家的母親、外婆、三個阿姨、兩個舅舅相聚。
如果她沒在13歲那年遇見被湖畔女兒國傳說吸引而來的德國電影導演,Rada可能會像媽媽阿姨一樣,當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少女(目前多數摩梭兒童都有受教育,但老一輩很少)。
電影導演的美國朋友住在開一天車可到的鄰近大城麗江,同意免費教育Rada。
她在2005年搬到麗江,花了五年學說英文和寫中文,她的英文是進步了,但對愛爾蘭酒吧的認識也大為增進,她見識了中國各大城市的規模,最後還到了歐洲,花了幾個月到處旅行,並擔任大使宣導摩梭文化。
像Rada這樣擁有雙重文化背景的人,成為族內的珍貴資產,特別當遊客大量湧入、而會說英語的族人少之又少。
九年前她被省觀光局雇用擔任高官與電影團隊的嚮導。
因為觀光手冊寫得天花亂墜,加上媒體擅用聳動報導,她說她花了不少時間在澄清「摩梭女人私生活放蕩」的傳說。
走婚揭秘在一個陰天午後,我們來到「走婚橋」,是湖邊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被蓮花圍繞的橋,過去串起分居湖兩岸的情人,讓他們在夜間私會。
如今,這座橋的浪漫蕩然無存,只有成群從豪華巴士湧入的遊客,拿著自拍棒留下倩影、吃冰淇淋、給族人編髮。
今年45歲的李榮是廣州成衣商人,跟著觀光團前來的他說:「摩梭族很有異國風情,很神祕。
」不遠處,幾個二十幾歲的男子問一群女性遊客今晚會到哪喝酒。
除了小吃攤和紀念品攤以外,這裡幾乎看不到摩梭族人。
Rada一邊帶我穿越觀光人海,一邊釐清有摩梭文化的錯誤迷思。
好比說女人摳男人掌心,就是想跟他上床;好比女人家裡都有個專門給床伴的旋轉門;又或是女人多半不知道孩子父親的名字。
「實在不太好聽。
」她說。
學者指出,在以前,有些摩梭女子一生有過高達30或40個伴侶,但那不羈的時代早已是過去式了。
現在的女性可能一生有幾次走婚,少數會有開放性關係,但很少有氾濫性行為。
Rada的父母在年近二十時相識,約是一般摩梭人開始有性行為的年紀。
Zenheng請家中長輩向Rada的外婆請求許可,Dabu同意了,兩人一致表示都對這段關係維持超過三十年的忠誠。
摩梭人的交往方式,跟童話故事中慣見的「男追女」不同,他們的愛情是互相的。
Rada的母親BiMaRada今年53歲,不管白天或晚上,想見Zenghen的時候,就會從家裡走上十分鐘的路去找他。
他們也沒有「離婚」的觀念,如果想分手就分手。
但Rada堅持說,走婚能讓兩人之間的感情永保新鮮,不被時間沖淡。
只是Rada言談之間散發著哀愁。
一年前,她跟交往三年的摩梭男友分手。
她本來要把他介紹給家人認識了,但他對感情並不認真,隨意揮霍家人的錢。
所以Rada決定離開。
雖然這次分手讓他傷透心,加上在這樣的地方維持隱私又很難,但她享受現在的自由。
她說,未來男友不必非要是摩梭人,或接受走婚,但他一定要尊重她的傳統與獨立,並且跟她一起前進。
BiMaRada的母親BiMaRada是農夫,攝於村外的佛寺。
別把生命寄望男人那天晚上,Rada和朋友跑到湖邊三家卡拉OK吧其中一間,包廂裡的桌上擺滿五十幾瓶淡啤酒、西瓜片和幾包香煙。
這些摩梭女人花了整整三小時放聲高唱蒙古情歌和韓國流行歌,一杯又一杯地乾下去。
Rada的閨蜜BiMaLaCou站起來,整了整上衣,說要和一個旅館老闆比誰喝得快。
LaCou是Rada在旅遊局的同事,三年前休了老公,獨自扶養五歲的女兒。
她說她不要再走婚了。
「我們不必靠男人幫我們打理一切,」她說:「我們知道自己要什麼。
」過了半夜一點,一伙人以Rada和LaCou為首出門找東西吃,一旁男人手挽著手,嘴裡哼著歌。
「快點啊,你們是腿太短還怎麼著?」Rada大叫:「走快點!」到了餐廳,大夥又倒了一輪酒,沒多久幾個男人已經不支在椅子上昏睡,女人還興致高昂。
隔天早上,Rada和母親BiMa一起爬上陡坡,到坡頂一座俯瞰村落的聖址參拜。
BiMa身穿運動衣帽,背後綁著籃子。
Rada緊跟在後,邊小心翼翼怕弄髒白色愛迪達StanSmith球鞋。
如果她正在宿醉,那可是隱藏得非常好,但她也承認因為成天喝酒而胖了不少。
「你越來越軟了。
」她媽媽戳了她肚子說,Rada回嘴說家裡可都是靠她賺錢,說完調皮地用肩膀把媽媽頂開。
BiMaRada到廟裡祈求豐收後,走回村子裡。
到了山頂,祈禱旗在春天的風中劈啪作響,BiMa把松枝放在佛塔的爐中,點火燃燒。
傳統上摩梭族信奉達巴教,這種泛靈宗教供奉祖先與神母,但因多年來受到中國政府壓迫,加上藏傳佛教對他們的影響日益增加,使他們改變信仰。
BiMa把煙揮向村子的方向,祈禱來年大豐收。
Rada站在她身邊,兩人輪流向矗立湖邊的山女神彎腰膜拜。
她們回到鎮上喝咖啡,而咖啡是外國人帶來的好處之一。
咖啡店老闆是33歲的YangZhaYi,他聊到身為被女強人圍繞的男人是什麼滋味。
「一個社會要繁榮,不論男女都要強壯。
」他說:「外人覺得我們很幸運,每晚都能換女伴,這可錯大了。
想當摩梭族女人的男伴,你千萬不能胡搞瞎搞。
」他的族人楊二車娜姆聽到這番話肯定點頭稱是。
她是摩梭族最出名也最受爭議的代表,她離家到上海和北京當歌手和演員,以大膽言行和火爆脾氣引起出名。
ZhaYi把楊二車娜姆的九本自傳之一遞給我看。
粉紅色內頁裡的字句,充滿生命力與怨恨:「女孩們,我們太有活力,這些活力使我們保持穩定,但男人不懂,男人喜歡追求新鮮,但他們自己卻不永保新鮮,所以他們應付不了我們。
一個女人擁有自己的房間,比擁有男人還重要。
在這世上,你可以追求美麗的事物,但永遠別把一生寄望在男人身上。
」文章至此,突然出現一張極為挑逗的肖像打斷,相片裡的她吐著舌頭、手裡刁著菸、絲質外衣下未著胸罩、扭腰擺臀。
有些摩梭族認為她只是想紅,藉由放浪形骸來滿足大眾對摩梭文化的錯誤投射。
有些人視她為女性主義代表,不怕與中國固有的父權對抗。
心中最美的故鄉夜晚來臨,遊客到湖邊的樓閣觀賞民俗表演。
起先是一場華麗燈花表演,接著登場的是身穿牛仔靴、頭戴牛仔帽的摩梭男子賣力熱舞。
這時燈光一暗,男子之一爬上梯子對所愛訴情衷,觀眾可以看見她窗簾後的身影。
接著他爬進去,觀眾面面相覷、竊竊私語。
當他們受邀上台與表演者合照時,眾人一片歡呼叫好,皆大歡喜。
摩梭女性為中國遊客表演民俗歌舞秀。
接下來幾個月,估計有更多遊客湧進來。
因為道路修建的關係,讓原本從麗江開車過來要一天時間,縮短為三小時。
瀘沽湖附近的新機場剛啟用,好幾個公車站和民俗博物館也因應而生。
這些發展,都保障了Rada未來不愁吃穿、前途無量。
然而,她對未來對充滿百味雜陳。
她知道,觀光業帶來經濟發展,卻也影響原本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
「我們希望大家對我們的關注,不會毀了我們。
」她說。
回到城市之前,Rada再回家一趟,和外婆在火堆旁喝上一杯茶。
沒多久,媽媽和阿姨修剪完玉米回來,開始碎唸:「我們在田裡辛苦工作,你卻只靠嘴巴吃飯。
Sadama,你何時才要生小孩來幫忙家裡?你何時才要找個男人?等你年紀大了,就沒人要你了。
」Rada坦然面對她們的挖苦:「她們老是找我麻煩,愛開玩笑。
」她說:「她們不知道我現在其實很快樂,到處自由探索。
」八月的時候,Rada會到德國和奧地利,幫忙宣傳一部有關摩梭的紀錄片,而她自己也參與演出。
她喜歡到國外和老朋友碰面、宣導族人文化,並且好好吃上一頓第一次來就愛上的起司。
但歐洲帶來的新鮮感很快就退去,留下的只有想家的心情。
「我永遠會回來這裡,這是個特別的地方,也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我提醒她,如果真要在此落腳,未來她得成為家裡的老大Dabu。
「是的,」她微笑說:「我樂意接受。
」#摩梭#走婚#女兒國
延伸文章資訊
- 1摩梭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摩梭人主要居住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的泸沽 ... 摩梭人與四川甘孜的「扎壩人」同是母系社會,習俗相似尤其都是“男不娶,女不 ...
- 2中国古代母系社会持续了多长时间? - 知乎
看了一些回答似乎把题目看成了母权社会。 母权社会和母系社会是不一样的。 而大多数说法都弄混了这两点。建立在母系基础上的,不一定是母权。 其实母系社会或母权社会 ...
- 3女兒國傳奇—中國最後母系社會揭秘 - 美麗佳人
在中國西南方的喜瑪拉雅山腳下,摩梭族仍維持著全世界少數的母系社會傳統。當慕名而來的遊客日益增加,帶來更多金錢收益與文化衝擊時,摩梭人又該如何 ...
- 4母系社會_百度百科
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 母系氏族實行原始共產制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 ...
- 5是谁养活了中国的“母系社会”? - 科技- 新浪
今天来见识一下中国最深的三大淡水湖泊,最后一个竟然孕育出了“女儿国”?! ... 是谁养活了中国的“母系社会”? 新浪科技综合. 03.2510:4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