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創辦人:我「還在學」人該怎麼活 - 商業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人生只有一件事,來學怎麼活的! 無能 ... 商周會員登入 ×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接收通知 下次再說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焦點 焦點首頁 時事分析 封面故事 今日最新 大家都在看 國際 國際首頁 全球話題 趨勢中國 財經 財經首頁 產業動態 商業趨勢 焦點人物 投資理財 地產風雲 新冠肺炎追蹤 相關網站 商周財富網 管理 管理首頁 創新策略 數位轉型 行銷密技 領導馭人 職場 職場首頁 職場修練 創業心法 心靈成長 英文學習 教育趨勢 共好ESG ESG專區 生活首頁 中場幸福學 養生保健 時尚藝文 美食 旅遊 相關網站 良醫健康網 alive 專題 名家專欄 特別企劃 影音 數位閱讀 商周知識庫 商周共學圈 商周陪你讀 百大顧問團 關鍵100天CEO作戰室 聲音商學院 商周Store 紙本雜誌 電子雜誌 數位訂閱 暢銷圖書 商周CEO學院 CEO領導學程 魅力領導學 職場學 青少年學習 圓桌趨勢論壇 服務 會員中心 訂閱商周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 活動總覽 加入我們 序號兌換 商周紅包 追蹤商周 下載App抽好禮 訂閱電子報 現正閱讀 商周創辦人:我「還在學」人該怎麼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 職場 職場修練 職場|職場修練 商周創辦人:我「還在學」人該怎麼活 撰文者:金惟純 2013.06.06 2013/06/0617:40:37 三十年沒出書了,編輯說我也算新人,有必要介紹自己,尤其要解釋:為什麼《商業周刊》創辦人除了分享如何成功、如何卓越之外,居然也大談如何「愛自己」、「感恩」、「慚愧」這些娘娘腔的事。

這些事和成功、卓越有關係嗎?這些事還用得著「學」才會嗎? 好吧,我就試著聽話照做。

先說緣由。

如果沒有近五年來,我人生邁入「見山又是山」的意外旅程,大約不會有這本書。

之前的二十年,我寫了上百萬字的專欄,評論時局、分析趨勢,只覺得都是過眼雲煙,從沒動過出書的念頭。

直到五年前,我開始問自己:這輩子難道「只是這樣」?問到停不下來,問到無以迴避,不得不啟程,走上一條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生探尋之旅。

廣告 這本《還在學》裡所呈現的,大約就是這五年的心路歷程,其中若干篇章,甚至看起來有些矛盾,但事實就是如此。

近年來,我每隔一陣子,就會在同樣的事上看到、聽到、感受到以前看不到、聽不到、感受不到的,因此我的分享自然也隨時間而有所不同。

這一切的發生,都得回到五年前。

若沒有當時的「放下」,就沒有這一段重回赤子之心的人生旅途。

那年,我五十五歲,人生一切都好,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日子愜意,還小有社會地位,可以對很多事說三道四。

一般狀況下,這樣的人生,大概都會緊抓不放,沒什麼需要改變的,應該繼續這麼過下去,能過多久算多久。

更何況,這一切都得來不易。

以出生來說,我呱呱落地就是空軍士官的遺腹子,母親生我時才十八歲就成了寡母,無親無故、目不識丁,只能把我寄養在隔壁老太太家,自己到離家甚遠的紡織廠做女工。

像我這樣背景的小孩,有幾人能念到國立大學、還能赴美留學?能創辦一份台灣發行量最大的雜誌?這樣的人生,簡直就像中了樂透彩。

十餘年前,有朋友說我「什麼都有」,我回答說:「你不知道我付出過什麼代價?」我還特意說了兩段故事給他聽:廣告 其一,《商業周刊》創辦兩年時,經營得一塌糊塗,為了打腫臉充胖子,刻意用心思辦週年慶。

週年慶當天,會場冠蓋雲集,政商大老齊聚,我以主人身分周旋其間,風光無限。

當天晚上,去找老朋友調頭寸,被整整教訓了幾小時,說到一無是處,才借到幾十萬,保住公司信用。

這樣的日子,我稱作「洗三溫暖」,整整過了七年才結束。

其二,大約創刊五年後,有一年除夕前焦頭爛額湊到錢,勉強發了薪資,但包含我在內的幾位經營夥伴都只領半薪,不敢留在台北過年,跑到山上原住民部落,靠原住民兄弟不拿我當外人,混吃混喝了五天才敢下山。

幸虧我當年,受創業夥伴何飛鵬等人的慫恿,糊裡糊塗、膽大包天的創了業,否則像我這種「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只知高談闊論的文人,哪有機會跑江湖、修忍辱?又哪裡看得到人間實相、看得到自己的虛偽個性,還被架住脖子非改不可?除了事業,我在感情上,也是任性妄為,以至總共結婚三次,辜負了兩位前妻,並讓大女兒成長於父母離異的辛苦環境。

總而言之,我這半生浮沉,吃了不少苦,也佔盡了便宜;做了一些事,也犯了不少錯;遇了不少貴人,也辜負了不少親人;享過不少福,也吃了不少虧;有為理想奮鬥過,更沒少了任性荒唐;見過不少人間風景,也在爛泥中打過滾……,就這樣活到了五十歲出頭,當一切都進入順境,大家羨慕我「什麼都有」的時候,我反而倒不知:接下去要怎麼活了? 這種狀況可以描述一下。

就好像,年輕時都會問自己:「這一生到底會怎樣?」後來事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忙著對付,就沒時間再問。

活到一個階段,好像人生謎底的紙牌,一張張翻牌了,就算還沒翻也偷瞄到了,於是就開始問:「難道只是這樣?」 再為自己活,已經活不出什麼名堂;想為別人活,又不知該如何活法?人生就這樣懸在半空中,挺尷尬、也挺荒廢的。

我是在這種心境和處境下,開始探索:「有沒有不同的活法?」 人總是想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探索陌生的道路。

所以,我一開始就埋進書堆裡找答案,過程十分享受,但過了一段時日,回頭一看,自己還是原封不動那副德性。

我由此體悟到什麼叫「知識障」。

知識障並非指那知識不對,而是指人只知不練,「學而不時習之」,最後所知和所行差距越來越大,於是越活越假、越活越虛、越活越累,「乃不悅乎」,所以稱之為「障」。

用讀書找「活法」找不到,我又祭出另一個熟悉的法寶:創業!乾脆創一個專門「教人怎麼活」的事業。

當時我遇到一位大陸朋友,他是個高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萬種人、賺萬貫財,四十出頭就不想再為自己活了。

我倆一拍即合,一致認為,這個世界的未來,學知識、學專業、學技巧,都已不再是重點;未來的世界,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學習「人該怎麼活」! 於是,我們邀集了一群優秀的年輕人,大張旗鼓的籌備起「人生學習」的志業。

每天四處找資料、做市場調查、研究相關機構、走訪高人大師、體驗相關學習、進行腦力激盪、企畫案堆積如山……,就這樣鬧了將近一年,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我自己都不知該怎麼活?哪有資格教別人怎麼活?真是既慚愧,又荒唐。

帶著這一念,才讓我放下無明妄想,有緣得遇明師,在明師願力所創造的好環境,透過做、透過修,踏上生命的尋根之旅。

這一路下來,自己人生的一筆糊塗帳,越理越清楚、越看越明白,種種因緣,日益了悟;待人接物上,也越來越少打妄想,少造無明之業;過去在經典上,看不明白的、或自以為明白的,也突然有如親臨現場,感同身受。

我最近「有感受」的一段是:禪宗六祖惠能跋涉千里找到五祖後,五祖問話,六祖答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

」我過去讀到這一段時,頗感震撼,只覺得六祖根器不凡,氣派到了極點,非我凡俗之輩可及。

但近年來,透過不斷修習,竟然也開始「自心常生智慧」了。

對照於過去的常生妄念、常造諸業,這樣的反差是明顯的。

但這反差常被忽略,是因為大家把累積的知識、技巧、能耐、經驗、條件、資源、成就,誤認為是人生的進步和成長。

如今才明白,那些都是過程,但若在這些過程中不長智慧,基本上都算錯過。

錯過久了,不但沒精進,反倒成包袱。

因為世上所有東西,累積過多時,都會讓人越來越大、越重、越硬、越固著,弄到最後,卡在原地,哪也去不了;世間只有慈悲和智慧,是不嫌多的,越多就讓人越小、越輕、越軟、越流動、越有能量,到最後能心想事成,想去哪、就去哪。

我當然離此境界甚遠,但因已在路上,所以知道一二。

透過這一段探尋,我回到自己童年,看到當時年輕守寡的母親、對她自己的人生充滿挫折迷惘、對嗷嗷待哺的兒子的未來,充滿擔憂懼怕,冒著失去兒子的愛的風險,用棍棒嚴教我這叛逆不受教的小孩。

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怕我的人生,變得和她一樣。

我也看到了,當年那個懵懂不受教的我,感受不到母親嚴教背後的愛,咬著牙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掙脫桎梏,要活出和母親不一樣的人生、讓她嚇一跳。

我還看到自己所有的能耐,都來自母親在幼年時期的對待。

我說故事(寫文章)的能力,來自無數遍聽她訴說自己苦難的人生;我做事的能力,來自她帶著我做所有的家事、一定要做到和她一模一樣;我設身處地了解別人的能力,來自我必須早熟的了解她,才能趨吉避凶走過童年;我獨力承擔自己人生的能力,來自她不斷的「提醒」我人生無可依恃;我面對苦、面對難的能力,來自她從不妥協的要求……。

我的叛逆、不服權威;我的勤奮向學、追求知識;我的不循軌道、又不敢脫軌的習性……,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母親。

我看到過去自以為是孫悟空,膽敢大鬧天宮,結果卻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原來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母親,才是我此生唯一的大師父。

這件事,我居然過了五十幾年才搞明白。

我還看到過去身上的很多習性,是少年時期對母親叛逆所留下的後遺症。

正因為我沒接收到母親嚴教背後的愛,導致我成年後也無法自在接受異性的愛;正因為我少年時期一直想要掙脫母親的管束,導致我日後成為一個不斷逃家的男人,連自己組成的家也想逃。

簡單說,我的靈魂深處一直回不了家,最後結了三次婚,其源頭,就是因為沒有圓滿和母親的關係。

如今的我,透過不斷的修習,生命產生變化,每過一段時期回頭看到的童年,都完全不同。

如今我看到的童年,已經一切圓滿,完整收到母親的愛,也對母親付出了在她生前我一直未能付出的愛。

我甚至重新憶起早被遺忘的一個場景:大約三歲的我,清晨被(寄養家庭的)婆婆叫起,床前站著一位身穿碎花裙的陌生年輕阿姨,婆婆要我叫她媽,我叫不出口,她把我抱起來親,讓我很尷尬,然後把我背在背上彎著腰刷牙(應該是她從桃園工廠坐了整夜火車到高雄看我的緣故),我雙手攬住她脖子,臉貼在她背上,聞到陣陣香氣(應該是明星花露水),心中充滿了愛的感覺,真想永遠就這樣下去。

這是被我遺忘多年,終於重新「出土」的、對母親最初的記憶。

一切都是那麼圓滿,原來如此,始終如此。

而自從我透過修習、打開覺察、轉動心念,重新「圓滿」了母子關係後,我在情感方面的執著和恐懼,也日漸消退。

這樣的體驗,讓我了解經典上所說的,過去、現在、未來,皆在一念之間;一念之轉,能讓過去的記憶不同,現在的感受不同,未來的命運也不同。

你當下的生命活成什麼樣,你那一念就生成什麼樣,你的命運就呈現什麼樣。

個性能化,心念能轉,連過去的遺憾都可再度圓滿,何況未來的命運呢?人生哪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的事? 我如今體會到,「學怎麼活」、每天換一個「更好的自己」,是人世間最高效能的事,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過去曾聽人說,活到老、學到老,不知到底人老了還學什麼?又聽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覺得更誇張,到底七十歲還能「開始」什麼?現在我明白,因為自己「還在學」,要學到老的就是:人該怎麼活! 這件事,六歲不嫌早,九十不嫌晚,是人終生都應列為首位的頭等大事。

怎麼學?禪宗六祖路過一人家,聽到一段金剛經,就循線找到了五祖,在五祖所創造的環境中,即使舂米、劈柴,也能日有精進。

凡好老師必能創造好環境,好環境中人自然精進,這是我的經驗,也是我的建議。

野人獻曝,謹此分享。

書籍資料 書名:還在學:成功不是你想的那樣作者:金惟純發行日期:2013年6月6日出版社:商業周刊 作者早年因緣際會創辦《商業周刊》,經營刊物成為台灣最具影響力財經雜誌的心路歷程,並分享其企業理念、育才,及關於接班想法、世局觀察,書中都有第一手告白。

金惟純 29歲成為《中國時報》最年輕主筆,35歲創辦《商業周刊》,57歲在顛峰放下經營20餘年事業,重新學習「怎麼活」,終於通達人生頓悟。

現為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以及《商業周刊》「還在學--創辦人聊天室」專欄作家,並持續投身相關教育工作的推動。

延伸閱讀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商業週刊創辦人 商周創辦人 商業週刊創辦人 商業周刊創辦人 廣告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人生只有一件事,來學怎麼活的! 無能的唐僧,憑什麼能領導孫悟空? 金惟純和他的八年級女兒對話:手機為何讓現代年輕人「懂」的東西越來越少? 為什麼我們得趕快補修「苦」和「難」這堂人生必修課? 廣告 大家都在看 曾面試不下千人…劉潤:優秀的人身上,都有這5個特質 薪資福利對員工的激勵最多只有3天 萬一確診了,這天症狀最強烈!從快篩陽性到居家隔離,該怎麼照顧自己? 為什麼這本談巨人衰敗的書,讓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忐忑不安」?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立即註冊 獲得免費閱讀點數 付費訂閱 訂閱商周數位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