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歷在目和記憶猶新的區別 - 多學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象,不能以人為物件,“歷歷在目”既能以事為物件,也能以人為物件“記憶猶新”是“過去的事,印象清晰,好象最近的事一樣”的意思,所“記憶”的可以是好事,也 ...
歷歷在目和記憶猶新的區別
2021-03-0610:35:52字數4662閱讀1812
1樓:瀟瀟八月
1、針對物件不同:
歷歷在目:物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記憶猶新:物件只能是人,不能以事為物件。
2、出處不同:
歷歷在目:出自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
”
白話譯文:歷經過開元之事,分別好像就在眼前。
記憶猶新:出自宋·劉克莊《後村全集·跋章南舉千藁》:“僕曩官健上,多識其士,友去之數十年,猶記憶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無一二。
”
白話譯文:過去任**善於走動,認識很多讀書人,朋友離去的幾十年裡,記憶還像新認識一樣;現在用手指數數交好的也沒有幾個了。
2樓:橘子不如橙子
“記憶猶新”只能以事為對
象,不能以人為物件,“歷歷在目”既能以事為物件,也能以人為物件“記憶猶新”是“過去的事,印象清晰,好象最近的事一樣”的意思,所“記憶”的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多用作謂語。
“歷歷在目”的“歷歷”是“一個個清楚分明”的意思,整個成語有兩個相關的意義;
(一)是“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的意思。
(二)是“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歷歷在目
臺長在1月16日的法會上,看到來了很多羅漢菩薩,當時有聽眾看見全是光頭羅漢菩薩,但他不知道是羅漢菩薩。
他看見周圍有很多沒有頭髮的菩薩。
即便你看見了,也要心存正念,勿生曲濁。
所見之相,乃為心所現。
就算你看見了菩薩,看見了諸天活佛,你也不要著相。
要知道,所看見的所有的相,是你心中看見的,是濁現的。
雖然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也是實非所難,因為你的心乾淨,所以,你的心才能夠映照出自然界中暗物質的形象。
所以我們要更加專一地起心,更加認真地學佛,好好唸經,如此這般,別說佛境對我們有利益,連魔障都會對我們有利益。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要懂得人為什麼活著,為何而來。
今天台長想跟大家談談境界。
曾經有一位聽眾問臺長,什麼叫境界?
境界為何物?因為境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麼這個境界到底存在於何方,又從何而來呢?實際上,境界的基礎就是一種教育,當一個人受這種教育比較多的時候,他的境界就會高。
比如說,我們從小受爸爸他*的教育,父母經常會對我們說,“孩子啊,這個不能動,那件事情不能夠去做。
”“你過馬路要當心啊。
”“害人的事情不要去做。
”等等。
這些話從小就聽進去了,等到你長大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這個境界就是讓人家看得起你的境界。
為什麼很多人拿著別人的東西就吃?放在那兒沒人拿的東西就偷?這些讓人家看不起,這就是個境界問題。
為什麼不學佛的人會經常和別人吵架?學佛的人懂的忍讓、謙虛,不會隨隨便便和人家吵架,總會檢討自己不對,說別人是對的,這也是一個境界問題。
臺長跟大家講,我們學佛,學的就是一個境界。
為什麼他是菩薩,他的行為是菩薩,而你的行為卻不是菩薩,因為他的境界比你高。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跟人家斤斤計較呢?因為他的境界不如你高。
臺長曾經說過,一個教授跟孩子去買菜,那些賣菜的人對這個教授很凶,態度不好,“買不買啊?”“有錢沒錢啊?”“不要挑了?
”“要買就快點,不買就走人。
”孩子很不懂,心想自己的父親是個教授,於是問父親怎麼不去和這個賣菜的人論理。
教授告訴孩子說,正因為他是賣菜的,我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有修養的人,我不能夠和別人斤斤計較。
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間常理,也就是說,要學會懂得做人,要有境界。
一個人有理不在聲高,有道理的人,說話時聲音不一定要響。
聲音響了,罵人了,也不一定有道理。
佛的境界就是從內心、內涵發出來的,你所學過、所走過的一些路程。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境界很高,為什麼?因為他知書達理,因為他父母給他很多的教育,因為他學過了佛理。
學習並不是指一個特定的環境,而是指某一項適合你修為的東西。
作為念佛的人,一定要有境界。
臺長上次跟大家講過,學佛的人要懂得運命,而不是受命運的束縛。
命運是你無法擺脫的東西。
學佛的人就可以運命,把你自己的命運作起來。
唸經、唸佛必須至誠至切。
也就是說,學佛的人要有真切心。
因為境界就包括有至誠懇切的心。
一個有境界的人,他的心才會懇切。
猶如一個人想幫助另一個人的時候,一種幫法是隨隨便便,他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是為名為利的。
還有一種是至誠懇切。
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有真正高尚的境界,要一心正念,要至誠懇切,決不要妄想。
妄想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什麼叫妄想?妄,就是你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你卻想得到它。
學佛的人,很多人說自己想看見菩薩,想看見一些看不見的東西。
這也是修心學佛之人的忌諱之一。
大家不要去想見佛,去想得到某種境界。
實際上,人不要貪心,該你看得到的,你就看得到;該你能得到的,你就能得到;不該自己的,不要去追求;否則,你的心就很難放正。
所以學佛,學真正的境界,要一心正念,要心若皈依。
心始終要一樣,若有若無,若就是始終的意思。
皈依,就是始終是一樣的。
見佛見境界。
因為你想見佛,你想見一些境界,但是當你沒有見到之後,就會生出妄想心。
臺長見過一個小朋友,想學臺長也開天眼。
他就從網上去追求這些東西,結果靈界的東西就上了他的身體。
靈性和他天天講話,他痛苦不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人還是鬼。
所以,學佛的人,如果你想見佛、見境界,皆不知妄生歡喜。
所以不要去見境界。
因為你見不到,你就妄生歡喜了。
歡喜心就白白浪費了。
所以,足智者少為足,我們必須以少為滿足。
得到的東西越少,越能夠滿足自己。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啊。
如果你什麼都明白了,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多。
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就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舉個例子,我們得到的少,我們就會知足常樂。
俗話說,常吃七分飽。
如果每頓飯都吃得很飽,身體會出問題的。
所以,在人間,是以少為足,就不會養成退惰心,就是倒退和懶惰的心。
我們不見佛,佛也在。
我們不見境界,境界也是存在的。
我們不去追求這些東西,心中也就沒有虧欠了。
如果你去追求這些東西,你就有虧欠了。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如果不想著去見佛菩薩,心中很坦蕩,天天唸經唸佛,你知道菩薩在。
當你想見菩薩,又沒有見到的時候,你心裡總會覺得缺少點什麼。
當你想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沒有見到,你做夢沒有夢到蓮花,你心中會有失落感。
所以,學佛修心,不要想著去見佛、見境界,要少為足,要堅持一心正念,至誠懇切,心若皈依啊。
心若皈依,說的就是你的心如果沒有一致,今天想做這個,明天想做那個,急急忙忙地想見菩薩,想見境界,唸了幾遍經,就想著能夠夢見菩薩嗎?剛剛拜佛,就想夢遊天界。
你想看到的也許會是魔的境界。
當一個人不能看到真正境界的時候,魔一定會出現。
舉個例子,一個人想用正當的方法賺錢,因為他真的需要錢。
他拼命地用正當方法去賺錢,但是當他賺不到的時候,就會想,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發財賺錢呢?
當他覺得這個是一條路的時候,他的心就被魔壓住了。
他就會用犯罪的方法去賺錢。
這就是魔的境界。
大家要知道,境界不是求來的,是隨緣得來的。
我們中國人經常講一句話,“功到自然成”。
功力沒有到,怎麼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呢?怎麼能夠成就你的佛業呢?
即便你真正地得到了佛的境界,你以你的心去妄生歡喜。
你今天看見了觀世音菩薩,你今天看見了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心會妄生歡喜,因為這種歡喜,也有害於你的修心。
妄生歡喜的結果就是受損。
受到什麼損害呢?我們稱之為生歡喜退惰之心。
當你看見菩薩了,你以為菩薩天天在關心著你,在看著你,那個時候,你一開心,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你比人家修得好了,你就妄生歡喜退惰之心,你的學業、你的佛業就會往後退步了,懶惰之心生出後,你就不會受益了。
經常有聽眾問臺長,“臺長,你看看我家的佛臺菩薩來過了沒有?”臺長提醒大家,可以看,如果菩薩來過了,要更生歡喜心,然後更生慚愧心啊。
我才剛剛念幾天經文,菩薩就開始關心我了,因為我剛剛做了幾件好事,菩薩就到我家裡來了。
我很慚愧啊。
我要更好地修心、唸經,才對得起菩薩啊。
所以當以至誠唸佛為是啊。
什麼是當以至誠唸佛?就是說,不要去想,菩薩來過了,關心我了,那你就退步了,你就懶惰了。
這樣的話,菩薩下次就不來了。
聽眾朋友們,我們不要存有見佛、見境界之心。
如果你老想著,我今天唸經,菩薩會來嗎?你就會心存雜念。
如果菩薩不來,其他靈界的東西覺得你很想見到佛,他就可以裝成佛的樣子來看你,然後接受你的供養。
這個時候,有魔來了,你都不知道的。
你怎麼樣能夠見到真正的佛呢?
你怎麼樣能夠見到真正的境界呢?當你用正念唸經的時候,如果突然之間有佛像、諸天菩薩出現,你也要心存正念啊,你要存有感恩心。
臺長在1月16日的法會上,看到來了很多羅漢菩薩,當時有聽眾看見全是光頭羅漢菩薩,但他不知道是羅漢菩薩。
他看見周圍有很多沒有頭髮的菩薩。
即便你看見了,也要心存正念,勿生曲濁。
所見之相,乃為心所現。
就算你看見了菩薩,看見了諸天活佛,你也不要著相。
要知道,所看見的所有的相,是你心中看見的,是濁現的。
雖然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也是實非所難,因為你的心乾淨,所以,你的心才能夠映照出自然界中暗物質的形象。
所以我們要更加專一地起心,更加認真地學佛,好好唸經,如此這般,別說佛境對我們有利益,連魔障都會對我們有利益。
很多聽眾會問了,學佛會有利益,為什麼魔障也會對我們有利益呢?臺長告訴大家,當你克服了魔障,你的道心會更加堅定,你的佛心會更加堅強,你學佛的念頭就會更正。
魔考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如果沒有考過,就會壞事了。
如果魔現形,我就不曲濁,我以我的清淨心,不曲濁。
雖然魔讓我煩心,我不理你,因為我的心很清淨,所以魔無所擾,連魔也沒有辦法來干擾你了。
這樣你的心就會更加清淨,你的道業就會更加進步。
你的心不曲濁,你的心才能夠皈依。
臺長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境界,我們要更好地學習佛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境界,用佛菩薩崇高的境界來剋制自己的貪嗔痴和功高我慢。
人與生俱來的境界是很低的,比如自私自利,貪圖享受,嗔恨心等,我們一定要克服自身的這些毛病,才能夠達到佛菩薩的境界。
相關推薦
為什麼要做積極向上的人為什麼要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要強好勝的孩子如何教育好勝心強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形容樂觀的成語有哪些形容人樂觀的成語有哪些?
歷歷在目和記憶猶新的區別
求大師破解殘局過關,紅先求大師破解殘局???紅先黑後,紅棋怎麼贏???新手別來
相關推薦
為什麼要做積極向上的人為什麼要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要強好勝的孩子如何教育好勝心強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形容樂觀的成語有哪些形容人樂觀的成語有哪些?
歷歷在目和記憶猶新的區別
求大師破解殘局過關,紅先求大師破解殘局???紅先黑後,紅棋怎麼贏???新手別來
相關閱讀
為什麼要做積極向上的人為什麼要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要強好勝的孩子如何教育好勝心強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形容樂觀的成語有哪些形容人樂觀的成語有哪些?
歷歷在目和記憶猶新的區別
求大師破解殘局過關,紅先求大師破解殘局???紅先黑後,紅棋怎麼贏???新手別來
火是什麼顏色的
topic
社會
教育
文化
娛樂
健康
心理
科技
時尚
家居
汽車
美食
旅遊
財經
育兒
科學
遊戲
數碼
收藏
寵物
職場
三農
歷史
體育
動漫
國際
軍事
知識
電影
其它
延伸文章資訊
- 1形容成語記憶猶新的意思及解釋
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恍如昨日歷久彌新有什麼區別
- 2歷歷在目和記憶猶新的區別 - 多學網
象,不能以人為物件,“歷歷在目”既能以事為物件,也能以人為物件“記憶猶新”是“過去的事,印象清晰,好象最近的事一樣”的意思,所“記憶”的可以是好事,也 ...
- 3記憶猶新- 教育百科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對接觸過的人或事,還記得很清楚,就像最近才發生的一樣。如:三十年前離開故土的那一幕,我至今記憶猶新。
- 4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历久弥新有什么区别
记忆犹新:指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如同刚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历历在目: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单一分明;也指远处的物体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 ...
- 5历历在目和记忆犹新的区别是什么? - 百度知道
记忆犹新: 【解释】: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出自】: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