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人将黄道划分4季,12节,24气,72候。
· 四季(春、夏、秋、冬) · 十二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 十二中气( ...
节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二十四节气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中国地区 **亚太地区入册历史入册历史2016*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命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地区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曆注[1]。
中国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种「阴阳合曆」,同時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陰」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为基准确定歲實,每回歸年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春分是於黃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0°(春分点)。
夏至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90°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以北白晝最長)。
秋分是於黃經180°(秋分點)。
冬至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
一年劃分了二十四節氣,與現代曆法將一日劃分為二十四小時,兩者數字同為24。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该非遗项目的扩展名录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
[2]
目录
1起源
2二十四節氣
3節氣歌和民諺
4國際影響
5農耕八節
6七十二候
7参考文献
7.1引用
7.2來源
8参见
9外部链接
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
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人類各民族多有此四。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
到秦汉年间[3],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將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训》[4],《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陰陽(日月運行)、四時(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時辰)、二十四節气等概念。
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阳在黄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之位置。
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气,一一相間。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其西曆日期近乎固定,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前後不差1~2日。
12個節氣也是干支纪月中的每个月支的起始之日,例如,立春为寅月之始,惊蜇为卯月之始。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和气候的變化。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是區分公轉運動對於地球影響的八個關鍵節點;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十六個則反映了四季中更細微的氣候變化。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
↓
→
↑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季節(北溫帶為準)
公曆月份
太陽位於黃經角度
廿四節氣
格里曆日期交節(±1日)
月支
黄道十二宫
春季
2月
315°
立春
2月4日
寅
水瓶宮
330°
雨水
2月19日
雙魚宮
3月
345°
驚蟄
3月6日
卯
0°
春分
3月21日
牡羊宮
4月
15°
清明
4月5日
辰
30°
穀雨
4月20日
金牛宮
夏季
5月
45°
立夏
5月6日
巳
60°
小滿
5月21日
雙子宮
6月
75°
芒種
6月6日
午
90°
夏至
6月21日
巨蟹宮
7月
105°
小暑
7月7日
未
120°
大暑
7月23日
獅子宮
秋季
8月
135°
立秋
8月8日
申
150°
處暑
8月23日
處女宮
9月
165°
白露
9月8日
酉
180°
秋分
9月23日
天秤宮
10月
195°
寒露
10月8日
戌
210°
霜降
10月23日
天蝎宮
冬季
11月
225°
立冬
11月7日
亥
240°
小雪
11月22日
射手宮
12月
255°
大雪
12月7日
子
270°
冬至
12月22日
摩羯宮
1月
285°
小寒
1月6日
丑
300°
大寒
1月20日
水瓶宮
節氣歌和民諺
参见:二十四節令鼓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相關的民谚。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注意:最后两句是說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
日期是西历日期。
二十四節令歌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瀝皮乾;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處暑幹老虎;
白露煙上架,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大寒又一年。
西历十二月節氣歌
二月立春雨水節;
三月驚蟄及春分;
四月清明並穀雨;
五月立夏小滿方;
六月芒種及夏至;
七月小暑大暑當;
八月立秋還處暑;
九月白露秋分忙;
十月寒露又霜降;
十一月立冬小雪張;
十二月大雪冬至節;
一月小寒大寒昌。
各地其它諺語
中國:
华北地区: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如果立秋时间在日出之前,之后的天气就会比较冷;如果出现在日出之后,接下来的天气就会比较闷热。
)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江浙地区:
白露身勿露,赤膊变猪猡。
寒露脚勿露。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黄河中下游《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岭南地区: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國際影響
节气名稱是根据中国的气候命名的,當緯度不同可能造成名稱與氣候不一致。
但節氣時間的定義是根據黃道,故北半球統一冬至日短、夏至日長;南半球則剛好相反。
農耕八節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古人将黄道划分4季,12节,24气,72候。
定义3节为一季,约30日为一节,15日为一气,5日为一候。
年、季、节、气、候。
四季(春、夏、秋、冬)
十二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七十二候(约每5日为一候)
一年=四季
一季=三节
一节=二气=六候
一候≈五日
七十二候
更多信息:物候和蝴蝶物候學
每氣分三候,可以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谷雨:谷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其羽,又五日戴勝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麦秋至)。
芒种: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壁,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击)。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处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坯戶,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荔挺出)。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雉始雊)。
大寒: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鷲鸟厉疾(征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参考文献
引用
^二十四節氣.香港天文台.
^“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代表作名录,澎湃新闻,2016-11-30。
^呂不韋《s:呂氏春秋》
^中国农历发展简史.
來源
書籍
陳正之.《台灣歲時記:二十四節氣與常民文化》.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7-03-01[1997].ISBN 957-008-656-4(中文(臺灣)).
参见
闰年、闰月
夏历、生肖、五行
天干、地支
纪元、纪年
阳历、阴历、阴阳历、历法
外部链接
话说二十四节气(CCTV《家园》节目采访中国农大农业气象系主任郑大伟教授)
2016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香港天文台
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国际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花儿·侗族大歌·格萨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玛纳斯·妈祖信俗·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南音·热贡艺术·西安鼓乐·粤剧·藏戏·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端午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医针灸·京剧·中国皮影戏·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太极拳·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优秀保护实践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节气&oldid=73493355”
分类:曆法節氣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隐藏分类:避免破坏保护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Mìng-dĕ̤ng-ngṳ̄ČeštinaEnglishEsperantoEspañol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Bahasa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BahasaMelayuRomânăไทยTiếngViệt吴语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24節氣的由來及其意義 - 飛鳥FiFi的筆記本
十月(楊月)亥水 節:立冬 氣:小雪. 十一月(遐月)子水 節:大雪 氣:冬至. 十二月(臘月)丑土 節:小寒 氣:大寒. 二十四節氣可分為四類︰ ...
- 2二十四節氣(農委會)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二十四節氣 ; ‧, 雨水(國曆2月18或19或20日) ; ‧, 驚蟄(國曆3月5或6或7日) ; ‧, 春分(國曆3月20或21或22日) ; ‧, 清明(國曆4月4或5或6日).
- 3节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人将黄道划分4季,12节,24气,72候。 · 四季(春、夏、秋、冬) · 十二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 十二中气( ...
- 4二十四節氣日期和意義
- 5中國24節氣
有人認為二十四節氣從屬農曆;其實,它是根據陽歷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 ... 12, 大暑, 六月中, 7月23/24日, 正值中伏前後,一年最炎熱時期,喜溫作物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