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到高中,自學計畫申請書如何準備?資源怎麼找? - 翻轉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她建議大家在諮詢前可以先做功課。
譬如透過網路的關鍵字搜尋,或是臉書的自學生社團都有熱心的家長互相交流,譬如在家自學社群 ...
已複製連結
訂戶專屬功能
複製成功
認識我們
分享
趨勢政策
全球觀點
台灣現場
深度專題
教學現場
課堂教學
班級經營
人物故事
教學資源
多元觀點
深度專題
專家專欄
所有專欄作家
讀者投稿
我要投稿
教育創新
產業動態
年度教育創新活動
教育創新支持夥伴
教育新創20+
翻轉教育學院
訂閱服務
訂閱服務
認識翻轉教育
登入註冊
訂閱電子報
趨勢政策
全球觀點
台灣現場
深度專題
教學現場
課堂教學
班級經營
人物故事
教學資源
多元觀點
深度專題
專家專欄
所有專欄作家
讀者投稿
我要投稿
教育創新
產業動態
年度教育創新活動
教育創新支持夥伴
教育新創20+
翻轉教育學院
訂閱服務
訂閱服務
認識翻轉教育
教學現場
課堂教學
國小到高中,自學申請書如何準備?資源怎麼找?第一個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每年4月底和10月底是自學生繳交自學計畫申請書的期限。
許多自學家庭雖然有意自學,卻在第一關提出自學申請就卡關,不知道自學申請書該怎麼寫?學習資源又在哪裡?
Shutterstock
文
許家齊
、
張益勤
媒體中心
1
2019-03-0410:55
更新:2022-06-2419:04
本文重點摘要
一、為什麼要自學?
二、孩子是什麼樣的學習風格?
三、不去學校,想做什麼?
四、了解自學是什麼?哪裡有資源?
五、自學申請書首重邏輯、一致性
正在思考如何寫自學計劃書嗎?《親子天下》採訪輔導自學家庭的專家,從心理層面的準備到法規規定,解析自學申請書該怎麼寫,並且提出分齡、適性建議。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認為,有意自學的家庭在開始動手寫申請書前,應該要先思考幾個問題:
一、為什麼要自學?
自學的原因很多,陳怡光表示,很多人自學是父母或學生對體制內教育的不滿意、有其他想法或是想做的事,或是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譬如霸凌,決定自學。
長期提供自學家庭相關諮詢的自主學習促進會常務理事蔡伊婷也在實務上遇過學生因著身心狀況,有拒學、憂鬱等狀況,可是為了保留學籍,不願意休學,改用自學當做調養身心的時間;或是有些特殊生被學校排斥,被迫自學。
陳怡光認為,自學雖然是相對於體制內教育比較有彈性的做法,但是並不能當做所有問題的解方。
他建議,決定自學前,家長一定要跟孩子先面對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釐清問題,不能將自學做為逃離學校的做法。
蔡伊婷也建議,不論何種原因開始自學,家長都要體認到學習的主體是孩子,不是個人教育理念的延伸,因此如何為孩子設計適合的教育方式與內容,都要不斷反思孩子的需求。
「尤其國小階段的自學多為家長主導,更要提醒家長不斷回到孩子身上,看見孩子的需求」,她說。
曾在實驗教育機構任教、陪伴自學生做生涯探索的魏子翔則建議,自學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而不是成為「孩子的鬧鐘」。
「(家長)成為鬧鐘就只會告訴孩子這時候應該要做什麼事、怎麼沒做?像是現在要學測了,怎麼還沒準備?」魏子翔表示,相較於多一個鬧鐘,孩子更需要的是能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被支持的感覺,「沒有被支持的感覺,自學走下去會很辛苦。
」魏子翔說。
二、孩子是什麼樣的學習風格?
每個孩子有天生下來的學習風格與氣質,因此在學習上也會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陳怡光建議自學家庭一定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才能用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學習。
陳怡光以自己的孩子為例,大女兒明秀擅長主題式、長期且深入的專題研究,且願意花費1個月至10週的時間鑽研一個題目;相較之下,兒子明哲就是個不易專注的小孩,只願意學習有興趣的內容,「所以我們為了引起他學習,得給他嘗試與探索的機會,但同時得多留意他的基本能力。
意味著,有時候即使是他不喜歡的學習內容也要想辦法讓他接受」。
類似這樣深入認識自己的小孩,才有辦法在自學的階段給予協助。
他建議家長,在自學前就要花時間陪伴孩子、了解孩子。
「譬如有些愛看漫畫的小孩,可能會有系統的收集相同作者、主題、風格等漫畫,並且專精的往下看;或是因為愛看灌籃高手等運動類型的漫畫而開始涉獵NBA等,都是父母觀察的重點。
」陳怡光建議家長除了簽連絡簿,也可以陪著小孩做功課;或是在休閒、沒有壓力的情形下,給孩子任務並且觀察小孩面對問題會如何解決,像是做家事、烘焙、打掃等,是感到焦慮?或是感到好奇?
常有家長詢問「如何選擇自學團體、實驗教育機構」或評論自學團的好壞,陳怡光認為評估自學團與機構時,除了多了解其教學理念,課程架構等,家長也需思考孩子本身的特質,例如有些單位採勤教嚴管、控制度較強,對於自主性較低的孩子來說,也許在學習上比較有效、不過不一定比較快樂。
家長還是要回到孩子的特質、並對焦自身對於孩子學習的想法。
三、不去學校,想做什麼?
蔡伊婷表示,很多人在規劃自學時都有很多擔心,像是能不能考大學?會不會有畢業證書?去哪裡找老師?「如果不去想升學,不去想可不可以、能不能做到。
只要單純的想:『想做什麼都可以!孩子想做什麼?』」
蔡伊婷強調,自學貴在彈性和自主,但是很多家長會放不下,有很多擔心。
而他認為,「不要預設太多,邊做邊看,走了就有路!相對的,如果不上路,就永遠不知道答案」。
蔡伊婷舉例,過去有學生喜歡與人聊天,幫忙朋友解決情感問題,延伸對心理學有興趣,想要自學。
蔡伊婷便會建議學生先去閱讀心理學的書,了解心理學的相關課程,「從有興趣的地方開始並且不設限的想像學習的可能」。
一些家長也會擔心孩子自學後的人際社交或是適應社會的問題,陳怡光表示,一來這與孩子本身的個性特質有關,另也涉及家庭能提供的人際網絡與文化刺激。
他表示,家庭本身若缺乏社交網絡,可以透過一些單位舉辦的活動,經營的交流空間等,讓孩子建立社交網絡。
四、了解自學是什麼?哪裡有資源?
蔡伊婷表示,對自學有興趣的人非常多,但是經常有人不知道從何開始。
她建議大家在諮詢前可以先做功課。
譬如透過網路的關鍵字搜尋,或是臉書的自學生社團都有熱心的家長互相交流,譬如在家自學社群、高中自學生等。
其它像是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自主學習共享平台、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等,都可以協助家長和學生認識什麼是自學。
此外,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陸續成立辦理實驗教育業務的中心,也有相關資源能利用,如由教育部指導成立的「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整理了自學常用的學習資源與自學生故事,供有意申請自學的學生、家庭參考;北市、台中市、宜蘭市等縣市也設立實驗教育中心受理相關業務與推廣,如台北市的「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除了提供自學相關系列講座與實驗教育學生及家長的諮詢服務,也提供團體討論室、閱讀空間等供自學生使用。
另外,蔡伊婷也建議,家長和學生也可以先查詢相關行政流程,包括自學的法規、流程,也對申請表有初步的認識。
譬如各縣市網站上也有針對自學申請的範例格式,可以做為參考(如:台北市範例),「但是不要因此被侷限」,蔡伊婷強調,範例格式很多是用體制內的學校思維來設計表格,譬如要有課程進度表、課表等,「自學最大的價值就是彈性,因此自學生的課表不用每堂課50分鐘,學習不限定在學科,進度也不一定要照學校模式每週都規劃」。
陳怡光也說,除非各縣市有硬性規定自學申請書的內容,否則自學的精神就是開放,申請書當然也是格式不拘,除了文字,他也見過有人用心智圖、表格、散文等形式繳交申請書。
五、自學申請書首重邏輯、一致性
要下筆寫自學申請書,首先必須先知道申請書的內容要寫什麼。
陳怡光以過去審議自學計畫的經驗表示,填寫自學申請書最重要的是一致性,也就是教學內容、評量方式與預期成效必須一致。
意思是說,如果小孩要用專題式的方式學習,那麼評量方式就必須呼應他的學習方式,可能是交報告而不會是紙筆測驗。
他舉例,有些人會在學習方式時採用體驗式學習、動手做、主題式學習等,但是最後的評量卻是回到設籍學校參加段考,「這就是犯了前後不一致的問題」。
根據《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自學申請書應包括兩個部分:
申請書:申請人、聯絡方式、實驗教育之對象及期程。
實驗教育計畫:實驗教育之名稱、目的、方式、內容(包括課程所屬類型與教學、學習評量及預定使用學校設施、設備項目;身心障礙學生使用設施之需求,應予載明)、預期成效、計畫主持人及參與實驗教育人員之相關資料。
針對「實驗教育計劃」的細項,陳怡光和蔡伊婷建議可以這樣想:
1.名稱:計畫名稱
2.目的:為什麼要自學?想在自學期間做到什麼?完成什麼?
3.方式:主要的學習想法與規劃。
用什麼方法自學?譬如動手做?主題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會不會使用教科書?
4.內容:自學的課程、教學為何?想要做些什麼?學什麼?找誰學?用什麼材料學?(書、老師、網路、旁聽教科書、自編教材......)
5.學習評量:用什麼方式評估孩子有學習且有學會?
6.是否需要用到學校設施:有沒有想要和學校合作或是配合的課程?或是回學校健康檢查?回學校考試?需要跟學校借實驗室?鋼琴室?建議要在提申請書前先和設籍學校溝通。
7.預期成效:預計利用一季、一學期或是一年,具體做到的幾件事。
建議要具體,譬如,與其寫「學好英文」,不如寫「英檢達470分」或是「能自在的與外國人溝通」更為具體。
8.參與人員資料:參與人員(老師)的畢業證書、證照、相關工作證明。
此欄目主要是讓審議委員明白自學家庭所擁有的資源,若是參與人員的學經歷與他要參與的學生學習無關,則可以提供相關經驗的工作證明,或是媒體報導等,不一定要給學歷證明。
六、寫自學申請書的分齡建議
除了申請書的細項,陳怡光和蔡伊婷也建議,不同年齡層的自學應著重不同重點,家長也要面對不同的挑戰。
以下是他們針對不同年齡提出的建議:
1.國小低年級、中年級:這個年段的課程彈性大,著重在生活教育,可以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玩耍或是建立生活常規。
給家長的建議:由於國小的自學多由家長主導,建議家長要時時反思,並且保持向外學習的習慣。
也可以多認識兒童發展相關的理論,提供孩子適當的知識基礎與均衡學習。
2.國小高年級、國中:不只是學科學習,這個階段也要給學生多探索的機會,嘗試不同領域的生活經驗,為的是未來高中階段能夠決定要走學術路線或是技術導向的學習。
給家長的建議:這個階段的小孩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仍然需要大人的陪伴,建議家長可以適度傾聽小孩對自學的想法,與孩子討論學習的內容,也適度讓孩子負擔學習的責任。
自學生家長張嘉芬也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家長,國高中階段的自學生多半有自己想法,若是家長有擔心,可以先向學校請假,嘗試每週一天或兩天的自學,自己安排課程也和孩子一起試水溫。
3.高中:高中階段要開始專精學習,若是要發展學術路線,也要開始思考往哪個領域發展,又要如何跟大學、社會做連結?若是要走技術路線,則可以到實際工作現場認識真實的工作狀態,與未來工作連結。
這個階段的重要思考是,自學生能做到什麼是學校上課的同學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替孩子打造升大學的優勢。
給家長的建議:這個階段的自學多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若不是從小自學到高中的家長,有時候反而是家長的衝擊比較大。
建議家長在驚訝之餘,也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擔心,譬如升學管道、畢業證書等。
同時也要自己收集資料,了解自學之後的挑戰以及陪伴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延伸閱讀
自學生陳明秀:我18歲,大學不是唯一選項
陳怡光:暑假難得,多嘗試學校裡面做不到的事
許家齊
訂戶專屬功能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
一次山上學校訪問,被提醒著對世界保持好奇的重要,期許自己做個謙虛學習,永保好奇的記者/人。
覺得人生中能當過記者是很棒的事。
張益勤
訂戶專屬功能
親子天下記者
一個相信用心感受就能成就大事的小小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試閱
立即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勞動,是通往孩子內心的橋樑
嚴長壽X老ㄙㄨ老師教育對談:別用後照鏡計劃孩子的未來
陪伴孩子志願選填—家長教戰指南
念實驗學校的風險與學習!TMS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的辦學啟示錄
老師都曾問過自己的問題:「關於教育,我最想改變的是什麼?」
安心在家學|讓爸媽超前部署、不抓狂的分齡學習指南
教育創新
產業動態
贊助
2022數位學習教學現況大調查看見校園的3大挑戰
為瞭解臺灣教育現場實施數位化教學的現況,ViewSonic與翻轉教育於6月共同執行「2022全台數位教學現況大調查」,針對全台教師、家長及學生進行調查,並於7/7(四)由ViewSonic舉辦的「後疫情、新學習」培訓教師年會上首度發佈調查結果。
2022ViewSonic培訓講師年會│親子天下董事長兼執行長何琦瑜分享
文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廣編稿
4
2022-07-2612:23
更新:2022-08-1815:04
為瞭解臺灣教育現場實施數位化教學的現況,ViewSonic與翻轉教育於6月共同執行「2022全台數位教學現況大調查」,針對全台教師、家長及學生進行調查,並於7/7(四)由ViewSonic舉辦的「後疫情、新學習」培訓教師年會上首度發佈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頻率,總是使用和經常使用的比例在今年5月前高達65%,在6月的疫情中更高達了89%,而在邁向教育數位化過程中,硬體設備、互動教學能力及數位教學工具的轉換頻繁,是台灣教師認為最主要的三個挑戰。
數位教學的三大挑戰
以硬體設備端來看,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教師中,高達96%之教師認同擁有手寫設備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很實用,其中有48%認為教室需要大尺寸數位互動顯示器,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44%認為需要可觸控/書寫式電子講桌,其他還有實物投影機、手寫板、平板電腦⋯⋯等設備。
只可惜,目前校園內的教室仍以桌上型電腦(占82%)、投影機與螢幕(占71%)、麥克風與擴大機(占58%)等單向輸出型設備為主,普遍缺乏數位互動設備,近50%的受訪教師表示,任課教室中沒有數位互動顯示器,還有19%的教師不知道其用途。
而硬體設備的完善與否,與教師互動教學能力,可說是息息相關,當硬體設備建置完善時,形同為數位教學打下良好基礎,讓教師可以隨時在課堂上進行數位互動教學,自然能慢慢累積能力和經驗。
也因此,74%受訪教師皆認為,提升硬體設備對數位互動教學的幫助最大。
另外,在數位教學工具的使用上,89%的教師會使用GoogleClassroom,為最多教師會使用的數位教學系統,其次為35%的myViewBoard。
除此之外,教師在實際進行數位互動教學時,58%會使用Jamboard取得即時回饋,其次為Kahoot(47%)與myViewBoard(34%),ViewSonic近年來舉辦教師培訓營與互動社群,在教學現場也深獲教師認同,成為教師普遍使用的數位教學系統之一。
除了硬體設備的挑戰外,許多受訪教師更提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動機不足,是推動數位教學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當學生能夠自行操控數位學習工具、培養主動學習的意願,普及城鄉的網路設備讓學生實現真正停課不停學,才能彰現出數位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家長、孩子皆肯定數位教學的幫助
至於數位教學對孩子的幫助,多數家長皆抱持正面且肯定的態度。
先就達成學習成效來說,本次參與調查的家長中,有41%同意數位教學可以達成學習成效,40%沒有特別看法,只有19%的家長不認為數位教學可以達成孩子的學習成效。
在學習動機上,則有41%的受訪家長同意數位教學可以提升學習動機,36%沒有特別看法,只有16%的家長不認為數位教學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而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亦認同數位教學的幫助,高達87%的受訪學生認為,老師使用電腦或是平板結合數位內容上課,對於理解上課內容有幫助。
目前,老師在數位教學應用上,最常見的就是播放投影片(95%),其次則是播放影片(57%)、進行分組活動(53%)、及回答問題(51%)。
整體而言,無論家長或學生都肯定數位教學有助於學習成效,只要能完善互動教學基礎建設、提升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做好配套措施,改變現行教師要備課、教課、處理行政事務等蠟蠋多頭燒窘境,讓教師能有更充裕的時間學習新的教學方式與系統,方能順利推動台灣數位教學的發展。
《2022全臺數位教學現況大調查》完整報告:https://cplink.co/UpyRd7El
【《2022數位教學現況大調查》2022年7月26日發佈新聞稿之數據誤植更正說明】:https://cplink.co/dVC28qai
*調查說明:為瞭解臺灣教育現場實施數位化教學的現況,ViewSonic與翻轉教育共同執行《2022全臺數位教學現況大調查》,調查時間:2022年6月8日至6月27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275份問卷,以身分區分筆數:教師697筆/家長531筆/學生47筆,國小教師為主要填答者,占教師填答比例56%。
(問卷設計:ViewSonic、鄭涵云、林洛安、陳怡均。
問卷統計分析:陳怡均)
延伸閱讀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訂戶專屬功能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整合傳播部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試閱
立即訂閱
您可能有興趣
翻轉教育學院「社群時代必備媒體識讀力」研習活動影片
翻轉教育學院「社會科的閱讀理解與實踐」研習活動影片
翻轉教育學院「遊戲化教學抓住分心世代」研習活動影片
「穿越資訊海,吸睛知識圖卡助攻教學設計」研習影片
「超連結走跳,用載具建構自主學習地圖」研習活動影片
翻轉教育學院「國文科的閱讀理解與實踐」研習活動影片
分享
收藏
延伸文章資訊
- 1在家自學的浪漫與現實--唐鳳父親的20個提醒 - 親子天下
台灣第一位最知名的自學生唐鳳,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政務委員,也是國內第一位「數位政委」。她的成功,點燃許多人對在家自學的興趣。唐鳳的爸爸唐 ...
- 2「不上學並非不幸!」:關於「在家自學」,你不知道的事
一旦你有機會自學,你又期待如何進行這趟與眾不同的學習旅程呢? ... 至於台灣也有許多在家自學的代表,像是19 歲才念第一所學校的清大女孩陳慧潔, ...
- 3台灣掀起自學風5年人數成長近3倍| 生活 - CTWANT
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度全國自學生人數為8245人,與103學年度2832人相比,增加5413人,約2.9倍,自學也成為一種趨勢,近年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從拒學到 ...
- 4許多台灣家長崇尚「在家自學」,為何瑞典、德國卻大力反對 ...
最近10年來全美自學人口激增,美國教育部估計,自學的學齡兒童有200萬人。「在家自學」不再被認為是極右宗教保守派或極左嬉皮家庭的邊緣做法,而是家長新的教育選擇。
- 5在家自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家自學或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是指不進入學校系統,而靠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學習方式,其教育理念和背景和教育哲學有相當大的關係,例如自主學習和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