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哲學是什麼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邏輯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人工智慧、腦科學是研究「認知」的重要途徑。
《MIT 認知科學百科全書》(TheMIT Encyclopedia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認知哲學是什麼
2020-12-13科學出版社
要弄清「什麼是認知哲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澄清:什麼是認知?認知與哲學在哪些方面有聯繫?認知哲學與相關學科或領域有何不同?它的問題域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著力探討的問題。
圖片來源:Pixabay認知的含義從詞源來看,英語cognition(認知)這個詞最初來自拉丁詞cognoscere,意思是「與……相識」「對……了解」。
它由co+gnoscere構成,意思是「開始知道」。
《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2001年)對「認知」的解釋是,「認知」源於拉丁文cognition,意指知道或形成某物的觀念,通常譯作「知識」,也作scientia(知識)解。
然而,「認知」這個概念在不同學科中意義相近但不盡相同。
在心理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中,「認知」是在三個意義上被使用的:①在個體心理功能的信息加工意義上,「認知」具體指個體的心理過程,與「心智有內在心理狀態」觀點相關;②在以問題解決爲導向的思維過程意義上,「認知」是思維的顯現或結果,直接與思維和問題解決相關;③在心理表徵意義上,「認知」被看作是心靈的表徵和過程,不僅包括思維,還包括語言運用、符號操作和行爲控制。
在認知科學中,「認知」是在更一般意義上被使用的,旨在確定獨立於執行認知任務的主體(人、動物或機器)的認知過程的主要特徵。
邏輯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人工智慧、腦科學是研究「認知」的重要途徑。
《MIT認知科學百科全書》(TheMITEncyclopediaoftheCognitiveSciences)將認知與熟化(aging)並列,旨在說明認知是熟化過程中的現象,與人的進化相關。
在這個意義上,認知被分爲兩類——動態認知和具化認知。
前者指包括各種推理(歸納、演繹、因果、溯因推理等)、記憶、空間表現的測度能力,在評估時被用於反映處理的效果;後者指對詞的意義、信息和知識的測度的評價能力,它傾向於反映過去執行過程中積累的結果。
在認知發展的意義上,這兩種認知能力在熟化過程中表現不同。
這是知識表徵意義上的「認知」。
在哲學中,「認知」與認識論密切相關。
認識論把「認知」當作產生新信息和改進知識的能力來研究,其核心論題是:在環境中信息的發現如何影響知識的發展。
在科學哲學中就是科學發現問題,因爲發現是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旨在闡明未知事物,具體表現在三方面:①揭示以前存在但未被發現的客體或事件;②發現已知事物的新性質;③發現與創造理想客體。
在西方哲學史上,笛卡兒(R.Descartes)將認知與知識區分開來,認爲認知是過程,知識是認知的結果。
斯賓諾莎將認知分爲三個等級:第一等的認知是由第二手的意見、想像和從變幻不定的經驗中得來的認知構成的,這種認知承認虛假;第二等的認知是理性,它尋找現象的根本理由或原因,發現必然真理;第三等也即最高等的認知是直覺認識,它是從有關屬性本質的恰當觀念發展而來的,從而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恰當認識。
按照一般的哲學用法,「認知」包括通往知識的那些狀態和過程,與感覺、感情、意志相區別。
這是感知和發現意義上的「認知」。
在人工智慧中,「認知」與發展智能系統相關。
具有認知能力的智能系統就是認知系統。
它理解認知的方式主要有認知主義、湧現和混合三種。
認知主義試圖創造一個包括學習、問題解決和決策等認知問題的統一理論,涉及心理學、認知科學、腦科學、語言學等學科。
湧現是一個非常不同的認知觀,主張認知是一個自組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知系統在真實時間中不斷地重新建構自己,通過多系統—環境的相互作用的自我控制保持其操作的同一性。
這是系統科學的研究進路。
混合是將認知主義和湧現相結合。
這些方式提出了認知過程模擬的不同觀點,研究認知過程的工具主要是計算建模,計算模型提供了詳細的、基於加工的表徵、機制和過程的理解,並通過計算機(俗稱「電腦」)算法和程序表徵認知,從而揭示認知的本質和功能。
這是智能機發展意義上的「認知」。
概言之,這些對「認知」的不同理解體現在三方面:①提取新信息及其關係;②對所提取的信息的可能來源實驗、系統觀察和對實驗與觀察結果的理論化;③通過對初始數據的分析、假設提出、假設檢驗以及對假設的接受或拒絕來實現認知。
從哲學角度對這三方面進行反思將是認知哲學的重大任務。
認知與哲學的相關領域目前來看,認知與哲學相關的領域主要有10個方面。
1認知與情感認知與情感是兩個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概念。
比如達爾格萊什(T.Dalgleish)等討論了古希臘、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及近代的情感觀,笛卡兒的情感觀,情感狀態的因果評價說明,非笛卡兒主義和行爲主義,斯賓諾莎對傳統觀點的批判,哲學和心理學中對認知的表徵。
因此,從哲學和心理學探討認知與情感的關係將是認知哲學的任務之一。
2認知與進化進化論表明,人和動物的認知是進化的結果。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普拉泰克(S.M.Platek)和沙克爾福德(T.K.Shackelford)專門探討了人類行爲和認知的達爾文方法,流體智力能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的熟化,認知因子在人類智力進化過程中的作用,形式和功能適應在信息處理過程中的作用,語言在進化過程中對發明創造和交流的作用,等等。
3認知與邏輯這主要是認知邏輯的研究範圍。
認知邏輯是用邏輯演算的方法來研究含有諸如知道、相信、斷定、認爲、懷疑等認知模態詞的模態命題形式的一門學科。
4認知與知識(表徵)這是關於認知結果的呈現問題。
關於知識表徵,戴維斯(R.Davis)等認爲它是表達事物的一個替代、一套本體論承諾、智力推理的一個組合理論、有效計算和表達的一個中介。
5認知與心靈(意識)認知過程包括心靈或者意識。
范·古利克(R.vanGulick)探討了意識和認知領域的幾個核心意義,並對生物意識進行了分類。
6認知與信息「認知」是指信息的規範提取、知識的獲得與改進,以及環境的建構與模型的改進。
也就是說,信息至少有兩個基本問題:信息在自然中是否獨立存在?它是否是一種心靈或認知現象?一般來說,信息被假定爲實在的原始本質。
蓋爾-曼恩(M.Gell-Mann)提出複雜適應性系統作爲一個觀察者,即著名的信息收集和使用系統(IGUS),可能爲自我意識或心靈提供一個基礎。
查爾默斯(D.Chalmers)設想了一個後香農心理信息空間,穆爾豪瑟(G.R.Mulhauser)把算法信息理論用於認知過程,他們使用數學構造把信息作爲邏輯空間處理。
在意識科學的發展中,信息在複雜適應性系統中是一個關鍵成分。
在任何情形中,信息都處於認知科學範式的核心。
7認知與文化費斯勒(D.M.T.Fessler)和馬策里(E.Machery)認爲,心理普遍性可以通過它的特徵、過程、傾向或功能來定義,而這些特徵、過程、傾向或功能是經過文化再發生的。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是文化塑造了認知和心靈。
8認知與語言符號化的語言提供了研究人類語言和語言處理的本質、認知和語言間的關係,以及語言神經組織的一個有力工具。
符號語言的價值在於其形態,特別是對於感知而言,符號化語言依賴於高級視力和運動處理系統。
對於生產,它們需要包括手和臉的運動系統的整合。
9認知與計算這是計算主義的研究範圍。
派利夏恩(Z.W.Pylyshyn)在計算框架下系統地闡釋了心理現象,對計算和心理現象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對認知科學的邏輯理解做了極具穿透力的分析。
心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主張認知是計算的一種形式,心理狀態的語義內容與計算機表徵一樣是被編碼的。
這是一個豐富且持久的研究假設,它支撐著認知科學研究的主流方向。
10認知與大腦腦科學表明,大腦是認知發生的器官。
布魯克(A.Brook)和埃金斯(K.Akins)將神經科學方法用於傳統哲學問題,將哲學方法用於闡明神經科學中的問題,其中丘奇蘭德(P.Churchland)關於人的顏色感受的觀點與心腦同一論對立,即人感受的顏色與實際的顏色並不一致;雅各布(Z.Jakab)認爲,人的顏色相似空間不能表徵實際的顏色刺激的物理相似。
大腦作爲開放性生態控制者,以整合方式審視世界。
這是極有創見的觀點,引起了認知哲學家的重視。
本文摘編自《認知哲學手冊》,內容有刪減調整。
標題爲編者所加。
認知哲學手冊魏屹東編著ISBN978-7-03-066018-3責任編輯:朱萍萍陳晶晶《認知哲學手冊》首先對認知哲學的含義、問題域、研究維度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係做了界定,在此基礎上系統論述了認知哲學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其次詳細梳理了哲學史上關於認知的各種觀點與立場、研究範式和方法論,探討了著名認知科學家、認知科學哲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和認知語言學家關於認知、意識、思維、智能、表徵模型等的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最後從文化、社會認識、生態學、實在論、邏輯、情感和語境化視角探討和分析了認知哲學的可能發展趨向。
本書可作爲哲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認知心理學、腦科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專業人士閱讀。
相關焦點
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
認知哲學,有時也稱認知論或認識論,是認知科學與哲學的一個交叉分支,基於認知科學中的哲學問題,專門探討人的認知及其決策的涵義、本質與作用等基本問題。
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是當代認知哲學中的一個新型的邊緣理論,基於當代量子力學理論所提出的極爲重大而又極爲基本的哲學問題,探討人的認知及其決策的涵義、本質與作用等基本問題的交叉科學。
量子力學的認知哲學,是量子力學的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
認知語言學不可能建立在先驗哲學世界觀基礎之上,就其所運用的第二代認知科學理論方法,以及對就概念、理性和語言的理解貢獻而言,認知語言學具有重大的哲學蘊涵
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叉融合
相應在學科建構上,哲學和認知科學呈現出交叉融合的趨勢,道德問題和人工智慧的前景問題成爲哲學和認知科學領域的熱門話題。
面對當今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諸多新挑戰,本期組織3篇文章,通過對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和融合相關問題的深入探討,嘗試給出研究路徑上的可能方向,以期引發學界對相關問題的進一步討論。
朱菁|哲學與認知科學的「金婚」五十年
如今,認知科學已侵襲到了幾乎所有哲學分支的領地,從形上學(心身問題、自由意志問題)和認識論(知識的來源、自我知識、他心問題)到倫理學(道德推理和判斷的認知機制)和宗教哲學(宗教起源的認知基礎),更不用說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這些本身就與對心智本性的理解密不可分的哲學探討,甚至對哲學的研究方法也帶來了強烈的衝擊(實驗哲學的興起)。
哲學與認知科學何以共生共榮
他們合著的《肉身中的哲學:具身心智及其對西方思想的挑戰》(1999年出版)則進一步發展了關於渉身認知的哲學思想及其對認知科學的啓示。
1991年出版的《渉身心智:認知科學與人類體驗》是渉身認知研究得以興起的另一個標誌性作品,由神經科學家弗朗西斯科·維埃拉、哲學家伊萬·湯普遜和心理學家埃莉諾·羅施合作完成。
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融合的途徑
在這些考察過程中可以看出,哲學與前沿的認知科學在某種條件下既構成雙向挑戰的態勢,又具有雙向推進科學和哲學發展的效應,這種效應爲實現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啓示。
所謂認知科學,就是要說明依據表徵行動的施動者(agent)具備何種知識、有何行動目的,其行動具有什麼特性,也就是要知道一個施動者擁有什麼心理表徵(mentalrepresentation)。
只有找到表徵與行動之間的關聯,才能建立起一種說明認知的普遍原理。
由此,派利夏恩聲稱:「計算才是真正架起心理世界與科學理論的橋樑!」
哲學對認知領域的影響和作用,專業人士必看!
哲學到底對認知科學研究有哪些幫助?通過描述哲學家在認知科學研究中扮演的某些角色,我們可以間接地回答這個問題。
這些角色包括拓荒者、建築監理、禪師、繪圖員、檔案管理員、拉拉隊隊長等。
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預先依據哲學家使用的論證、概念分析以及歷史視角等主要研究方法刻畫出哲學家的特徵。
什麼是哲學家?
道德問題的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研究路徑
原標題:道德問題的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研究路徑 由於哲學與認知科學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二者的結合需要以哲學的概念分析和邏輯推導對問題和概念進行解析,再輔以生活中的實例,從中抽取和概括出供認知科學進行實證研究的問題和範式。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一部分: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我在《宇宙智慧的本質是什麼?》中指出,宇宙智慧是一種可以以智慧載體進行傳播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驅動智慧載體羣體與羣體相關的所有組成的綜合系統熵值減小的能力。
世界本源是任何哲學都無法迴避的哲學前提、哲學基本立場或理論基石。
世界觀,無論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都是人類的一種觀念,是人類強加於認知之上的觀念,因爲人類只能通過認知來達到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脫離了人,所有認知都不存在,所以最關鍵的不是認知的目標,而是認知本身的可靠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
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
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有什麼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
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如何定義觀念認知和經驗認知?即如何區分宗教、哲學與科學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論述過,意識進化史,就是人類認知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的由來。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
與作爲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
「新神祕主義」:心靈——認知科學哲學的怪胎
毫無疑問,這種理論深刻觸及了科學成果的心靈哲學解讀、心靈的理解方式、認知能力的界限及概念圖式的作用等複雜問題,具有重要的心靈—認知哲學意蘊,值得我們在破解意識之謎的過程中予以關注和思考。
這裡關注的「新神祕主義」是指心靈哲學神祕主義走向中由柯林.麥金(ColinMcGinn)所倡導的充滿著矛盾個性的心靈哲學理論。
關於哲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12個問題——與約翰·塞爾教授的對話
你知道,心理學是認知科學中活躍的領域之一。
以你之見,在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結合中,最有希望的領域是什麼?塞爾:是的。
有一個有趣的歷史事實:認知科學與心理學是分別發展的。
在認知科學中,心理學僅僅是一個分支學科,當然在理論上你也可以認爲認知科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但卻是主要的分支學科。
認知科學爲何從心理學中分離出來呢?
什麼是哲學?從「哲」的漢字本義入手的解釋
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爲以「事物的可分離,人對事物的分辨」爲基礎,以「人對事物的分辨」爲開端1、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爲以「事物的可分離,人對事物的分辨」爲基礎,以「人對事物的分辨」爲開端。
萬物混同,沒有差別,沒有物我之分,人建立不起任何的覺悟、認知(包括概念),人的作爲和不作爲也就失去了意義。
比如:「人研究哲學」,這五個字及其指代的事物之間,若是混同爲一,人的認知里就建立不起任何有用的信息,人就無法進行研究哲學的作爲。
宇宙萬物的相互聯繫、可統一性,是人的一切覺悟、認知、作爲的前提。
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什麼是語言哲學?1分鐘了解下。
語言哲學的內涵語言哲學即是對語言的哲學思考的一門學問,包括語言實在論,語言本體論,語言意義等。
語言哲學更關注語言意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意義的詳細描述。
語言哲學關心五個基本問題。
哲學的哲學,是什麼哲學?
塔索:你管這叫哲學?元哲學一詞的前綴元(meta)的基本意義是「包括但不僅僅包括以下內容」,在各種哲學論文中都能見到這個詞,比如元語言,一種能用來描述語言的語言。
又比如元倫理學,它研究倫理原則的來源和意義。
所以元哲學的登場,「元」本就只是時間問題。
元哲學對付的是「何爲哲學」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的「天賦心靈」研究及其心靈—認知哲學意義
相較於西方而言,中國哲學對天賦問題的探討同時貫穿著認識論維度和心靈哲學維度,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中國先天學在對心的天賦資源的探討的基礎上,對天賦心靈作了「自然化」說明,用氣之類的概念和理論說明了其合理性,重構了關於心理的地貌學、地理學和結構學,這些研究都爲人類的心理王國開闢了一片廣大的領域,具有重要的心靈—認知哲學意義。
哲學有意思
哲學的一個原則,就是只有在我們理解、經歷和信仰的認知篩選器過濾之後,才能被感知。
但,這並不是說哲學就不重要,不真實。
科學是解釋和探索現實問題和客觀世界的,但是無法解答人類終極問題。
而哲學正是人類努力發現和找尋終極問題的途徑。
學習和研究哲學,是理解我們的信仰的最好辦法。
現在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什麼?還是唯物和唯心主義嗎?
X現在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什麼目前在中國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主導形式,其基礎是唯物主義。
在其他國家,哲學主要關注問題,如心靈哲學、分析哲學(語言)、認知哲學(認知)等,這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唯物與唯心的劃分。
嚴格說來,「唯物與唯心的差異」說法的哲學開端在於笛卡爾,他在論證我思問題的時候產生二元論,後來被恩格斯作爲分析哲學史的原則確立起來。
現在很少有人在這麼談論哲學了(對哲學流派定性),而更多是強調哲學與現實、問題的關係。
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是什麼?
他的第一句話:「我能夠知道什麼?」第二句:「我應該做什麼?」第三句:「我還應該希望什麼?」這三句話,康德竟用了三本書去進行論述——《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哲」就是智慧。
哲學即智慧學。
延伸文章資訊
- 1心與認知哲學 - 博客來
書名:心與認知哲學,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1455488,頁數:318,出版社:三民,作者:彭孟堯,出版日期:2011/09/01,類別:心理勵志.
- 2認知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Cognitive Science - 華文哲學百科
認知科學是專門研究心智的跨領域學科總稱。主要以人類的心智為探討對象,但也常與非人類的智能表現(動物認知、人工智慧)進行分析比較。由於 ...
- 3《認知哲學導論》:只有你能感知到的世界,才是你的世界
認知哲學,就是用科學實驗的方式,來研究人的思維和意識的一門學科。 它是一門交叉學科,和心理學、人類學、語言學等學科都屬於「近親關係」。 它的起源, ...
- 4認知論觀點的哲學根源及心理研究現狀
對. 這一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哲學和心理學下的一個重要分. 支:認知論(Epistemology)。 二、認知論早期的哲學分支. 人類對這一問題的探究可以上溯到人類文明的初期 ...
- 5認知科學的哲學應用 - 香港01
認知科學的哲學應用 ... 認知科學在認識論中扮演的角色,它可以探究我們的感知能力、理性能力方方面面的特徵,從而作出經驗上的預期來考察人類認識能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