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能說「我不懂」了!連4年當選「中國最佳分析師」 - 今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曾經多次說,如果行業內沒有了排名這件事,我寧可減薪一半。

... 1999年我從宏觀經濟師轉為股票分析師時,連會計和稅收方面的常識都不懂,建模速度 ... 在今天看見明天 × 終於能說「我不懂」了!連4年當選「中國最佳分析師」,他退休後醒悟:人生再來一次不做6件事 張化橋 全球股市 shutterstock 2021-09-3014:44 +A -A 加入收藏 作者張化橋因敢言,被譽為「最敢講真話和有良知的分析師」,2001–2004年連續四年,被《亞洲貨幣》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2001–2005年其所領導的瑞銀團隊被《機構投資者》評選為「最佳中國研究團隊」。

張化橋說:投資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

除了一些基本知識之外,靠的是經驗和心態,只有多思考,才能慢慢領悟。

  2001到2003年,我和中國的證券分析師接觸很多。

當時我是瑞銀的研究部主管,正在為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項目而忙碌。

我的感覺是中國分析師的水準比香港低很多,現在我可不敢再這麼講。

  市場的摸爬滾打已經造就了大量高品質的人才,坦白說,這個板塊的人才能量已經大大超過中國財經院校和政府的研究機構,可喜可賀。

  如果還有機會再做證券分析師,我一定做得更好、更輕鬆。

  如果我再當證券分析師   第一,我一定想辦法偷懶。

  海內外的分析師有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過度關注短期的市場雜訊。

  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每天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生怕錯過了北京某個小小的政策變化,或者某家上市公司上個月的產品銷售排行榜,或者某個統計數字的微微波動。

  只要我的鼻子聞到有故事,或者我感覺能在沒有故事之中找到故事,就一定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我聯想豐富、眼急手快,可以把小故事變成大故事,把大故事變成劃時代的事件。

  比如我從中國出差回到香港,一下飛機,便聽說統計局剛剛公布了某個數字。

我坐在火車上回辦公室的25分鐘時間裡,便在黑莓手機上寫好洋洋灑灑幾頁紙的評論,還涉及哪些公司的股票會受益、哪些會倒楣,一氣呵成。

  回到辦公室,我就開始把編輯好的、合規部批准了的文章群發給客戶。

然後我就開始給40個最大的客戶打電話,大談這個數字的重要意義。

  如果有必要,我還會讓銷售部組織基金經理的電話會和早餐會。

  我的「搞作」能力,著實讓不少的同事、客戶和競爭者佩服得不得了。

當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能不累嗎?   問題不在我有多累,基金經理也被我(和我等)折騰得夠嗆。

  今天我安排某公司的上游客戶或競爭者談行業大趨勢,明天我又約請監管機構的官員給客戶指點迷津,後天我會發表雖然不疼不癢但標題誘人的研究報告。

  只要我瞄上了他(或她),基金經理想完全躲開我無微不至的服務,比較困難。

有時銀行的整個股票銷售部都在圍著我的項目轉。

  第二,請允許我告訴你一個祕密,平靜地說「我不懂」的感覺真好。

  分析師,特別是高級分析師,其實就是推銷員:推銷自己,推銷自己的主意。

  我32歲才開始當分析師,因為年齡的原因,一開始便是高級分析師。

  從1998年起,我開始當研究部主管。

客戶的問題漫無邊際,從消費品到電信,再到化工或政治,我盡量回答。

  時間長了、習慣了,我就忘記了怎樣說「我不懂」這三個字。

  很多時候,我們不好意思開口說「我不懂」,覺得似乎不該那樣做。

  現在我從分析師的崗位退下來已有五年,開始慢慢學會了享受那種說「我不懂」的美妙感受。

  是啊!我們不懂的東西太多了,為什麼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拼湊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呢?   第三,分析師排名固然很重要,但大家千萬不要為此過於焦躁。

  我的運氣好,連續5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選為中國分析員第一名。

我因此興奮過,也多拿過一點點獎金。

身在其中,難以脫俗。

  我追逐過這種虛榮:為了保住第一名,在後面的3年我也拉過選票,還多次為此事煩躁,甚至失眠。

我曾經多次說,如果行業內沒有了排名這件事,我寧可減薪一半。

  現在我想請大家這樣想:分析師是一個光榮、高薪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我們在感謝老天爺給我們這個機會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享受這份工作所帶來的樂趣和榮譽。

  有一位老分析師曾經說,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對一半、錯一半的工作,容不得任何人傲慢。

  我完全同意。

我們都想說自己是最高明的分析師,但保持幽默的自嘲心態太重要了──你明天就可能出錯。

  第四,我發現偶有人為了爭取排名、為了生意、為了博得基金經理或上市公司的歡心,過多地委屈了自己的傲骨。

  這實在是不划算的。

等到像我一樣頭髮稀疏的時候,你難免感到遺憾。

  如果我能再當證券分析師,一定多點分析和思考,少點推銷和雜訊;多看長線,少看短期;多點享受,少點焦慮。

  第五,國內目前還有不少分析師連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都沒有掌握(比如會計、稅收、估值方法和建立模型)。

  這很不像話,我認為他們應該抓緊補課。

跟很多同人一樣,我也是國內教育制度的犧牲品之一,基本功很差,到了用時方恨少。

  1999年我從宏觀經濟師轉為股票分析師時,連會計和稅收方面的常識都不懂,建模速度慢,還老是出錯誤。

  當我想到那些20多歲的分析師都回家了,做為研究主管的我(當時已經36歲),還要在辦公室苦苦掙扎到半夜,還要不斷打電話向他們請教時,我曾經很自卑。

我記得我是如何拚命惡補的。

  雖然其他投資銀行的研究部主管都「早已上岸」,已不屑於研究個股,每天只是奢談投資策略,但我在個股研究方面是半路出家,對宏觀研究早已厭倦,所以我一直堅持個股研究、拒談行業策略、拒談大市點位。

我很高興我曾經那樣固執和「矯枉過正」。

  第六,在我們的分析行業內有些不明智的事情,任何人也無法改變。

  我的建議是潔身自好。

比如用小道消息代替認真的研究,把拉關係與誠實的服務相提並論,以譁眾取寵和玩噱頭取代不厭其煩的溝通,用「懶婆娘的裹腳布」和聳人聽聞冒充詳盡的分析。

  你會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耍小把戲可以為你帶來某些好處。

要堅持清高談何容易,真希望今天能對自己說,我十幾年來一直很清高。

但我坦白我早已失去了純真。

  當我們看到資歷更淺或水準更低的同人,排名更高、賺錢更多時,我們要學會真誠地說:「恭喜你!」   作者簡介_張化橋 前瑞銀中國投資銀行部副主管,現任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

1963年出生於湖北荊門縣,中國湖北財經學院經濟學學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後加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於1991~1994年間於澳洲坎培拉大學任金融講師。

1994年移居香港,於惠嘉、里昂及匯豐等多家外資銀行擔任經濟師和股票分析師。

1999~2006年,在他擔任瑞銀中國研究部主管、聯席主管期間,他的團隊連續五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選為「最佳中國研究團隊」,他也連續四年被《亞洲貨幣》雜志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

2000~2003年,他在瑞銀大力推薦小型民營企業,並創立民企指數,有「民企之父」之稱;2006~2008年,擔任上市公司深圳控股的首席營運官;2008年底,重回瑞銀當投資銀行家;2011年他離開瑞銀,從事小額貸款業務。

  本文摘自高寶出版《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張化橋告訴你股市真話》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歡慶雙十【快閃優惠倒數中】訂就送7-11禮劵📣限量50份!! 張化橋 中國最佳分析師 台股 股市 投資 基金經理 延伸閱讀 退休「月月領息」完全攻略!用「台積電搭配高息ETF」一年爽領12次股息還能賺價差 2021-09-30 投機天才總在多頭時誕生,熊市死狀悽慘!吳淡如:巴菲特花50年證明,賺錢最重要的一件事 2021-09-28 發生一百次股災,散戶還是學不會...最敢講真話的分析師道出「股民和基民的悲哀」,針針見血 2020-11-02 基金攻略》機會誘人、亂象也不少就像八○年代後期的台灣大盤本益比約十二倍越南基金入場時機到? 2022-07-13 嘉義縣轉型「農工大縣」,從農漁業到科技業都有!翁章梁:盼讓更多人才移居嘉義、返鄉發展 2022-08-19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大老闆去世10億遺產沒留遺囑,長子堅持不動產都歸他...子女對分產沒共識,法院裁判分割5方式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