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地殼的質量只占全地球0.2%,按結構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兩種。
... 只有矽酸鎂層(玄武岩質)單層結構,大陸地殼平均厚度有33公里,海洋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0公里。
地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全球地質區域(資料出自USGS) 地盾 陸台 造山帶 盆地 大型火成岩區 正在擴張的地殼海洋地殼年齡: 0–20百萬年 20–65百萬年 >65百萬年
地殼(英語:Crust)在地理學中是指一個星球最外層的實心薄殼,可以用化學方法將它與地函區別。
地球,月球,水星,金星,火星以及其它星球的地殼大部分都是由火成岩形成的,星球的地殼比起它們的地函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
目次
1地球地殼
1.1大陸地殼的組成
2月球地殼
3參考文獻
4參見
地球地殼[編輯]
主條目:地球地殼
地球分層示意圖
地球地殼是指地球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間一個主要由火成岩,變質岩和沉積岩構成的薄殼,是岩石圈組成的一部分,平均厚度17公里,地殼下面的是地函,上地函大部分由橄欖石(一種比普通岩石密度大很多的岩石)構成。
地殼和地函之間的分界線被稱為莫氏不連續面。
地殼的質量只占全地球0.2%,按結構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兩種。
大陸地殼有矽酸鋁層(花崗岩質)和矽酸鎂層(玄武岩質)雙層結構,而海洋地殼只有矽酸鎂層(玄武岩質)單層結構,大陸地殼平均厚度有33公里,海洋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0公里。
地殼的溫度隨著其不斷加深而逐漸升高,從200°C(392°F)到400°C(752°F)不等。
大陸地殼的組成[編輯]
一般說來大陸地殼的組成成分是火成岩和安山岩。
以下的成分表和接下來的結論大部分基於RudnickandGao(2003)的匯總。
[1]大陸地殼比由玄武岩構成的海洋地殼擁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而海洋地殼又比它下面的地函更富有不相容成分。
儘管大陸地殼的矽酸鹽含量僅僅占地球總含量的0.6%,但它卻含有全球20%至70%的不相容成分。
地球上的各大版塊,基於板塊構造論
氧化物
含量(百分比)
SiO2
60.6
Al2O3
15.9
CaO
6.4
MgO
4.7
Na2O
3.1
FeOx
6.7
K2O
1.8
TiO2
0.7
P2O5
0.1
所有的其他成分除了水在地殼中只有很少的含量,它們的總量少於地殼總質量的1%。
上地殼的平均密度介於2.69g/cm3至2.74g/cm3,下地殼的平均密度介於3.0g/cm3至3.25g/cm3[2]。
月球地殼[編輯]
主條目:月球地質
大碰撞說認為一個特別大的隕石在地球正在形成的時候與地球發生了碰撞,而這次撞擊所產生的碎片噴進入太空並最終成為了月球。
當月球形成之後,它的最外層融化形成了一個「月球岩漿海」。
在這個「海洋」中,大量的斜長石結晶不斷地向著月球表面浮動,並逐漸積累形成了月殼。
上月殼大概有88%是由斜長石構成的(上月殼的底部大概有90%為斜長岩):下月殼含有較多的鐵鎂礦物如輝石和橄欖石,但即使這樣,下月殼仍有大概78%由斜長石構成。
月殼下面的地函也含有大量的橄欖石。
參考文獻[編輯]
^R.L.RudnickandS.Gao,2003,CompositionoftheContinentalCrust.InTheCrust(ed.R.L.Rudnick)volume3,pages1-64ofTreatiseonGeochemistry(eds.H.D.HollandandK.K.Turekian),Elsevier-Pergamon,Oxford
^StructureandcompositionoftheEarth.AustralianMuseumOnline.[2007-09-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4).
參見[編輯]
地球構造
地函
地核
大地電流
閱論編土壤科學主要領域
土壤學
土壤物理學
土壤力學
土壤化學
土壤生物學(英語:Soilbiology)
土壤動物學(英語:Soilzoology)
土壤生態學
土壤形態(英語:Soilmorphology)
環境土壤科學(英語:Environmentalsoilscience)
農業土壤學(英語:Agriculturalsoilscience)
主題
土壤
土壤圈
土壤多樣性(英語:Pedodiversity)
成土作用
土壤侵蝕
土地污染
土壤退化作用
土壤壓實
土壤壓實(農業)(英語:Soilcompaction(agriculture))
土壤鹽化
鹽鹼地
土壤pH值
土壤酸化
土壤健康(英語:Soilhealth)
土壤生物多樣性(英語:Soilbiodiversity)
土壤品質(英語:Soilquality)
Soilvalue(英語:Soilvalue)
土壤肥力
Soilresilience(英語:Soilresilience)
土壤顏色(英語:Soilcolor)
土壤質地(英語:Soiltexture)
土壤結構
土壤孔隙(英語:Porespaceinsoil)
Porewaterpressure(英語:Porewaterpressure)
Soilcrust(英語:Soilcrust)
土層
Soilbiomantle(英語:Soilbiomantle)
Soilcarbon(英語:Soilcarbon)
土壤氣體
土壤呼吸
土壤有機質
土壤濕度
土壤水份(英語:Soilwater(retention))
土壤類型閱論編土壤分類(英語:Soilclassification)美國農業部土壤分類系統(英語:USDAsoiltaxonomy)
淋溶土
火山灰土(英語:Andisol)
旱境土(英語:Aridisols)
新成土(英語:Entisols)
冰凍土
有機土(英語:Histosols)
弱育土(英語:Inceptisols)
黑沃土
氧化物土(英語:Oxisol)
灰化土
極育土(英語:Ultisols)
膨轉土(英語:Vertisol)
世界土壤參考基準(英語:WorldReferenceBaseforSoilResources)
有機土(英語:Histosols)
人為土(英語:Anthrosols)
技術土(英語:Technosol)
寒凍土
薄層土(英語:Leptosols)
鹼土(英語:Solonetz)
變性土(英語:Vertisol)
鹽土(英語:Solonchaks)
潛育土(英語:Gleysols)
火山灰土(英語:Andosols)
灰土
聚鐵網紋土(英語:Plinthosols)
粘綈土(英語:Nitisols)
鐵鋁土(英語:Ferralsols)
黏磐土(英語:Planosols)
滯水土(英語:Stagnosols)
黑鈣土
栗鈣土(英語:Kastanozems)
黑土
暗色土(英語:Umbrisols)
矽膠結土(英語:Durisols)
石膏土(英語:Gypsisols)
鈣積土(英語:Calcisols)
網狀土(英語:Retisol)
低活性強酸土
低活性淋溶土(英語:Lixisols)
高活性強酸土(英語:Alisols)
高活性淋溶土(英語:Luvisols)
雛形土(英語:Cambisols)
砂性土(英語:Arenosols)
衝擊土(英語:Fluvisols)
疏鬆岩性土(英語:Regosols)
應用
土壤保護
土壤管理(英語:Soilmanagement)
Soilguidelinevalue(英語:Soilguidelinevalue)
土地測量
土工試驗(英語:Soiltest)
土壤治理(英語:Soilgovernance)
Soilvalue(英語:Soilvalue)
土壤鹽分控制(英語:Soilsalinitycontrol)
侵蝕控制
土壤政策(英語:Soilpolicy)
生態農業
Liming(soil)(英語:Liming(soil))
相關領域
地質學
地球化學
岩石學
地形學
土力工程
水文學
水文地質學
地理學
考古學
農學
協會,倡議
土壤科學國際聯盟
美國土壤學會(英語: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
國際土壤年
世界土壤大會
水土保持協會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參見
土地利用
土地流轉(英語:Landconversion)
土地管理
植被
浸潤(水文)(英語:Infiltration(hydrology))
地下水
地殼
不透水面(英語:Impervioussurface)
地表逕流
土壤
土壤科學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地壳&oldid=72979210」
分類:板塊構造地球的結構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تۆرکجهभोजपुरीČeštinaDansk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GaeilgeBahasaIndonesia日本語PatoisOromooپښتوРусскийScots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ไทยTürkçeTiếngViệt吴语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報地震- 中央氣象局- 關於大陸地殼、海洋地殼,大家還記得多少 ...
地殼的厚度和特性,也是在那個黃金年代被慢慢地找到答案。例如在1928 年時,羅伯特.斯通利(Robert Stoneley)即透過表面波資料,提出海洋地殼厚度小於10 公里的觀念 ...
- 2傳播速度和方向的變化,間接測得地球內部的構造和組成。
性質比較. 組成. 厚度. 密度. 分布面積. 地殼年齡. 海洋地殼. 玄武岩. 較薄(約7公里). 較大. 較多. 較新. 大陸地殼. 花崗岩. 較厚(約35公里).
- 3台灣的形成-活躍的行星 - 阿山的地科研究室
海洋地殼主要是由鎂和鐵元素組成的岩石,比重比較重而且比較薄,平均厚度約10公里,因此大部分被海水覆蓋。由於我們生活在地表,地殼的活動和我們的關係最密切,所以有 ...
- 4地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殼的質量只占全地球0.2%,按結構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兩種。 ... 只有矽酸鎂層(玄武岩質)單層結構,大陸地殼平均厚度有33公里,海洋地殼平均厚度只有10公里。
- 5海洋地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