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樂團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稱為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
... 一般而言,每個樂器組有一個首席演奏家(或獨奏家),他在組內有獨奏和領導組內其他音樂 ...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組成
2首席與指揮
3歷史
3.1文藝復興時代
3.2巴洛克時代
3.3近代
3.4現代
4演奏之樂曲
5參考來源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178.128.221.219
建立帳號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管弦樂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德勒斯登國立交響樂團[1]來源網站
管弦樂團(Orchestra)是歐洲文明最偉大的文化成就,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輸出品[1]
管弦樂團是當今世上編制最龐大、最複雜的樂團型態,擁有極強大而廣泛之音樂表現力。
管弦樂團一般演奏古典音樂或為歌劇伴奏,有時也會替流行音樂伴奏;現代不少管弦樂團也常為電影伴奏,製作電影原聲帶例如電影《星際大戰》配樂,便是由倫敦交響樂團所配樂。
基本上,這類氣勢磅礡的史詩型電影配樂,大多都必須仰賴大編制的管弦樂團,才能勝任電影所要求之壯闊氣勢。
一個管弦樂團大多有70位以上的演奏家組成,有些甚至有上百位演奏家。
形式比較小的管弦樂團也被稱為室內樂團(ChamberOrchestra),室內樂團的成員數量一般少於30人,在兩者中間還有所謂小交響樂團(SinfoniettaOrchestra),主要演奏大於真正室內樂和小於「典型」近代大編制管弦樂曲中間的作品,如歷史上巴洛克樂派或古典樂派交響曲或大協奏曲,其編制是動用30到50人的中型樂團演出。
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稱為交響樂團(SymphonyOrchestra)或愛樂樂團。
台灣樂界也常譯作「愛樂管弦樂團」(Philharmonic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有人認為已經費來源區分,經費來源屬於官方,稱為管弦樂團。
經費來自民間稱為愛樂樂團,不過這也並分都是如此。
管弦樂團在演奏時,並不一定所有的團員都要參與演奏過程;一般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參加演奏的演奏者數目也不同。
大多數管弦樂團尚未擁有全部樂器的演奏家,例如,很多樂團沒有常態編制豎琴家,或是薩克斯風樂手、鋼琴家、爵士鼓鼓手。
因此假如要演奏的作品中有他們不具有的樂器時,他們一般會與獨立音樂家合作,因此樂團人數相當具有彈性。
目錄
1組成
2首席與指揮
3歷史
3.1文藝復興時代
3.2巴洛克時代
3.3近代
3.4現代
4演奏之樂曲
5參考來源
組成
一個典型的管弦樂團,主要由四個樂器群組所構成:
弦樂器:小提琴(一般常又再分為兩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鋼琴。
18、19世紀管弦樂未把鋼琴列入管弦樂團基本編制(鋼琴與管弦樂合奏,則以「鋼琴協奏曲」形式登場),但20世紀起許多現代音樂或電影配樂,則常配置鋼琴,擔任旋律樂句的演奏,甚至以特殊技法磨擦琴弦以營造特殊驚聳效果。
木管樂器:短笛、長笛。
短笛、長笛今日雖然多已改用金屬製作,但一般均仍按照昔日的分類習慣,將其歸類於木管類。
銅管樂器:短號、小號(也常被稱為小喇叭)、長號(也常被稱為伸縮喇叭)、法國號(也常被稱為圓號)、柔音號、上低音號(也被稱為巴里東號)、低音號(也常被稱為土巴號)、大號、低音長號、華格納低音號、蘇沙低音號
打擊樂器:定音鼓、大鼓、小鼓、鈸、鑼、顫音琴|鐵琴、木琴、鐘琴、管鐘、三角鐵、木魚、鈴鼓、響板、沙鈴、珠鈴、風鈴、牛鈴、雪橇鈴、鋼片琴、鐵砧、水琴、刮葫、樂鞭、皮鞭、彈音器、雷鳴板等(演奏現代曲目時,有時候應樂曲需要,也會加入爵士鼓或拉丁鼓)
管弦樂團又常依管樂的編制,而分為以下數種規模:
小型樂團(一管編制):長笛×1,單簧管×1,雙簧管×1,低音管×1,法國號×2,小號×1。
中型樂團(二管編制):長笛×2,單簧管×2,雙簧管×2,低音管×2,法國號×4,小號×2,長號×2,低音號×1。
大型樂團(三管編制):長笛×2+短笛×1,單簧管×2+低音單簧管×1,雙簧管×2+英國管×1,低音管×2+倍低音管×1,法國號×4,小號×3,長號×2+低音長號×1,低音號×1。
管弦樂團的弦樂五部,比例則分別是:
小型樂團:第一小提琴×6,小提琴|第二小提琴×6,中提琴×4,大提琴×3,低音提琴×2。
中型樂團:第一小提琴×14,第二小提琴×12,中提琴×10,大提琴×8,低音提琴×6,豎琴×1。
大型樂團:第一小提琴×18,第二小提琴×16,中提琴×14,大提琴×12,低音提琴×10,豎琴×2。
但上述的分類只是一個參考,並非絕對。
事實上,作曲家常常會依照自己的需要,而對編制進行自由調整。
首席與指揮
樂器各群組之間和之內,已發展出依定的組織關係。
一般而言,每個樂器組有一個首席演奏家(或獨奏家),他在組內有獨奏和領導組內其他音樂家的任務。
小提琴分兩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因此小提琴有兩個首席演奏家。
第一小提琴的首席演奏家也被稱為樂團首席,他不但是弦樂群的首席,也同時是整個管弦樂團的首席,地位只在指揮家之下,並在音樂會演出前帶領樂團進行最後調音;指揮家一般在音樂會結束謝幕之前,都會走下指揮台,向第一小提琴首席主動握手致意,以象徵指揮家對管弦樂團所有團員的謝意。
雙簧管(有時是長笛)的首席演奏家是整個木管樂器的首席演奏家,而小號的首席演奏家則是整個銅管樂器的首席演奏家;法國號技術上屬銅管樂器,但往往同時有銅管和木管樂器的作用。
長號的首席演奏家,則是低音樂器的首席演奏家。
大多數樂器組還有一個副首席。
假如首席缺席的話,便由副首席294理首席。
現代管弦樂團在演奏時,一般都需要一位指揮家來擔任指揮工作。
由於不同的指揮家,對同一份樂譜|總譜常會有不同的解讀,因而形成同一首樂曲會因指揮家的不同而有不同之演奏詮釋。
在音樂會或錄音前,指揮家會與樂團一同反覆排練,在這過程中將自己對樂曲的解釋與要求,傳達給團員。
長期與固定一位指揮家(常任指揮,或音樂總監)合作之管絃樂團,常會形成該樂團所特有之音色特質。
例如尤金·奧曼迪指揮的費城管弦樂團著名的「費城之音」,便是以管樂群華美、光輝、炫麗的音色著稱;卡拉揚長期帶領的柏林愛樂樂團,則以擁有醇厚、帶著獨特絲絹光澤的弦樂群著稱。
另也有沒有指揮的交響樂團。
奧菲斯室內交響樂團,1972年由一群年輕音樂家在美國紐約成立時,就決定在演出時,不要有專斷的指揮控制全場。
樂曲的分斷與詮釋,及每一段的主導者,都是以民主方式投票決定。
正因為沒有指揮,團員反而傾聽了彼此的韻律節奏;沒有指揮棒的敲打聲,彼此之間也產生了強烈的信任感,個體不再只針對自己的樂曲部份負責,對整曲表現也完全投入,因此學會了演奏不平凡的音樂[2]。
歷史
文藝復興時代
15、16世紀義大利的貴族庭院中,常會僱用樂師來為宮廷和舞蹈演奏音樂助興。
文藝復興時代後期,隨着戲劇,尤其是早期歌劇的出現,愈來愈多的音樂是由一群演奏家組一起合奏的,藉以提升音樂的豐富度,這便是管弦樂團形式演奏的開始。
巴洛克時代
17至18世紀的巴洛克時代,教會與貴族所支持樂團擁有當時最優秀的音樂家。
隸屬於教會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幾乎掌握著城市內所有的演奏家資源,而前往英國發展的韓德爾也在王室與歌劇院的的支持下,僱用當時最好的樂手組成樂團,二人各自留下不少為小型樂團而創作的作品。
後來,越來越多的貴族開始在鄉村建立城堡或宮殿,並僱用一支常駐樂隊來凸顯自身品味,甚至還有宮廷御用的樂隊作曲家如海頓來為固定樂隊寫作大量新樂曲。
此外,歌劇這時也日益流行,它最早起源於義大利,之後日爾曼地區也很快接受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德勒斯登、慕尼黑和漢堡相繼建造歌劇院,到了17世紀末期時甚至英國和法國歌劇也變得非常興旺,同時在法國芭蕾舞也開始興起,它們一樣都需要管弦樂團的伴奏,這些發展讓樂團的存在日益穩固。
由於可以長時間合作,樂手在這樣的合作環境下,得以不斷提高樂團的默契與演奏水準。
從教會音樂,到小型的宮廷音樂、歌劇的轉換,逐漸促成音樂風格的改變。
當時曼海姆的樂隊是最著名的樂團之一,他們的節奏和動態非常顯著,這是過去音樂很少有的。
巴洛克時代莊嚴而複雜的對位法,此時漸漸被活潑而的清晰旋律所取代。
近代
1781年,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成立,它是由當地商人資助成立的樂團,乃是市民管弦樂團的開始。
這種屬於中產市民,而不再隸屬於貴族或教會的樂團在19世紀隨著城市中產階級崛起,而發展迅速。
1842年,著名的紐約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陸續成立;這些樂隊的成員可以長期合作,不斷改善他們的演出。
有很長一段時間,管弦樂團主要是為歌劇院演奏,而不是自己舉行音樂會。
19世紀初,隨着交響樂等音樂形式的出現,這個情況才漸漸改變。
這時,一些技巧出色的巡迴演出演奏家如帕格尼尼,為突出他們的技巧而專門寫作協奏曲,並與演出地的管弦樂團一起舉辦音樂會合作表演,也間接提升了管弦樂團的獨立地位。
隨著專業管弦樂團的組成,樂器也不斷被改善和規格化,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日益進化,朝適合大編制合奏型態的方向不斷改良。
19世紀中葉法國的作曲家白遼士對於管弦樂法的進步貢獻極大,他深入研究並寫下了第一部有系統分析管弦樂配器的專著。
到了19世紀末葉浪漫派的後期,德國的華格納、奧國的古斯塔夫·馬勒|馬勒、俄國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對管弦樂技法又帶來另一次的提升進化,他們的歌劇|樂劇、交響曲、管弦樂作品,各自創造了許多先進的管弦樂配器技巧,讓管弦樂團能表現壯闊磅礡的氣勢、豐富絢爛之色彩,至此已具備了日後電影配樂的基本雛形。
現代
20世紀初,由於國家、城市或廣播公司的積極支持,管弦樂團的規模、資金和訓練,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許多大城市都常態性地設有掛著城市名稱之管弦樂團,並定期舉辦音樂會,以作為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指標。
20世紀的管弦樂團編制遠比19世紀更加宏大,因此可演奏更加氣勢磅礡的管弦樂作品,許多現代作曲家也紛紛挑戰過去所無法演奏的高難度複雜作品,如史特拉汶斯基、奧乃格等人的現代管弦樂作品即是。
同時,由於唱片錄音技術的發展,使得更多的古典樂迷可以更容易聆聽到世界上第一流管絃樂團的演奏,愛樂者甚至可拿唱片來直接比較兩個不同指揮、不同樂團,對於同一首樂曲的演奏優劣。
由於唱片錄音會讓每個細小的錯誤都被記載下來,以及古典音樂愛樂者之間所盛行的「版本比較」風氣,使得各指揮家、管弦樂團的專業都被更加嚴苛要求,演奏水準因而大幅提高。
20世紀中葉起,由於好萊塢電影工業的興盛,電影配樂競相以大編制管弦樂團演奏,配樂大師如傑瑞·高史密斯、約翰·威廉斯、埃尼奧·莫利克奈等人不斷勇於創新,不論在配器手法的繁複瑰麗、樂曲編制的巨大、和弦結構之複雜度,以及配合動作片、科幻片而發展出來的獨特而動感強烈之全新管弦技法,都讓20世紀的管弦樂達到了遠遠超越19世紀古典音樂的另一個新顛峰。
雖然現代管弦樂團規模是朝大編制方向發展,但1920、1930年代由於經濟大蕭條,此後出於經濟和藝術上的考慮的小型樂團也重新出現了。
另外,一些標榜「古樂」的管弦樂團,也開始專門以仿古的樂器和演奏方法,來演奏19世紀以前的古典音樂。
交響樂團的形成,源自西方音樂演進階段需求,20世紀隨著歐陸的移民與殖民,世界各地的交響樂團不論質與量皆大幅成長。
然而20世紀末開始,由於整體經濟環境的變遷,交響樂團的功能及組織生態面臨重大考驗,而當樂團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時,其一舉一動皆受到社會關注[3]。
演奏之樂曲
一般而言,只要以管弦樂團所演奏的音樂,基本上都屬於管弦樂範疇,包含交響曲、交響詩、協奏曲、序曲、前奏曲、間奏曲,以及以管弦樂型態創作之芭蕾音樂、電影配樂等等。
但習慣上,只要作曲者以交響曲、協奏曲、電影配樂之名義發表時,便優先稱作交響曲、協奏曲、電影配樂。
當作曲家沒有註明上述特殊類型之時,一般便稱統稱為管弦樂作品或管弦樂曲。
通常交響詩和序曲等,都直接歸類於管弦樂作品下。
2020NewYearConcertVienna
參考來源
↑Cottrell,S.Thefutureoftheorchestra.InC.Lawson(Ed.)TheCambridgecompaniontotheorchestra(p251)..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3.
↑Wacker,W.&Taylor,J.The500YearDelta.HarperCollinsInc.1997.
↑馮馨誼.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組織定位與功能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取自"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管弦樂團&oldid=1138301"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20年3月5日(週四)15:45。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延伸文章資訊
- 1交響樂團的首席通常由哪一個樂器擔任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管弦樂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長期與固定一位指揮家(常任指揮,或音樂總監)合作之管絃樂團,常會形成該樂團所特有之音色特質。 早期的管弦乐团没有指挥家,由 ...
- 2交響樂團_百度百科
交響樂團(管弦樂團)按建制可分為雙管樂團和三管樂團,通常由絃樂、管樂、打擊 ... 每個樂器組有一個首席演奏家(或獨奏家),他在組內有獨奏和領導組內其他音樂家的 ...
- 3交響樂團首席地位到底什麼概念?! - 每日頭條
在交響樂團中,樂手們是按照樂器的種類分為一組一組的,只有小提琴有兩組。同一種樂器的人座位挨在一起,這樣的一組人,就叫做一個「聲部」。
- 4管弦樂團 - 求真百科
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稱為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 ... 一般而言,每個樂器組有一個首席演奏家(或獨奏家),他在組內有獨奏和領導組內其他音樂 ...
- 5樂團首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管弦樂團中,首席通常由第一小提琴首席擔任。管樂隊裡的樂團首席則通常由長笛首席或單簧笛首席(亦有雙簧管首席)擔任,負責所有的獨奏部,同時也負責樂團的音準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