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真正的代價:我們能做些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雖然消費主義和人們擁有時尚的那一件衣服的人性慾望不會輕易的消失,但時尚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資源造成衝擊的認知也持續升高,這就是改變的動力;不 ...
關於我們
協會大事紀
捐1%給地球
諮詢導師
理監事成員
工作團隊
歷年實習生
B型企業
B型企業是什麼?
成為B型企業
BLab提供的服務
B型企業認證費用對照表
B社群
B型企業在台灣
共好夥伴
常見問題
為什麼要申請認證
我的公司型態適合申請嗎
認證的計分方式及信用、費用
其他
B媒體
總覽
公司治理
員工照顧
環境友善
社區經營
客戶影響力
影響力商業模式
認識更多
訂閱電子報
聯絡我們
Photocredit:BBC
「時尚」一詞是形容正在流行的服飾、裝飾或一件走在前頭的思維或行為。
流行的服飾應該是走在前面的,設計師發揮創意,設計一件件的單品,希望讓穿上的消費者與自己的品牌都是引領風潮佼佼者。
遺憾地,時尚產業卻失了引領的角色,每年生產800億件物品並且不斷增長,預計未來幾年人均服裝消費量將增加,進一步加劇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
中產階級增長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之消費增長率將大幅提高,時裝業的生產與消費行為,卻成為了這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雖然消費主義和人們擁有時尚的那一件衣服的人性慾望不會輕易的消失,但時尚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資源造成衝擊的認知也持續升高,這就是改變的動力;不再追求短暫的擁有,而讓循環經濟下的時尚產業真的好時尚,真正在永續的路上成為時尚引領者大步邁開。
問題實在大-環境(水資源、化學品污染、垃圾處理)、社會(勞工剝削)《經濟學人》(TheEconomist)所製作的紀錄短片-「快時尚的真實成本」(Thetruecostoffastfashion)談到了關鍵的挑戰和行動:消費者買衣服的量與穿上那些買的衣服不成比例,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當垃圾處理掉,衣服回收廠發覺衣服質量下降無法進行有品質的回收,;而無法回收的衣物大量進入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
依據《天下雜誌》,在台灣,環保署的統計最近十年的舊衣回收數量,每年都高於3萬噸,2016年甚至將近5萬噸。
這些舊衣由清潔隊與社區回收箱回收後,交由工廠篩選,其中約有 2%會轉送給弱勢家庭及慈善團體。
另外大約60%被送到舊衣處理工廠,經品管、分類、打包後,外銷到孟加拉、柬埔寨,或南非等國家。
這些舊衣外銷是以公斤計價,不但無法反映衣物生產成本與環境成本,甚至會造成其他國家的紡織產業無法成長,間接影響經濟發展與就業。
最後,剩餘38%的舊衣因為無法被再利用,必須額外花費將其送進焚化爐或掩埋場處理。
我們把舊衣丟進回收箱,以為是做公益,但這些衣服實際上卻變成了一件件環境和其他國家的負擔。
除了過多的時尚垃圾造成環境污染,還有供應鏈的勞工權益的問題。
為紀念2013年在孟加拉薩瓦區的Rana商場倒塌,內含多間紡織工廠,造成1,130人死亡,近2,600人受傷,這是現代紡織業史無前例的噩耗。
有鑑於此,將每年的4月24日訂為「時尚革命日(FashionRevolutionDay)」,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於時尚背後付出的代價有所意識,並謹記每一個以時尚工業之名所造成的傷害。
時尚革命紀念日的發起人之一CarrySomers說:「穿在我們身上的衣服背後有著無形的勞動力。
時尚界若只重視賺取利潤,卻使人權和勞工權益被嚴重的剝削。
這一切必須停止,」台灣時尚革命日的主辦,也是B型企業的「繭裹子」(Twine)創辦人楊士翔表示:「因為參與公平貿易,繭裹子也把英國發起的全球「時尚革命」(FashionRevolution)帶進台灣,鼓勵消費者有意識的消費,進而去減少大量的成衣製造。
2019年時尚革命活動會在4/19-20於松菸二樓倉庫免費入場,一系列的講座如「升級再造」、及體驗工作坊「丹寧專題」及綠色服裝秀活動,讓更多人瞭解時尚產業可以如何被翻轉,對人及環境都最好!報名請按這裡到了英國,B型企業時尚產業的同業們探討如何有效的讓既有的供應鏈上的現代奴隸消失,他們一致的同意並達成共識,管理供應商需要落實的工作計畫安排,定期的實地訪問、及開始解決問題的深度承諾,才能讓那些在生產的各個階段的人權受到相當程度的保障,更能確保其品牌的永續營運,並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帶來好處。
所以,解方是?根據《紡織月刊》報導,所以問題的解方,時尚產業永續性的舉措包括有:鼓勵減少消費、朝更為友善環境的生產、回收二手布料,甚至提供租借與維修服務的新商業模式。
然而,最大的影響無疑是要全面朝「循環(circular)或零廢棄物(no-waste)」經濟發展,改變成衣的設計和生產,及運輸、購買、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的方式,以便將原材料循環再利用、摒棄浪費,並減少寶貴資源的使用。
而上述所提到的記錄短片「快時尚的真實成本」(Thetruecostoffastfashion)更提到了面對環境外部成本高漲,消費者意識興起,時尚產業該如何尋求永續的增長商業模式?在高端設計師品牌時尚市場,有像「共享衣櫥」(RenttheRunway)這樣的零售商正在將時尚的所有權範式轉變為共享經濟,以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活化了他們的企業使命宣言「我們希望你少買東西」,更成就了600萬客戶、1億美元的營業額。
也有像Patagonia這樣的知名戶外運動休閒的品牌,正在倡議反消費主義和消費者減少購買的需求。
他們知名的訴求,於2011年黑色星期五在紐約時報買下整版廣告「不要買這件夾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們的理念「買一次、買得好、修補服裝」與快時尚相違背,卻讓他們在2008~2014年之間獲利成長了三倍,超過10億美元的營業額
Photocredit:Patagonia官網
《TVBS新聞》也報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一的「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希望從生產效率和消費模式的改變,來達到地球資源的永續使用。
其中,日本25家企業組成「乾淨羽絨回收集團」,也包含Patagonia,希望透過回收羽絨,讓羽毛製品可循環永續使用。
根據《英國衛報》(TheGuarian)報導,時尚業在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污染、森林砍伐,使用有毒化學品和碳燃料的供應商等等,都使其成為最具環境破壞性的產業之一。
時尚設計師SteallaMcCartney簽署聯合國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UnitedNationsfashionindustrycharterforclimateaction),她希望該章程不僅能「敲響一些警鐘」,更為永續時尚制定商業案例,為集體行動開闢道路,使低碳的生產方法擴大,提高循環經濟可行性。
她表示:「我們現在真的沒有多久時間可改變一切。
討論可持續發展時表現出很多內疚和恐懼都無濟於事。
對於業內的大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加入這條行列,因這會改變價格定位。
到目前為止,對氣候行動憲章的支持主要來自高街品牌(highstreetbrands)(這裡指的是大批量零售,價格和定位都比較大眾化的連鎖店品牌)。
因為快速時尚是造成環境影響的主要因素,也因此他們的加入及承諾將會帶來真正的改變。
」談到這些平價快時尚品牌的改變,H&M集團等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共同推動GlobalFashionAgenda的形式,號召更多品牌或設計師加入這場改革活動。
共有64家全球各大知名服裝品牌如Adidas、HugoBoss等品牌承諾舉凡服裝、鞋子或配件的製造,都需符合環境保護的永續原則,將在2020年前,以產品設計方式增加商品的可回收並再利用性、提升舊衣回收後再製成新商品銷售的數量,及增加利用舊衣製成再生布料的服裝商品比例。
台灣的紡織業者雖多為各大品牌的代工或其供應鏈,雖因近年受創新、精益生產能力及環保意識製造,將供應鏈整併(如Nike的供應商畫分六個等級(Gold、Silver、Bronze、Yellow、Red及NoRating,越低層級的供應商越可能被淘汰)等因素,大廠可以能以此受惠,但有更多中小型紡織廠飽受衝擊大廠也跟隨品牌商的腳步投入永續產品創新研發。
如Patagonia供應商之一的「興采實業」將咖啡渣製成S.Café紗系列產品、「台南紡織」用台灣鯛魚鱗研發優膚美(UmorfilBeautyFiber)、「新光合纖」也透過遠見雜誌的訪問說,與B型企業「線國際」(ThreadInt’l)合作,將海地收集而來的寶特瓶製成再生聚酯纖維,符合環保趨勢。
根據天下雜誌,台灣發展舊衣回收製成再生布料的技術、研發生物可分解或可被回收再利用的布料,皆是台灣中小型紡織業者,未來可選擇轉型的方向。
那身為時尚的消費者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有些設計師表示,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是一個過程,快時尚能維持消費者的基本需求,也是一條讓大眾快速接觸到時尚的途徑,但消費者會漸漸開始反思、自覺,畢竟消費者如果瞭解許多快時尚的品牌有可能還是因控管供應鏈不當,銷售超過法定標準、含鉛過量的衣服、腰帶、鞋子等,而衣物的染料、化學藥劑並可能影響神經、免疫系統發展,及促進肥胖──這是在追求快速的產業下,很容易衍生的問題。
那麼消費者就更有機會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此同時,消費者也會意識「慢消費」,加倍愛惜身邊的每一件衣物,轉而追求更有故事內涵、更有環境及社會使命意義的設計師品牌。
但時尚消費者還是希望美美的,或許可參考這位美國部落客GoldZipper則進行了一場名為「一件洋裝連續穿30天」的實驗計畫,時尚,對Maria來說,是透過衣著,表現自己、展現個人特質,然而,個人的風格不需建築在環境的破壞與勞工的剝削上。
少少單品的輪流互搭,不只讓自己的穿搭更具個人特色,選擇對環境、勞工友善的品牌,也算是個人對地球永續經營的小小貢獻。
時尚該是各方面美的展現,而非對自然與人力的強取豪奪。
在這個「一件洋裝連續穿一個月」的實驗之後,了解自己的衣櫥,從一個沒有意識的消費者,慢慢成為一位熟知物品的擁有者,成了Maria的生活目標。
要走第一步不容易,但幸運的是,許多時尚的好品牌已經在這條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共同努力,如綠藤生機的「綠色生活21天」體驗活動幫助許多人瞭解改變消費行為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每一天做一點,讓其變成習慣,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另外環境資訊中心開設了綠色消費專頁,整理綠色商品的情報,提供對環境較友善的選擇。
專頁可分為三種功能:「買前必讀」、「八大分類」、「環保標章」,期望提供消費者更多資訊,讓永續消費成為美好。
同步倡議:社企流-【循環時尚】面對時尚真正的代價,企業、消費者能做些什麼?商周.com-揭開時尚背後真正的代價!用甘蔗製鞋、堅持負碳排,看這家公司如何威脅Nike和Adidas
NewerPost穿上像鳥飛翔一樣的鞋子-Allbirds用甘蔗纖維羊毛製鞋,吸引主流投資人 估值約為430億台幣OlderPost從「活動式信息」轉向成為「實質的價值」使命導向型的企業
延伸文章資訊
- 1這場疫情,意外拉下了時尚的神秘面紗? - 獨立評論
一場疫情,或許能讓我們反思,究竟「衣服」與「時尚」的區別為何? ... 這麼做的主要動力來自經濟,時尚也就這樣自成一套運作機制。在時尚產業中,不 ...
- 2快時尚宣告2025 年100% 使用永續面料,學者:沒有這種東西
7 月,Zara 宣布將於2025 年全面(aka 100%)使用「有機、永續、再生」的棉花、尼龍、聚酯纖維等材料,「我們必須成為改變的動力,不僅止於公司內,而是 ...
- 3時尚真正的代價:我們能做些什麼?
雖然消費主義和人們擁有時尚的那一件衣服的人性慾望不會輕易的消失,但時尚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資源造成衝擊的認知也持續升高,這就是改變的動力;不 ...
- 4英倫創意動力:12位當代時尚設計大師崛起的故事 - 博客來
書名:英倫創意動力:12位當代時尚設計大師崛起的故事,原文名稱:Unleashed Power: 12 UK Fashion Design Icons,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74...
- 5時尚| 遠見雜誌- 前進的動力
遠見雜誌追蹤「時尚」最新相關報導。 ... 台灣之光邱柏傑,未畢業就被時尚品牌Alexander McQueen、Loro Piana 搶著要. 2022-07-28 ... 為何愈來愈多人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