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早期對資本主義的道德批判--理論-人民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汲取近代啟蒙思想的價值理念,嶄露道德批判的思想萌芽。
馬克思最初思想明顯受到他父親和幾位中學老師的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從西方近代啟蒙 ...
七一社區 記住登錄狀態 注冊
退出
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馬克思早期對資本主義的道德批判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薛秀娟
2013年10月03日09:3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馬克思早期對資本主義的道德批判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具有無可比擬的道義感,特別是一些早期政論性文章,突顯在“應該與是”的二元對立邏輯中展開對資本主義的道德批判。
對於道德批判路徑及其轉換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把握馬克思早期思想演進的軌跡,而且對於我國當前的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汲取近代啟蒙思想的價值理念,嶄露道德批判的思想萌芽。
馬克思最初思想明顯受到他父親和幾位中學老師的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從西方近代啟蒙思想家那裡汲取思想精華是其思想的起點。
在啟蒙思想的熏陶下,青年馬克思推崇理性、自由、平等、尊嚴、博愛、幸福、理想等價值理念,並以此來反對封建勢力和宗教力量對人的摧殘和壓抑,這在他中學時期的作文和博士論文中都體現得非常明顯,初步顯露了馬克思對不道德的社會現實進行批判的思想萌芽。
例如在拉丁語作文中,青年馬克思通過分析奧古斯都的元首政治應不應當算是羅馬國家較幸福的時代這一問題,闡發了幸福時代的判斷標准,強調了政府對於保障人民的自由和社會道德風尚文明的重要性。
借古喻今,對現實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批判。
此外在博士論文中,通過揭示伊壁鳩魯原子學說獨特而積極的意義,彰顯了青年馬克思追求自由的觀點,流露出了他反對宗教對哲學和個人的壓制,要求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的鮮明態度。
轉向黑格爾和青年黑格爾派哲學,以“應然”批判“實然”。
柏林大學時期,是馬克思思想發展的重要階段。
同康德、費希特哲學決裂之后,馬克思轉向了蘊含豐富而深刻辯証法思想的黑格爾哲學。
他參加了“博士俱樂部”,成為青年黑格爾派。
黑格爾的法哲學以及青年黑格爾派批判宗教教條、捍衛信仰自由和新聞出版自由的這些思想與主張,都對馬克思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萊茵報》時期,馬克思應用這些理論,進行了以“應然”批判“實然”的一次嘗試。
同樣遵循黑格爾哲學的邏輯,國家是代表普遍利益的理性存在,然而林木盜竊法卻褻瀆國家理性,為維護林木所有者的私利,把國家貶為同理性和法相抵觸的手段。
在批判書報檢查制度和林木盜竊法的過程中,同現實世界的大量接觸,使馬克思意識到,與黑格爾哲學中所說的大不一樣,人不是那樣的形而上,國家也不是那樣的理性。
在世俗和私利的驅使下,現實的國家及其法律都淪為了有產者的工具。
殘酷的現實使馬克思對黑格爾的哲學產生了強烈的質疑。
效仿費爾巴哈的人本學邏輯,批判資本主義異化勞動。
《萊茵報》時期的實踐經驗打破了黑格爾理性主義國家觀的神話,致使馬克思告別黑格爾哲學,開始接受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思想,逐步從理性觀念的雲端下降到現實的土地上來。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就是馬克思效仿費爾巴哈的人本學邏輯,批判資本主義異化勞動和資產階級國民經濟學的集中體現。
在這部書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規定為自由自覺的勞動。
然而在資本的掌控之下,工人的勞動發生了異化,致使其失去了自身、自由以及自己的本質。
在馬克思看來,共產主義是對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
隻有通過共產主義,才能消除異化勞動,使人達到對自己本質的真正佔有。
顯然,此階段的馬克思從人本主義的角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非人本質,並論証了共產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性。
然而我們不得不說,盡管此時已經確立了對現實世界的批判目標,但由於沒有能夠進一步揭示現實世界何以至此的深刻原因,所以,馬克思試圖通過費爾巴哈人本主義批判使德國無產階級認識到自身的異化,從而起來革命以實現共產主義的想法,隻能是馬克思飽含革命激情的浪漫的主觀願景而已。
創立唯物史觀,從道德批判轉向社會歷史批判。
不論是啟蒙思想的價值理念,還是黑格爾的理性主義國家觀,抑或是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都是從社會現實之外尋求自由、平等、幸福等抽象的理論支點來譴責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不道德。
不可否認,道義的批判可以揭露社會的丑陋與罪惡,可以促使人們覺醒。
但是,如果僅僅是對社會現象的一般道義譴責,而沒有進一步透過社會現象揭示其產生的深層原因,沒有找到克服這種現象的現實道路,那麼這種道義譴責就是軟弱無力的。
顯然,要達到對資本主義徹底而深刻的批判,不能隻訴諸道德批判,而必須走向現實,研究那些被以往哲學家和倫理學家所忽視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活動。
隨著對國民經濟學的深入研究,以及施蒂納批判費爾巴哈的重要啟示,馬克思逐步擺脫費爾巴哈及其人本主義,開始真正關注現實的人及其生產活動,從而日漸走向歷史唯物主義。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寫作,就標志著馬克思確立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會歷史的動力機制,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內在矛盾運動,發現了資本主義異化現象產生的內在原因,並找到了摧毀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改變不公正社會現狀的實踐力量和現實路徑,從而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從道德批判向社會歷史批判的轉變。
相對於先前的道德批判而言,此時的社會歷史批判不再是建立在抽象的道德范疇基礎之上,而是立足於資本主義的經濟現實﹔不再是從抽象的人性出發,而是從資本主義的現實矛盾出發﹔不是僅僅作道義的譴責,而是深入地作經濟學、歷史學的科學分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楊媚)
猜你喜歡
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兩會強調了這些關鍵詞
習近平牽挂少數民族的那些事兒
圖解:習近平在兩會上的連珠妙“喻”
五年間習近平去的第一個“團組”是哪些?
回顧:五年來習近平的“兩會金句”
習近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高清圖集:二月習近平精彩鏡頭全紀錄
習近平2018年春節團拜會講話十大金句
最新評論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
建黨95周年學習路上改革創新案例征集中國政要資料庫“兩學一做”黨建雲平台
延伸文章資訊
- 1傳統馬克思主義者為什麼是錯的? 普殊同教授訪談錄(上)丨 ...
普殊同也是一位猶太學學者、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代表人物,除了批判理論之外,他也出版過數部專著,以資本主義危機這一視角分析猶太人問題與大 ...
- 2如果馬克思活到今天,他應該會對「社會主義」國家感到很大的 ...
但是,相比較,如果從馬克思對人類的異化的批判角度來看,當今哪個社會制度更異化,應該是一目瞭然的。至於一個與世界資本主義共存的所謂的社會主義,同樣 ...
- 3馬克思主義批判 - 博客來
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和批判,最深刻、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資本論》,《資本論》的最核心內容是剩餘價值理論。馬克思從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運行中的各個要素及其 ...
- 4馬克思國家學說的析評 - 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但基本上馬克思為了批判資本. 主義統治機器與資產階級利益掛勾,力倡國家為有產者統治與剝削. 無產者之宰制工具。由此可見何以馬克思與恩格斯要求國家的消亡,.
- 5論馬克思社會批判的倫理基礎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無疑地是從最熾的道德熱情出發的,不論是在早. 期的《一八四四經濟與哲學手稿》或後期的《資本論》,充滿道德譴責的判斷可謂. 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