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襄樊戰役:史上紀律最嚴明的一次戰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那戰火連天的三國時期,領土、人民、糧食,幾乎都是經過戰爭贏來的,戰亂爭分,成王敗寇往往是常事,故每一場仗都要經過各種複雜的排序,而三國襄樊戰役是三國歷史上最嚴明的一次戰役,那麼,為何說襄樊戰役是史上紀律最嚴明的一次戰役呢?

網絡配圖

三國早期諸侯混戰,要想不被他人吃掉,就必須保有自己的軍隊,這樣一來,這諸侯就成了軍閥。

軍閥時代有一個特點,兵將都是香餑餑,因此不管是將軍的驕橫,還是士兵的搶掠,和諸侯那個最大的利益相比,就都變成了小事。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現象——兵連禍結。

打仗是個危險的差事,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沒命,這諸侯還是將軍又不能按時發放軍餉,因此,燒殺搶掠往往就和戰爭聯繫在了一起,於是就有了「戰火」、「兵火」等詞語。

軍閥混戰時期的顯著特徵就是軍隊紀律很差。

但是,大浪淘沙,隨著戰爭的深入,一些只知道縱兵搶掠的軍閥是會很快被淘汰的,而一些想成大事,有作為的諸侯隨著自己力量的壯大,也會逐步地在加強軍隊的軍紀。

那麼,三國真正紀律嚴明的是哪一次戰役呢?

說到三國紀律嚴明的戰役,人們總是會先想到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

那是在曹操出征時發布過一道命令,行軍經過麥田,不得踐踏麥子,違反者處死。

但是,曹操自己的馬卻受到驚嚇竄入麥田之中,踩到了一片麥子。

曹操招來主簿,要求治自己的罪行。

主簿說,按照春秋的大義,刑罰是不能施加於至尊身上的。

曹操說:「我制定的法令自己違反了,又怎麼能統帥約束下屬呢?然而,我作為一軍統帥又不能自殺,那就讓我自己來處罰吧。

」於是拔出劍來割掉一縷頭髮扔在地上。

不過,這件事情是存在著爭議的。



一方面,有人認為曹操這是重罪輕罰,是一種虛偽欺詐的表現;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割發的確是一種刑罰,曹操割發代首,是一種嚴於律己的表現。

這樣說來,曹操的這次申明紀律的事件,就變成了對於他個人行為的一種評判。

三國還有一次真正的紀律嚴明的戰役,那就是呂蒙偷襲江陵戰役。

網絡配圖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發起了襄樊戰役,自己親率大軍圍攻樊城的曹仁。

但是,關羽對東吳是存有戒心的,於是他留下了很大一部分兵力守衛公安和南郡。

荊州對於東吳是至關重要的,孫權企圖是奪取整個荊州,於是,孫權就採取了呂蒙的建議麻痹關羽。

孫權公開發布命令召呂蒙回建業治病,關羽果然上當,就撤走了很大一部分防守兵力趕赴樊城。

孫權派蔣欽率水軍進入沔水,防止關羽順流而下迅速回歸,讓陸遜進至夷陵,防止劉備前來支援,命令呂蒙帥大軍直趨江陵。

呂蒙來到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將戰船偽裝成商船,搖櫓兵都穿著白衣扮作商人,晝夜兼程,來到關羽設置在長江岸邊的哨所。

東吳軍將哨兵全部捆綁起來,嚴密封鎖消息,悄悄來到了南郡,等到公安守將符士仁、南郡太守糜芳投降,關於還不知道消息。

呂蒙入城,將關羽部下的家屬全部抓獲。

但呂蒙卻對他們進行了安撫慰問,嚴格命令軍中不得騷擾居民家庭,不得到百姓家中索求強取。

這道命令並不特別,不同的是執行非常嚴格。

呂蒙手下有個軍士,和呂蒙來自一個地方,都是汝南人,他拿了老百姓家一個斗笠,用來覆蓋官府的鎧甲,呂蒙認為這是違反了軍令,還是把他給殺了。

在呂蒙看來,不能因為這個人是自己的同鄉,就可以不執行軍令,他也知道這個人可能有點兒冤,但還是含著淚把他殺了。

這件事情讓軍中非常震驚,就是東西丟棄在路上也沒有人敢據為己有。

關羽留在江陵城裡的財物,呂蒙也一點不動,封存好了等待孫權前來接受。

這樣做帶來了兩個好處,江陵城內平靜如常,就好像並沒有發生過戰爭一樣;關羽手下的官吏和兵士沒有了鬥志。

關羽在從樊城撤退的路上,多次派使者和呂蒙通報。

呂蒙總是優待關羽的使者,還讓他在城內走動,了解各家各戶的情況。

回去後,這些使者就告訴大家,家家都平安無事,受到的待遇比平時還要好。

就這樣,關羽手下大部分兵士逃散,投降了東吳,關羽也因此兵敗被殺。

有人詰問,關羽遭到東吳偷襲,劉備為什麼不發兵相救?這當中當然有古代消息傳遞慢、劉備忙於稱王等因素,但是不是更多的原因在於這勝敗轉換太快,劉備來不及做出反映有關?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的七月發起樊城戰役,八月擒獲于禁,孫權在這年的十月向曹操提出出兵支援荊州。

孫權在這年閏十月來到荊州,此前由呂蒙發起江陵之戰,十二月關羽兵敗被殺。

也就是說,關羽從撤兵到被殺,只有三個月的時間,這在古代用兵是很難來得及做出調動部署的。

而關羽又是輸了一個乾乾淨淨,恐怕劉備得到消息時,荊州已經沒有了他的一兵一卒!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太快。

關羽所以會迅速失敗,是因為軍隊逃散投降,而軍隊的逃散投降又是因為家裡平安,再往前探尋原因,就是呂蒙執行了嚴格的軍隊進城紀律。

如果從這個方面來看待問題,呂蒙的這次的江陵之戰,真可以稱上是紀律最為嚴明的一次戰役,尤其是,它所產生的效果是無與倫比的。

來源:趣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對士大夫傲慢為什麼對諸葛亮尊敬有加

關羽這個人「嬌於士大夫」,也就是對一般的官員傲慢無禮。像馬超、黃忠這樣的高級將軍,關羽也照樣看不上眼。這應該是他的一大缺陷,如在他攻打樊城期間,下屬糜芳、士仁(一說傅士仁),因為軍械物資供應稍慢...

蜀漢與東吳反目的真相,關羽最終成了犧牲品

三國時期在華夏大地上發生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役,而這其中最有名也是影響力最深遠的就要數樊城之戰了,估計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一戰役吧,就是此次戰役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慢慢的走向了衰敗,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關羽竟然是被諸葛亮借刀殺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出兵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嚇得魏主曹操一度考慮遷都,以避其鋒芒。但是後來,關羽為什麼會以兵敗收場,荊州失陷,父子都被殺了呢?要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

三國 關羽之死難道是蜀漢內鬥的犧牲品

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形象。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新著《走下聖壇的諸葛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對三國史上一些著名的舊案作了新的詮釋,如諸葛亮出山時為何選擇劉...

關羽之死,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 九州 整理關羽要趁熱打鐵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連連得手,水淹于禁七軍,威震華夏。曹操不斷調兵遣將,甚至還抽調鎮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東將軍張遼支援襄樊前線,自己則坐...

確定蜀漢走向的戰役你知道嗎?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比拼,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分天下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格格尾聲。而真正決定三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