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感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徐母被曹操「軟禁」,作為換取徐庶的最重的籌碼,用母子親情來達到政治目的,何等的可恥。

我們站在歷史硝煙的邊緣,回望當初,曹操的所作所為確實不太地道,但我們所關注的,更多的卻在徐庶方面。

在忠孝面前如何取捨,是為了心中的理想而追隨明君成就霸業?還是為了生身之母棄明投暗?當然,我們很清楚的明白,徐庶是選擇了後者。

我們在今天很難去了解當初元直收到那份所謂其母「手書」的書信時是何種的心理矛盾。

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位著名的謀士,在親情面前也亂了分寸。

對於一個大孝子來說,懷疑母親的手書當視為不孝。

而曹操竟然就利用了這種人間本該最真誠的母子之情,真可謂是卑鄙到了極點!

徐庶終究還是走了,劉備沒有太硬的挽留。

他知道,天地之間,母子之情最大,況且徐庶又是有名的大孝子。

他需要的不是一個「方寸已亂」的徐庶的空殼,他也不願擔起不仁不義的罪名。

只是在分別時,一句「先生走了,備已心灰意冷,從今往後退隱村野。

」而勸徐庶擇明主而事。

當然這不是劉備的本意,他還是不舍的徐庶走的,當徐庶的背影逐漸遠去,一聲「給我把這片樹林砍倒!」,只因為擋住了元直遠去的背影,只為了再多看一眼,這其中道出了多少的不舍!

馬蹄聲由遠及近,眼前一亮,徐庶騎馬歸來......

回馬薦諸葛,又離去......

司馬徽說「元直不歸,其母尚存。

元直若歸,其母反不能存」。

的確,一位深明大義的母親是最怕見到自己孩子棄明投暗的,徐母終究自縊而死。

而徐庶也用自己的切身行動來完成當初對劉備許下的承諾——終身不為曹操出一謀獻一策。

多少烽煙不在,自古英雄留名!

歷史已矣,思之,記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徐庶為什麼離開劉備後推薦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

大家大概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吧,最後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先是占據荊州,隨後又攻下西川,晚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國。在這期間諸葛亮功不可沒,他也被歷代人認為是智慧的化身。那麼...

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嗎

劉備送徐庶劉備一生雖然知人善用,但是也錯過了不少的英才,比如陳宮、張遼等人,他們大多都是呂布手下的,但是也是劉備可以爭取的,然而這些人的錯過還不算什麼,最遺憾的就是原本就是劉備重要軍師的徐庶的離開。

此人不離開劉備,諸葛亮就沒有機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徐庶呢,他先前投奔劉備,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