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這些歷史典故,你就讀懂了半個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始皇統一中國: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並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
為抵禦匈奴的侵犯,修築了西起臨洮(tao)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後不久便被農民義軍推翻。
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死後,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稱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趙高(有「指鹿為馬」典故)的唆使下,變本加厲,繼續興建阿房宮,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兵夫屯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民大起義。
西楚霸王項羽:陳勝、吳廣被害後,反秦聲勢以南方會稽郡最大,其首領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侄子項羽,北上進軍沿途收編了劉邦、英布、呂臣的反秦武裝,並在巨鹿一戰,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了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戰局。
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fan)噲(kuai)赴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噲的養護下得以逃脫。
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將軍,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占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劉邦做了皇帝後,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後蕭何與呂后(劉邦妻)設計將韓信處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霸王別姬: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占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zhi),劉邦求和,范增未允,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
後採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gai)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
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呂氏之亂:呂雉,劉邦結髮之妻,其子劉盈即位,呂氏便執掌大權,進入了呂后時代,呂后為人陰險毒辣、殘酷無情,殘害劉氏家族,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
其中,將劉邦愛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雙目、熏聾耳朵、弄啞喉嚨,扔進豬圈,做成「人彘(zhi)」。
呂氏執政16年,死後,劉氏勢力消滅呂氏家族勢力,迎立劉邦之子劉恆為帝,恢復了劉氏家族的統治。
但呂氏繼承了漢高祖開創的「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是歷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飛將軍李廣: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後被衛青陷害引劍自刎。
有唐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衛青和霍去病:均為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將軍,「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寫照,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
張騫通西域:西漢張騫是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對開闢絲綢之路卓有貢獻。
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史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6年出獄後奮發著述,終於完成了《史記》,歷時10餘年,共130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qiang),字昭君,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化,不得寵幸。
後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艷,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
從此,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60餘年,王昭君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王莽改制:漢成帝時大司馬,公元8年,王莽篡漢位稱帝,該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漢皇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馬援老當益壯:東漢大將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其以「堆米為山」分析戰局也是戰爭史上的創舉。
班超棄筆從戎:班超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探險家,通軍事,有膽氣。
40歲出使西域,71歲回洛陽,歷經31年,招撫了西域鄯(shan)善、于闐(tian)、龜茲等50餘國再度隸屬於東漢統治。
黨錮(gu)事件:指東漢漢桓帝時期,以李膺(ying)、陳蕃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郭泰為首的太學生結成朋黨,抨擊宦官的黑暗統治。
官宦依靠皇權,兩次向黨人發動迫害,史稱:「黨錮之禍」,時光荏(ren)苒(ran),黨人「殺身以成仁」的氣節為歷代文人所推崇。
黃巾軍起義: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社會動盪不安,民眾流離失所。
冀(ji)州巨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舉行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規定義軍以黃巾纏頭,故稱「黃巾起義」,後被官軍鎮壓,餘部作亂了20餘年,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董卓專權:黃巾起義後,各地豪強以鎮壓黃巾為名,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割據一方。
涼州軍閥董卓以剷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漢獻帝),董卓自封相國,獨攬大權。
驍(xiao)騎校尉曹操,聯絡冀州袁紹,聚集各州郡人馬,選袁紹為盟主,進軍洛陽。
董卓得知,遷都長安,燒毀洛陽城。
袁紹盡滅宦官:東漢末年,宦官當政,大將軍何進召前將軍董卓進京協助誅滅宦官,反被宦官謀殺,袁紹、袁術引兵入宮,大殺宦官兩千多人,宦官張讓、段珪(gui)挾帝出逃,後被逼投水自盡。
王允巧誅董卓:董卓挾天子專橫當道,發展到「董卓不除,國無寧日」的地步,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義父子關係),使之反目,並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
挾天子以令諸侯:王允定計誅董卓,執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si)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殺,郭汜當政,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為都,曹操自封大將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衝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進軍,先是大將顏良、文丑被暫降曹操的關羽所殺,形成了官渡對峙。
袁紹謀士許攸(you)獻計不被採用,且家人被拘捕,棄袁投曹,並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將袁紹擊敗,兩年後袁紹憂憤而亡。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而後曹操各個消滅袁紹殘餘,統一了北方。
華佗:漢末註明醫學家,外科技術尤為精湛,首次將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應用於外科手術。
並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禽獸創編了「五禽戲」。
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i)知: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臥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赤壁之戰:曹操消滅袁紹統一北方,預南下掃平劉表和江東孫權,劉表病故,次子劉琮(cong)繼位,向曹操遞了降表,劉備腹背受敵,撤往江陵,被曹軍在長坂坡追上,幸有趙雲、張飛奮力拚殺得以脫險,退至江夏與劉琦匯合;
同時,孫權接到曹操檄文,勸其投降,魯肅獻計聯合劉備抗曹,任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領兵五萬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習水戰,曹操採用龐統之計將戰船連在一起,孫劉聯盟設反間計(蔣干中計)、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並巧借東風,火燒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所放(曹操對關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孔明巧取荊襄: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後,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計,略施小計,兵不血刃,巧奪南郡、荊州和襄陽。
劉備喪偶,周瑜生計,用孫權的妹妹向劉備招親為由,欲將劉備騙到南徐,以換回荊州。
劉備協同趙雲如約而至,在諸葛亮三個錦囊的幫助下,帶著妻子安全回到荊州,所謂「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安七子:在曹操統治集團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應瑒(yang)、劉楨(zhen)主導文壇發展。
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十月,曹丕稱帝,建魏,東漢滅亡。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關羽因大意失荊州,公元222年,劉備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出兵三峽,進攻東吳,在彝(yi)陵猇(xiao)亭被陸遜打敗,於次年病逝。
自蜀漢建興5年起,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出祁山」。
在最後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僅54歲。
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他為蜀漢的鞏固和發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遷都建業,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件」,殺曹爽、何晏(yan)等,司馬氏至此專權魏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hua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後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黃皓(hao)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
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賈后)陰險毒辣,先後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wei),廢太子(後毒殺),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jiong)廢除賈后,司馬倫稱帝,之後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
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ong)、長沙王司馬乂(yi)、東海王司馬越,加上被賈后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16年,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chi)為帝,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十六國開始,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乘羊車出城請降,西晉滅亡。
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rui)在南方建業正式稱帝,為晉元帝,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為宰相,共同執掌朝政,實為「王與馬,共天下」,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最終抑鬱病死。
十六國:從劉淵的後漢開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後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南方由東晉統治。
十六國與東晉並立百餘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
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
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天下,並立百餘年,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
—完—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鳴原堂觀史,瀟湘觀史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知多少?(二)
34、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將軍,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占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做了皇帝後,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