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的卓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高士的卓識
王開林
三國時期,劉巴(字子初,衡陽籍)是個卓爾不群的人物,他被曹操、劉備和孫權視為高士,洵非浪得虛名。
先看其早年經歷:劉表割據荊州,賞識劉巴的才能,劉巴卻對這位目光短淺的軍閥不屑一顧。
劉表耍蠻橫,派兵捉人,強迫劉巴低下高傲的頭顱,否則死路一條,可他付之一笑,也不逃跑(逃跑就真會沒命)。
後來,中央政府想汲引劉巴,他照樣興趣寡淡,繼續宅在老家讀書。
曹操揮師南征,江南士子無不躍躍欲試,但凡有點膽識和本領的,都紛紛追隨劉備或投奔孫權,劉巴卻獨闢蹊徑,北詣曹操。
曹公久聞劉巴的賢名,見他遠道來投,大喜過望,立刻委以重任,令他持節南下,招降荊南三郡(長沙、零陵、桂陽),歸服朝廷。
孰料劉備捷足先登,已將荊州據為己有。
北歸路斷,劉巴只好遠避交趾,等待時機返回北方復命。
當時,諸葛亮駐節臨烝(今湖南衡陽),劉巴寫信給他:「乘危歷險,到值思義之民,自與之眾,承天之心,順物之性,非余身謀所能勸動。
若道窮數盡,將託命於滄海,不復顧荊州矣。
」諸葛亮趕緊回復,試圖曉之以理,為劉備網羅人才:「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
足下欲何之?」劉巴不為所動,婉言謝絕:「受命而來,不成當還,此其宜也。
足下何言邪!」嗣後,劉巴不懼長途跋涉,從交趾出發,繞道牂牁,抵達蜀地,益州牧劉璋以禮相待,多所諮詢。
據晉人司馬彪的《零陵先賢傳》所記,劉備圖謀入蜀,劉璋竟毫無察覺和防範,還派遣法正為專使前往迎接。
劉巴當面勸阻道:「劉備是豪強之人,入蜀必生禍患,拒之猶恐不及,豈可接納!」劉備既已入蜀,劉璋又錯上加錯,令其大軍討伐盤踞漢中的五斗米教主張魯,他的如意算盤是坐收漁翁之利,殊不知這是給劉備一次大展身手和奪取地盤的機會,結果必然是「吸粉」無數,使成都人心瓦解。
劉巴忍不住了,再次敲打劉璋的榆木腦袋:「如此大開方便之門,無異於縱虎歸山啊!」劉璋昏庸,愚不可及,他的對手卻是個萬里挑一的狠角色,這場鬥智鬥勇的較量,結局已無待蓍龜。
劉璋誤以為自己竭誠待客,施恩於人,對方必定滿心感激,投桃報李,事實卻並非如此。
劉備的智商比劉璋高出太多,他要搶奪益州這塊風水寶地以供自己安身立命,創業開基。
他認定的是「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至於辜恩負義、鳩占鵲巢的罵名,在亂世就如同耳旁風。
這樣一來,劉巴閉門稱疾也難以超然物外。
他已命懸虎口,再也無法脫身,要麼坐穿牢底,要麼留在蜀漢任職,二者必選其一。
劉巴選擇的是留在益州做官。
就算他的腦筋轉速趨近於零,也能夠想清楚,一個標準的外來戶,身上拓下的曹營印記異常鮮明,還曾勸阻過劉璋開門揖盜,縱虎歸山,知情者並非一個兩個,他要博得劉備的充分信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腦袋居然不曾搬家,是個奇蹟。
劉巴身在漢營心在何處?劉備豈能不犯嘀咕?為了消減其猜疑心,劉巴拿定主意,硬著頭皮,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挑戰高難度,他做到了以下三點:一是「恭默守靜」,二是「退無私交」,三是「非公事不言」。
恭默守靜則少留痕跡,退無私交則少惹猜疑,非公事不言則少樹仇敵。
最極端的例子尚且不難找著:張飛有意結交劉巴,兩人住在同一個屋頂下,劉巴卻不跟張大帥交談。
張飛是個暴脾氣,是個炮筒子,但他平日只對將士發狠,對士大夫素來尊重,即便如此,他也受不了劉巴的無言冷落,直氣得嗷嗷大叫。
諸葛亮知悉此事後,特意寫信給劉巴:「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
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所謂「降意」,即放底姿態,與人為善。
劉巴的回應出乎意料:「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張飛是蜀漢排名第二的大將,劉巴卻蔑稱他為「兵子」,這等於是指著和尚罵禿驢,指著張飛罵丘八。
劉備聽說此事後,明面上非常生氣,斥責劉巴有北還之心,無盡忠之意,暗地裡倒是頗為寬心和放心。
倘若劉巴與張飛打得火熱,劉備才真的會睡不著,他要是睡不著了,劉巴恐怕就會叫不醒。
有趣的是,此事傳播甚廣,東吳大臣張昭便據此認為劉巴心胸狹隘,孫權卻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他說:「若令子初隨世浮沉,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劉巴不取悅劉備,不結交張飛,貌似鋪錯了底牌,實為大智若愚。
由於身份所限,處境所逼,劉巴的卓識僅可用於全身保命,難有更大的作為,這確實令人惋惜,但如何在亂世全身,在敵國保命,仍堪稱一門大學問,絲毫不可小瞧它。
荊州高士劉巴,為什麼看不起仁德之主劉備?
世人都說劉備是仁德之主,連曹操都說,世上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是卻有一個人,對劉備極為鄙視,幾次都主動拒絕劉備的邀請,此人就是劉巴,那劉巴為什麼那麼討厭劉備呢?
此人奇才連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為請他劉備陣營幾乎全員動員
三顧茅廬的傳奇,世人已經熟到不能再熟。當年,劉備得到孔明之後,曾說過他得到孔明是「如魚得水」,這樣的君臣關係,羨煞了後世百代。但是,如果以為諸葛亮是劉備尋訪賢才的過程中,最為辛苦的一個,那你就錯...
三國奇人-諸葛亮不如他、張飛要和他睡覺、他卻一直躲劉備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世人皆說曹操得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得地利,父子三代開創江東基業,與曹魏劃長江天塹而治;劉備得人和,善聚天下民心,後起而秀。
令諸葛亮都自嘆不如的奇才,鄙視劉備、張飛,最終成蜀漢開國元勛
文/格瓦拉同志無論在正史《三國志》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陳壽和羅貫中都將諸葛亮描繪成一位不世出的奇才,在謀略、治國等方面都有超人一等的非凡智慧,堪稱「神人」。諸葛亮身負曠世奇才,自然難免清高...
三國真名士,秒殺諸葛亮,討厭劉備、崇拜曹操、打臉張飛的牛人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在一種「揚劉抑曹」的偏見思想下寫就的,人們深受《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以及民間故事的影響,很多人覺得諸葛亮,是三國歷史上神乎其神最偉大的謀士。其實這些都有虛構成份,拋開附加在諸...
此人面子太大,劉備請、孔明夸、張飛求,最終被嚇死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後漢三國時期,人才薈萃。為了得到人才,三國的君主們都是不遺餘力。曹操曾花費數年時間才將謀士荀攸招致麾下,孫權也曾與魯肅促膝長談,才將這位奇才留在身邊。劉備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