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陽明談「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南昌城雖不大,路名卻很牛。
你看,有灌嬰路、孺子路、淵明路、陽明路、子安路、象山路、安石路、永叔路、子固路、中山路,等等。
這些路名背後,都站著一個牛氣沖天的人物,承載著一段熠熠生輝的歷史。
比如,陽明路即為紀念王陽明而命名。
這個被稱為「明朝第一牛人」的王陽明,到底牛到什麼程度?
他是哲學家,陽明心學是中國儒學的一個高峰,成為近世啟蒙思想的先導,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學家」。
他又是教育家,他認為「今天下事勢如沉疴積痿,所望起死回生者,實有在於諸君子。
」重視人才,四處講學,堪稱一代宗師。
他還是軍事家,他領兵剿匪平亂,用極少的代價閃電般地擊敗數倍於己的敵人。
王士稹評價:「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絕頂。
」此即所謂「真三不朽」。
初識王陽明,源於學生時代課本上引用了王陽明的話:「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
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
聊聊數言,哲理之思躍然紙上。
再識王陽明,是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說王陽明是明朝第一牛人。
當年明月也是牛人一個,他推崇的牛人,想必是大牛。
果然,王陽明文武兼修,文治武功突出,還巧妙地將哲學思想運用到教育、軍事中,獲得世人的廣泛認可與膜拜。
三識王陽明,是聽了江西師範大學方誌遠教授的講座《王陽明的人生智慧》。
方教授結合明朝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博古通今,娓娓道來,帶我們一步步走進王陽明的內心世界。
王陽明雖是個「官二代」,卻沒有紈絝之氣,立志做一個「聖人」,在成道之路上艱難前行:立志成聖、少年成名、京師被杖、杭州逃生、別父入黔……,命運如驚濤駭浪,將他從雲端拋到了邊緣。
然而,正因為仕途跌宕、身處邊緣,讓他獲得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與自由,生命的束縛一經掙脫,精彩隨之而來。
在貴州龍場,王陽明放下一切俗務,平靜的思考人生的意義,探索儒家聖人理想的真諦。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忽然之間,醍醐灌頂。
哲學家是需要孤獨的。
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苦思七天七夜,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
默罕默德在希拉山洞日夜靜坐,苦思冥想,終成大道。
王陽明在陽明洞中寂寥的「龍場悟道」,終於奠定了陽明心學的基石。
與王陽明談心,你會發現,聖人並非那麼「高高在上」,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聖人的道理和根據不在別處,就在自己的本性及道德之中。
人皆有慾望,我們都在承受著「得不到」與「將失去」的煎熬,成為慾望的「奴隸」。
《道德經》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意思是說: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有力氣,戰勝自己的才叫強者。
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能戰勝自己的慾望,哪怕只戰勝一個微不足道的慾望,就離聖賢近了一步。
與王陽明談心,你會發現,我們做每一件事的時候內心都會判斷對錯,但出於私慾會壓制內心的判斷,「致良知」,就是讓我們堅持內心的判斷,持之以恆就會讓良知做主。
「良知猶主人翁,私慾猶豪奴悍婢。
」良知、良心是當家人,是真實的自我。
只是因為這個當家人沉疴在床,私慾才橫行霸道。
致良知就是給當家人服藥治病。
不斷地致良知,才能擺脫病魔,恢復健康,重掌家政,讓私慾無容身之處。
人生在世,當依良知而行,當良知知得此事為是、為善時,便堅決地去行;當良知知得此事為非、為惡時,便堅決不去行。
內在道德理性的覺悟後,作用於外在的道德知行,「內外兼修」即為此理。
與王陽明談心,你還會發現,「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在靜下心來、修煉提高的同時,注重在事功上磨練、在現實生活中親歷親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有句很流行的話:「如果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你自己。
」一切的改變,其實都發軔於內心細微的變化、落實於實際的行動、見效於良知的堅持。
當我們習慣於滿腹牢騷,怨天尤人時,不妨多讀一讀王陽明:命運就攥在自己手裡,只有你自己才是「主人翁」,知行合一,才能決定你將擁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牛人王陽明已經離開四百多年,但他的「心學」一直餘音繞樑。
此時,在陽明先生曾經駐足過、奮鬥過的南昌城,與先生隔空談「心」,不失為一樁凈化心靈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