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三國!劉關張投軍的博弈過程能給我們什麼重要啟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鬥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此即「黃巾起義」!

朝廷派出三路大軍, 與地方上各州官員共同與黃巾軍對決。

各州的官員便有了自行招兵買馬的實權。

最北方的幽州, 太守劉焉,出榜至本州各縣招募義兵。

榜文發到涿縣,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為兄弟來投軍。

劉備, 28歲, 編蓆子、賣鞋子為生。

關羽, 至少27歲前就殺過人, 流竄至涿縣,職業不明。

張飛, 頗有莊田,賣酒屠豬為業。

張飛有錢, 由他投資, 招了300個鄉勇, 但是沒有馬, 沒有兵器。

他們都是社會最底層人員, 且都有自己謀生的手段, 如果沒有黃巾起義, 他們還會繼續原有的生活, 劉備繼續賣鞋, 關羽繼續亡命江湖, 張飛繼續殺豬賣酒。

現在突然要改行, 就說明:要麼是原行業做不下去了, 要麼是新行業比原行業獲利更大,通常是這兩種情況, 總之, 不會無緣無故的改行。

改行做什麼? 他們其實有兩個選擇:

1. 投靠官府, 去剿賊。

2. 投黃巾軍, 參加革命。

這兩個行業是對立的, 不能兼職, 選哪邊?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革命軍的勢力大, 政府軍的勢力小, 而他們兄弟三又是社會最底層人員, 按說, 投身革命的可能性會更大。

但政府軍開的價高, 價格高者優先成交, 這在哪都是的。

皇帝的聖旨上明文寫著殺賊者立功, 立了功當然有官做。

而革命軍可能只管飯,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為爭奪生存權而戰的。

從戰爭結束後的情況看,因殺賊而升官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 劉備這個小販, 也當上了市長,這種機會真的極少, 可見朝廷還是下了本的。

另外, 有兩個大商家聽說他們要投軍殺賊, 一次性贊助了50匹馬, 500兩金銀, 1000斤鑌鐵打兵器。

不需要高瞻遠矚, 就可以看清楚:

投政府軍賺頭更大。

三兄弟得到贊助後, 又招了200人, 一共500人, 來投幽州太

守,太守大喜。

太守劉焉,乃漢魯恭王之後, 而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扯得上是親戚, 劉焉遂認劉備為侄。

劉焉喜的當然不是得了這個侄兒, 而是這500兵。

這個侄兒和他沒什麼關係的。

不數日, 革命軍5萬來攻, 劉焉只派劉備的這500人去打, 風險奇大, 劉備欣然領軍前進。

雖然不太合理, 但也沒有多大矛盾。

1. 劉焉派劉備出戰, 可以儘量保存自己的實力。

2. 劉備奉命出戰, 可以獲得立功的機會。

儘管不太合理, 但不發生利益衝突, 且互為有利, 所以很容易達成一致。

這一仗, 關羽、張飛以閃電戰快速斬了賊將首領, 其餘烏合之眾一鬨而散, 劉備捉了許多俘虜, 大勝而回。

第二天, 青州太守來信求救, 說已被圍困, 不日將陷, 劉焉派劉備去青州助戰, 又叫手下的鄒靖帶5000兵同去。

這次又立了一功, 解了青州之圍。

劉備投軍後, 新手上陣, 居然連立兩次大功, 且都是以少勝多,若不是軍事奇才, 則必是運氣極佳。

但是, 劉備很快就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到冀州廣宗縣去,投奔中郎將盧植。

於是, 鄒靖把帶來的5000人又帶回去了, 劉關張帶著本部500兵去了廣宗。

書上都是誇他們一出山就立大功, 其實不是的, 沒有功的, 為什麼? 劉備兩勝之後, 本金還是原來的500兵, 職位也沒有任何變化,他的功在哪? 最多只能叫有功無利。

照這樣幹下去, 只有投入, 沒有產

出, 可以明確地預見得到:

1. 劉關張在打勝仗的情況下, 沒有收益, 若是敗了, 就會被打死。

2. 若是沒被打死, 就會安排到下一次去送死。

3. 總有一次會被打死。

跟這樣的地方軍合作, 有什麼意思? 不如跳槽到中央的正規軍去, 發展的機會可能會更大一些。

地方軍不被中央軍管, 劉備這一走,功勞當然就記在了地方軍頭上。

由此可見:

1. 無論布置多麼困難的任務給有進取心的下屬, 下屬都會高興地接受, 或是不情願地強迫自己接受。

工作難度一般不會造成人才流失。

2. 對於已得利益的分配不公平, 是導致人才流失最直接的原因。

(作者:吳閒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記載的第一戰

且說黃巾軍張角一軍,侵犯幽州界分,當時的幽州太守是劉焉,是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幽州太守劉焉」這個提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而且錯誤還不止一個。第一,幽州是國家的一級行政區,它的最高長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