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閱讀究竟改變了我們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蘇東坡說,「胸有詩書氣自華」。

高爾基說,「學問改變氣質」。

的確,一個人的氣質、智慧、修養與成功,往往跟長期、大量地讀書是分不開的。

山有玉則石潤。

一個人長久讀書,含英咀華,氣質自然得到美化。

讀書改變氣質,古代已有此論。

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則語言無味。

」宋代書法家米芾也說:「一日不讀書,便覺思澀。

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

」清末重臣曾國藩則認為:「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曾國藩雖歷任兩江總督,權勢顯赫,卻不希望兒子做大官,但願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他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稱:「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性難變,惟讀書可變氣質……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貞之志。

」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讀書可以美化人格。

他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

」他還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書是充實精神的糧食,是凈化心靈的甘霖,是醫治愚頑的良藥。

讀書能影響人的心靈,而氣質是心靈的外化。

讀書能增補感知的不足,使人超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傾心交流,認識世界的博大無窮和人生的豐富多彩。

讀書,能使無知者遠離淺薄,使狹隘者變得寬厚,使自負者變得謙虛,使浮躁者趨於深沉,使沉鬱者變得熱情,使懦弱者變得剛毅,使悍暴者收斂粗蠻,使粗俗者學習儒雅,使慵懶者變得進取,使幼稚者走向成熟,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與涵養人的善性,美化人的心靈,從而優化人的氣質。

讀書的過程,就是再造生命的過程。

西方有句諺語,「人如其所讀」。

讀書學習,是完善自我的關鍵所在。

只有不斷地讀書學習才能彌補自身的不足,才能使自己豐富和深刻起來。

當一個人專注於讀書,讀過很多好書之後,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崇美向善的文字豐盈了心靈,書情雅意博大了胸懷,知識的文明薰陶了至純至真的情感,思想情操就會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自身的氣質:目光變得更加清澈有神,面龐更加柔和宜人,表情也更加富有韻味,舉止也更加優雅得體。

這種氣質美比起外表美來要耐看得多,正如伏爾泰所說:「美只愉悅眼睛,而氣質使靈魂入迷。

讀書可以去俗氣。

讀書讓人充實,讓人優雅,讓人多一份書卷氣,讓人擁有一種神采與光芒,這是那些「俗氣」之人可望不可及的。

讀書對每個人來說,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也不只是為了工作的需要或解決什麼具體的問題,讀書是精神生存和升華方式。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能改變人生的氣象和品質。

每一次閱讀,都會使我們的心靈變得寬廣和豐富。

「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的精神可以因閱讀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閱讀的意義在於,能夠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賦予人生更多精彩,讓人不斷實踐高尚的人生價值。

世上有無數奇山秀水、雲海雪峰和名勝古蹟,我們無法一一領略,然而有一種無與媲美的風景就在手中,這便是書。

開卷,大千世界五彩繽紛的風景便在眼前次第展開。

當然,讀書改變氣質,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買幾本書做做樣子,或者隨便讀幾本流行小說便能立竿見影的。

讀書,應當是一種耐得住寂寞的習慣,是一種堅持不懈的學習積累,是一個長期修煉的過程。

只有把讀書當成工作的補充,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成與吃飯睡覺一樣的需要,經年累月、不斷地汲取書中的營養,開闊視野,啟迪思想,陶冶情操,積累智慧,才能真正澄澈自己的心靈,升華思想境界,從而美化自己的氣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論讀書的意義

讀書是什麼?讀書是什麼?我認為讀書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東西,一日三餐解決的是人們的肉體飢餓,而讀書則是解決的是人們的精神飢餓。黃庭堅曾說「一日不讀書,便覺思澀,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就好像是大病了...

閱讀,是為發現更好的自己

一個喜歡閱讀的人,會擁有更加精彩的繽紛世界;在書中能夠不斷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好,是閱讀使自己的靈魂更豐盛。

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人民論壇)

每到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張照片所定格下的歷史瞬間總會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國遭受空襲,位於倫敦的荷蘭屋圖書館也難以倖免,幾乎被炸成廢墟,牆壁傾頹,磚石滿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顧敵機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