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貂蟬還吸引男人的一位三國美女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男人的T型台,既有帥男、型男、文學男,也有猛男、醜男、血性男,各色各樣的男人在這七十多年的時間裡輪番登台獻藝,演繹傳奇。

由此造成的後果是三國的男人們在歷史上紛紛走紅,而女人出名的卻寥寥無幾。

一般耳熟能詳的美女也就三個:貂蟬、大喬、小喬。

貂蟬能位列四大美女之列,可見其美貌遠勝喬氏姐妹。

但如果說她是三國第一美女,就有點言過其實了。

首先,楊玉環、西施、王昭君嫁給的男人都是一國君主,是被明媒正娶的,屬於合法夫妻。

而貂蟬無論與董卓也好,與呂布也罷,都只是同居的關係,而且這兩人都沒成就帝業,充其量只是野心家而已。

男人是女人的價格,其他三大美女之所以能入列,除了自身的美貌,身邊的男人也是很重要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女人要比這幾位美女漂亮,卻沒有入選四大美女。

從這一點上說,貂蟬是不夠格的。

其次,貂蟬的美很單薄,僅限於美貌和舞技等,董卓、呂布不這樣的粗人能看上她純粹是出於男人的本能。

而反觀其他三大美女,楊貴妃音樂造詣、詩詞功底十分了得,西施是舍青春報國的職業間諜,王昭君則是出色的外交家。

最後也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貂蟬其實是個虛構的美人。

她是四大美女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僅這一點,如果要進行真正的美女評選,說不定連資格都沒有了。

事實上在三國時期在貂蟬和二喬之外還有一位美女,她從小是個神童,丈夫是開國皇帝,她的文學造詣超越常人,更難得的是她曾經迷倒了曹操、曹丕、曹植三大文壇巨匠兼政壇精英。

最後她的兒子成功繼位,成為一代明君。

無論從哪一點上看,她都比貂蟬強。

這個女子就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

人人都說貂蟬美,但怎麼個美法,史書上沒有可以確切考證的說法。

而甄皇后的美卻是有憑有據的,這憑據就是曹植專門為她所作的《洛神賦》:

......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彷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廷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濃纖得中,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因為當時已死的甄氏是曹植的皇嫂,所以他只能採取暗寫的方式,拿著想像中的洛水之神宓妃當幌子,描述出甄皇后的美麗。

這位甄美人生於靈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是當時的中山郡無極人(今天河北正定)。

父名甄逸,曾做過上蔡縣令,她算起來也是出生官宦之家。

可惜的是,三歲的時候父親病死,而小小年紀的她竟然失聲痛哭,知道喪父之痛,一家人都驚奇不已。

到了九歲的時候,她無師自通,自己看書認字,一般看一眼就能記住。

幾個哥哥看到她舞文弄墨,就嘲笑:「女兒家當習女紅,學讀書,豈想做女博士乎?」她也不甘示弱,回敬道:「聽說自古賢女,未有不讀史書以知前世成敗的。

不習書,何由知之?」小小年紀就立志做賢女,並說出一番大道理,可見甄皇后能成為皇后不是偶然的。

其實早在這之前,就有算命先生說她「貴乃不可言」。

到了結婚年齡的時候,她被稱霸北方四郡的袁紹相中,迎娶為二兒子袁熙的媳婦。

袁紹與曹操就像周瑜與諸葛亮,沒有後者,前者都會天下無敵。

官渡之戰中,袁紹父子丟了老本,過了沒幾年就去找閻王評理了,從此杳無音信。

跟著袁紹的幾個兒子窩裡斗,正好被曹操利用來個各個擊破。

曹操是個出了名的色鬼,老早就聽說袁熙有個漂亮的媳婦,所以早在滅掉袁家之前,他就盤算著怎麼把甄氏弄到手。

可惜他的兒子曹丕好色的本事比他還強,曹軍剛攻下鄴城,曹丕就帶著一干兵馬闖到袁家府邸打劫。

當時袁熙不在身邊,甄氏和婆婆劉氏留下來當炮灰。

婆媳倆沒處躲,戰戰兢兢在家等死,看到曹丕帶兵衝進來,甄氏就趴在婆婆膝蓋上哭,哭得既動聽有動人,曹丕一下就心軟了。

他上前說:「劉夫人何必如此?快令此女舉頭。

劉老太太只好捧著媳婦的臉讓曹丕看,不看則已,一看發獃,估計十七歲的曹丕小朋友沒見過貂蟬姐姐啥樣,看清甄氏的相貌後大呼天神下凡。

就這樣,曹丕搶在老爹前頭把甄氏變成了自己老婆。

曹操知道後,連聲嘆氣:「今年破賊,正為奴(她)!」沒辦法,老曹只好作個順水人情,把甄氏賜給了小曹。

於是就去問孔融,得到的回答是:「以眼前的事猜度,想當然耳!」曹操這才明白孔融是在拿兒子的事諷刺自己。

量小非君子,曹操不是君子,所以後來找個機會就把孔融的臭嘴連同腦袋一塊剁了下來。

婚後的甄氏幸福了幾年,並有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就是後來連司馬懿也讚嘆不已的魏明帝曹睿。

可惜的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甄氏恰恰就嫁錯了人。

曹丕一向是看著碗裡的,吃著鍋里的,有了甄美人,又想要郭美人,有了郭美人,又想要漢獻帝的公主,到後來連老爹留下的小老婆們也一起承包,連老媽都差點被他活活氣死。

曹丕看後大怒,加上郭妃從中挑撥,乾脆賜了甄氏一被毒酒。

可憐這位絕代佳人死後,還被用頭髮蓋住臉,路口嘴裡塞滿糠,用意是讓她在陰間無臉見人,有苦難訴。

兩年後,曹植到洛陽拜見哥哥曹丕,曹丕仗著喝醉的時候把甄氏的遺物——鏤金玉帶枕贈給了他。

曹植含著淚接過了遺物,回去的時候路過洛水,有感而發,寫了千古名篇《洛神賦》。

甄氏直到曹丕死後,才被兒子曹睿追封為文昭皇后。

可惜皇后的名譽可以恢復,美人的生命無法恢復,曹睿能得到的只是做兒子的一點心裡慰籍罷了。

美人貂蟬悲慘結局 成了曹操性奴

眾所周知,三國中「呂布戲貂蟬」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橋段。

呂布失敗後,關於美女貂蟬的下落也同樣是人們關心的一個話題,其最終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呢?

貂蟬究竟情歸何處呢?本文用了當「性奴」字眼,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卻真有被曹操幽禁銅雀台一說。

貂蟬是《三國演義》中最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雖無更多的過人之處,但卻憑藉自己的美貌在諸侯爭霸的戰亂年代,輾轉於各諸侯之間。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分別用兩首詩歌來讚嘆貂蟬的歌舞雙絕,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裡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紅牙摧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

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面對貂蟬的美貌,董卓更是稱賞不已。

當然,貂蟬的美貌已無須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閉月」之稱,意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麗,而從貂蟬的事跡來看,她更是深明大義、機智過人,實在是演義中最為光輝的人物形象之一。

作為三國歷史中最為聞名的女子,貂蟬的事跡卻在史書中少之又少。

魯迅先生在所著的《小說舊聞鈔》中說:「有一本失傳的《漢書通志》記載:曹操未得志時,先誘董卓,進貂蟬以惑其君。

如此說來,竟是曹操把貂蟬獻給董卓的,但是根據曹操的為人以及其後他對董卓的行為來看,這個說法是不可信的。

不過,現在較為流行的一種觀點認為,歷史上其實並無貂蟬其人,貂蟬的形象完全是後人虛構出來的,而且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三國史和《三國演義》研究界多數學者的共識。

因為在《三國志》、《後漢書》這樣的史書當中並沒有提到貂蟬的字眼,只有區區一句話還有些許貂蟬的影子,即「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在《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的全篇中連名姓都沒有,只是稱其為「卓侍婢」.也沒有交代容貌、身家、來歷等信息,更是沒有交代與呂布、董卓之間的決裂有何關係。

影視作品中的貂蟬

「長安兵變」之後,這位絕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樣成為了一個謎團,讓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關心著貂蟬其後的命運。

不過可惜的是,作者羅貫中也沒有把她的結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

原本那個深明大義、俠肝義膽的貂蟬似乎隨著連年的征戰已經被磨去了原有的稜角,變得碌碌無為,兒女情長了。

呂布死後,羅貫中沒有再向讀者介紹貂蟬此後何去何從,也許是被好色的曹操金屋藏嬌,也許是同呂布一樣被處死。

羅貫中的這一疏忽竟成了一個讓後人不解的千古謎案。

在民間,關於美女貂蟬的下落存在著「慘死」和「善終」兩大系列。

第一個版本是崑劇《斬貂》中描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他的妻子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接受這位帶有污點的女子,恐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

第二個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劇中貂蟬向關羽痛訴內心的冤屈,並詳細講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鋤奸的經歷,以此贏得了關羽的愛慕與景仰。

但是關羽最終決定為復興漢室而獻身,貂蟬也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證明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三個版本講述的是貂蟬在關羽的庇護下逃走,削髮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

為了不使關羽等人難做,貂蟬毅然拔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隨著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也同樣有三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貂蟬最終出家為尼,並以佚名的方式寫下了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終在尼姑庵里壽終正寢。

第二個版本則是說關羽沒有貪戀女色,而是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

貂蟬則是一直守節未嫁,最終被鄉人建廟祭奠。

第三個版本稱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並送往成都定居,但是關羽卻沒有想到自己最後竟是兵敗身死,而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於蜀中,成了一名村婦而已。

總之,關於「貂蟬」其人,在正史的記載中是非常模糊的,僅僅是一個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

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經很難考證。

但我們可以根據情理來推斷一下:董卓死後,貂蟬落入了呂布之手,呂布敗亡後,她又輾轉到曹操手中。

儘管這些都沒有史書的記載,但也是合乎邏輯的。

至於她的最後下場如何,由於史書絕無記載,便是一個千古之謎了。

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合理的推斷,不外乎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在曹操宮中了卻餘生。

呂布敗亡12年後,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修建銅雀台,納諸伎於其上,習演歌舞,或許「貂蟬」應該也包括在內吧。

另一種可能就是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貂蟬作為一個隨軍的弱女子,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不知何時就已經香消玉殞了。

貂蟬竟是女間諜鼻祖!盤點史上9個最受爭議女人

貂蟬——最早的女間諜。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就是講她。

貂蟬也是女間諜的鼻祖之一,她親身實踐了美人計和連環計。

比貂蟬還吸引男人的一位三國美女是誰?

上官婉兒——巾幗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

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夏姬——最妖嬈的女人。

夏姬是一個顛倒眾生的人間尤物,她具有驪姬、息媯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異人臨床指點,學會了一套「吸精導氣」之方與「采陽補陰」之術,因此一直到四十多歲,容顏的嬌嫩,皮膚的細膩,仍然保持著青春少女的模樣。

萬貴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歷史上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卻誰也比不過明憲宗的愛妃萬貞兒。

一個大皇帝十九歲的女人卻牢牢占領了丈夫的心,並且擁有他一生的寵幸,這真是讓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釋只能是萬妃具有與眾不同、風騷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說來,萬貴妃倒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柳如是——最好命的紅塵女子。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秦淮八艷之首。

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台,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

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秋瑾(1875-1907)——最豪氣的女人。

在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危亡的時刻,巾幗不讓秀媚的一代女俠秋瑾,拋家別子,女扮男裝,東渡日本,去追求另樣的人生,去尋求民族振興的方法,並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把「最有豪氣的女人」這樣的稱為獻給這位女英雄的確是名至實歸。


長孫皇后——最賢惠的女人。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

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呂雉——最狠毒的女人。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在歷史上算是個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們提起她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狠毒和權變。

李清照——最有才華的女人。

李清照死於哪年已不可考,她的傳世之作是《漱玉詞》,基本屬婉約派,由於她一生經歷比晏幾道、秦觀等更艱苦曲折,加上她在藝術上的力求專精和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能,詞的成就超過了他們,她後期的詞還兼有豪放之長。

她的《思項羽》詩和「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餛。

」的詩句反映出她憂國憂民的情懷。

中國京劇里有一齣戲,叫做《鳳儀亭》的,取材於古典小說《三國演義》里的一個故事。

說的是司徒王允為匡扶漢室,意欲誅殺奸賊董卓,因畏懼董卓身邊有猛將呂布時刻不離左右,終不敢輕易下手。

於是,王允定下連環計,先將侍女(義女)貂蟬暗中許配呂布為妾,再將貂蟬獻之於董卓,並密矚貂蟬從中為之周旋,見機行事。

最後誘呂布與董卓反目成仇,將董卓誅殺,為國除奸,為民除害。

故事不是很曲折,但卻十分驚險。

原因在於,將國家大事完全繫於一女子身上,成敗很難預料,更無絕對把握。

一旦敗露,貂蟬、王允必死於非命,國家會更加危 險,而以後再殺董卓也就更加困難了。

王允定此計,想來也是出於萬般無奈。

倒不是說此計不好,關鍵是參與實施這一計策的主角貂蟬有沒有這個素質。

美貌當然是 不必說了,有沒有那個能力和定力卻是不得而知的。

《三國演義》里將這一段叫做「呂布戲貂蟬」,蓋因男尊女卑,其實並不確切。

在我看來,應是貂蟬「戲」呂布才對。

因為此時的呂布完全是蒙在鼓裡,被人牽著 鼻子走而已。

倒是貂蟬,胸有成竹,又是跳水,又是啼哭的,時不時還來個「激將法」,把個呂布搞的是暈頭轉向,忘乎所以。

貂蟬有智慧,就在於火候拿捏得到 位,不早不晚,直到將預設好的一幕讓董卓老賊親眼看到,而又不至於禍及自身,方才罷手。

呂布死後,羅貫中更是沒有再向讀者介紹貂蟬此後何去何從,也許是被好色的曹操笑納,也許是同呂布一樣被處死。

貂蟬在《三國演義》中首次出場只是說其善歌舞,色伎俱佳,並未有更多過人之處。

但我們先是通過「呂布目不轉睛地看」,二人眉目傳情,以及其後的董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等詞語從側面展現了貂蟬絕美的容顏。

後羅貫中又分別用兩首贊詩來讚嘆貂蟬的歌舞雙絕,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裡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

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

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舞罷,卓命近前。

貂蟬轉入簾內,深深再拜。

卓見貂蟬顏色美麗,便問:「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蟬也。

」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

正是:「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

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令董卓稱賞不已(見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貂蟬的美貌已經毋需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閉月」之稱,意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麗,而從貂蟬的事跡來看,她深明大義、機智過人,實在是演義中最為光輝的人物形象之一。

作為三國歷史中最為聞名的女子,貂蟬的事跡在史書中卻少得可憐。

魯迅先生所著的《小說舊聞鈔》說,有一本失傳的《漢書通志》記載:曹操未得志時,先誘董卓,進貂蟬以惑其君。

這樣說來是曹操把貂蟬獻給董卓的,但是根據曹操的為人以及其後他對董卓的行為來看,這個說法有些靠不住。

現在最流行的觀點就是:歷史上並無貂蟬其人,貂蟬形象完全是宋元以來通俗文藝虛構的產物。

可以說,這已是三國史和《三國演義》研究界多數學者的共識。

因為縱觀《三國志》、《後漢書》這樣的正史,只有區區一句話有些許貂蟬的影子:「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三國志?呂布傳》)全篇連名姓也無,只稱「卓侍婢」。

連容貌如何、身家來歷、與布卓之間的決裂有何關係,均未提及。

而到了《三國志評話》中,貂蟬這個人物才有了些眉目:「賤妾本姓任,小字貂蟬,家長是呂布,自臨兆府相失,至今不曾見面……」

元人雜劇《連環計》中也有貂蟬,她自報家門道:「您孩兒不是這裡人,是州木耳村人士。

任昂之女,小字紅昌。

因漢靈帝刷洗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拿貂蟬冠(注)來因此喚做貂蟬。

羅貫中正是利用了史書以及評話、雜劇中這些細微的資料,根據作品的需要,重新構思出了「貂蟬」這一形象,把她的出身、容貌、年齡等無不細細交代給讀者,並且嚴密地勾勒出了一個女子如何巧施連環美人計,終使董卓、呂布父子相互為敵的過程。

且看《三國演義》中貂蟬的出場:「(允)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乃府中歌伎貂蟬也。

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

」在這裡,貂蟬的出身,已經從董卓府中的侍婢,變做司徒王允家中自幼長成的歌伎,且又有王允以親女待之的淵源,為後來王允獻美人的計策做了充分的鋪墊。

試想,如果身家沒有這般正當來歷,只言普通買來的歌伎,似乎又不夠清白,讓董卓、呂布父子為她吃醋相爭,倒也的確難以想像。

為貂蟬加上若干來龍去脈,使父子二人的決裂有了合理的鋪陳。

就是這種對人物關係作了創造性的改造,使得貂蟬的美麗、聰明和機警深入人心,成為了一個與政治、歷史密切相關的風雲人物。

這樣一來,讀者不但深信貂蟬是真實存在的,更為關心貂蟬其後的命運。

不過很可惜的是,或許是因為不是真實人物,或許是羅貫中的疏漏,或者根本沒有辦法處理,羅貫中連貂蟬的結局也未交代清楚。

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中,呂布將要敗亡之前,有過短暫的出場,勸誡呂布「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

使呂布放棄了陳宮的妙計,終使得呂布被擒身亡。

讓我們感覺早先那個深明大義、俠肝義膽的貂蟬似乎在同呂布經歷了如此多的戰亂之後,已被磨去了那原有的稜角,變得碌碌無為,兒女情長了。

呂布死後,羅貫中更是沒有再向讀者介紹貂蟬此後何去何從,也許是被好色的曹操笑納,也許是同呂布一樣被處死。

可能羅貫中也不會想到,他的疏忽之舉竟成了一個後人不解的千古謎案。

這樣看來電視劇《三國演義》央視版中貂蟬隨著清風去的結局,倒是最好的:紫陌紅塵,西風古道,風塵戀戀,老馬舊車。

貂蟬身著紅裳,最後凝望了一眼那曾經風虎雲龍的長安城,然後黯然垂下車簾。

這一剎那,千年的風塵被她鎖在車外,天下已經與她無關。

這位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虛構性人物,就這樣遠離我們而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董卓戲貂蟬是真的嗎 董卓真的是因為貂蟬而死嗎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

自古紅顏多薄命:揭美女貂蟬最後的命運

貂蟬是《三國演義》中最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雖無更多的過人之處,但卻憑藉自己的美貌在諸侯爭霸的戰亂年代,輾轉於各諸侯之間。《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分別用兩首詩歌來讚嘆貂蟬的歌...

三國正史揭秘:貂蟬靠那些手段讓董卓臣服

在《三國演義》中,最為人們所聞樂道的,恐怕就是「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等章節。在這裡,一個弱女子貂蟬,成了一個光彩出眾的人物,她上承王司徒之命,下顧呂溫侯之心,周旋於董卓的左右,終...

真的嗎?貂蟬最後被迫當曹操「性奴」了嗎

說到三國,就必須提到中國四大美女之貂蟬。眾所周知,三國中呂布戲貂蟬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橋段。呂布失敗後,關於美女貂蟬的下落也同樣是人們關心的一個話題,其最終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呢?貂蟬究竟情歸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