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問:天下何物最大?宰相想了想回答出4個字,皇帝連連稱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普(922-992),字則平,河北涿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

960年正月,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給趙匡胤黃袍加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曾三度任相,協助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結束了唐末五代十國長達54年的戰亂,完成了統一大業。

一直貫穿大宋王朝三百多年抑制武將的12字方針:「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就是他參與提出的。

也正是在他的影響下,趙匡胤才最終「杯酒釋兵權」。

他就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宰相趙普。

公元960年末,趙匡胤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召見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趙普是個聰明人,一聽就猜到了皇帝在擔心什麼。

於是,他答曰:「緣由在於藩鎮太重,君弱臣強。

若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

」宋太祖一聽,哎,有道理,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杯酒釋兵權」。

不過,有時候趙匡胤也是很固執的。

一次,趙普想任用一個官員,趙普就奏請趙匡胤的批准,可是趙匡胤不喜歡那個大臣,就是不批,趙普就苦口婆心地規勸,趙匡胤上了牛脾氣,一把撕了趙普的奏摺。

趙普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來,放在袖子裡。

退朝回家以後,趙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來,第二天,又把它交給趙匡胤。

趙匡胤見趙普態度這樣堅決,只好接受了他的意見。

《夢溪筆談》中記有一事:「太祖皇帝嘗問趙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普熟思未答間,再問如前,普對曰:『道理最大。

』上屢稱善。

說是有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忽然心血來潮,問大臣趙普說:「天下何物最大?」一時問住了趙普。

皇帝並不罷休,又追問下來。

趙普想了想說:「道理最大。

」這話有些風險,為什麼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個不講「道理」的人,事情麻煩就大了。

好在這位皇帝還懂道理,便連連稱善,夸趙普答得好。

這段問答作為趣事,被人記錄了下來,至今讀來也倒頗有啟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