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前途之瞻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社會主義視為當然使命。

二大以後,中共認識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必須先完成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對外打倒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對內推翻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實現國家的完全獨立。

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在如何進入社會主義問題上,中共內部曾經有過認識上的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無產階級應首先幫助資產階級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

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本主義較為充分的發展,再由無產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即所謂的「二次革命論」。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革命發生在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背景之下,不同於舊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一開始就應當由革命最堅決的無產階級來領導,而資產階級已經成了革命最危險的敵人;革命不只是要消滅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的對象。

這樣可以「畢其功於一役」,民主革命勝利後一舉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即所謂的「一次革命論」。

客觀地說,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由於未能正確認識和把握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據此制定的政治路線和策略都是錯誤的。

只有由毛澤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才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關係中國革命前途的根本性問題。

通過對基本國情、中國革命特點和規律的縝密分析,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中,系統闡發了「兩步走」的戰略思想。

他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

這是兩個性質不同、任務不同的革命過程,只有完成了前一個革命過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後一個革命過程。

中國當時的革命階段,是為了終結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這種新式的民主革命,雖然一方面是替資本主義掃清道路,但另一方面又是替社會主義創造前提。

」這就決定「中國革命不能不做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

兩個革命階段中,第一個為第二個準備條件,而兩個階段必須銜接,不容許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

新民主主義是過渡性的社會階段

1937年5月,即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毛澤東在中共全國代表會議的報告中指出,中共主張的「民主共和國」,「它的前途雖仍然有走上資本主義方向的可能,但是同時又有轉變到社會主義方向的可能,中國無產階級政黨應該力爭這後一個前途」。

6月下旬,他在接受美國學者彼森採訪時說,中國不可能成為帝國主義或資本主義國家,它的未來,首先是民主共和國,其次是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獨立民主共和國跟歷史上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不同;這是以共和國的形式組成的無產階級、農民和部分資產階級的聯合陣線;沒有無產階級的領導,中國不可能進行革命;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可能不必經過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的未來。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決定,「這種民主革命是為了完成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所沒有過的社會制度,即民主主義的社會制度……它從封建主義社會來,要到社會主義社會去,而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則是為了完成民主主義社會而鬥爭」。

這種新的社會制度就是新民主主義社會。

他堅定地表示:「若問一個共產主義者為什麼要首先為了實現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社會制度而鬥爭,然後再去實現社會主義的制度,那答覆是:走歷史必由之路。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中共從中國革命實踐中創造的理論成果。

毛澤東將民主主義分為三種類型:「英、美、法是老民主主義,即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我們是新民主主義;蘇聯是新新民主主義,即無產階級的民主主義。

新民主主義是暫時的,過渡的」。

在社會發展諸形態中,三者是由低向高的遞進關係,這種關係正是社會發展必然規律的外在表現。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相統一的社會。

毛澤東勾畫出新民主主義社會形態的一些基本特徵。

政治上,它是一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社會。

這樣一個民主主義的國家,「比起現在這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來是不相同的,但同時它跟將來的社會主義制度也不相同」。

經濟上,新民主主義國家實行「節制資本」和「平均地權」的政策。

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國家將採取必要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係。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這種文化是大眾的、民主的,為工農民眾服務。

概括起來,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介乎於西方式的民主主義與蘇聯式的社會主義之間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

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

如何才能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提出轉變論的主張:「我們是革命轉變論者,主張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方向去。

」任何轉變都是需要條件的。

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也必然要有一個積累主客觀條件的過程。

「沒有一個新民主主義的聯合統一的國家,沒有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經濟的發展,沒有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發展,沒有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發展,沒有幾萬萬人民的個性的解放和個性的發展,一句話,沒有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新式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徹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來,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新民主主義社會內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社會主義因素的成長壯大,是轉向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條件。

「這種社會主義因素是什麼呢?就是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全國政治勢力中的比重的增長,就是農民、知識分子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或者已經或者可能承認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權,就是民主共和國的國營經濟和勞動人民的合作經濟。

所有這一切,都是社會主義的因素。

」但是,這將是一個需要較長時間的過程。

「何時轉變,應以是否具備了轉變的條件為標準,時間會要相當地長。

不到具備了政治上經濟上一切應有的條件之時,不到轉變對於全國最大多數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時,不應當輕易談轉變。

」在中國革命第一階段任務完成後,因集中精力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促進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社會主義因素的成長,創造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一切應有的條件」,而不是急於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

在1947年的中央十二月會議上,有人提出應把社會主義前途寫入會議文件,毛澤東舉了蘇聯的例子說:「這也是急性病,人家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搞了十五、六年,到一九三二年才正式搞社會主義,今天我們還在消滅封建,社會主義還早著哩!何必提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又再三向全黨說明,不要急於求社會主義化,大概要準備十幾年功夫,要長期穩健地進行。

如果希望搞社會主義,太快,會翻斤頭。

由此可見,對於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毛澤東的態度是明確、堅定的,而在過渡條件的準備和過渡時機的選擇上,又是慎重、冷靜的。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7考研政治:分析題中的史綱7大考點及例題

考研政治分析題中的出題考點是有規律可循的,大家把一些命題熱點重點背背,相信要過關並不難,下面整合了史綱部分的10大考點,並分享兩個材料,大家結合相關知識點來記憶。考點1:三個階級的三次探索1.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