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其實是一個政治敗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國,「杯酒釋兵權」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事件。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杯酒釋兵權只是宋太祖為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所採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也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其後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政治敗筆,也是一個政治錯判。

乍一看,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很給力,可是實際上宋太祖卻為此付出了代價。

從大的方面看,這種行為屬於聰明反被聰明誤。

他解除了手下將領的兵權,雖然有效的解決了唐末五代以來的軍事制度,可是將一群能征善戰的將軍的軍權剝奪了,無異於自毀長城。

宋朝後面飽受外族欺凌,也與這個事件造成的風氣有關。

杯酒釋兵權其實也屬於宋太祖與武將集團的博弈,在這場博弈里,武將集團失去了兵權,可是這兵權也不是白白失去的,兵權失去換來的是金錢和土地。

宋太祖給武將們開了極為優厚的價碼。

透過現象可以得出結論:宋太祖其實以默許腐敗來換取軍權。

某種意義上說,宋太祖在整個事件里,給了武將們一張「許可證」,正是有了這個「許可證」,武將們理直氣壯的進行腐敗。

以至於宋太祖時期的幾位重要的武將都身家不菲,剛開始由於宋太祖的誘迫,武將們情非得已,貪污腐敗還有點作秀,可是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了。

由於自己有言在先,宋太祖對於此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杯酒釋兵權」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博弈與政治交易中,趙匡胤表現得極為慷慨和仁愛,為了「安撫」石守信等武將,他不但向他們賞賜了大量的錢財,而且還「約婚以示無間」,與一幫武將締結政治婚姻。

「杯酒釋兵權」後,很快太祖便爽約將自己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國長公主嫁給了高懷德,女兒延慶公主、昭慶公主則分別下嫁給了石守信之子和王審琦之子。

顯而,這種婚姻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是對失去兵權後的武將們的一種籠絡、安慰與補償。

誰知道,趙匡胤的這些小恩小惠、耍小聰明的做法真的非常有效,由於趙匡胤所採取的「以腐敗換兵權」的政策或策略,除了在立國之初相繼發生了兩起由後周舊臣李筠、李重進所發動的叛亂外,此後,在大宋帝國內部,300多年間竟然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黃袍加身」的政治事變。

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則必有一弊。

後面我們將要說到,「以腐敗換兵權」對於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自毀長城,慢性自殺。

宋太祖專力鞏固中央政權,「杯酒釋兵權」含有對內嚴防的性質,直接造成內政腐朽。

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權,不懂軍事的文官控制軍隊,武將頻繁調動,致使宋朝與遼、西夏、金的戰爭連連敗北,無力解決邊患。

軍事積弱,還使兩宋亡於社會制度落後於自己的遊牧民族。

由此可見,「杯酒釋兵權」其實就是一個政治敗筆。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不盡之處請指正。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點讚和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代價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堪稱一代帝王的傑作,乍一看來,好像很瀟洒,很輕易,似乎不費什麼勁,手腕多多的趙匡胤便將這件原本應該非常棘手的事情給搞定了。但在實際上,趙匡胤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裡,且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