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釋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子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姓李名耳,字聃,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今世存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道。

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是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

老子是第一個把道作為哲學範疇提出和加以闡釋丶論證的思想家。

道作為老子哲學的核心,貫穿其思想體系始終。

關於道的認識,歷來眾說紛紜。

有的認為,道是精神性的本體,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立存在的最高原理。

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客觀唯心主義。

有的則認為,道是宇宙處在原始狀態的混沌未分統一體,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唯物主義。

一般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及萬物運行的規律。

可道,非常道

混沌初開,乾坤定位,是謂太極。

天有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地有東南西北,山川湖海;天地之間有飛潛動植、人間社會。

這些有形有象之物,皆有生有減,有成有毀,不能永恆長存。

這些皆是「可道」的範圍。

因有形質,處於變化之中,故「非常道」

指「道」之命名。

可名,非常名

「可名」指「可道」之名。

「名」怎麼來的?「名」是實存事物而起。

有物才有名。

宇宙之事物,千差萬別,各有特性,為了區別,才安名。

由於這些「可名」事物可生可滅,代表萬事萬物生滅運化丶變動不居,故「可名」皆「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無名」指無形無象的大道,因無形無象,故無名。

「道」實為強名。

它早於天地存在,故謂「天地之始」。

「有名」指宇宙天地。

天地是有形有象的具體事物,是最早的實物,其名也是最早的名,所以有名有形的天地是「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無」是天地的開端。

「有」是萬物的根源。

所以,常從「無」中觀察天地的奧妙;常從「有」中尋找萬物的蹤跡。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兩者,有和無

兩者名雖然不同,但同始於「道」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和無都是幽昧深遠的,它們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陳鼓應在其《老子譯註及評價》一書中引用楊興順的觀點,將道的基本特點歸結為:一丶道是物的自然法則,它排斥一切神和「天志」。

二、道永遠存在,它是永存的物質世界的自然性。

道在時間與空間上都是無限的。

三、道是萬物的本質,它通過自己的屬性(德)而顯現。

沒有萬物,道就不存在。

四、作為本質來說,道是世界的物質基礎「氣」及其變化的自然法則的統一。

五、道是物質世界中不可破滅的必然性,萬物都從屬於道的法則。

道摧毀一切妨害自己的事物。

六、道的基本法則是:萬物與一切現象,處於經常的運動與變化中,在變化的過程中,萬物與一切現象都轉化為自身的對立物。

七、萬物與一切現象,都處於相互聯繫的狀態中,這種聯繫通過統一的道而完成。

八、道是我們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但在邏輯思維中,它是可以認識的。

由是觀之,道在天地未生成以前就存在於浩瀚的宇宙中,當天地生成以後,道就在萬事萬物中發揮自身的作用,貫穿萬物生成、生長、發展、消亡的始終,作為一種自然規律客觀地存在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道德經第一章

第一章 天地之始,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8]。玄之又玄,眾妙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