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漢中王后,為什麼大家都升官,只有諸葛亮趙雲原地踏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漢中之戰,蜀漢集團付出的代價也頗為慘重。
曠日持久的戰爭,不但陣亡了雷銅、吳蘭等將軍,益州的人力物力也受到巨大的消耗。
最終打下的漢中之地,只是空城,老百姓已經被曹操遷移走了,所謂「魏得其民,蜀得其地」。
然而這終究是值得的。
奪取漢中之後,兩川一體的聯防得以實現,面對北方的威脅大大減少,成都平原有了屏障,成為相對穩定的大後方。
而從開拓進取方面來說,蜀漢有了一塊直接的前進基地。
從漢中翻越秦嶺,便是關中平原——對統一天下至關重要的地方。
四百餘年前,劉邦就是以巴蜀為後勤基地,從漢中出發,奪取關中,進而一統天下的。
誰說劉備不能重複他的老路呢?
占領漢中後,諸葛亮的《隆中對》又實現了重要的一步。
這一步發生的同時,還引起了連鎖反應。
曹操的地盤宛城鬧了亂子,有人起兵造反,勾結關羽,在曹操的腹地激起波動。
另一方面,劉備命令孟達從秭歸出兵,攻打房陵(今湖北房縣)、上庸(今湖北竹山)等郡,又派乾兒子劉封從漢中順漢水東下接應。
兩面夾擊下,房陵、上庸很快被占,上庸太守申耽和弟弟申儀等都投降了。
這是蜀漢集團的又一次戰術勝利。
但對諸葛亮而言,卻捎帶著親情上的損失。
房陵太守蒯祺是諸葛亮的大姐夫,在戰鬥中被孟達軍所殺。
站在敵對陣營的親人被本陣營將軍所殺,這當然是無可奈何的事兒,但諸葛亮心中也不會全無漣漪吧。
此時的劉備,雖然在東邊割讓荊州三郡給孫權,但西邊連續取得了漢中、上庸、房陵,興復漢室的大業又邁進了一大步。
為了更好的樹立反曹興漢大旗,就在219年初秋,劉備自封為漢中王。
那時候一切都要講禮儀。
儘管劉備的漢中王其實是自封,他名義上還是要向漢獻帝請示。
請示的表文也不能自己上,自吹自擂不像話。
所以,劉備手下的群臣就聯名給漢獻帝上表。
表文的大意是:現在漢室不幸,曹操兇殘,為了剪除這個惡魔,請求朝廷封劉備為漢中王,而且拜大司馬(相當於中央軍委主席,元帥軍銜),以便統率正義者聯盟,消滅曹賊,興復漢室。
上表的群臣,按照地位高低排先後順序。
領銜的第一名是曾經的一鎮諸侯馬超,第二、三、四名許靖、龐羲、射援則是劉璋手下的老幹部。
這幾位都屬於名聲大,地位高,但沒太多實權。
接下來諸葛亮排第五,關羽、張飛、黃忠排六、七、八位,法正排第十位,李嚴排十一位,這些才是實權人物。
至於常山趙子龍,他在「等一百二十人」的「等」裡面。
這封表文送到許昌,曹操看了,當然氣得七竅生煙,不可能讓漢獻帝批准這個剿滅他自個的表文。
但劉備只要有這麼個上表的形式就夠了。
隨後,他在漢中城外築起高台,正式加封自個為漢中王,拜大司馬。
劉備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爵,手下的文武當然也要雞犬升天。
劉備大肆加官進爵。
加得最多的是他兒子劉禪劉阿斗,當了王太子。
此外,老幹部許靖升為太傅,地位極高而實權極少;劉備的好謀士法正為尚書令;關羽、馬超、張飛、黃忠分別晉級為前、左、右、後四將軍(從中將提升為上將),就這樣關羽還不太滿意,瞧不起黃忠,覺得老黃沒資格和自己一個等級。
劉備的頭號謀臣諸葛亮的官職卻沒有變化,依然是軍師將軍(中將)。
只不過實權職位「署左將軍府事」跟著劉備水漲船高,變成了「署大司馬府事」。
有人據此認為,諸葛亮地位下降了,還不如法正能升官麼。
然而諸葛亮追隨劉備,君臣之間計較的從來都不是品級。
當初諸葛亮以軍師中郎將的職位,就能督率三郡,領兵入川;如今「署事」的職能不變,川中的政務也是諸葛亮統管,誰還在乎將軍稱號是哪個等級的呢?
建安24年,公元219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
這一年,天下的局勢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這邊廂劉備在漢中稱王,那邊廂駐守荊州的關羽率領本部人馬北伐,跨過襄江,將曹仁包圍在襄陽、樊城。
曹操派于禁、龐德前去增援,結果適逢秋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斬殺龐德,生擒于禁。
一時之間,關二爺威震華夏,荊州、豫州一帶的地方豪強紛紛起兵響應,甚至嚇得曹操想要遷都避他的鋒頭。
蜀漢勢力在此刻達到巔峰,《隆中對》中「兩路北伐」的態勢,隱約有實現的摸樣。
可惜,所謂月盈則虧,蜀漢從巔峰往下跌落的勢頭,也是人所未料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