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孫策託孤時,為什麼只將孫權託孤給張昭,而沒有周瑜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官渡之戰時,孫策準備暗地裡北上襲擊許都,將漢獻帝這張寶牌握在自己手中。

只可惜孫策在外出狩獵的時候,被人暗中偷襲,一箭正中面頰。

這些偷襲孫策的人是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報仇,因為孫策在平定吳郡時,殺死許貢。

孫策知道自己活不長了,只能臨終託孤。

他當時叫來孫權,說:「若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看上去,張昭與周瑜都是孫策的託孤之臣,但實際上,這句話是在演義之中,正史中並沒有這句話的記載。

在《三國志》里,孫策當時的託孤與當年劉備對諸葛亮的託孤很像,大致意思就是如果孫權難當大任,張昭可取而代之。

可以說,張昭不僅深得孫策信任,更是被給予了很大的權力。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看不明白了,這周瑜與孫策可是連襟,而且自幼熟悉,相交莫逆,更何況周瑜的能力別說比張昭強,至少兩人之間沒什麼差距吧,那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孫策還是只託孤張昭一人,而不託孤給張昭與周瑜兩個人呢?

孫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深知此時孫權年紀尚小,而江東內部政權極其複雜,各個門閥士族之間的利益關係還沒有梳理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策尚且能用自己的身份與威望鎮壓住這群位高權重的舊臣,但孫權沒有軍功,沒能為東吳開疆拓土,他拿什麼來鎮壓?正因如此,孫策必須從這些大臣中選擇一人,幫助自己的弟弟掌權,而這個人,就是向來忠厚,對自己也很忠心的張昭。

事實上,張昭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孫權對他的託付。

他在孫策大喪之時,就宣布遺命,尊崇孫權,同時安撫百姓,使各路英雄各安其所,更是用實際行動支持孫權,他親自扶孫權上馬,列兵而出,以懾服眾人。

諸位大臣看到張昭對孫權都臣服了,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臣服的?就這樣,孫策與孫權之間的權力交接,就在張昭的促成之下順利地完成了。

而之所以不提周瑜,正是因為周瑜與孫策關係匪淺。

如果此時本就位高權重的周瑜再一躍成為託孤重臣,一方面,當時的大臣們不一定會願意看到周家做大;另一方面,周瑜後來帶兵奔喪,同樣拜倒在孫權面前表明立場,也是進一步鞏固孫權的權力。

更何況此時由孫權給予周瑜更大的權力與地位,能將孫家與周家的香火情進一步的延續,兩家皆大歡喜。

筆者認為,孫策在臨死前有這樣的安排,不僅讓孫權順利地接過了自己手中的權勢,也讓江東內部不發生糾紛和混亂,不得不說孫策實在是走了一步好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策後代 歷史上孫策被誰殺的

孫策的後代是誰沒有享受到榮華富貴的孫策,在弱冠之年便擔起大任,即使有才能,成為當時的一方軍閥。但由於天妒英才,使他還未成就,就早早的過世了。不過,儘管孫策英年早逝,但他在家庭這方面,還是挺美滿的...

孫權的哥哥,開創江東基業,卻死於刺客之手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最終脫穎而出的是曹操,劉備和孫權。曹操和劉備的基業都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孫權相對來說就要容易得多,他是繼承了自己父兄的基業。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孫權的哥哥孫策。

有些人以為三國演義拔高了諸葛亮而醜化了周瑜

抗擊曹操,周瑜說到了,也做到了。統帥三萬精銳,排兵布陣,這位將軍已是胸有成竹。戰爭爆發,兩軍交戰,犬牙交錯,混亂之中周瑜採用黃蓋的奇策,火攻曹軍。裝上乾草灌上油的戰艦在長江中如離弦之箭射向敵軍...

碧眼紫髯觀孫權(上)

孫權,字仲謀,繼承父兄之業,成為吳主。他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從外貌上看,極像胡人。有專家認為漢時國門已開,漢胡交融,孫氏一門乃江東豪族,家蓄鬍姬,並不意外,因此推斷:孫權極可能帶有外族血...

孫策死後,周瑜為什麼帶兵奔喪?

根據史料記載,孫策死前曾託孤張昭,但是張昭等人是更傾向於擁立和孫策比較像的孫翊的,因為孫策堅持立孫權,所以才是孫權接的位,孫權在此時可以說毫無威信。